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砸招牌毁经典!9部挂羊头卖狗肉的Cult片续集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一部影片,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影片,总是会有商业价值和潜力可以挖掘。正所谓无商不奸,一部电影只要有足够的噱头,制片商便会不遗余力地榨干其商业价值直到枯竭。而恐怖片作为商业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总是因为其自身得天独厚的噱头性被过度开发地体无完肤,一般来说,一部好的恐怖片,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它悬念重生,让人欲罢不能的故事,亦或是邪典气息浓郁,快感爆棚的杀人创意。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恐怖片其实是剧本创作的最佳场所,也是蒙太奇手法的肆意挥毫。一部好的恐怖片绝对是电影艺术的结晶,也是人性的一面镜子。

但人怕出名猪怕壮,恐怖佳作也一样。一旦一部恐怖片获得了空前的票房成绩,或是得到了口碑相传在DVD市场销量甚好,续集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有些续集让人拍手叫好,有些则是一次性的敛财。这些靠着前作来坑钱的恐怖片既没有上一部惊艳的故事创意,也没有这一部该有的突破,整体素质暴跌的背后是制片商贪得无厌的嘴脸,下面九部“名如其片”一样二的恐怖片,便是商业电影生意经的全版复刻。


编者注:本文由时光特约撰稿人Painkiller提供,并获权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访问其个人博客。
1.《死亡录像2》
记得当年第一次看《死亡录像》时,伪纪录片这种拍摄手法正流行。一种新颖的拍摄方式,再加上自己钟爱的僵尸题材让我对这部片子印象深刻。伪纪录片之所以伪,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其实是人造的,血腥镜头总是高清无码的以保证噱头,拍摄者即使再慌乱也要将整个过程完整的拍摄下来,以保持整个故事脉络的清晰和观赏的基本舒适,试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个被僵尸围困在大楼中的记者,你还会一直扛着摄像机这个累赘吗?你拍出来的东西会那么四平八稳吗? 不过这种新颖的拍摄方式还是极其震撼的,即使是人造的真实也只是体现在场面调度上,它的纪实内容还是能让习惯了传统恐怖片的影迷狂喜不已。这样一来,打了1折的真实感再加上画面内容的恐怖感造就了一部恐怖新经典。话说僵尸之父乔治罗梅罗也拍出了自己的伪纪录片《僵尸日记》,不过故事实在糟烂,惨败收场。

回到这部片子,第一部给人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静,满心期待这第二部能有所突破,却没想到等来的竟是一部杂交的怪胎。或许是文化差异吧,西班牙导演最终把一部僵尸片拍成了驱魔片,一个牧师竟对着血盆大口的僵尸念起了圣经,一部单纯的僵尸片一旦用恶魔附身来解释突变源,一种狗血的感觉便占据了心头,《死亡与早餐》就是这样,但好歹人家本身就是部荒诞剧,出现什么中国风水符也不足为奇。最令人不爽的是,上集那种透过破窗看密室的探索欲被DV和摄像机的交叉叙事扯成两段,这种再明显不过的人为加工不仅让真实性大打折扣,完全背离第一部的剧情走向也让人极为不爽。

枪都用上了,再加上非平民身份的神职人员和特警介入,恐怖感大打折扣,这就跟《死亡空间》系列的进化差不多,从恐怖慢慢转变为动作,越来越商业化。 到了第三部《死亡录像3:起源》中,《死亡录像》系列在西班牙本土已经不是从前的B级小片了,生意做大后的制片商立马显现出商人本色,完全抛弃了本作的特色—伪记录风格。转而用观众更容易接受的主流拍摄手法和一小撮纪录片镜头来交叉叙事,甚至还有了伪纪录片所不能容忍的人物塑造在里面。我承认有些镜头拍的是很美,构图也十分精巧。但本作的灵魂已经被金钱所收买了,甚至连伪纪录片的躯壳都没有了。我也承认电锯新娘,骑士新郎的造型与设定让我这个cult迷颇为受用,但你不是昆汀不是罗德里格兹,大可不必用这种后现代宅文化来讨好观众。最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的两部中总是会出现暴力阻拍的镜头,但人家记者就是不死心,一直开着以保持整部片子的伪记录风格,到了这一部,新郎则是一脚把DV报废,之后转为纯粹的上帝视角,也就是第三人称视角来叙事。连一部伪纪录片最根本的拍摄工具都不要了,就好比用钢笔画国画一般,可谓是自砸招牌。而标题所指的三重背离,总结起来就是背离了僵尸片这个类型,背离了伪记录的手法,三是必定背离独立制作的行列。。。。。。。。

2.《三十极夜2》 《三十极夜》系列的开山之作可以说是个人最喜爱的恐怖片前三啊(最爱《电锯惊魂》系列,没有之一)。首先本片有一个极富创意的故事背景—大雪将小镇封得严严实实,一个恐怖氛围的温床—稍许开阔一些的密闭空间基本构成。由于主角一行是在阿拉斯加最北端,30个日日夜夜他们都将在黑暗中度过,饿了将近一年的吸血僵尸终于可以出来饱餐一顿了。光是想想这样的背景设定就让不少恐怖片影迷狂喜不已,终于有一部不靠卖肉或是变态杀手博噱头,老老实实讲故事的恐怖片了,之后的剧情发展也颇让人满意,开阔而密闭的空间也让观众有种无限的探索欲,这种感觉就好像玩沙盒游戏一样,空间内容并不是全部呈现在观众眼前,我们可以紧紧跟随主角来到一个新空间,这种空间的流动也是悬念的来源之一,因此什么超市,大麻种植室,屋顶阁楼,叉车等等都可以用来互动,讲故事,塑造人物,或是制造观影快感。
宣传海报都没有就匆匆扔到DVD市场来骗钱
除了满足观众的探索欲和猎奇需求之外,片子还有一个让人感动到无以复加的结局,正是这个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结局升华了整部片子的境界,使之由爆血浆的肤浅感官刺激转变为一种情感的迸发,这在大多数以人性本恶为主旨的恐怖片中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别看家伙多,全是用来虚张声势的。因为砍一个僵尸就要花银子
关于《三十极夜2》的剧情我已经无力吐槽了,本就是低成本恐怖片,能省则省。所以在剧情安排上基本全是室内剧,什么动作场面也都是在摄影棚里完成的短兵相接,完全没有了前作沙盒游戏一般的观影体验,暴力快感也大打折扣。剧情本身更是狗血到无以复加,原来只在阿拉斯加活动的吸血僵尸其实有组织有BOSS,之后的剧情走向也是无趣之极,满眼望去尽是俗套。另外,全片的画面感非常写实,一看就是用廉价手提摄影机拍的,我们学校13块钱一小时的190拍出来就是这个效果(玩笑话)。演员阵容方面也是寒酸到不行,前作好歹有好莱坞一线帅哥乔什哈奈特主演,曾经主演过恐怖游轮的“失魂”美女梅丽莎乔治担当女主角,还有那个长的特别像瑞恩高斯林的小生—本福斯特加盟。而《三十极夜2》则是三线演员扎堆,演员都不超过20个。不过好歹都是帅哥美女,还奉献了全片唯一的看点—一段浴室激情戏。
3.《蝴蝶效应2》 《蝴蝶效应》第一部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导演花了五年时间来打磨剧本,大费周章才和投资商做成这笔生意,结果上映后不但好评如潮,过亿的票房也让续集计划早早提上日程。蝴蝶效应在之后制作了多个结局,包括用脐带勒死自己的原始结局和在人海中男女主角擦肩而过的第二结局等等,这种话题性也是第一部成为难以逾越的穿越剧经典的原因之一。
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美式穿越非常强调过去与未来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所谓有得必有失,得与失所折射出的人性贪欲才是推进剧情发展的核心动力,正因为当下时空的不完美,主角才会一次次回到过去来重塑未来,却没想到麻烦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就像当初《回到未来》系列中一本普通的体育年鉴可以创造一个末世,也同《关于穿越的热门话题》中碰到一杯酒就可以辛免一场屠杀一样,看似毫无逻辑,实则妙不可言.这种重重推理的快感,和体验主角面对得与失的矛盾心理正是蝴蝶效应第一部最迷人的地方,而主角所做出的抉择也给一部悬疑惊悚剧抹上了浓郁的人文情感。
茫茫人海中,男猪女猪在大街上相遇,那首让人心醉的《Stop crying your heart out》也在两人渐行渐远中达到高潮。而在导演剪辑版的结局中,男猪在快要降生人间时,在娘胎里用勒死了自己。
点题的镜头
然而,《蝴蝶效应2》并没有让第一部的感动得以延续,对于这样一部剧情大片的续集,新线并没有安排院线放映,而是直将其扔到DVD市场自生自灭。有钱不赚的背后是对影片质量的极度自卑,imdb4.5分的恶评更是说明了这部续集有多糟烂。依旧是男猪穿越救女猪的故事,毫无诚意可言,男主最后的牺牲也显得十分多余而且明显有赶工的嫌疑。片子基本上没有什么激烈的冲突,所有的矛盾都跟穿越本身没有多大关系,只要凭空捏造就行,比如说朋友欠债跟主角自己的穿越行为又有什么致命的联系呢?
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捏造一个戏剧矛盾给下一次穿越打圆场,说白了就是失去了穿越剧该有的推理和逻辑魅力。前一部中主角的一个行为就可能导致多种变化,包括家庭变故,自身缺陷等等,一发不可收拾。而蝴蝶效应2的穿越则是四平八稳,没有什么大的起伏变化,而且每一次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那种主角在得与失之间痛苦挣扎的纠结感完全营造不出来,观影基本无感。另外,蝴蝶效用系列还有第三部,同样是直接扔到DVD市场的附庸之作。


4.《鬼镜2》
孔圣人有句话说得好:听人劝,吃饱饭。如果你有幸看过亚历山大阿嘉的《鬼镜》,并且非常喜欢的话, 那这部不要脸的续集真心别看了。
毫不夸张的说,《鬼镜》系列的第一部绝对有资格进入新经典恐怖片之列,不光是场面调度把美式恐怖氛围渲染到极致,画面构图也是极富表现力,凝重的影像风格相得益彰,首先在视觉上满足了一众挑剔的恐怖片忠粉。音效和音乐也是十分出色,完美烘托出恐怖场景的惊悚和动作场面的刺激,让人看的是心惊肉跳。作为一部A级制作的B级片,本片最大的噱头无疑是大量的重口味场面,生拉硬扯的暴力快感让人大呼过瘾 。不过这并不是《鬼镜》的全部,虽无新意但有诚意的故事,再加上那个回味无穷,足以载入影史的结局。《鬼镜》可以说是当下“胸大无脑”的恐怖片市场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只有开场这个嚼玻璃的镜头比较重口
相比之下,《鬼镜2》都快把坑爹坑钱坑时间的创作初衷喊出来了,画面和上面两部片子一样完全没有电影的感觉,一种手持摄影机的纪实感和廉价感始终让观影过程异常不适。剧情也是简单的出奇,一个女孩含冤而死,利用镜子复仇,一个保安追寻线索,真相大白。自始至终矛盾方向就没有变化过,叙事角度也是平淡无奇,毫无悬念感可言。

好吧,或许是我对《鬼镜2 》期待过高,忘了它本身只不过是部爆血浆秀残肢的B级片,所以才对它的剧情这么要求这么苛刻。可即使你把要求降到满足感官刺激这么低,《鬼镜2》依旧是不及格的,除了开场嚼玻璃略显重口外,下面的斩首云云都是浮云。而一旦很黄很暴力的恐怖片没能达到很暴力,那么片子就会夸大情色镜头的作用,《蝴蝶效应2》有两场刻意安排的激情戏,《三十极夜2》一场浴室激情戏,鬼镜2则有OL全裸出镜,随后被掉下来的玻璃斩首的桥段,而这些激情戏他们各自的前作中都没有出现,为什么,就是一个剧本是否精彩,故事是否充实的问题。一个好故事光凭故事本身就足够让观众满意了,只有附庸之作才会靠搏出位吸引观众。

5.“生化无双2”
我不是《生化危机》系列的忠粉,卡婊那种伪美式的整体风格让我很不舒服。接触这款游戏玩的也是全3D化的第四部,感受不到前三部中那种画面外的恐惧。有玩家说,《生化危机2》才是整个系列不可逾越的经典,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生化危机2》的改编电影桉一部僵尸片的标准来衡量简直弱爆了。

什么是好的僵尸片,看看《活死人黎明》就知道了,光是画面就有一种美漫般艳丽而精致的感觉,无论是色彩搭配上,还是构图运镜上也极富视觉冲击力。整个故事则类似于塔防游戏,不断的会有僵尸的骚扰,而本作的僵尸战斗力爆表,异常凶猛,光从形象上也能看出道具师花了心思,诚意十足。但故事的核心依旧落在人身上,正因为如此整部片子才显得不难么单调,充满了人性反思和感动。 而从《生化危机》改编成电影以来,我就对一部僵尸片中出现女超人的设定极为反感,更何况已经5部电影了,爱丽丝的形象依旧是白纸一样,单薄至极。除了在镜头前耍酷斗狠之外就是当老大指挥带队。虽说一部僵尸片除了要逃亡求生制造紧张气氛外,还要来几段人尸大战满足暴力快感,但生化系列中在生存线上挣扎的永远是配角,爱丽丝手起刀落便万尸莫敌,既然主角都如此淡定,我们才不会对她的命运保持关注,反正横竖都不死。这样一来,僵尸片独有的紧张感在生化系列中淡然无存,即使镜头再晃,剪辑再快也无法撼动观众的冷眼旁观, 更无法代入什么惊险刺激的观影体验,从这一点上说,“生化无双2”乃至整个电影系列都是失败的,到了最后就只剩爱丽丝那不堪入目,毫无打击感的花拳绣腿。

如果你觉得第二部末尾爱丽丝以眼杀人还不够逆天,到了第三部,整个电影系列都可考虑改名了,叫“生化无双”更合适。无限开阔的沙漠场景哪还有幽闭空间的窒息气氛,双刀双枪外加漫画英雄般的超能力和装束给观众一种强大滴安全感,写到这儿我不禁觉得好笑,僵尸片应该是营造不安气氛的高玩,生化系列偏偏要倒行逆施,将动作元素夸大到无以复加。到了第四部,这种动作片向的类型趋势用3D的噱头来了个双重肯定。说白了,看僵尸电影就是看人尸大战。冷热兵器交替,刀砍斧跺皆有,血肉横飞的群尸战寡人的混乱场面。而不是全在绿屏前完成,一味枪械乱轰,短兵相接的封闭打斗。
可《生化4》的僵尸只会聚在一起,哼哼几声来虚张声势。千篇一律的慢动作镜头虽然可以营造出区别于前三部的视觉奇观,比如群尸围剿爱丽丝的逃亡场面,飞机爆炸内机舱的物理细节,却削弱了本片得天独厚的致命快感。而少了上一部生猛异常的近战厮杀,爱丽丝也被让人腻歪的慢镜头彻底神化,好像和暮光之城串了戏,拯救世界不需掉皮掉肉,只留脂粉余漾。片尾那场“终极对决”潦草应付,用的还是慢镜头那套把戏,毫无动作创意可言,克里斯和克莱尔则像是在唱大戏,走个过场般的时隐时现,毫无存在感。更加不理解的是既然已经是R级,干吗不破罐破摔,反倒是远景,快切,拉镜头一个没少,把血腥场面处理的比PG还含蓄。

《生化危机5》上映在即,除了想看看一身紧身装的吉尔的ass之外,我是再无期待。艾达王竟找来李冰冰饰演,简直是毁童年。将来的生化系列会有更多游戏元老出现,这对于游戏粉丝来说无疑是天大喜讯,而作为一个僵尸迷,我对生化系列下的这盘大棋实在是无力关注了。

6.《鬼影实录2》 鬼影实录的第一部可谓是以小博大,在加上受到斯皮尔胳膊的推荐,最终以一点五万的成本换来了全球一点五亿的票房,当时正值伪记录风格的电影风起云涌,这样一部力求在形式上真实,在内容上虚构的伪纪录片可谓是新意十足,况且又是一部和真实感紧密相连的恐怖片,所以票房的大麦也不足为奇。

不过,鬼影实录系列如今已经没有多大的创作空间了,因为后面两部续集完全是如法炮制。无非就是家中发生灵异事件,然后在家中的关键位置摆上摄像机,拍下各种离奇诡异的场面,最后真相大白。不过第三部的导演明白伪记录的形式是不可能改变了,转而在内容上下功夫,比如三步曲中都涉及到一个信与不信的问题,夫妻俩经常会因为是否闹鬼而产生矛盾,《鬼影实录3》中夫妻矛盾就是系列之最,妻子固执地认为丈夫无理取闹,戴着女儿离家出走,看得观众很是着急。最终的结局更是到让人瞠目结舌,有点《罗斯玛丽的婴儿》的感觉。 相比之下,第二部只能算是部过渡性质的作品了,基本没什么亮点,成本的水涨船高并没有带来视觉刺激的升级,剧情也是乏善可陈,了无新意。

7.《食人鱼3DD》 法国导演亚历山大·阿加善于翻拍,秘诀就在于他并不急于在原作基础上创新,而是先把B级片的精髓——黄暴场面带来的致命快感和神经紧绷先做实后做大,这也是他作为一名B级血浆片导演最难能可贵的地方。也是这部《食人鱼3D》之所以出类拔萃的原因所在,在不违背的艺术真实的原则下进行商业轰炸,既保证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矛盾的可信度以及整个故事框架的清晰度,也使黄暴场面少了些刻意做作,空穴来风。同时他还破天荒的在R级片中启用童星以保证片子的趣味性,使得整个观影过程既虐心又妙趣横生。

在处理食人鱼疯狂撕咬的将近半个小时的屠杀高潮戏时,快速剪辑与特写让观众在短短几秒钟时间目睹了人间地狱般的种种惨象,有一条食人鱼咬屁股的主观镜头开始,发展为遍体鳞伤的落水者在血水中挣扎求救,好似跳进了油锅。有的被啃掉了四肢,有的已经面目全非,血肉模糊,有的下身被啃食殆尽,白骨森森。全景,远景,特写多角度为“鱼”作伥,极力放大个体的绝望与场面的失控,美女的头发卷进了螺旋桨,被活剥了头皮,美女被脱线的绳索切成了两半,掉落水中。一人开着快艇到处乱撞,不仅让落水者身首异处,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两个救援人员分工不协调,把一个伤员活生生扯成了两半,天灾人祸在这夹杂着惨叫,撕咬,惊恐的混乱场面不再抽象。不得不佩服亚历山大阿加对场面调度与运镜的独到把握。

相比之下,《食人鱼3DD》则完全沦为了附庸之作,食人鱼的出场不再有悬念做铺垫,食人鱼的屠杀也没有上一部那样浸淫着邪恶幻象,相反地,平庸的镜头和毫无紧张感可言的氛围让整部片子沦为了视听灾难。

8.《杀出个黎明2》
德里格兹的电影贴满了B级恶趣味,R级重口味的标签,这部cult经典《杀出个黎明》便是其影像风格的肆意挥毫,也是他众多作品的代表作。故事的前半段是戏剧冲突十分强烈,快感十足的公路犯罪,后半段则是肢体冲突十分强烈,快感升级的人兽大战,萨尔玛海耶克的艳舞更是让人看得如痴如醉。罗德里格兹民间作坊式的粗糙制作则“烂”的恰到好处,颗粒般泛黄的画面仿佛一刻回到了美国80年代膨胀着荷尔蒙与B级烂俗的录像带市场。
第二部的整体素质已经下降了好几个档次,不光是情色元素几乎没有,片尾的吸血鬼大战也可以用快进看完,虽然画面风格上连最基本的噱头都保证不了也敢以cult片自居。而且犯罪片和恐怖片的结合也不像上一部那样浑然天成,虐杀吸血鬼的快感也几乎为零。全片的亮点也就是几个同伙挤在一间汽车旅馆中,讨论剧情对一部AV的重要性的话题颇有几分昆汀式戏谑。

9.《铁血战士2》
《铁血战士》系列对我这种标准美饭有着永恒的吸引力,极致的蛮荒和极致的科技再也找不到如此完美的载体,蛮荒保证了屠戮的纯粹和无情,而科技则强化了屠杀的迅速和干净,手起刀落丝毫不拖泥带水,快感爆棚。再看看他们那一身拉风的外挂,肩炮,胸甲,腕刀,飞镖,长矛,带尖儿的带刃儿带棍儿的带峨眉刺儿的,兵器谱上有的基本上都开发齐了,满目的金属疮痍更是极具视觉冲击。此外,《铁血战士》的造型也无时无刻不在填补着宅文化的审美空白,看看HT出品的几款天价模型,都是全球宅文化派系的完美融合。

然而《铁血战士》作为一种消除内涵,强调存在的后现代亚文化,想要改编成电影可谓是不成功便成仁 。第一部因为是系列之首,观众也就看个新鲜,到了第二部烂片本质就暴露无遗,为什么,因为《铁血战士》其实并不适合改编成为电影,没有背景,没有性格,人类为主线的故事往往也是糟烂无比,导致可看性大打折扣。因此不管《铁血战士》拍再多的续集,没有个负责的导演来重塑的话《铁血战士》永远都是个苍白的文化符号,毫无挖掘潜力可言,也只能活跃在以审美为目的模型收藏界。
反观异形系列,虽然同样是个文化符号,但在四个国际大导—雷德利斯科特,詹姆斯卡梅隆,大卫芬奇,让皮埃尔热内的指导下该系列成为了永恒的经典。还有一个优势是铁血系列永远比不了的,那就是该系列另一个文化符号—西格妮韦弗饰演的雷普利少校,相比起铁血剥人皮,拔脊椎等毫无道德感可言的行为,雷普利少校显然更具人性特质,也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她所展现出的女性刚柔并济的女强人形象也被后世所铭记。而铁血却只能永远跟限制级打交道,顶着日渐吃紧的预算,活跃在午夜场和DVD市场中。

回到电影,《铁血战士》2的故事基本可以无视,人物塑造也是做作无比。只是该作出现了众多新的铁血兵种让人兴奋不已。之后保罗安德森拍摄了《异形大战《铁血战士》》,个人感觉这是铁血系列最好的一部作品了,首先背景设定在南极和地下金字塔中,相比起之前的丛林和城市新鲜感倍增。本作由于是PG13级别,一些让人发指的暴力镜头自然不会出现,但这并不影响砍瓜切菜的快感,同时这也造成了塑造重心的转移,导演开始关注《铁血战士》的动作设计而不是血腥度是否爆表。
因此本作的《铁血战士》没有前两部中受时代所限而表现出的笨重和缓慢,身体的灵活和招式的华丽都是系列之最,尤其是片尾大决战处一茅插爆异形母后那个腾空镜头简直帅爆了。这还不完,最可喜的是本作故事带有极重的阴谋论色彩,《铁血战士》的塑造上我们也能发现难得的人性特征。《异形大战《铁血战士》2》在血腥度上绝对是系列之最,这也意味着铁血本色的回归,第二部的“独狼”可以说是最有名的一个《铁血战士》了,整部片子其实就是看他如何开挂而已。到了由罗德里格兹监制的《新《铁血战士》》整个系列依旧没什么起色,估计我们很难在未来看到这个系列的新作品诞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