光影的原点 50张概念图回顾2012银幕视觉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Big things have small beginnings.(伟大的事物往往始于渺小。)”——电影《普罗米修斯》 谨以此专题,向为电影默默奉献的幕后工作者致敬。 如果将一部电影横空出世的过程比作开天辟地的话,那么概念艺术就好比是辟开混沌的神斧,是想象力转化为视觉的第一步,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概念图也被称作“原画”的缘故。对于观众而已,眼前所见的影像都已是历经千锤百炼的结果,但如果有机会揭开幕布,看看一部电影创作的历程,我们会发现这最终呈现在银幕上的一帧帧画面,浓度是何等之高。不管有怎样的投资,有多少人参与,花费了多少时间,最后我们可以看到的,也不过两个小时的故事。

在2012年即将离去之际,我们挑选出50张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原画,它们来自20部这一年中曾惊艳我们眼球的大制作电影(其中也包括一部大制作美剧)。这些概念图有些和最终的成片镜头几乎一模一样,有些则有很大的出入,透过它们,我们多少可以从艺术的角度了解到电影在创作初期的样子。从中你也会发现,概念艺术其实洒落在电影制作的各个角落中。作为“第八大艺术”的电影,正是从前面七大艺术(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建筑、戏剧)博采众长,才让电影影像带给人艺术品一般的美感与享受。
1.《异星战场》
艺术家:Ryan Church
这是一部充满幻想,同时又相当古典的电影。这些建筑的设计给这部电影注入一种充满未来感的式的宗教力量。在视觉上,未来感往往通过流线型来实现,而宗教感则是通过各种建筑不近人情的巨大尺寸来实现。庄严是属于过去的力量,人性化的设计是属于未来的力量。知道这两点,设计的方向就很清楚了。
银幕表现力:★★★
Ryan Church笔下的世界瑰丽奇幻,配色和造型都非常出色,无奈电影的素质一般,巨大的建筑做是做出来了,但充满着一股过家家的感觉。

2.《异星战场》
艺术家:Ryan Church
这部小说写于100年前,当时的科幻没有现在这样的严谨,但是有一种轻盈的想象力。画家抛弃了飞行器的动力逻辑,直接使用仿生技术设计飞行器,画出小说中那张扬的想象力。物理逻辑是有重量的,你抛弃它越彻底,你就能获得越轻盈的设计。
银幕表现力:★★★
飞行器的设计非常特别,但现在观众已经习惯了看阿凡达般实打实的设计,突然一下子回归单纯的幻想,还一下子适应不过来。

3.《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
艺术家:Mathieu Raynault
导演塔西姆·辛对美术的执着追求打造了这部电影的优雅画面。作为数字绘景师,Mathieu Raynault对自己的创作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从这张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尽力在模拟西方古典油画的色调和极其丰富的层次感,在暗处少量的紫色的运用让这画面一下显得高级起来了。
银幕表现力:★★★★
整部电影的画面都经过后期调整,接近油画的效果,而这张数字绘景和整部电影非常匹配。

4.《白雪公主与猎人》
艺术家:Andrew Williamson
塔西姆·辛的《魔镜魔镜》不过是色彩斑斓的传统油画,这部《白雪公主与猎人》则是有厚重的质感的奇幻作品。Andrew Williamson研究了大量的西方古典的城堡资料,创作出了这个介于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场景。他抛弃了古典城堡中的各种细节,将整个城堡还原为最基本的材质的颜色,并将城堡放置在海边的一个岛屿上,并将整个岛屿全部覆盖,仿佛它是长在水上的一栋建筑。
银幕表现力:★★★
最终《白雪公主与猎人》的画面效果非常出众,在电影的最终画面中还将建筑的整体色彩调整为更加深沉的黑色,增加了画面的质感。

5.《白雪公主与猎人》
艺术家:Jeff Simpson
Jeff Simpson用油画般的笔触效果,在CG中绘制了皇后的概念设计图。金黄色的皇冠和乌鸦般的黑色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肤色上Jeff将皇后的皮肤中增加了一点紫色,让她看起来更不像是一个正常的活着的人。Jeff Simpson还画出了皇后最后临死时的模样,在他的笔下,皇后的皮肤下面的颜色应该是充满了奇幻般的蓝。
银幕表现力:★★★★
Jeff Simpson画工出众,不过和最终电影表现有出入。在电影中查理兹·塞隆光芒四射,看起来并没有让人感觉特别强烈的“妖怪”的感觉,倒是精致的服装设计突出了这一点。

6.《白雪公主与猎人》
艺术家:Kevin Francis Gray
《变形金刚》的设计师Joel Chang为这部电影设计了那个给人印象深刻的“镜子人”,其实这个是皇后自己想象出来的角色。面对着这个镜子人,皇后看到了自己的样子。这个创意毋庸置是惊人的。不过最初的灵感来源是著名的雕塑师Kevin Francis Gray 在2007年的作品“Face-Off”,电影方也买下了这个雕塑外形的使用权。
银幕表现力:★★★★★
精彩的创意,漂亮的原画,强悍的特效,在最终银幕上实现得非常完美。

7.《诸神之怒》
艺术家:Paul Gerrar
电影中出现了奇美拉这样有狮子和羊的头,蛇的尾巴这种混搭的生物,曾经创造过满面都是钉子的“地狱领主”这种经典形象的Paul Gerrar接手了这个任务。大家最终看到的定稿,是Paul Gerrar整整画了30张作品之后才定下的方案。
银幕表现力:★★★★
说实话,CG团队还是比较给力的,奇美拉的动作、毛发都很不错,不过在电影中镜头晃得厉害,大家基本没什么机会看到这个怪物的全身。谁画的分镜?拖出去斩了。

8.《诸神之怒》
艺术家:Francois Baranger
Francois Baranger之前一直为游戏公司工作,因为一部极其写真的PS3《暴雨》,他被招入了剧组,创作了那个火山般的泰坦,克洛诺斯。有趣的是他在为游戏《暴雨》创作的时候,客户的要求是一定要写实,贴近电影项目;等他为《诸神之怒》创作的时候,客户要求他画得夸张一些,要贴近游戏的项目。
银幕表现力:★★★★
虽然片子的表现中规中矩,但是泰坦复活的那几下子的制作极其精良,传达到了概念设计图中传达的气氛。

9.《黑衣人3》
艺术家:Raj Rihal
这是什么?这就是早年黑衣人组织中的记忆消除器,后来变成了便携版本了。在原始设计中,这个玩意儿变得就像70年代的电子计算机一样复杂。各种莫名其妙的线路啊什么的。甚至工作人员还挺正经的穿上了核防服。
银幕表现力:★★★★
也许是投资不足吧,最终在银幕上的东西没有那么复杂,但是也让观众更加清晰地看到了那个圆筒的外形,和经典的记忆消除器小棒外形一致。

10.《黑衣人3》
艺术家:Vance Kovacs
电影中出现的黑衣人独轮摩托。便携式,放在箱子里。Vance Kovacs完全在CG中展现了这个设计。不过在历史上,还真的有人尝试过这样的独轮摩托产品。
银幕表现力:★★★
在原始的设计稿中,这个摩托从箱子里拿出来是缆绳状态的,之后像是充气般立起,但是最后银幕中变成折叠玩具般的状态。从特效角度说,要做出充气的感觉可不容易。不过电影简化了变形方式,倒也很有趣,和这片子不着调的气质非常吻合。

11.《超凡蜘蛛侠》
艺术家:George Hull
这部青春无敌的电影其实科幻味倒没有那么重,除了电影中的蜥蜴人之外,就是OSCROP公司的大楼了。蜘蛛丝研究中心无疑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一部分。为了这个房间,概念设计师George Hull绘制了很多个版本,而且每一个都非常精彩。
银幕表现力:★★★★
全CG的蜘蛛和无数道具做起来可是非常花钱的。最终镜头选择了一个相对简单的设计,也减少了房间内的全景镜头。

12.《超凡蜘蛛侠》
艺术家:George Hull
这是为电影最后面向全城的注射器。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设计。George Hull用严谨的笔法表达出了这个仪器的功能性,又很好地保持了仪器的科学工具的感觉,而不是让它更像一个有侵略性的武器。
银幕表现力:★★★★★
银幕上最终镜头里的实物和概念设计稿几乎一模一样,还有什么好说的?

13.《超凡蜘蛛侠》
艺术家:Fabian Lancy
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设计,严谨到有公司考虑生产实物。外环的设计和隐藏刺针,而且还考虑到了手握的感受。中空的玻璃部分可以看注射药瓶的内容。
银幕表现力:★★★★★
银幕上最终镜头里的实物和概念设计完全一样,完全一样,完全一样。

14.《超级战舰》
艺术家:Mark Simpson
画家Mark Simpson有一个更加有名的笔名:JOCK,他本来是一名漫画家,曾用这个笔名创作了著名的漫画《失败者》(The Losers),这部漫画还被改编为同名电影,而且他本人也是概念设计师。Mark Simpson为《超级战舰》这部科幻电影设计了片中的外星人。他很希望将这些外星人画得不那么像“外星人”,因为他觉得“他们如果可以在地球自由行动,那么他们一定是和我们一样的种群。”
银幕表现力:★★★
谁给这些外星人加的刺猬一样的胡子?虽然看起来更加“外星”,但是多少有悖于JOCK的初衷了。

15.《超级战舰》
艺术家:Mark Simpson
这是电影中最头疼的设计任务,一个会自己转变方向的……不知道什么东西。反正在画面上看起来像是一条扭曲在一起的蛇,浑身尖刺。Mark Simpson的设计看起来像是一个机枪用的子弹带——不过这已经是最接近电影的设计了。银幕表现力:★★★
什么?蛇一样的东西?知道这个玩意儿CG做起来有多麻烦吗?所以电影团队找人做了无数个方案,最终还是由工业光魔自己定下来,做了一个球体。可以看出来,工业光魔这种全球顶尖的后期公司在行业流程中是很有话语权的。

16.《环形使者》
艺术家:Atomic Fiction
这是特效公司Atomic Fiction的员工绘制的概念图。画面中城市出于一个正在建设中的状态,而且不是很繁华,但也没有到“敌托邦”的程度。给人感觉是,经历过一些波折,非常可信的,而且时间不太久远的未来。
银幕表现力:★★★
单独看概念图的话会觉得效果一般,但是如果对比一下电影中的效果就会发现几乎一模一样啊。这就是特效公司直接外包活计的优势。

17.《环形使者》
艺术家:Shaddy Safadi
这张作品画的是那个超能力小孩,也就是电影的最后部分。这张画的创作方式是:在家里,找一个小孩和自己摆一个pose,拍张照片,找一个沙地,再加上超能力特效,画完了。
银幕表现力:★★★★
本来有机会做得一模一样,但是这张画画得早,在后期制作的时候,故事场景定在了玉米地里。囧瑟夫画得倒够像的。

18.《饥饿游戏》
艺术家:Ian Joyner
因为Ian Joyner来自Legacy工作室。Legacy是好莱坞最顶级的模型工作室,这些年开始转型也制作CG角色的部分。因为对角色有非常充分的理解,所以他们的的概念设计稿往往不会特别精细。而且这张稿的笔触随意,看着更像插图而不是设计稿。
银幕表现力:★★★
说实话,和最后的效果还有点出入的。最终画面中的狼更像变异了的人,肢体更细长了些。

19.《饥饿游戏》
艺术家:Chris Stoski
大都会的场景设计。在建筑上虽然尺寸巨大,但是造型简单,而且也没有太多的美感可言。这种建筑风格往往用来表现极权的力量。一些水柱的设计和排水设计,让人联想到类似巴比伦时代的建筑——那也是一个荒淫的时代。
银幕表现力:★★★★★
最终镜头虽然不是和原画一模一样,但也已经很好地表达出了建筑背后的权力隐喻。

20.《饥饿游戏》
艺术家:Laurent Ben-Mimoun
饥饿游戏的控制室。控制室尺寸巨大,都是全息显示,科技水平非常先进。和《普罗米修斯》追求的科技感不同,设计师反而简化了控制室的硬件,并且将蓝色作为绝对的核心颜色,从而强化了美术上的符号感。
银幕表现力:★★★★
最终镜头和概念图略有出入,但是基本一样,只是少了点符号化的感觉,这也是为了在银幕上让其更真实可信。

21.《复仇者联盟》
艺术家:Rodney Fuentebella
这是钢铁侠的设计。在电影中钢铁侠是实力超强的角色,而且他智力超群,往往一次出手同时攻击多个敌人。这个关键帧画的就是这个时刻。而且在构图上,两种武器完全不同的攻击方式和镜头的摆放也很好地平衡了画面。
银幕表现力:★★★★★
银幕效果几乎一模一样!

22.《复仇者联盟》
艺术家:Rodney Fuentebella
这是为绿巨人的设计。因为绿巨人是一个强大到有些失控的角色,在镜头的设计上往往都是以他为近景,通过透视进一步夸大他体型的巨大。
银幕表现力:★★★★★
还是几乎一模一样!

23.《复仇者联盟》
艺术家:Rodney Fuentebella
这是外星人进攻地球的关键帧。蓝色的引擎火焰和看起来像生物的飞行器展现了外星人“不解释”的科技水平。画面的中心就是钢铁侠的斯塔克大厦。
银幕表现力:★★★★★
除了色调上有稍许区别,几乎一模一样。

24.《复仇者联盟》
艺术家:Phil Sanders
《钢铁侠》的设计师Phil Sanders继续为《复仇者联盟》设计了全新的钢铁侠套装。在细节上更加丰富。Phil Sanders极其擅长设计机械,是很少见的对机械运动逻辑有深刻理解的设计师。因为《复仇者联盟》是群戏,所以Phil减弱了这个角色的色彩对比,不让他在群戏中太过出挑。
银幕表现力:★★★★
虽然Phil Sanders的设计非常出色,但是最终因为技术所限,工业光魔的艺术家按照自己具体的工作做了些修改。由此可见,工业光魔在设计上的话语权。

25.《复仇者联盟》
艺术家:Phil Sanders
巨大的天空母舰。Phil Sanders在之前的设计中,主要在两个方向考虑:要么是像航母的飞机,要么是像飞机的航母。
银幕表现力:★★★★★
最终选择了那个像航母的飞机。几乎一模一样。

26.《三个火枪手》
艺术家:Jan Joriche
电影中所有出现的书法作品,都是Jan Joriche亲手写的!这位德国的书法家还为昆汀的《无耻混蛋》、《加勒比海盗》、《权利的游戏》中有手字的镜头当了替身演员。
银幕表现力:★★★★★
不是只有中国才有书法。手写的,直接用。还用解释么?

27.《三个火枪手》
艺术家:Ulrich Zeidler
在德国颇有名气的概念设计师Ulrich Zeidler为这部电影设计了许多奇怪的武器,其中最独特的要数刚刚开篇时,阿多斯拿出来的这个奇怪的东西。看起来像雨伞,但其实是一把强大的弩。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弓箭版的迷你机枪。
银幕表现力:★★★★★
除了握手的部位的颜色比设计稿更深之外,其余的都一样。

28.《三个火枪手》
艺术家:Ulrich Zeidler
这是电影中标志性的物件,蒸汽朋克的飞艇。“这个设计其实不难,难的是那些细小的细节。不过因为模型团队很厉害,所以笔下的很多细节我只要给一个大概,模型团队就会做出一个非常细致的版本。”Ulrich Zeidler说。
银幕表现力:★★★★★
银幕上的飞艇比画的还要华丽!

29.《普罗米修斯》
艺术家:Julian Caldow
因为很多概念设计图都已经给大家看过一次了,所以这次就拿出点边角的东西。Julian Caldow对外星人庙宇门口的设计是使用ZBRUSH(一款非常好用的3D雕刻软件)制作的,而且在设计上尽量地追求了《异形》系列原画大师H.R.吉格的风格。
银幕表现力:★★★★
画得蛮好的。但是,H.R.吉格的风格,可不是那么容易学的。画面看起来还是太像机械了,纹理也不是那么自然。

30.《普罗米修斯》
艺术家:Julian Caldow
看过《普罗米修斯》的病毒视频,那个TED演讲吧?Julian Caldow的设计中规中矩。刻意使用的绿色展现了科幻的感觉,在会场的设计上倒是比较传统,没有做得太张扬。
银幕表现力:★★★★
最终镜头很接近。在色彩上用得比概念图收敛些,那些漂浮在空中的显示器也没有多少镜头。做个病毒视频,估计也是预算有限吧。

31.《普罗米修斯》
艺术家:Ivan Manzella
Ivan Manzella为这部电影绘制了各种生物的设计,这是电影中没有通过的一个方案:主人公感染了黑色的液体之后,慢慢变异成狰狞的摸样。Ivan Manzella是设计生物的高手,他大胆地隐去了变异之后主人公的五官特征,完全变成了一个类似细胞一样的外形,令人感到非常恐怖。
银幕表现力:★
之所以是一星,是因为整个方案被推翻了。但这个设计其实比最终电影中的那个刺激多了。丧尸一样的设计其实在电影中还相对常见,这种完全变异的生物效果其实在视觉上有更大的冲击力。也许导演不愿意过早显示出异形的外形吧。

32.《黑暗骑士崛起》
艺术家:Sebastian Lochmann
Sebastian Lochmann是一位雕塑家,他为《黑暗骑士崛起》设计了贝恩受伤的外部肌肉。在故事中贝恩的背部受过伤,所以他需要带面罩呼吸止痛气体。那么贝恩的伤口应该是什么样的呢?Sebastian Lochmann使用3D软件设计了出了这道伤疤,可以看出来主要的伤口是在脖子的位置。
银幕表现力:★★★★
除了少量光着上身的镜头,贝恩的背部基本都看不见。不过这样的细节也做了这么多设计,这部电影的精致程度可见一斑。因为枪击事件,这部电影几乎全体工作人员都拒绝在媒体前露面,所以这方面的幕后资料也非常少。

33.《全面回忆》
艺术家:Ed Natividad
这部电影在画面表现上绝对是值得票价。这张作品画的是那个穿越地球的飞车内部的镜头,舒适的座椅让人觉得非常可信。在机械士兵的设计上,Ed Natividad削去了小腿部位的肌肉,让这些角色显得更像机器人而不是穿着盔甲的人类。
银幕表现力:★★★★★
一模一样。无话可说。

34.《全面回忆》
艺术家:Harald Belker
Harald Belker是汽车设计大师,为《少数派报告》、《霹雳游侠》、《永远的蝙蝠侠》、《云图》都设计过汽车,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全面回忆》的警车,考虑到真实感觉,Harald Belker在车灯位置,车辆体积和基本配色方面参考了真实的汽车,所以尽管是个完全科幻的设计,但还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真实的警车。
银幕表现力:★★★★★
一模一样。效果非常出色。

35.《画皮Ⅱ》
艺术家:郑彧
说点国产片。《画皮Ⅱ》的视觉效果水准,是这些年国产片中的翘楚。概念设计师郑彧为这部电影绘制了战争部分的概念图。这张画画的是白城和天狼国部队交战的画面。虽然细节不多,但色彩概括非常到位。红黑颜色一下将敌我双方对比得非常清楚。
银幕表现力:★★★★
虽然不是和原始概念图一模一样,但是最终画面的效果也非常出色,精致的道具和出色的后期调色保证了这部电影的画面品质。

36.《一九四二》
艺术家:郑彧
这是电影《一九四二》中的一个关键帧,在苇子坑附近,一群难民埋锅造饭,安营扎寨。这个场景寥寥数笔就概括出来,除了地上的积雪,一条路上略有化雪的积水也有表现,是一张很好的概念设计稿。
银幕表现力:★★★★★
很出色。电影在后期调色中也将色彩的对比度调低,和概念图传达出来的氛围是一致的。

37.《一九四二》
艺术家:郑彧
这是电影中轰炸重庆的整体效果图。这张画使用了照片和绘画等多种手段完成,可以在画面中看到各种各样的民国时期的房屋。整个画面的颜色也非常暗淡,色彩纯度极低。银幕表现力:★★★★★
其实国内有出色的设计师,无奈受到题材限制。

38.《钢铁苍穹》
艺术家:Jussi Lehtiniemi
因为是一部小成本电影,所以人员有限,而且有限得有点过分——Jussi Lehtiniemi一个人负责了这部电影的几乎所有设计,“你可以理解为这片子就是我画出来的。”他说。而且令人称奇的是,Jussi Lehtiniemi之前没有做过电影项目,但是他的概念图完成度之高,足以叫板好莱坞的资深画师。这张图是在电影中出现过的世界各国的宇宙武器的集合。Jussi尽量让他的设计符合各个国家的气质。比如北欧飞船有原画的线条,日本飞船有强烈的机械感。
银幕表现力:★★★★
作为一部小成本独立电影,精致程度已经无以伦比。出于制作成本有限,有些设计不是百分百一样。

39.《钢铁苍穹》
艺术家:Jussi Lehtiniemi
Jussi Lehtiniemi之前从事的都是游戏方面的工作,但是为《钢铁苍穹》的设计之严谨令人惊讶。这些为齐柏林飞艇的设计图还特地做成了机密档案的模样,从做旧效果到平面设计都令人惊叹。这些精确的线条是他用3D模型建模之后再导出渲染成平面图的。
银幕表现力:★★★★★
概念图画成这样,CG组想发挥都难了。只能做得一模一样。

40.《钢铁苍穹》
艺术家:Jussi Lehtiniemi
这是Jussi笔下的纳粹月球基地。因为照顾到电影资金有限,没有太多的月球场景,他把这个基地设计在一个月球陨石坑内部,为的是想多一点增加月球的效果。
银幕表现力:★★★★★
还是一模一样!

41.《云图》
艺术家:George Hull
George Hull为这部电影设计了漂亮的未来城市。丝绸一样的公路,水母一样的全息影像,植物般的建筑,还有那些韩国文字,将文学家笔下那个世界的想象发挥到淋漓尽致。
银幕表现力:★★★★
作为《黑客帝国2&3》的主设计师,George Hull的作品往往设计思路清晰而且不发美感,通过率极高。最终画面和设计稿的相似程度我们可以从预告片就看出来。

42.《云图》
艺术家:George Hull
这是电影中破败的未来时代,在预告片中也可以看见。George Hull的实力在于可以驾驭非常复杂的设计内容但是保持思路清晰。画面中虽然细节很多,但是结构严谨,丝毫不乱。而且整个设计全部通过清晰的线条表现,基本没有上大色块概括或者使用照片素材,实力非凡。
银幕表现力:★★★★★
几乎一模一样。设计工具之类的小东西比较容易有非常高的还原度,但城市这样的规模的设计仍可以让工作流程中的其他成员完成到这个程度,就只能说明概念设计师的实力了。

43.《云图》
艺术家:Adam Kuczek
Adam Kuczek虽然不像George Hull那样风格多元,但他也以思路清晰见长,给出的设计稿就非常接近最终成品,修改的只是细节。这张图就是为《云图》绘制的警用摩托。手枪般的造型也暗喻了这个车辆的功能性。
银幕表现力:★★★★
虽然和设计稍有出入,但是整体的流线型和长条的外观和设计稿方向是一致的。

44.《霍比特人》
艺术家:Alan Lee
著名的插画家Alan Lee生于1947年,比他的合作伙伴John Howe年长了整整10岁。他的作品令人惊叹之处就是深厚的基本功,即使只有一只铅笔,也能画出丰富的空间感和古典的优雅来。这张比尔博的小屋就是证明。
银幕表现力:★★★★★
还用说吗?《指环王》已经证明过一次了。

45.《霍比特人》
艺术家:John Howe
比起Alan Lee更加老派的淡色画风,John Howe画面的色彩要浓烈一些,所以放下画笔用起CG也得心应手。这是一张用PS绘制的作品,整体的色彩却是非常古典的油画风格。
银幕表现力:★★★★★
电影已经尽全力了!很难想象后期调色师花费了多少精力将色彩调得如此绚丽。

46.《霍比特人》
艺术家:John Howe & Alan Lee
很难想象这样两位重量级的艺术家会带着这样的游戏心态画出这样一张3D草图。这张草图是两位老人家一人拿着一张画纸,戴着3D眼镜,坐在一张桌子,同时看着自己和别人的作品,慢慢画出来的。
银幕表现力:★★★★★
这就是一张实验性的3D草图。电影的3D效果很不错!但是这种画可不能多画。戴着3D眼镜画多了估计会瞎的。

47.《霍比特人》
艺术家:Dainel Reeve
所有喜欢《指环王》的朋友们应该都会对电影中古色古香的地图感兴趣吧?这些地图就是出自Dainel Reeve的手笔。在电影中比尔博手中拿着那卷长长的文书,所有的文字也是出自这位新西兰本土书法家之手。
银幕表现力:★★★★★
亲自绘制,没有任何中间环节。非常完美。

48.《冰与火之歌:权利的游戏》(第二季)
艺术家:Kim Pope
我们也来说一部电影级别的电视剧——《权利的游戏》。作为一位女概念设计师,Kim Pope有很强的把控能力。这张作品是铁群岛。有很多画家为铁群岛绘制了他们的概念图,但最终还是Kim Pope的设计脱颖而出。这个设计让几个岛屿贴在一起,歪歪扭扭的岛屿上是灰暗的房屋,紧贴的空间表达了他们缺乏实力的现状。
银幕表现力:★★★★
几乎一模一样,但是毕竟是电视剧作品,宏大的场面感稍有欠缺。

49.《冰与火之歌:权利的游戏》(第二季)
艺术家:Kim Pope
在故事中,奎尔斯是一座富有的城市,而Xaro则是这城市中富豪中的富豪。这张画就是Kim Pope笔下Xaro的壁画。她解释道,“金黄的颜色和纷乱的动物展现了他浮华的性格。”
银幕表现力:★★★★★
几乎一模一样。

50.《冰与火之歌:权利的游戏》(第二季)
艺术家:Jim Stanes
Jim Stanes是著名的书法家和图形设计师,也是一位古典图书收藏家。他参与过《天国王朝》《特洛伊》等古装大片的设计。在《权利的游戏》中,他负责设计了所有家族的家徽和剧集中出现的所有地图和书稿。在这里就展示其中一页吧。这页文字混合了凯尔特人的安瑟尔古体和现代草书,全部是Jim Stanes亲手写出来的。不过最近年事已高的Jim Stanes老先生不慎在骑马的时候摔伤了胳膊肘,至今还没有恢复,不知道日后是否还可以在影视中看到他那漂亮的书法了……
银幕表现力:★★★★★
亲手写出来的,还有啥可说的?

彩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艺术家:不知道是哪位
这张画不是概念图,是克罗地亚的著名画家Tomislav Torjanac为图书《少年派的漂流奇迹》绘制的插图。这部电影最终被李安改编为美轮美奂的电影,并成为年度话题。但是这部电影如此美妙的画面,却在工作人员列表中找不到一位资深的美术人员,艺术总监David Gropman多年来的成就主要是文艺电影,没有参与过过亿投资的大制作。那么我们只能将这个美术上的成就归结于我们的李安导演了。
银幕表现力:★★★★★
是的,不管是谁画的概念设计,不管画得怎样,银幕上那些画面已然是2012年最美的银幕视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