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侧键忙坏你的手指 罗技G600鼠标试用及评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作为电脑周边硬体的长青厂商,罗技至今发表过许多键盘、滑鼠等周边产品。近年来,有许多针对「电子竞技」领域开发产品的厂商崛起,推出许多标榜针对游戏用途开发的周边。身为产业的老前辈,罗技历来也推出过不少针对游戏用途的滑鼠、键盘。这次要开箱介绍的,就是罗技在2012年所推出针对MMO游戏机能而设计的滑鼠-「G600 MMO游戏滑鼠」。

这只G600游戏滑鼠,在官方网站主打的几个特色在於「流线造型」、「可调式灵敏度」、「自订色彩LED」与「20个专为MMO设计调校的按键」等。

打开包装就能看到鼠身。

包装虽然有一大盒,不过内容物非常单纯乾脆,包含了滑鼠本体、使用说明书与保证卡等。

G600的滑鼠鼠身偏厚实,让侧面有相当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12个可以自行指派功能的按键,并采有线滑鼠的设计,无法无线使用。

包含侧面这12个按钮在内总共20个按键,是G600主打的特色之一。

目前市面上有同样规格设计的滑鼠,就只有不久前Randal介绍过新制程版本的RazerNaga。以设计出现的先後关系与概念的近似程度可以想见,在规划这只滑鼠时,罗技显然参考了Naga的概念。

与Naga相较,侧面这12个按钮在形状上比较符合手指弧度,6个6个分成前後两排,排列成贴合手指的弧形。透过弧度可以很容易以触觉找到需要的按键,这点比起Naga侧边按钮整片平坦、以突起物协助判断按键来说是个改良之处。

从左侧让拇指使用的按键其实就很明白,G600不是一只能让左右手通用的滑鼠。而在针对的右手使用状况下,鼠身上也有能放置无名指的圆弧空间…才不是空间!这个位置是左右键以外的第三键。近年似乎越来越少看到三键并排的滑鼠了,要不是手滑按到Randal差点真要以为那只是个放手指的。

表面材质采用塑胶雾面,在抓握上的手感相当好。由於鼠身本身设计厚实,在抓握时基本上会很实在的抵住掌腹。即使让手指稍微悬空以求灵敏操作时,掌腹也仍能贴住鼠身,在使用稳定性上有不错的加分效果。

外侧下缘有着一小条橡皮材质,实际试用止滑效果普通。

除了左右键与12个按键外,当然还有滑鼠滚轮与滚轮下方的两个按钮。奇怪,左侧12+3键并排+滚轮中键+滚轮下方2键,怎麽算都是18,说好的20键呢?

有没有看到滚轮旁边印了两个小小的白色箭头?没错…G600的滚轮除了可以作为中键按压外,往左或右推动也各是一个按键啊。实际试用了一下,这两个方向推动的操作手感很明确,完全不会和中键混在一起,甚至在押住中键时也能追加左或右同时操作,这点令我相当惊艳。
底部就是乾乾净净的一条LOGO与雷射感应,没什麽特别的。

线材部份G600采用了我很喜欢的编织网线材,而且和一般的尼龙编织网线材比,G600的线材较软而灵活。只是在编织强度上似乎有待加强,光是试用这一两天,线材上的编织材质就有些许松开的现象。

既然有多达20个按钮,配置这些按钮的机能当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接着就来看看G600的管理程式。

在下方点了按钮配置的图示後,就会进入G600的按钮功能设置。上方是左侧12个按键的设置,下方则是滑鼠左右键、第三键、中键、滚轮左右推、滚轮下方双按键的设置。

点击了要设置的按钮後,就会打开设置视窗。视窗左侧可以选择是要在这个按钮上绑定滑鼠功能,还是键盘按键。键盘按键部份可以直接输入对应的键盘按键,或者「功能键+按键」的组合,如「Ctrl+5」。不过很可惜不能输入其他的组合键与巨集。相当有趣的是一些Windows的常用功能键组合,在设置键盘按键时会作为预设选项列在下方。其中一些如「复制」、「贴上」、「上一步」这些功能,常用Photoshop一类软体的朋友应该会毫不犹豫的设置上去。

滑鼠功能部份也就是除了左方12个按钮外其他按钮的预设功能,虽然G600有预设了一套按键功能配置,但是使用者还是能照自己的习惯去改变调整。除了8个滑鼠功能键外,时常会需要调整滑鼠灵敏度的玩家也能把灵敏度调整给设置到按键上。

相当值得一提的是「G-Shift」这个滑鼠功能,如果把一个按钮设置成G-Shift,当按住G-Shift钮不放时,滑鼠配置的所有按键就会从「正常指派」切换到「替用指派」。
也就是说,20个钮1个设置为G-Shift,之後剩下的19个按钮都会变成切替式在两个机能之间切换,总共可以设置上多达「38种」的指令输入,总量来看相当惊人。
G-Shift功能预设就是在以无名指按押的第三键,对多数人不甚灵活的无名指来说,其实很难进行什麽频繁细微的操作,负责G-Shift切换指令算是个不错的分工配置。
不过总量多归多,是不是真的会用到这麽多按键又是另一回事了,以小编本身是个主键盘流来说,还是宁愿把功能多留在键盘上,滑鼠专心进行只有滑鼠能做的事。
G600主打的另一个特色,可自由调整灵敏度,这底与其说是卖点或特色…应该要算是一款针对游戏机能的滑鼠不能没有的功能了。G600除了滑鼠本身的移动之外,还能调整按键的回报速率,对於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高端玩家来说有其价值。

LED颜色可以自订选择也是官网打出来G600的特色,在管理软体中可以看到,确实颜色本身的选择非常多…不,不是非常多而已,光谱表上有的颜色全都是可以调整出来的,真的是完全自订颜色选择。

在灯号模式方面,除了颜色,也可以调整闪烁方式。大体是光谱循环、呼吸闪烁与常亮三种模式之间切换。不过颜色与闪烁方式有这麽多选择之下,整只滑鼠却只有侧边12个按键设计有LED灯光,个人觉得实在有点可惜。如果让鼠身边缘或LOGO等地方也能多点装饰光就更帅气了。

作为游戏滑鼠,一定要拿到游戏里面试试手!小编稍微测试G600用的游戏,是《RIFT Online》,也就是台湾区代理刚由游戏怪兽取得的《裂痕》海外版。以一款相当繁复的MMO来说,G600可以灵活设置按键确实省了许多麻烦。

一些还算经常使用,但是每次都要腾出手按的功能,如自动前进、召唤坐骑等,设置上左侧按键以後真是相当方便。而一些在施展上比较需要即时的技能,同样放在左侧功能键、甚至中键与左右推动上,使用感觉也相当理想。左侧12个钮由於有符合手指的弧形设计,还算容易找到对应的按键,但是靠近指腹的两排6个按键在位置上实在是不好按,个人与使用Naga时同样的…依旧舍弃不使用。
其他在游戏中的点击反应、基本操作方面,G600都有表现出罗技作为周边长青厂商该有的水准,没什麽好挑剔的。
最後,有没有读者是在期待这个画面出现?罗技G600与RazerNaga这两只功能目的与设计都有许多相近之处的滑鼠,双方的对决一定是相当精彩可期!抽牌!决斗吧!


罗技G600与RazerNaga 2012的主要差异点,大致可以整理如上表。没有列出的项目多为双方条件类似,比如皆为有线,在按键点击手感表现上也相去不远等。
重量方面G600整体较重,但是重量方面会根据个人使用习惯与手感差异不同,有人会喜欢比较重的滑鼠,有人则喜欢轻巧的。按键数部份G600比Naga要多出6个按钮,滚轮可以左右推动这点更是相当有趣,小评G600胜出。在左侧功能键的形状方面,虽然Naga是概念首创者,但是G600在按键形状上下了巧思。
可以设置的功能键总数上,G600由於G-Shift的设计可以同时有多达38种指令,比Naga要多上许多。但是指令数毕竟是要实际有用处才有意义,因此很难单纯由数字判断优劣,只能说在指令数量的潜力上G600较好,使用上也比Naga需要在滑鼠底部切换方便。至於指令本身的设置灵活度上,G600仅能设置单键与常用复合功能,比起Razer能自由录制巨集来说明显有落差。
LED颜色与发光处这些影响外观的方面,则是较为主观、根据个人喜好会有差异的点。以小编的个人感觉来说,Naga在外观质感上保有Razer一贯的品质,而G600在朴实之余则有不错的机能美,我想各都会有人喜好。
作为一款追在Naga之後推出的同概念产品,可以肯定的是罗技的G600并不是单纯把Naga的概念复制,而加进了一些想法与性能上的改变,最终让两只滑鼠处於各有所长的局面。
两只滑鼠之中,您比较喜欢哪一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