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点的轻薄主义 联想ThinkPad X1 Carbon实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早在2012 年初就出现在众人眼前的Lenovo X1 Carbon,在最近几次在台湾举办的电脑展中,相信有许多朋友已经亲眼看过这款14 吋轻薄的Ultrabook 笔记本电脑产品,不过经过了许久的时间,Lenovo X1 Carbon 依旧没有在台湾发售的消息。小恶魔在近日独家取得X1 Carbon 在台湾上市发售的机型,Lenovo 提供的为搭载Intel Core i5 处理器、8GB 记忆体及128GB 固态硬盘等硬件规格的机型,产品另外也提供i7 处理器、 4GB 记忆体或256GB 固态硬盘的硬件配置,究竟即将在台湾上市的X1 Carbon 在外型设计、硬件规格与电脑性能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就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Lenovo X1 Carbon Ultrabook 外观& 功能介绍

相信有许多看过X1 Carbon 的朋友都知道,这款Ultrabook 的外壳是采用碳纤维材质打造而成,除了让机身重量降低外,也增加了些许的笔记本电脑坚固程度,全机并采用雾面材质涂层,看起来还算有质感,也能与市售的Ultrabook 笔记本电脑有所区别。

屏幕上盖的左下角有金属镜面Lenovo Logo 铭牌。

屏幕上盖的右下角则是经典的ThinkPad 品牌标志,就用上方的小红点证明这款笔记本电脑纯正的TP 血统。


屏幕上盖的左上方则有电源指示灯与休眠指示灯的配置,采用的是绿色光源的配置。


X1 Carbon 并没有常见的大弧度圆形收边角,而是采用小圆弧收边角的设计,让原本较为商务风格的设计多了点新意。

机身前端并未有任何的端子配置,另外也没有开启屏幕上盖的凹槽设计,造型走的是简约风格。


机身右侧则可以看到4 合1 的记忆卡插槽、耳机/麦克风音源插孔、mini DisplayPort 连接端子、USB 3.0 连接埠及防盗锁孔。


机身尾端则有另外一个SIM 卡插槽,并附有防尘保护盖。


机身左侧可以看到由圆形改为扁平造型的电源端子、笔记本电脑散热孔、支持充电功能的USB 2.0 连接埠及WiFi 无线网络/蓝牙无线启闭开关。


X1 Carbon 的屏幕是采用14 吋LED 背光屏幕,最高屏幕解析度来到1600 X 900 HD+,在购买时可选择有反光涂层的屏幕,或是镜面涂层的屏幕,售价也有所不同,这边拿到的测试机型为搭载反光涂层的屏幕。

屏幕上方则搭载有720p HD 网络摄影机,支持脸部追踪功能,视讯镜头的左右两侧小孔则为内置麦克风。


身为ThinkPad 系列机型的X1 Carbon 当然可以将屏幕上盖180 度平放,不过可以看到当屏幕平放时,屏幕会出现色差的情况,算是有点可惜的地方。

机身内部的转轴处为较小型的设计,虽然不是隐藏式转轴设计,但整体来说设计还算简约。

屏幕的右下角则可以看到X1 Carbon 的产品型号字样。

X1 Carbon 的机身内部配置为标准全尺寸6 列式键盘配置,当然也可以明显地看到经典的小红点,另外还有全平面式的触控板等装置。

键盘的左上方有独立的音量大小控制按键,另外还有静音与麦克风启闭按键,最右边的按键则是可以快速启动Lenovo 内置的Simple Tap 应用程序,这个程序在下方会有更详细的介绍,在此就不多作说明。

上方按键旁边则配置有无线网络状态指示灯及电脑运作状态指示灯,也同样为绿色光源配置。

电源按键则是位于键盘的右上方,电源指示灯同样也为绿色光源配置。

由于改采用六列式键盘配置,比起之前七列式键盘来说,按键的使用面积增加了约20%,在敲击键盘时会更加顺手,且不用担心会有误触的情况发生。

万黑丛中一点红的小红点设计,看起来还是一样显眼,如果少了这颗小红点就不算是ThinkPad 系列笔记本电脑。

X1 Carbon 的键程设计是目前测试过的Ultrabook 中属于较深的设计,敲击起来的手感也很不错。

在键盘的空白键上则有搭配Fn 键一起使用的背光键盘启闭按键。

背光键盘的光源则是采用白色光源配置,可通过上方按键调整亮度或关闭背光键盘。

大型全平面式的触控板支持多点触控,并且支持多指的手势操作,上方也有防滑的涂层,但整体的灵敏度还算不错。

搭配小红点使用的机械式左右按键及滚轮设计,也是ThinkPad 系列笔记本电脑的传统硬件配置。


左右两侧的置腕处也为碳纤维材质,上方也有防滑的雾面涂层,但摸起来不像屏幕上盖有颗粒感,使用起来算是舒适。

右方置腕处除了可以看到ThinkPad 的Logo 外,也可以看到指纹辨识装置。

机身底部则可以看到Ultrabook 常用的一体式背盖设计,机身四角则有橡胶防滑垫,同时也能看到喇叭孔及散热孔的配置。

机身底部的散热孔则是连接到机身侧边的散热孔处,这些散热孔就是这款笔记本电脑主要的散热装置。

靠近机身前端的左右两侧则有内置喇叭的配置。

要拆开X1 Carbon 和一般的笔记本电脑有所不同,松开机身底部的螺丝后,要从机身内部键盘处打开。

可以看到机身内部的左上角有大型的散热风扇。

内置记忆体为内嵌式的配置,在购买前就要先选择记忆体容量,因为并没有提供记忆体插槽供使用者自行更换。

内置的SSD 固态硬盘为SanDisk 制造的产品,插槽式的设计可以自行更换。

最后看到的则是笔记本电脑处理器与相关机板的配置。

内置锂电池的左右两侧则有内置喇叭的位置,X1 Carbon 也搭载了常见的Dolby Home Theater v4 音效技术。

使用碳纤维材质打造的X1 Carbon 含电池的实际重量为1.336Kg,以14 吋Ultrabook 来说算是很轻巧的机身重量设计。

机身前端不含防滑橡胶垫的厚度约为15.70mm。

同样不含防滑橡胶垫实测机身尾端的厚度则约为17.83mm,在机身厚度上也算薄型设计。

X1 Carbon 的变压器为分离式缆线配置,变压器的大小算是中规中矩。

这次X1 Carbon 因应轻薄机身设计,将电源插头改为扁平式的设计,电源插头并没有上下的区别,不管怎么插都可以进行充电,另外Lenovo 也搭载了RapidCharge 快速充电技术,具官方规格表示仅需充电35 分钟,就可以拥有5 小时的电池续航力。

这边也提供变压器的相关规格给各位参考。

实际测量变压器的重量则约为454g,携带外出时也不会有太大的负担。
最后要进行的测试,需要有一颗强而有力的心脏,以及不怕原厂压力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因为测试有一定的风险存在,因此希望小恶魔粉丝在家中千万不要轻易尝试,如果造成笔记本电脑的损坏我可就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2/10/20121009y_7/image054.png,这边我进行的是摔机的测试,但在各方的安全性考量下,仅有进行小规模的摔机测试,在摔机后X1 Carbon 还是能够顺利开机使用,确实也让我松了一口气。
Lenovo X1 Carbon Ultrabook 性能实测



接着来看X1 Carbon 性能实测的部分,在CPU-Z 中可以看到Intel Core i5-3427U 1.80GHz 低电压处理器,为双核心四线程架构,另外也能选择Core i7-3667U 的处理器版本,不过这边我借到的是i5 处理器的机型。

主机板则为Intel Ivy Bridge HM77 芯片组。

8GB DDR3 的内置记忆体,采用的是双通道架构模式。

图形的部分则仅搭载Inte HD 4000 显示芯片。

接着我用Windows 7 内置的体验指数来测试一下X1 Carbon 的性能,可以看到在记忆体、主要硬盘都有超过7 分的高分,至于处理器、游戏图形也有不错的体验分数,唯有图形运算部分比较差强人意一点。

CPUmark 99 所测得的处理器性能分数为433 分。

Nuclearus Multi Core 所测得的处理器性能分数为11316 分,以Ultrabook 搭载的处理器来说算是中高阶性能的硬件规格,其中在ALU Speed(算术逻辑部件) 5513 分、FPU Speed(浮点运算器速度) 8224 分、Multi Thread Speed(多线程速度) 14076 分。

CPU 测试最后来看到的是CoresMark 2010 测试软件,跑完测试软件的时间为178.14467 秒。

CrystalMark 2004R3 所测得的电脑综合性能分数为179413 分,以Ultrabook 机型来说算是不错的分数,但在图形运算性能上还是不太足够,不过这也是大多数Ultrabook 所会遇到的情况。

PCMARK 7 的综合性能分数则为5308 分。

而PCMARK VANTAGE x64 测试软件可以看到综合性能分数为11634 分,可以看到在硬盘性能、记忆体性能、音乐与文书处理性能上都有不错的分数。

X1 Carbon 内置为SanDisk 128GB 的固态硬盘,传输界面为SATA III。

在AS SSD Benchmark 硬盘性能测试软件中,可以看到硬盘性能分数为630 分,算是不错的硬盘性能,平均读写速度则来到472.84/328.08 MB/s(读取/写入),不过在4K-64Thrd 的读写速度则仅有254.65/66.95 MB/s(读取/写入)。

ATTO Disk Benchmark 所测得的读写速度为349373/278460 MB/s(读取/写入)。

CrystalDiskMark 的平均读写速度为487.5/253.2 MB/s(读取/写入),而在4KQD32 测试模式下则有286.1/78.35 MB/s 的平均读写速度,在平均写入速度上算是有点差强人意。

HD Tune Pro 的平均读取速度来到360.4 MB/s,硬盘读取的稳定度表现也很不错。

另外我也进行随机存取的速度测试,可以看到随机存取的平均读取速度为314.640 MB/s。

HD Tach 在8MB 快速测试模式下,序列读取速度为432.6 MB/s。

而在32MB 长式测试模式下的序列读取速度则有382.0 MB/s。

GPU-Z 中仅有看到Intel HD 4000 显示芯片。

在CINEBENCH R10 测试软件中,单核心性能测试为4724 分、多核心处理器性能测试为9886 分,在OpenGL 图形运算性能测试为4222 分。

CINEBENCH R11.5 的OpenGL 图形运算测试结果为15.09 FPS,而在CPU 测试结果为2.59 PTS。

使用BootRacer 开机速度测试软件,可以得到从完全关机到开机至桌面的时间为20 秒钟。
另外我也用实际录影的方式,来进行开机速度的测试,从完全关机到开机至桌面能使用电脑的时间约为40 秒。

由于Lenovo X1 Carbon 属于Ultrabook 产品线之一,因此Lenovo 也内置RapidBoot Shield 应用程序来加快点脑启动速度,在上方的两项开机速度测试中,都采用原厂预设的启用模式进行测试,另外使用者也可以勾选产生日志档,让系统记录每次的开机时间,让使用者可以查阅每次开机时间与发生的错误。

在进行烧机测试前,先用专用的温度计测量小恶魔测试区的环境温度约为22.5 度。

接着使用AIDA64 中的系统稳定度测试来进行烧机测试,在待机时的处理器温度约为51 度、主要硬盘温度则为52 度。

在待机时左侧散热孔的温度则约为24.1 度。

当系统稳定度测试软件运作58 分57 秒后,可以看到硬盘的温度提升为61 度,另外在CPU 温度则提升至81~86 度左右的温度。

至于左侧散热孔的温度则最约为52 度左右,以散热性来说算是不错,至于系统稳定度测试的测试模式为高性能电源管理模式,风扇模式为有效散热模式。

当使用者一打开X1 Carbon 的电源管理模式时,应该也像我一样会被众多的电源计划给吓到,不过因为ThinkPad 系列笔记本电脑一直都有针对电源管理进行优化的动作,目的就是为让笔记本电脑能有更好的续航力表现。而这些电源计划选项,也可以在Lenovo 内置的Power Manager 应用程序中调整与设定,下方我也会有详细的介绍,在此就不多做说明。

在进行电池续航力测试前,我也先将电源计划切换至平衡模式,详细的电脑设定值如上方所示,屏幕亮度则同样设定在中央亮度的位置,并且开启Wi-Fi 无线网络及关闭蓝牙传输。

而电池续航力测试所使用的测试软件Powermark 的相关测试设定则为上图所示,也提供给各位朋友参考。

在平衡测试模式下(文书、上网与影片平均测试)所得到的电池续航力为2 小时21 分钟。

在生产力测试模式下(上网与文书平均测试),电池续航力为4 小时40 分钟。

最后看到的是多媒体娱乐测试模式(影片播放),电池续航力则有2 小时11 分钟。

Power Manager 应用程序是Lenovo 设计用来管理电源的应用程序,当开启应用程序时,就可以针对电池使用计画进行调整,所使用的调整方式也比较不同,是采用拉杆式的调整方式,在调整时则可以看到目前笔记本电脑的耗电量,在下方则有Intel Turbo Boost 技术的启闭选项。

当开启高性能与Intel Turbo Boost 技术后,可以看到目前最大的耗电量为14 瓦特,另外原本有符合业界认定的环保标准图示与字样也会消失,表示目前笔记本电脑正进入高耗电的电源模式。

另外在电池菜单中则可以看到图像式的电力容量菜单,另外也会提供完全充电所需的时间资讯,另外也可以看到目前电池的健康状况、电池充电的循环次数等资讯。

如果觉得上方的基本模式还不太够用的话,也可以切换至进阶模式下进行调整与设定,在电源计划中,可以针对各电源计划进行性能、系统温度、风扇音效层次及电源用量的调整,当然是分为电池使用或AC 使用状况下分别调整,上图为最高性能电源计划的原厂设定值,提供给各位参考,下方则有其它电源计划的原厂设定值。

(电源计划-视讯播放)

(电源计划-最佳化电源)

(电源计划-最长电池寿命)

(电源计划-Energy Saver)

(电源计划-计时器关闭)

电源计划的下方还有更多进阶的设定选项,在系统设定选项中,可以看到系统性能、CPU 深眠、最佳化风扇控制及显示器亮度选项。

如果要设定各项休眠时间,则可以到下方的闲置计时器进行更加细部的设定。

在进阶设定菜单内则有睡眠、PCI express、多媒体设定、USB 设定、桌面背景设定与处理器电源管理等选项。

而在事件菜单中则可以进行回复时需要输入密码、Fn+F4(睡眠)热键设定、电源按钮热键设定与屏幕上盖动作设定。

最后的警示设定则可以针对电量不足(剩余电力% 设定),或设定保留电池层次(剩余电力%)及电池严重不足警示等设定。

整体电源设定菜单中,则是可以设定USB 供电的功能是否开启,另外也可以启闭30 天待命与Hybrid Power Boost 等功能,另外内置的动态亮度控制,则仅能在特定的使用情况下进行开启,并没有内置环境光源感应器能自动调整亮度,算是有点可惜的地方。


在进阶菜单的电池选项中,则可以看到更加详细的电池资讯,因为应用程序提供的电池资讯太多,因此在此就不多做详述,这边可以跟各位朋友说明的是X1 Carbon 的充电式锂电池容量为46.03 Wh、设计电压为14.80V。

在电池选项中也可以开启电池维护功能菜单,可以针对充电模式进行设定,另外也可以进行电池计量器重设。

另外X1 Carbon 的电池也有建置韧体版本,使用者也可通过检查韧体更新来进行更新的动作。

最后的选项菜单,则是用来设定Power Manager 应用程序的相关设定,例如是否在工作列显示等设定。



看完Power Manager 应用程序后,接着来看看这次X1 Carbon 也新增了一个名为Intel AppUp 的应用程序,主要是要让使用者通过帐号的连接来下载笔记本电脑专用的App 应用程序,除了可以自行新增帐号外,同时也可以连结脸书、Google 或雅虎的帐号使用,下载与使用的方式和一般智能型行动装置相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Lenovo 内置的SimpleTap 应用程序,则是款提供快速启动应用程序、电脑设定与部分个人化功能的应用程序,可以看到应用程序所使用的ICON 和平板电脑上的ICON 几乎相同,只差在笔记本电脑无法进行触控而已。

点选ICON 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程序,如开启YouTube 就可以开启网站首页。


接下来的分页则是提供常用电脑设定,另外也提供Lenovo Solution Center 系统相关资讯与设定快速启动选项,使用起来也是很方便。



最后一个分页则是可依照使用者使用习惯,自行设定的个人化功能菜单,原厂预设的MTV 音乐功能目前在台湾并无法使用。

使用者也可以自行更换背景图案。

同时也能够自行编排分页内容。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设定菜单中,自行设定启动选项、自动更新等项目。

另外Lenovo 也内置ThinkVantage Tools 应用程序,提供驱动程序更新、电源控制、SimpleTap、备份与还原、网络连线等笔记本电脑相关设定。

最后来看到的是X1 Carbon 也搭载最新Dolby HOME THEATER v4 音效技术,虽然这是一般笔记本电脑常见的音效技术,但也是能提供不错的笔记本电脑音效体验。
测试心得

身为Lenovo ThinkPad 系列笔记本电脑20 周年的全新机型,X1 Carbon 采用全碳纤维材质外壳设计,并延续ThinkPad 传统的笼型护框(Roll Cage)设计,除了提升笔记本电脑的坚固性外,更能降低笔记本电脑的重量并让机身设计更为轻薄,1.36Kg 的机身重量与薄型的机身设计,确实对于携带便利性上有很大的帮助,14 吋1600 X 900 屏幕解析度的HD+ 屏幕,搭配防眩光涂层的设计,也摆脱Ultrabook 以往镜面屏幕与解析度不足的窘境,全机雾面质感的涂层也不易留下指纹油污,X1 Carbon 在笔记本电脑外型设计上则依然维持ThinkPad 系列机型的简约设计感,在商务型笔记本电脑的机身设计概念下,也增添了些许的圆弧线条概念,虽然整体来说并没有特别明显,但能保留ThinkPad 设计的风格,相信也是许多TP 爱好者乐见的事情。
硬件配置上,X1 Carbon 的六列式键盘提升按键不少的使用面积,孤岛式键盘搭配较深的键程设计,整体敲击的手感还是相当不错,万黑之中的一个小红点,则是延续了TP 系列的设计理念,在全平面式触控板上方也还是保留了机械式左右按键与滚轮的设计,支持多点触控与手势操作的全平面式触控板,使用起来也算顺手,或许有TP 迷会说还是习惯以往七列式的键盘配置,但个人觉得只要花点时间习惯后,还是满容易上手;在端子部分,电源输入端子因为轻薄机身改为扁平式的设计,且不能与之前机型充电器共用,算是有点可惜的地方,且端子少了有线网络端子也算是在使用便利性上稍有扣分的情况,没有常见的HDMI 端子而是改用mini DisplayPort在通用性上也比较不足了些,最后是USB 3.0 端子仅有搭载一组也是不太够用,如果是以顶级机型来说,这样的端子配置算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
在笔记本电脑性能的部分,X1 Carbon 在内置硬件规格上是有比一般市售Ultrabook 来得高阶一点,记忆体、硬盘部分也是属于中高阶硬件配备,当然这样的硬件规格也反应在性能上,除了图形运算性能之外,其它如处理器、记忆体、硬盘等性能上均有不错的表现,但在开机速度的表现上就有点差强人意,电池续航力部分则是许多人关注的重点,在平衡电源计划的测试环境下,三项电池续航力测试的结果仅能说是中规中矩的表现,如果想要获得更佳的电池续航力表现,则可以通过内置的Power Manager 应用程序来进行调整,这款应用程序能提供的电源管理计画,会比起Windows 7 内置的电源管理系统来得好用许多,不过因为这次笔记本电脑测试时间较短的关系,无法再进行详细的续航力测试,如果有机会会再进行更详细的测试,最后也感谢各位的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