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抄袭泛滥!中国网游发展受阻的7大因素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日前,第十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在在上海正式闭幕,整个展会期间共吸引16.2万观众入场。根据本届ChinaJoy上发布的《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2年1月-6月)》上的调查数据,2012年上半年,中国PC网游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35.5亿元人民币,比2011年上半年增长16.9%,虽然网游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但由于用户基数逐年抬高,增长速度呈放缓趋势,尤其是网络客户端网游用户同比增长率仅为4.6%。所以,受客户端网游实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影响,中国网游实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低于历史同期水平。中国互联网游戏十年来阵营不断扩大,作品也层出不穷,然而真正优秀的网游作品却很少出现,究其是神马阻碍中国网游发展?
创新能力缺乏
创新能力不足,题材玩法单一一直以来都是是困扰国产网游发展的大问题,但因为以前市场的快速增长而掩盖。随着市场速度减缓,问题逐渐显现。由于网游研发周期漫长,灵活性差,产品收益回流过程缓慢。创新意味着周期和成本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市场风险,网络游戏投资成本高,一旦研发失败或者玩家群体达不到预期,研发商将面临血本无归的状况。山寨与抄袭意味着成本和风险的降低,于是一些急功近利的厂商大行此道,以至于在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后,国产网游无论是题材风格,还是玩法内容,已经千篇一律。“耐得住寂寞,才能拥有繁华。”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认为,网游行业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创新,必须保证源源不断的创新,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才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为市场创造更多的精品和经典。毋庸置疑,提高创新能力,出版更多精品力作将是中国网络游戏产业今后十年的首要任务。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社会导向为基准创作的原创网游,是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影响世界的一条有效道路。

正如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所说,在文化创意领域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规律同样发挥着支配性作用;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只能收获低质平庸之作,甚至只能走“山寨”和剽窃的左道旁门。
人才储备不足
网络游戏行业是高度智力密集型的产业,可以说人才是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基石。但是在目前人才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各网络游戏发展的掣肘。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游戏公司都在说缺人,缺研发、缺策划、缺运营,各个岗位的中高层人才都非常缺乏。由于不断有资金进入行业,上市游戏公司也在不断扩大规模,这使得游戏人才的需求在不断膨胀。人才的供不应求使得这个行业的人才流动极其频繁。一些企业甚至做出一些千金买骨的事来招揽吸引人才,但是人才的培养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于是各大游戏企业便出现互相挖角的行为,游戏人才也渐渐产生了浮躁情绪,无法安下心来做游戏,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游戏公司密集的地方,很多游戏人往往是半年更换一家工作单位;一个侥幸做出成功游戏的团队成员,往往不用很长时间就会分道扬镳、变成了好几个分布在各个公司的新的团队的领导人,甚至某些本来不是管理人才、行业经验只有1~2年的新人,经过几轮跳槽后就突然变成了带着几十人团队的管理人。

这种氛围虽然有利于人才流动,但是挖角跳槽并不能缓解游戏人才的短缺,网络游戏的厂商们中的有识之士应该明白这并不是长远之计,缓解游戏人才的短缺更应该在人才的培养上做做文章。
社会认可度低
目前中国网游的认可度并不高,一些中国家长对网游还存有偏见,往往视网络游戏为洪水猛兽。更有甚者部分政府机构为了逃避责任,一旦发生青少年犯罪事件,往往给出的沉迷于色情血腥暴力的网络游戏所致的原因。长此以往,中国游戏产业大受其害,却也有苦难言。
中国网络游戏的“被妖魔化”除以上原因外,其实更是源于中国网络游戏玩家的不理性。中国网络游戏的玩家的主流人群是青少年,这一部分人往往自制力不强,虚荣心强,不够理性。许多玩家在家、在网吧玩游戏,时常通宵达旦,不眠不休,完全忽略家人,让亲人朋友很是担心。而许多玩家在玩游戏要重在追求一个目标而不是过程,玩游戏完全是奔着目标而去,却忽略了游戏本身的乐趣。拼命练级,把自己搞的很累,没有达到游戏的目的。其实玩家更应该用一种好的心态去玩,用心体会游戏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带来很多的乐趣。另外,中国玩家虚拟消费极不理性,一款游戏刚出来就拼命往里砸钱,过一段时间发现游戏并没有自己期望的好玩,又大骂游戏商黑心。其实虚拟消费更应该量力而行,玩家需要理性消费,厂商也需要的是长期的玩家支持,而不是说这个月花几千块,下个月就算了。

中国网络游戏的社会认可度低,是中国家长的误解、玩家的非理性状态、以及厂商的急功近利共同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产业链不完善
网游产业链的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玩家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网络游戏产业不断发展,其产业链也会不断演变。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正面临转折,在产业转型将出现新的市场需求,网络游戏产业链也将因此产生新的演变。

而目前中国网络游戏产业链尚未对网络游戏形成一个有效的增益,各大游戏厂商往往单打独斗,很难形成一个合力。其实网游将作为一个企业集成群体,可以与出版业、电影电视业、玩具业、服装业、制造业等其他企业集合,构成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状产业链,甚至在某些并不擅长的领域可以与竞争对手展开合作,以求共赢。同时也应促进网络状产业链运行所需的信任机制、价值创造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的诞生,最终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产业链系统,创造出更多的企业价值。然而目前的中国网游企业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完善网游产业链所能带来的商机,仅仅局限于厂商与代理商的游戏媒体的合作。网络游戏的商机很大,各大游戏厂商应该放宽视野,展开合作,网络游戏产业要做大,关键在于游戏,但绝不局限游戏。
政府管理工作滞后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已经颁布10年,相对于10年前,现在产业状况、企业类型、产品形态、运营模式均已发生重大变化,标准和规章已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形势,对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此外,在扶持产业发展方面,政府主管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对这样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而言,这些显然还不够。在具体的游戏内容审批管理工作中,也还存在标准比较粗放、针对性不强和一刀切等问题。

可喜的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年年4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国内首个省级政府专项规划《上海市数字出版“十二五”规划》,并将发布《上海市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志在打造中国网游的“硅谷”。孙寿山透露,新闻出版总署将加大对国产网游精品力作及优秀企业的扶持力度,为网游精品力作出版运营开辟“绿色通道”。
出口的文化壁障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国内网游公司若想进入海外市场,最大的阻碍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文化问题。文化壁垒虽然肉眼看不到,却实实在在发生作用。文化壁垒不仅表现在人物服装、语言、建筑风格等方面,更体现在思维方式上。目前中国网游厂家为了规避产品在文化上的差异,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在国外寻找合作商,由合作商代理游戏在当地的运行。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国外公司代理不能解决网游“走出去”的根本问题,突破文化壁垒必须在产品本身上下工夫。在产品开发阶段就应该具有国际视野,开发国内和国际不同的游戏版本,以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通常会招聘一些外籍员工加入游戏研发团队。

然而中国网游要想走出去单靠这些事远远不够的,深入的了解国际文化,从文化本身入手才能更好地打破文化壁垒,走向世界。
外挂私服内挂代练
对于私服和外挂,网游公司一直深受其苦,不但游戏的收入利润大幅降低,而且游戏的寿命大大缩短。从当年的《奇迹》再到如今《永恒之塔》、《仙境传说》、《龙之谷》,受过私服外挂荼毒的网游不知凡几。

目前一些游戏厂商急功近利,为了取悦玩家,竟然开启了内挂。内挂的出现使得网络的游戏的可玩性进一步降低,可以说外挂不绝网游必死,内挂不绝网游不兴。另外代练行业的兴起也使得游戏变得不那么纯粹,游戏已渐渐地远离了娱乐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