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乌托邦呢?看科幻电影中的未来人类社会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从《银翼杀手》到《第五元素》,从《全面回忆》到《大都会》,电影常常是人类对未来投去或深情或鄙夷一瞥的工具。而我们则在观影的过程中,对这种大银幕上的未来或赞许或摇头。
两个世纪之后,地球是什么样子?没有犯罪,没有疾苦,共同富裕?还是垃圾遍地、饿殍遍野?人类文明空前繁荣还是被摧毁殆尽?这一切可能,在各种科幻片里,都有不同的解答。因为讨论的是人类社会的未来,所以,外太空、外星球和异形,没有出现在这里。按照这种思路,著名的《帝国》杂志给还在地球上水深火热生活的我们开出了一份混搭着乐观和悲观情绪、杂糅着狂妄和审慎态度“畅想片单”,让我们看一看,未来世界,地球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第五元素》
上映时间:1997
未来时间:2259年
未来空间:纽约
从漫画改编而来的《第五元素》充满了最前沿、最激进也是最不可思议的幻想。立体交通、新式武器、各种各样的外星人以及像是007才会有的小玩意使得这部影片的“现实感”非常强烈。为了突显出这种令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影片在视觉效果上做得细致入微,各式各样的图层混搭在一起,加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细节,我们好像真的身处在一个未来世界中一般。最值得一提的是乔沃维奇身上的那些一样充满了未来感的戏服,这些衣服既不张扬,又充满了与现世不同的设计感。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著名的服装设计师让·保罗·高提耶,如果乔沃维奇穿的是T恤牛仔裤,那么《第五元素》就要成为吕克·贝松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污点了。



《少数派报告》
上映时间:2002
未来时间:2054年
未来空间:华盛顿
斯皮尔伯格的《少数派报告》可能不是他最好的科幻片,但是影片对PKD小说的改编以及视觉化展示,却还是有着相当水准的。片中的未来世界,充满了各种高科技的设备,无论是阿汤哥操作的那个“体感电脑”还是那些自己在贫民窟里寻找目标的视网膜机器人,都令人神往。当然,“体感电脑”现在已经几乎成为了现实——那些体感游戏,就是这个幻想的现实版本。很显然,斯皮尔伯格并没有想把这部电影拍成什么过家家的游戏,卡明斯基那些晦涩、阴暗的镜头语言,就是个中范例。



《终结者2》
上映时间:1991
未来时间:未知
未来空间:未知
其实,卡梅隆在《终结者》系列里对未来世界的描绘非常有限,大都是透过从未来穿越而来的康纳生父凯尔·里斯和终结者之口讲述出来的。但在《终结者2》的开场,卡梅隆还是展现了他的野心,一个经典的镜头也由此诞生:伴随着隆隆的车轮声,终结者一脚踏碎人类头骨,未来人类与机器人激战后满目疮痍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终结者》系列对于人类科技的反思,也被浓缩在这个经典的开场之中。后来卡梅隆将这个开场彻底放大,打造了《终结者:3D版越空之战》的主题3D影院,让大家身临其境体验这一恐怖的未来景象。



《全面回忆》
未来时间:公元2048年
未来空间:地球经历第三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在外太空建立殖民地
你大可以批判导演伦·怀斯曼对PKD原作的解读,也可以说编剧实在是太胡闹了,但是你绝对无法批评说影片的美工干了一件坏事。实际上,影片的美工和设计人员,真的拿捏到了PKD原作的精髓。看看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未来城市的图景,再看看那些细致入微、制作精美的模型以及CG背景,你就会明白,电影这档子事,从来就不是导演一个人的工作。我们只是希望,你在看到这些能工巧匠的巧夺天工的工作成果的时候,你能忘掉那个让你连吐槽都无力的剧本。
1990年施瓦辛格版:

2012年新版:



《银翼杀手》
上映时间:1982
未来时间:公元2019年
未来空间:洛杉矶
淅淅沥沥的雨、闪烁刺眼的霓虹灯、乱七八糟的移民文化——在雷德利·斯科特的经典之作《银翼杀手》中,未来世界便是这幅乱糟糟的样子。或许,这个未来世界,真真正正地表达了“光怪陆离”的视觉含义。这部影片的未来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世的很多电影、小说都得到了它的“惠及”。“视觉未来学家”希德·米德把这种风格称为“复古装饰”与“别致垃圾”的混合体。这部电影中的影像,与《2001太空漫游》和《我不能死》中的未来世界极为不同——或许,这就是斯科特对未来的黑色隐喻。



《大都会》
上映时间:1927
未来时间:2000年
未来空间:幽暗的地下城市
在某种程度上,《大都会》并不是一部全然的科幻片,我们可以把它当作“社会幻想片”来看待。影片故事设置在2026年,人类被分成两个阶层,劳动者和思想者。劳动者只会劳动,没有任何头脑;思想者只会思考,没有任何劳动技能。然而,当思想者统治者的儿子爱上劳动者的女儿玛利亚的时候,巨变就来临了。虽然影片在上映的时候收获的批评远大于赞誉,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影片的价值也逐渐开始显现——它像是箴言一样精准地预言了未来世界的发展。



《人工智能》
上映时间:2001
未来时间:21世纪中期
未来空间:美国某城市
这部斯皮尔伯格的影片,对未来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幻想。无论是被海水淹没的纽约城、充满霓虹灯的机器人聚集地还是小机器人去寻找“情感”的海底世界,都能单独拿出来欣赏和评价,应该说,影片的美工工作人员,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这些景致,大多令人感到寒冷而粗砺,这并不是斯皮尔伯格的特色,看上去,这更像是迈克尔·曼所会使用的视效特点。影片拥有宝蓝色的影调,非常养眼和舒服。换而言之,这应该是斯皮尔伯格对库布里克这部忧郁的电影的个人化理解吧。



《末日危途》
上映时间:2009
未来时间:人类文明大毁灭后
未来空间:寒冷的城市废墟、荒无人烟的沙漠,海边
在考麦克·麦卡锡的小说中,这个未来世界是一个文明被摧毁、地球被毁灭,人类苟延残喘寻求希望艰难生活的地方。在电影中,这一点被约翰·希尔寇特完整地表达了出来。黑灰色的场景、色彩的缺失、一片片废弃、荒凉的景象成为了最耸人听闻的未来预言。而且,为了展示出“荒芜一人”的特色,影评的录音师使用了单向麦克风,屏蔽了鸟叫、马达的干扰。类似的未来世界,我们还曾经在《辐射3》中见过。原因很简单,在创作这个游戏的时候,游戏的制造者们也受到了考麦克·麦卡锡小说的影响。


《饥饿游戏》
上映时间:2012
未来时间:大灾难之后
未来空间:北美洲的废墟
在阿巴拉契亚山脉边上的那些贫瘠、贫困、贫血的山区是200年前的样子;到了伟大的首都,一切又都穿越到了200年之后。虽然影片中没有太多“科幻”的元素,但其却沾染上了很多独裁和集权国家的元素——那个依据纳粹柏林、苏联莫斯科和文革时期中国北京的样子设计出来的反人类的“伟大首都”,令人感到了一丝寒意。实际上,《饥饿游戏》里看人争斗的故事,就是古罗马人看角斗士厮杀的电视转播版。加上了新鲜的噱头、大众传媒的渲染以及娱乐至死的精神,《饥饿游戏》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现象级的影片。



《越空狂龙》
上映时间:1993
未来时间:2032年
未来空间:洛杉矶
未来的大都会是什么样?在这部电影里,编导告诉我们,它和现在的圣地亚哥差不多;那未来的社会又是什么样呢?在这部电影里,编导告诉我们,未来的社会,没有犯罪、没有脏话。吃什么?只有某一种披萨;总统是修了宪法,获得参选资格的阿诺。人体可以冷冻、记忆可以改写,甚至连男女之事都是用脑电波完成的。你说,这种“乱想”靠谱么?或许除了消灭了犯罪之外,都是靠谱的——看看越来越多的御宅族、拇指族,再看看曾经的阿诺州长和越来越大的某连锁餐饮业托拉斯,就知道编导还是挺会“乱想”的。


《极速赛车手》
上映时间:2009
未来时间:未知
未来空间:未知
鲜艳的色彩,令人咋舌的速度、还有那种时尚感——两个“沃卓司机”执导的这部赛车电影,是为数不多的,充满跃动感的科幻片。说到科幻,影片中的那些赛车是最科幻的,超过想象力的各种设备、不可能的速度、突破常识的动作、超过力学和机械极限的性能,挑衅公理的特技,都表明了,这是一部“幻想电影”。换一个角度看,这算是从动画版《极速赛车手》翻拍来的影片,所以,拥有这些“动画特色”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奉劝观众朋友们,把这部电影,当做动画来看,你会从中得到很多乐趣。如果,你死抱着《骇客帝国》导演新作的概念不放,看这部电影,你得到的只有愤怒。



《光明战士阿基拉》
上映时间:1987
未来时间:2019 年
未来空间:日本
大友克洋一贯喜欢“爆破”性的主题,这部《光明战士阿基拉》深得其中三味。整部动画片除了保留有大友克洋的一贯的工业化和冷峻的特色外,还异常的真实。可以说这种真实性已经超越了动画片和电影的承载力而达到了启示录和预言的高度。即使在20多年后的今天再看,也一点没有老态与拖沓之感。除此之外,影片有着极为强烈的反现代社会的情绪倾向,这种“无法无天”的质感,在另一种层面上造就了影片的“末世风格”。

《蠢蛋进化论》
上映时间:2006
未来时间:500年后
未来空间:地球
《蠢蛋进化论》说的不是进化论而是“退化论”。在这部电影中,一个智商不高的白痴被误冻了500年,当他在2505年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身边的人都是更大的白痴。因为智商所限,人类社会已经停止了发展,而走向了衰败。整个地球就像是一个垃圾场一样难堪。影片用大胆而荒诞的视角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未来世界的图景,立意和选材令人深思。看完影片之后,我们不禁要问,未来真是这个样子么?看看被电脑和互联网溺爱长大的一代人,你会发现,迈克·乔吉的预言,貌似是正确的。


《妙想天开》
上映时间:1984
未来时间:未知
未来空间:英国
对于一部科幻片来说,《妙想天开》并没有单纯地展示视觉效果上的奇观,而是在社会形态上提供了一种可能。影片假定了一种注定要失败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高度集权、高度统一、扼杀个体自由。特瑞·吉列姆用自己独特的“怪诞方式”揭露了这种政权的邪恶本性。有人把影片形容为弗兰克·卡普拉加卡夫卡的混搭风格,这个形容贴切有余但是想象力不足。其实,这部电影的风格可以用“白日梦”三个字来形容。当然,影片的那个看不见光明的结尾,可不是什么白日梦。



《机器人总动员》
上映时间:2008
未来时间:2700年
未来空间:地球、外太空
作为一部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中展示出的拳拳情意、暖暖爱意足以让人无语凝噎并彻底忘记这是一部动画片。影片中的情感是重头戏,而科幻——只不过是两个机器人爱情的底色,毕竟只有科技到了幻想的水准之后,机器人才可能有“爱情”。很少有商业性的动画片敢于涉足科幻题材,而皮克斯首次涉足科幻类题材,就再一次证明了自己动画界的“老大地位”。在这部电影中,令人津津乐道的皮克斯的人设再次展现出了自己的魅力,无论是windows风格的Wall-E还是苹果风格的Eva都让人心生怜悯,电焊人和缺乏运动的肥胖人类也让人忍俊不禁。


《机器人9号》
上映时间:2009
未来时间:不久的未来
未来空间:荒凉的地球
《机器人9号》中的世界,我们已经见过了很多次。但是依靠片段性的灵魂和布艺小人来拯救世界的故事,这还是挺新鲜的事情。除了立意和剧情,影片最值得人们称道的,就是融合了黑色、哥特和《骇客帝国》的“最炫机械风”的视觉效果。看看影片的制作人:提莫·贝克曼贝托夫和蒂姆·波顿,你就会明白,这部动画拥有这样的气质,并不是无中生有的。



《12只猴子》
上映时间:1995
未来时间:公元2035年
未来空间:巴尔的摩
影片带有极强的特瑞·吉列姆的个人化色彩,也带有极强的宗教和玄学的色彩。影片讲述了一个从未来回到过去了,希望拯救人类的人。电影中展示了一系列“穿越”的镜头,现在、未来、过去,被杂糅在了一起。无论是地下城、到处逃窜的动物还是荒废的城市,都显现出了一种“枯寂”和“宿命”的特色。很少有人知道,这部电影翻拍自法国新浪潮中一部令人费解的电影《堤》。其导演是新浪潮中最令人不解的克里斯·马克。这部被马克称为“影像小说”(photo-roman)的电影由一系列照片配以诗歌一般的旁白组成。《12只猴子》的监制很早就对这部“电影”情有独钟,在他的推手之下,翻拍片《12只猴子》才得以出生。



《撕裂的末日》
上映时间:2002
未来时间:一场世界核战争后
未来空间:地球
谁说一部科幻片的娱乐性和思想性不可兼得?《撕裂的末日》就是一个典范。这部电影,在气质和题材上承载的是《1984》的衣钵,但是在影片的娱乐性上,又不输给《越空狂龙》这种爆米花影片。两厢综合,一部具有思想性的娱乐片就诞生了。在这部电影里,导演通过具有包豪斯风格的美工设计完成了对未来的畅想。这些极简主义的建筑、装饰,成为了影片中最有看点和特色的部分。除此之外,影片独特的具有武士道特色的动作戏——“枪战空手道”也令人难忘。


《未来水世界》
上映时间:1995
未来时间:公元2500年
未来空间:汪洋一片的地球
凯文·科斯特纳主演的这部票房惨败的影片其实并没有对未来社会的图景做过多的设计,导演反其道而行之,他把整个人类文明都淹没在了海洋之下。于是,一朝一夕之间,人类失去了自己的生存场所,而不得不在海上做起了“吉普赛人”。或许,淹掉所有的人类文明是一种非常激进的想法,但是看着日益升高的海岸线,我们或许能明白,《未来水世界》里的世界,可能并不是危言耸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