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心灵杀手(Alan Wake)》都致敬了哪些悬念电影大师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小编是一个悬念电影迷,这几天玩了下《心灵杀手(Alan Wake)》还未通关,不过感觉整个游戏都是向悬念片致敬的一个游戏。作者sam lake是《马克思佩恩》的原作,其实《马克思佩恩》就有不少参考了大卫林奇的电影桥段,虽然他们都来自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我是作家,我可以创造你们,也可以毁灭你们。
首先,阿兰的主角是一个作家,这是很多悬念电影惯用的设定,作家的神经都是比较神经兮兮的,从阿兰的setting来看,阿兰比较像2部电影的主角。一个是《闪灵》里面发疯的作家,还有一个是科恩兄弟名作《巴顿芬克》的巴顿。
《闪灵(The Shining)》

杰克·托伦斯(杰克·尼科尔森饰)是一名教师,后来成为一名作家。为了摆脱工作上的失意,杰克去应聘做遥望饭店的冬季看管员,该饭店会在大雪封山的时候关闭5个月,期间与世隔绝。老板告诉杰克他的上一任曾雇了一个看管员但他在其间残忍的杀死了两个女儿和他的妻子并且自杀了,原因是长期封闭而得的精神疾病。杰克表示自已不会发生这种事,他家人也会喜欢这里。
于是,杰克和妻子温迪(舍利·杜瓦尔饰)还有儿子丹尼(丹尼·洛伊德饰)住进了饭店。丹尼在要去饭店之前就有不祥的预感,但杰克没有理会。丹尼和饭店里的厨师迪克·哈罗朗一样都是拥有预知未来并进行心电感应的超能力的人,哈罗朗把这种能力称为“闪灵”(就是片名的来历)。哈罗朗在离开之前警告丹尼无论如何不要进入237房间。
在饭店期间,丹尼不断看到奇异的幻觉,又在母亲的房间门口写下含义不明的“REDRUM”字样。杰克在饭店里写作,当妻子来查看他的工作时,杰克显得很暴躁,不让妻子查看。其后杰克做了一个自己杀害妻儿的噩梦。杰克早年因为酒后伤害丹尼,其后戒酒。一次丹尼颈部受伤,妻子冤枉是杰克打伤的。杰克开始出入饭店的酒吧,意外的是原本应该空无一人的酒吧居然出现了一名招待员。丹尼后来向温迪承认自己是在237房间受伤,杰克前往237房间查看,却看到了意外的一幕;其后杰克又在本应无人的饭店大厅目睹了一场盛宴,并且和1970年的那个杀死全家的看管员格瑞第相遇……
杰克认为妻子想离开饭店妨碍了他的信誉和工作。种种的怀疑,种种的猜测,种种的想像,使杰克和妻子产生争执并愈演愈烈。温迪前往查看杰克写作的结果,却看到成叠的纸上都反反复复的只打印着一句话: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oll boy(只工作、不娱乐,杰克变成了一个傻瓜),表示杰克已经失去理智多时了。后来在一场争执中,温迪打晕杰克,把他关进了储藏室;但是随伴随着格瑞第的声音,门被打开了,杰克被放了出来……完全失去理智的杰克拿起斧头砍向妻子的房门要杀死妻子和儿子,在这紧张时刻温迪从镜子里看到了丹尼在房门上写的“REDRUM”,原来是反过来写的“MURDER”(谋杀)。丹尼从窗户逃走,而厨师哈罗朗早先感受到了丹尼通过“闪灵”传来的预感,从迈阿密赶到,却被杰克砍死。
杰克追杀妻子和儿子进了饭店外的迷宫,迷路后被冷死在里面,惊魂失魄的妻子和儿子坐着哈罗朗开来的车子离开了。
影片的最后镜头是饭店大堂墙壁上的一张饭店全体工作人员的合影,拍摄于1921年7月4日(故事情节发生前50多年),可以在照片的显著位置上看到年轻的杰克。
相似点:作家,去偏远地区,幻觉,江郎才尽
符合阿兰的特质:如果说鬼魂与灵异是恐怖惊悚影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闪灵》则更像是描写一个中年男子面对事业的挫折与家庭的压力而逐渐病态发展的心理过程——从压抑隐忍到最后的激情爆发。也许印第安的种族复仇根本只是斯坦利·库布里克和观众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其真正的主旨在于揭露人性的毁灭之路,也许这才是他真正想要表现的内容。 把影片倒回,回想从杰克前往了望酒店面试管理员一职时开始所一度表现出的魂不守舍与神经质,不难看出这个中年男人已经被周围的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了,这种无形的压力在三年前有过释放——酒后扯伤儿子丹尼的手臂。他也企图逃避,所以想到幽居山林,进行自己的创作,但是最终他发现原来他的创作欲望,原来只不过来源于内心积压已久的对生活的愤懑与对家庭的强烈的负疚感,再加上妻子不经意的打扰,迸发出的怒火势必淹没一切……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心灵杀手专区
《巴顿·芬克(Barton Fink)》

一名具有社会意识的编剧新秀刚从百老汇崛起,便被好莱坞约请写一部关于摔角的B级片剧本。他住在破败的旅馆房间中搜索刮肠,却硬是挤不出只言片语。此刻,他隔壁的房间里却发生了种种怪事,使他犹如置身于人间炼狱,脑海中发生了种种荒诞可笑的幻象。编导用了相当隐晦的方式,来刻划创作者面感灵感枯揭时的心理压力,将重心放在了环境气氛的营造上。 《冰血暴》导演乔尔.柯恩素以怪诞的叙事风格见长,本片堪称是“相当难看得懂"的代表作,但却曾经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可见它是一部蛮小众的电影,看懂了就会感到乐趣无穷。约翰.特托罗饰演一名具有社会意识的编剧新秀,甫从百老汇崛起,被好莱坞延揽写一部关于摔角的B级片剧本。他住在破败的旅馆房间中搜索刮肠,却硬是挤不出片言只字。隔壁房间却发生了种种怪事,使他有如置身于人间炼狱,脑海中发生种种荒诞可笑的幻象。由于编导用相当隐晦的方式来刻划创作者在面感灵感枯揭时的心理压力,故将重心放在环境气氛的经营上,相对地令剧情的发展显得有点玄奥不可解,需要观众耐心欣赏。
在《巴顿芬克》中,不多的人物和场景都是提炼自生活,经过夸张处理,明显带有魔幻色彩和超现实主义风格,是自卡夫卡以来的现代派思潮在90年代电影领域的体现,形成科恩兄弟影片最大的特色。巴顿·芬克在空旷寂寞的房间里恶梦般的经历,仿佛就发生在卡夫卡作品的某一页,而其中带着幻觉的荒诞性描绘又与萨特不谋而合。同时,整个片中还是营造了希区柯克式的悬念氛围。所有这些都为这部影片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盛誉,科恩兄弟从此跻身世界级大师名导行列。同时,这一对编、制、导全面合作的兄弟组合,更以其近乎传奇的合作方式,为他们的成功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精彩对白
1.Barton: I've always found that writing comes from a great inner pain.
巴顿:我一直认为写作来源于内心的巨大痛苦。
2.Geisler: Look, you confused? You need guidance? Talk to another writer.
Geisler:你迷惑么?需要指引么?去跟其他作家聊聊。
Barton: Who?
巴顿:跟谁?
Geisler: Jesus, throw a rock in here, you'll hit one. And do me a favor, Fink: throw it hard.
Geisler:上帝啊,在这儿随便扔一块石头都能打中一个作家。再帮我个忙,扔狠点。
相似点:作家,写作危机,混乱,打字机
剧情交代得比较清楚,阿兰的确有点写作危机,开始避开关于写作的问题,所以几次被人逼了下写作就疯疯癫癫,这点和巴顿芬克很像,巴顿藏在一个旅馆写自己不喜欢的b级片搞了2个晚上都还没写得出一个字。开始见到旅馆里面奇奇怪怪的事,一个大男人出现对作家的蔑视,天花板,墙壁流出奇怪的液体,许多许多,到头来都是自己的噩梦。 犹记得我觉得这部电影最精彩的一句话,已经发傻发到懵了的巴顿对着自以为幻象的舞会的人喊:我是创造者,我可以创造,也可以毁灭你们。上帝保佑自由意志的人们
刘德华应该庆幸。
幸亏杨丽娟没看过《狂迷》。罗伯特·德尼罗因为喜欢的棒球手不DIAO自己,就把人家儿子绑架了。
更幸亏杨丽娟没看过《危情十日》。凯茜贝茨把偶像作家打断腿监禁,硬逼偶像写出自己喜欢的结尾。
阿兰被匪徒威逼写下他们意图下的故事,用原稿去换取妻子或者光明。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心灵杀手专区
《危情十日(Misery)》

根据史蒂芬.金原著小说改编的心理惊悚片,题材十分别致,描述书迷与所崇拜的作家之间一段微妙关系。其貌不扬的中年女星凯西.贝茨饰演独居在科罗拉多山上的护士安妮,她偶然将在风雪中发生车祸摔坏双腿的流行小说作家保罗救回家中休养,亲自细加照料。但当她知道保罗打算将她最喜爱的故事结束,另外撰写一本严肃的小说后,不禁怒火中烧,认为保罗背叛了她,于是将保罗捆绑起来加以折磨,威胁他要将原来的系列小说女主角复活,而保罗则尝试一切可能逃出这个疯狂女书迷的魔掌。导演罗布.赖纳处理这部由“二人一屋"构成的影片具有高度的戏剧张力,詹姆斯.卡安与凯西.贝茨办表演了斗智斗力的精彩对手戏。
相似点:被威逼写作,占有欲
也许艺术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得到多少人的承认,而是你能够自如的表达,你真实的内心,传神的对世人重现,你眼中的世界。如果这里面掺杂了牺牲与妥协的成分,有了任何功利或是商业的考虑,你都还需要继续修练。 因为爱,所以杀了列侬,所以不让成龙黎明结婚,所以目睹父亲自杀无动于衷。 更像是讽刺。《十面埋伏》结尾,刘德华杀死章子怡后,恶狠狠的对金城武说:我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 我永远想不明白,男女之间因为爱而不得,可以去伤害对方。爱他/她,就祝福他/她。 我更想不明白,粉丝因为喜欢一个人,可以想当然地去剥夺他/她的平静。 很多年后,偶像被遗忘,粉丝被遗忘。爱与恨都会消失,唯一不变的,是占有的贪欲。
梦是愿望的满足。梦的解析公式是:梦=被压抑的欲望+伪装起来的满足。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心灵杀手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