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发!Razer《质量效应3》典藏版外设套装详细评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游民星空独家专稿 文/SiLence】
RPG神作《质量效应3》的发售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一股新的热潮。出色的剧情设计,火爆的多人联机,无不让玩家痴迷。
在Reapers屠杀地球之时,Razer配发的最新型N7装备已经在全球列装!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Razer《质量效应3》典藏版外设!
无论你是PC战士,还是Xbox360大兵,都可以到全球Razer补给站装备这些N7装备!跟随Commander Shepard上阵杀敌吧!

本次测评我们将分键盘、鼠标、鼠标垫、耳机、手柄几大章,分别从外观、内容、细节、驱动、试用等等方面进行超详细评测,希望读者能够如同身临其境一样感受这套霸气装备。
外设实装效果图:
(上图公开一组key)
外设套装实物展:


注:本套装任意外设可解锁玩家内容包和致命的收集者突击步枪
附有兑换代码,可供下载质量效应3的多玩家内容包,包括角色强化和致命的收集者突击步枪以帮助您在收割者入侵时占据上风。如果您已经拥有收集者突击步枪,此代码将进一步增强武器威力。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质量效应3》典藏版Razer黑寡妇终极版机械键盘(Razer BlackWidow Ultimate)的包装方式与常规版并无太大不同,但背景换成了大作《质量效应3》。作为一个铁杆科幻迷+BioWare粉,笔者我还是非常满意这款键盘的包装的。


功能方面,依旧延续了黑寡妇键盘一贯的方向键开口设计,让玩家可以非常方便的体验产品的手感。说实话,笔者用过Cherry G80-3000,Filco圣手104银标和赛睿6Gv2,包装方面最用心最美观的非Razer莫属了。

言归正传,再来看看《质量效应3》黑寡妇终极版的外观如何。
整个键盘都包被在一层酷似N7装甲的哑光类肤质涂层中,相较于原版黑寡妇来说,美观和手感上了一个档次,不得不说,原版黑寡妇的镜面效果虽然炫,但是太吸指纹了……

对于Razer的外设来说,灯绝对是一大卖点,(要不怎么能人送雅号“灯厂”呢?哈哈),而键盘上的灯光与鼠标不同,更具有使用价值,因此黑寡妇终极版中加入了背光灯。《质量效应3》版键盘灯光是非常霸气的红色,黑红的配色区别于Razer常用的黑绿,黑蓝色调,凸显出本作的独特。

背光灯共有5档可调,分别为无光、1、2、3、呼吸灯几种模式。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说轴是机械键盘的灵魂,这一点没人会质疑。外表相同的两款键盘因为轴的不同,可以称之为完全不同的设备。
在这里笔者要先给各位不太了解机械键盘的读者科普一下,关于轴的区别可以简单概括如下:
黑轴(Linear Action):段落感最不明显,声音最小,与青轴形成鲜明对比,直上直下,下压1.5mm即可触发。有人将其比喻为Cherry的夏天,无论你想得到急速或舒缓的输入,黑轴都能自如应对,打字游戏都适合,但是由于触发键程短,压力克数较大,所以在游戏中有上佳的表现。

红轴:与黑轴相似。但压力克数比黑轴小,起35,终60(黑轴起点为40)。是08年出的新轴。手感比较轻盈。敲击时没有段落感,直上直下,触发键程也同为2.0mm,敲击时更加轻松,能很好兼顾游戏和打字的使用需求。 目前只有Cherry原厂的黑白两色产品。

青轴(Keyclick):段落感最强、Click声音最大,机械感最强,是机械键盘的代表轴,需下压2.4mm才可触发,打字节奏感十足,但是声音较大,比较吵。有人将其比喻为Cherry的春天,爽快清脆的段落感如春天般舒畅。

茶轴(Alternate Action or Ergonamic):比起青轴,段落感要弱很多,而对比黑轴,又不是直上直下的感觉,2mm即可触发,属于比较奢侈的机械轴。有人将其比喻为Cherry的秋天,结合了青轴与黑轴的特点,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茶轴的颜色与秋天的收获的色彩更为接近。

白轴(SoftContact):段落感比茶轴强,由于压力克数较大,所以按起来比较费力,需2.2mm可触发,如果指力较小,很容易疲劳。有人将其比喻为Cherry的冬天,不仅因为它是白色的轴,由于压力克数比黑轴大,所以有一种陷入雪中的段落感,难以描述。

如果你还是不懂……来个简单易懂的图~

而Razer黑寡妇终极版的轴采用的则是改版青轴,压力克数比传统青轴小,大约为50克-55克,能让长时间使用的玩家更加轻松。另外,触点的反馈感也比普通青轴更大,可以让使用者更清晰的感到按键的触发,在游戏中让你确定每次按键的结果。

不过笔者在试用Razer键盘的时候始终存着一个疑问,为何要使用更加适合打字的青轴,然后再为了游戏手感而进行改造,而不是直接使用更加适合游戏的黑轴呢?这个在笔者心中盘桓很久的问题至今也没有解答。我想也只有黑寡妇机械键盘的设计师才能给我们答案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键帽方面,本品采用的是PCB键帽,表面覆盖一层类肤质图层,手感比较细腻,笔者用惯了Filco和赛睿的键盘,初上手还有些不适应。

按键排布方面,本品采用了109颗按键,属于标准按键分布,小回车大退格更符合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

键位落差方面,本品也表现不错,设计合理的键盘落差能让使用者得到最佳的手感。
再次科普一下:
我们在日常使用键盘时,对于每排按键的高度需求并不一致,而键盘的设计人员经过千万次的测试而精心计算出来每一排的高度最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称之为人体工学),能够得到最佳的手感,这种设计多见于高端机械键盘中。

另外,键盘底部有折叠式支架,可以进一步调节高度,这一点相较于赛睿的经典键盘6Gv2要好,后者不提供支架的设计有些不近人情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键盘最左侧的5个编程按钮可以配合“FN”键、右侧“Alt-M”键组合使用来自定义,例如:
按下按下“FN”、“Alt-M”键,输入QWER,再按下“FN”、“Alt-M”键,然后随意设定一颗按键如M1,此时M1的功能为输入QWER。


除此之外,FN键还可以与许多按键配合使用以实现一些多媒体功能,例如F1静音、F2音量降低、F3音量增加、F5播放/暂停等等。而在F11处,Razer设计了一个“游戏模式”开关键,可以直接锁定Win键,以免使用者误操作导致切出游戏。F12处是背光灯的调节。

在键盘的右端,我们可以看到耳机、麦克风和USB接口,这是高端机械键盘中也并不常见的设计,为的是能让玩家更方便的接入其他外设,免去了一大堆线在机箱后缠绕的麻烦,更方便带出去打线下比赛。

线材方面,Razer黑寡妇终极版有蛇皮线包被,而且非常粗,因此使用者可以完全不用担心线断之类的情况,配合右侧的各种接口,近两米长的线足以应付任何场面了。键盘内部设计有防拉拽模块,安全性一流,这一点笔者非常看重。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Razer黑寡妇终极版的驱动软件十分平易近人,全中文的界面很好理解。在分配按键页面处,玩家可以自定义整个键盘上的任意一个按键,非常方便应付游戏内的各种情况。
比如,我们可以将M1键绑定为已经设定好的宏,一个按键就能完成一系列动作。

宏管理页面中,玩家可以像方便的编辑各类宏,与鼠标功能相同。发挥你的创意,编辑出各种各样逆天的功能吧。

管理配置文件页面使用不太多,不过像笔者这样使用一款键盘即玩游戏又工作的人,还是需要这种功能的,直接切换配置文件,就能迅速转换工作、游戏状态,方便快捷不误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在机械键盘领域,键位冲突始终是一个问题,不过好在绝大多数使用者并没有过高的键位冲突要求,6键无冲、7键无冲基本能够满足键盘在一人使用时的绝大多数情况了。Razer黑寡妇终极版在这方面做的普普通通,并无太大亮点,常规6键无冲,个别情况7键无冲,对比笔者这类普通人完全够用。
如果真想做到全键盘无冲,那就只能选择具有这方面功能的其他产品,而舍弃Razer的特点了。这方面很难分出一个高低来,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每种键盘都有其特点,使用者应该对症下药,才是理性的消费观。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与配套键盘相同,《质量效应3》典藏版帝王蟒(Razer Imperator)的包装也使用的《质量效应3》的Reapers进攻地球的背景图,颇有那么一丝“浴火重生”的意思,可惜它不叫“帝王凤凰”神马的~

翻开书页式包装,迎面就是Commander Shepard的形象,可谓点题感十足,如果内盒的颜色也变成红绿配色就更切题了,不过这都是小事,下面咱们切入正题。

这款鼠标也和键盘相同,包被着一层N7装甲涂装,不过由于原版帝王蟒4G的色泽就是哑光灰,所以整体看上去并没有太大改变。

与Razer的大多数鼠标相同,帝王蟒4G也采用了镀金USB接口,线材也是尼龙包被,使得安全系数成倍增长。经常把鼠标线弄断的笔者在这里泪奔了……真希望世界上所有鼠标都是这种线材啊!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正如读者所见,本品的人体工程学并不像Razer其他产品一样那么夸张,圆润的身材将其锋芒内敛,拇指位及无名指位的设计使得抓握非常自然,这种理念和罗技的经典作品MX518不谋而合。滚轮处的两条红光更是起到了画蛇点睛的作用。

拇指位的两个侧键可调节,我想这也许是因为本品适合亚洲人的大小使西方人用起来稍显小巧,因此可以将侧键推至前端,方便使用。不过这只是笔者的猜测了。

帝王蟒4G的大小为120×70×41.5mm,相对于炼狱蝰蛇和曼巴眼镜蛇来说,算是中等体型。重量方面,大约在100克左右。适中的体型,较轻的重量,让本品非常适合亚洲人使用,这也是笔者非常推崇帝王蟒4G的根本原因。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反过来看看帝王蟒4G的腹部。除了帝王蟒2012的标志以外,还有Mass Effect3的LOGO取代了原本的美杜莎LOGO。中央的黄色激光透镜是Razer一贯使用的PLN引擎。

右侧的调节开关负责的是拇指位侧键的位置,简单明了,很好上手。总键程为10mm,分为5档,每档相差2mm。

4G激光引擎分为两个部分,激光引擎部分负责完成数据采样,光学成像部分主要负责对鼠标成像表面进行检测,以便鼠标可以自行调节激光发射强度适应不同表面,和对于静默距离的判断。

当静默距离设置位于最高值10时,鼠标抬起2mm时鼠标指针停止响应,当位于最低档位0时,鼠标抬起不足1mm指针即停止响应。因此本品的静默距离可以真正做到鼠标抬起即停止响应。这对于追求完美操作手感的高端玩家来说非常重要。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时隔几个月,帝王蟒4G的驱动已不是当初的全英版本了,汉化的工作完成后,整个驱动非常简洁明了。
按键功能页面处,使用者可以自定义9个按键的功能。这些按键的设置将写入鼠标内存,在未安装驱动的电脑上也可以正常使用。

性能调整页面中,玩家可以微调鼠标DPI,选择回报率和加速度。也可以设置DPI档位,快速定位5个DPI档。还可以根据鼠标垫材质进行校准,改变抬起鼠标抬起无响应的高度。



管理配置文件页面与前文中的键盘驱动相同,在这里不再赘述。

宏编辑页面也是经典功能,笔者在这里录制了一个最简单的宏——连击。

灯……驱动的汉化还真是简洁有力……不过本品并未配备Razer的LOGO,因此只能调节滚轮灯光的开与关。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在这个布垫一统天下的时代,对于大多数普通玩家来说,硬质鼠标垫并不常见,真正的使用者更是少之又少。Razer的这款《质量效应3》典藏版黄斑胡蜂(Razer Vespula)表现如何,请跟随笔者的文字一起看看。

黄斑胡蜂的整体形状呈梯形,布满了仿制的金属疤痕,整体外观阳刚气十足。平心而论,笔者认为这一套外设里,黄斑胡蜂鼠标垫的外型设计是最成功的。

对于硬垫来讲,从它的价格和便携等方面考虑,一般都不会做得太大,Razer黄斑胡蜂依然保持了这种设计,300mm×240mm×4mm的大小对于手臂党来说较为紧张,对于手腕党来说足够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黄斑胡蜂是一款双面硬质鼠标垫,在其鼠标垫部分的两面,分别是有“疤痕”的操控面和无“疤痕”的速度面。虽然并没有原版黄斑胡蜂明确的提示了,但显得更加合理,更加融入《质量效应3》元素,设计非常出色。
操控面一侧较为粗糙,方便玩家精确定位,适合玩FPS的玩家进行精确的瞄准。

速度面的一侧较为顺滑,方便玩家急速操作,适合玩RTS的玩家进行大规模多线操作。

当然了,也有玩家喜欢使用速度版玩FPS,操控版玩RTS,这都是因人而异的,不过如果家中常备这么一款黄斑胡蜂,你所需要做的仅仅是翻个面这么简单。

另外,在鼠标垫的下方是一个防滑垫、腕托合一的垫子。这个垫子的设计也十分精髓,如果使用者不喜欢腕托,完全可以将其撤走,鼠标垫四周自带的防滑条已经可以满足使用需要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对于鼠标垫来说,兼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选购考虑因素。据说每家厂商的鼠标垫都会针对自己的鼠标进行优化,然而根据笔者使用Razer、罗技、微软、赛钛客等鼠标进行过一系列的试用之后,初步认为其手感、定位、稳定性方面差异虽然有,但并不十分明显,主要区别停留在顺滑度方面。
另外,众所周知,粗糙的操控面非常容易积灰,细腻的速度面非常容易打油,但是硬质版鼠标垫对此毫无压力,擦洗一番又和新的一样。只不过磨损方面要更加注意。

总的来说,黄斑胡蜂的设计主旨就是“面面俱到”,无论你喜欢操控版、速度版、有腕托、没腕托,用的是哪种牌子的鼠标,都可以使用这款垫子。从这些方面来看,黄斑胡蜂的设计理念诠释的很理想。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前面我们介绍了三款PC外设,但《质量效应3》的成功并非只在PC平台上,主机是更不容忽视的市场。因此,Razer也同样推出了两款Xbox360外设——《质量效应3》典藏版毒鳍银鲛5.1(Razer Chimaera)和稍后将为大家介绍的《质量效应3》典藏版昂萨凌豹(Razer Onza)。

从外观上来看,毒鳍银鲛5.1(Razer Chimaera)沿用了这一套装的包装风格,突出了《质量效应3》的主题,比原版的黑绿配色更显煞气十足。

拆开包装,我们可以看到几大部分,耳麦、基座、附件盒。采用的都是统一的N7装甲包被涂装。由于笔者的照片曝光时间较长,因此色泽显得有些发白,实际上整体色泽比照片要更深一些。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毒鳍银鲛5.1(Razer Chimaera)是一款PC、Xbox 360电竞耳麦,这一定位决定了其整体设计理念。
整个耳廓和头顶部分有衬垫包裹,且有10段调节,虽然毒鳍银鲛5.1看着有些厚重,但笔者长时间佩戴并没有感觉到不适,反而有种淡淡的归属感这是为何?……

在带有麦克风的左侧,可以连接昂萨凌豹(Razer Onza)手柄,以传递耳麦信号。上下箭头两个音量按钮是用于调节麦克风音量的,而侧边的两个大按钮分别是麦克风静音和耳麦的电源开关。

在没有麦克风的右侧,上下箭头按钮是用于调节耳机音量的,侧边的两个大按钮分别是信号切换和耳机静音的开关。在这一侧可以看到两个小凹槽,扣开外壳可见电池仓。使用Razer自带的两节7号电池即可。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毒鳍银鲛5.1的基座功能非常强大,以至于笔者一开始都有些手忙脚乱。在研究了10分钟以后才基本弄明白了这一大堆指示灯和按钮分别作何用处。
首先,基座是耳机的充电器,顶端的接口直接对应鼠标正中间的充电点。


指示灯从上到下分别是电池、等化器(即信号强度)、杜比5.1、信号切换、电源指示灯。
电池灯在充电时显示红色,充满后为绿色。等化器分别有红、橙、绿三档,可以通过下方按钮调节。如果耳麦同时输入两个信号,可以通过信号切换来选择。

基座按钮左侧是调节等化器和杜比5.1音效开关(轻按一下为调整等化器,长按3秒后放开为杜比音效的开关),中间是电源开关,右侧是输入选择/无线配对开关(轻按可选择音源为Xbox 360或PC,长按3秒则为基座与无线耳机的配对)。

基座后方的接口更是复杂,左侧的一组是光纤新号输入与输出,中间是常规的3.5mm音源输入和输出,右侧是RCA接口和电源线接口。

这些接口的配线都在附件盒里,电源线、2颗7号充电电池、1条3.5mm的音源线、1条连接手柄与基座的连接线、电源转换插头、1条光纤线还有RCA转RCA的线,接电脑用的RCA转3.5mm连接线需要另外购买。

值得一提的是,毒鳍银鲛5.1的一套附件里,各种东西非常多,使用者除了需要小心弄清各个配线的用途以外,一定还要注意保管,以免弄混或弄丢。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在实用性方面,可以说毒鳍银鲛5.1表现不凡,由于原厂耳机无法将游戏声音输出至耳麦,因此只能听到玩家之间用LIVE的谈话,而且各种线路非常复杂,让人抓狂,实用性大打折扣。而本品在这方面的简化非常讨喜,只需要一个基座发射信号,笔者就可以做到房间的对面轻松的进行游戏。玩《战地3》的时候趴在草丛中阴人,等烦了去开冰箱拿个汽水,也能带着耳麦来回跑,千里之外掌控战场局势的感觉是之前从来没有办法体会的爽啊!

另外,据称通过改变频段,不同的几组玩家可以形成自己的频道,避免了交流被对手听到的尴尬,果然是为了竞技而生的外设啊……
由于对声音的判断和喜好不同,所以毒鳍银鲛5.1的音效表现如何很难用语言形容。
笔者认为本品在出厂的时候尚未煲好,使用者仍需进行适度的煲机。在煲机之前音色较闷,表现力一般,除了开主战坦克开炮的时候……那种轰鸣的感觉还是可以秒杀一般耳机的。
等到煲机完成,音效表现比较浑厚,5.1声道的声场营造非常良好,玩《使命召唤》时优势尤其明显,在面对没有安装无声步Perk的敌人时,基本可以直接断定他的方向、楼层、踩踏材质等等信息,熟练的老玩家甚至可以做到“人肉作弊器”的地步,当然了,被骂也是难免的……

另外,由于无线耳机的属性,在使用的过程中玩家可能会收到其他无线信号的干扰。因此建议使用者将手机、无线路由等设备放在距离较远的地方,或者尝试改变等化器频率来避免干扰。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书接上文,同样是主机外设的《质量效应3》典藏版昂萨凌豹(Razer Onza)的设计理念与前文介绍的毒鳍银鲛5.1如出一辙,即最大化竞技性。其实从包装的相似程度上来看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两款产品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外观上来看,本品超大的LOGO无时无刻不在昭示着Razer张扬的风格,配上N7装甲的纹理又显得更加凝重一些。

与原装Xbox360手柄不同,昂萨凌豹采用了类肤质涂层。这个改变我认为非常重要,在鼠标、手柄这类抓握式外设上使用类肤质涂层能够显著的改善使用手感,防止出汗、打油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虽然只是简单的改进,带来的手感提升却是巨大的。
另外,昂萨凌豹的XYAB按钮背光灯在夜晚时的发光效果也非常华丽,如果几人聚在一起联机,毫无疑问他们会用羡慕嫉妒恨(或者是仇富)的眼神盯着你。

手柄背部还有两个较小的按键及一个小形LED显示面板,玩家可以通过它们启动LMFB/RMFB两个按键的映射功能。详情在下文中将会介绍。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对于一款以竞技性为主要目标而设计的外设来说,许多细节都会有相应的改动,这一点在昂萨凌豹(Razer Onza)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摇杆下方有一圈刻度,是什么用途呢?这就是昂萨凌豹的另一大创新设计——摇杆阻力调节。玩家可以依个人习惯及游戏需求不同进行精细调节。顺时针方向旋转即可增加摇杆阻力,方便玩FPS游戏时精确瞄准。逆时针旋转可减小摇杆阻力,方便玩格斗游戏时搓必杀。

其次,XYAB四个按钮由薄膜式触发变成了微动式触发,这带来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不懂的玩家可以试试手边的遥控器和鼠标左右键的区别。这种改变使按键的键程变得非常短,因此响应时间也变得非常短,极为适合竞技游戏使用。

再次,在鼠标的左右肩部,对应的增加了两个自定义按键,共计六个肩部按键。可编辑映射的LMFB/RMFB按键可以通过手柄背部的按钮进行编辑。具体方法是:按住一侧的小按键后再按动想要映射的按键,即可将此按键映射到相对应的MFB按键上。如果只按住小的设置按键,手机底部的显示面板将显示MFB按键当前映射按键值。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方向键的改动。Razer的设计师认为分割式的设计能够让方向键在使用时更加精准,减少误操作的发生几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在实际游戏测试中,笔者感觉昂萨凌豹(Razer Onza)的手感非常出色,响应速度也很快。摇杆阻力调节更是神器。

但这款手柄并非完美,问题还是存在的,微动式按键有利有弊,虽然响应速度非常快,但回弹力并不如薄膜式按键理想,因此在快速连续按压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漏按的情况。
另外,两个编程按键占据了原版的LB/RB键位,可能会导致误操作,虽然这个问题在熟悉几天之后就不复存在了,但其键位绑定的功能目前还不支持绑定按键组,而只能映射单个按键,希望在今后的固件升级中能够有所改变。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林林总总说了不少闲话,综上所述,可以简单概括为下面这些特点和参数,笔者在这里为大家统统列出来,方便各位快速查阅。

键盘:
具有优质触感和更快响应速度的全机械按键
雷蛇黑寡妇游戏键盘的机械按键技术给您的手指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触觉反馈,轻声敲击键盘按键时会给您一种全然不同的感受。雷蛇黑寡妇游戏键盘按键凭借其 50g 的压力克数和 2.0 毫米的缩减移动距离,可使您执行命令的速度快于其他任何标准游戏键盘。
飞敏宏录制和配置文件能够轻松配置
无需将您的注意力从游戏上移开便可记录无限的宏飞敏,而且无需进入复杂的驱动程序菜单便可立即更改 10 个以内的配置文件。只需单击开始和结束录制的两个按钮,即可以完成所有设置。
独特的背光灯键
使用背光灯键让您在黑暗中不会错按一个按键,凭借此战术优势,您可以发动袭击,甚至在弱光环境下侧击敌人。
-具有 50g压力克数的全机械按键-1000Hz Ultrapolling / 1ms 响应时间-具有飞敏宏录制的可编程按键-可禁用 Windows 键的游戏模式选项-具有飞敏切换的 10 个可自定义软件配置文件-5 个附加宏按键-最小化按键冲突的优化游戏按键矩阵-多媒体控制-编织式线缆-大概尺寸(毫米计):475(L) x 171(W) x 30(H)-重量: 1.5kg-独特的背光灯按键-音频输出插孔/麦克风输入插孔-USB-Passthrough 接口

鼠标:
4G 双传感器系统
6400dpi 4G双传感器系统,配备激光与光学传感器,可针对任何表面准确地校准鼠标,从而提供优异的追踪性能,玩家们将体验到游戏精准度新标准。无论您是何种操作风格,Razer Imperator帝王蟒都可以适应鼠标的挥动速度,此外,它还具有可调节的抬升跟踪距离,为您带来前所未有的精准控制。
具有橡胶拇指握槽,可提供最佳的操控性
Razer Imperator帝王蟒的拇指握槽经橡胶涂层处理,操控性更佳,是常常需要抬起和挥动鼠标的低灵敏度游戏玩家获胜的必备之物。
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右手型设计
Razer Imperator帝王蟒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右手型设计,可在长时间的激烈战斗中为您带来最佳的舒适性,持续作战能力更强,所向披靡。
-6400dpi 4G双传感器系统-具有橡胶拇指握槽,操控性更佳-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右手型设计-可调侧按键-Razer Synapse板载记忆体-最高200英寸每秒*/ 50g加速度-7个独立可编程Hyperesponse高速响应按键-飞敏灵敏度调整-静音Ultraslick超顺滑鼠标垫脚-大约尺寸(毫米):123(长)x 71(宽)x 42(高)

鼠标垫:
满足您个人需求的双面鼠标垫
无论您喜欢用加速滑行的"速度"面,还是更喜欢用超精准"控制"面来击毙敌人,Razer Vespula黃斑胡蜂都可以满足您的要求,适应您的游戏风格。
由职业玩家认可的增强跟踪表面
Razer Vespula黃斑胡蜂的双面鼠标垫是由发明雷蛇(目前世界上最精准的游戏鼠标)的同一位科学家所开发,旨在增强跟踪性能。职业玩家还将 Razer Vespula 黃斑胡蜂用于正式比赛之中,通过数千小时激烈的角逐来验证它的跟踪表面。
记忆棉腕托
软凝胶填充的腕拖预防您的手腕受伤并且减少疲劳,让您享受比以往更长的游戏时间。
-防滑、防反射、耐磨硬涂层-更快鼠标移动的"速度"面-精准鼠标移动的"控制"面-尺寸:300mm(长度)x 240mm(宽度)x 4 mm(高度)-配有凝胶填充腕拖

耳麦:
5.1 声道杜比 定向逻辑 II提供精确定位音频
提供全方位的环绕声,且驱动单元经过 3D 定位音频调谐,Razer Chimaera毒鳍银鲛 5.1无线游戏耳麦将让您可以预测敌人的一举一动,并听到真实的游戏声音,不错过任何细节。
5.8 GHz频率耳麦,提供无干扰无线性能
Razer Chimaera毒鳍银鲛5.1可在多达8小时内实现真正的无线Xbox体验,无线缆限制您的移动。使用5.8 GHz频率将让这款耳麦几乎不会收到任何无线干扰。
专用畅爽无延迟本地队伍交流
最多可连接四个Razer Chimaera毒鳍银鲛5.1基站,从而可为队伍交流提供清晰且畅爽无延迟的语音通道。
-无线耳麦-罩耳式设计,配备50mm驱动单元-耳麦上拥有音量和麦克风控制按键-3 个预置EQ-可分离的2.5mm麦克风线缆-尺寸:200mm(L) * 204mm(W) * 88mm(H)
耳机-射频:5.8 GHz-无线范围:33Ft / 10m-频响: 20 - 20,000 Hz-阻抗: 30Ω(1 kHz 时)-灵敏度(1 kHz、1 V/Pa 时): 105dB-驱动单元:50mm,带钕磁铁-电池:2节AAA 电池(多达 8 小时的电池寿命)-充电时间:3小时
麦克风-频响: 130 - 10,000 Hz-灵敏度(1 kHz、1 V/Pa 时为 -105 dB ± 2dB )-信噪比:55 dB-拾音器模式:单向

手柄:
可调整控制力度的摇杆
Razer Onza 赛事级上的两个摇杆均可自由调整控制力度,让您能够精确控制拨动摇杆所需的力度,无论何种游戏,您都可以通过合适的控制力度获得最佳的精度。无论是在赛车游戏中要提高摇杆的控制力度,还是在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中需要将控制力度调至最低以进行精确瞄准,各摇杆控制力度可调整的特点可让您在任何游戏中都无往而不利。
两个附加的可完全编程的按键
通过位于 Razer Onza 赛事级两侧翼触发按键上方的两个附加按键,您可以方便地随时 调用您认为最重要的指令。无论是任一动作按键(A,B,X,Y)、摇杆按键、附加缓冲按键或触发按键、后退或开始按键,这些多功能按键 (Multi-Function Buttons [MFB]) 都能让您从 Razer Onza赛事级手柄上最舒适的位置激活最为关键的指令,使您在激烈的游戏战场上得心应手。
Hyperesponse 动作按键
最具传奇色彩的 Razer Hyperesponse超快响应技术能够让您加快按键的启用速度,从而在游戏中先发制人以及瞬间启用组合键,同时为您带来更灵敏的触感响应。Razer Onza上的按键设计了更短的按键行程,并尽可能缩短了回弹时间,以便加快按键的启用速度,从而占据竞争优势。
-两个可完全编程的多功能按键 (Multi-Function Buttons [MFB]),为玩家带来最灵活的可定制性-精度方向键提供绝无仅有的准确度-Hyperesponse超快响应动作按键可加快按键启用速度并提供更灵敏的触感响应-改良的人体工学设计,让双手更为舒适-纹理表层便于握持-15 英尺超长电缆为您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2 个可调整控制力度的摇杆-2 个多功能按键 (Multi-Function Buttons [MFB])-4 个背光照明 Hyperesponse 超快响应动作按键-背光照明精度方向键-防滑橡胶表层-快速插拔 USB 接头-15 英尺轻质编织电缆-大概尺寸 (mm):109(L) x 154(W) x 60.5(H)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
结语:
由于本次测评套装的庞大,因此篇幅较长,为了方便读者直观的了解Razer《质量效应3》典藏版套装的特点,笔者简单的进行一个总结:
创 新 性5/10:《质量效应3》典藏版采用了Razer几款经典产品作为模版改进而成,创新性不强,但“典藏版”的设计初衷也本来就不是为了创新。收藏才是其意义。
实 用 性8/10:鼠标、鼠标垫、耳机和手柄都有大量出色的设计,为高端玩家和竞技玩家提供了诸多方便,值得入手。但键盘的定位不太明朗,按键轴的选择不太理想。
操作手感8/10:Razer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一向不错,何况《质量效应3》典藏版采用的是久经考验的经典作品作为模版,手感出色。
耐 用 度7/10:各件外设均使用尼龙包被线材,采用抗拖拽设计,虽然鼠标微动消耗较快,但整体耐用度良好。
总 分7/10:精品

限于笔者能力与精力有限,本文中如有尚未谈及的内容还请读者海涵。游民星空将致力于为您带来最新、最全、最深入的外设测评。
【测评责任编辑:SiLence】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键盘·外观
- 第3页:键盘·轴
- 第4页:键盘·键帽
- 第5页:键盘·功能
- 第6页:键盘·驱动
- 第7页:键盘·试用
- 第8页:鼠标·外观
- 第9页:鼠标·手感
- 第10页:鼠标·核心
- 第11页:鼠标·驱动
- 第12页:鼠标垫·外观
- 第13页:鼠标垫·手感
- 第14页:鼠标垫·试用
- 第15页:耳麦·外观
- 第16页:耳麦·耳麦
- 第17页:耳麦·基座
- 第18页:耳麦·试用
- 第19页:手柄·外观
- 第20页:手柄·细节
- 第21页:手柄·试用
- 第22页:参数
- 第23页: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