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丽影危机:是谁要强奸劳拉 游戏性元素之困_3DM单机
3dmgame
注意:本文含有关于暴力以及性暴力的讨论。
可怜的劳拉。几个礼拜霉运连连 -- 掉到铁刺上、眼睁睁目睹着一个朋友在古墓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自己则差点被奸杀。之后她升格为神,不仅手枪弹无虚发杀人不眨眼,而且还能用弓箭来屠戮装备了全自动武器的敌人。和游戏产业中的传统女性角色定位不符,水晶动力的说法是:“她不是一个你想‘扮演’的女英雄,而更类似于在这个世界中你想‘保护’的无辜存在。”而从小孩到杀手的华丽转身,就发生在那一次所谓的轮奸。
媒体大肆渲染,尽管沙文主义很快被压制了下去。但是到底哪里出问题了?从内容角度来看这一代的古墓丽影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那为什么我们都会这么“关心”劳拉?
化蝶
不可能是内容本身有多离谱,用“过分”来形容这个场景显然言过其实了;撑死是个PG-13的东西。剧情到目前为止基本上也是电影《狼溪》的套路而已 -- 可爱的年轻小姑娘落入了坏男人的手里,为之后的“黑化”场景做铺垫。这种转折点一般规则是,主角面对一个极端虐待的场合/场景,被迫做出杀人或者被杀的决定。当然这很常见,目的是分裂人物,让后半段故事可以有一些大的变化却又不显得突兀。

这代古墓丽影的转折点是劳拉在一处废弃建筑边被一群有枪的男人抓获。一切反抗似乎都是徒劳,她要被奸杀了。这当然是性侵犯,而她的反抗方式是“无敌碎蛋膝”。另外一个男的双手圈住她,在她的颈部乱啃 -- 然后他们打了一架,然后他脸上挨了一弹。劳拉羽化了,她现在是个冷血杀手,无情地血腥屠戮,捡起死人的枪加入战斗。
这到底有什么问题?宽泛点来看,根本没什么问题。看看其他那些媒体内容,在E3上关于性的宣传方式简直司空见惯。也许有人会翻下白眼,但是根本不叫事儿。真正出事是因为Kotaku发布了一篇制作人Ron Rosenberg的专访。他特意强调了劳拉“真的”因为被轮奸的恐惧成为“困兽”,继而蜕化成为杀人狂。

Rosenberg描述的这种状况往往是那些极具争议的极端恐怖电影中才会出现的场景,比如《I Spit on Your Grave》、《The Last House on the Left》和《Irréversible》等等。尽管《龙纹身的女孩》已经在主流媒体上提出了这个问题,然而“强奸复仇”还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领域。不管怎么说,这其实有点哗众取宠。因为没有真强奸 -- 尽管暗示将会有 -- 而且游戏后面展示的重点是“生存、拯救和逃脱”而非“复仇”。我们无从确定,但是水晶动力的狂热支持者不停地说这个所谓的“强奸元素”只是次要的、偶然的。比较电影《The Last House on the Left》这种以强奸为核心和故事动力的作品;或者比较《I Spit on Your Grave》中以阉割强奸犯并切掉其嘴唇,最后放任他们失血而亡报复方式,古墓丽影算不上什么。然而预告片中对于“强奸”这个后果是以一种持续并且画面方式的暗示;对残忍暴力的深入利用造就精神压抑,对于性堕落和性虐待的详细表达,这让我们很难以以往的方式来看待古墓丽影。

但是不管怎么说,古墓丽影里还是有很多探索解谜和精密关卡设计。用电影举例子的话,就是《狼溪》加上《夺宝奇兵》。
这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最近副导演Helen Lewis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里面其实没有任何关于(或者暗示)强奸的内容,性侵犯和连环谋杀在虚构中只是推进故事的道具而已。表面上这个表述引发了另一种吐槽,就是“这货不是劳拉!”。
戮激
不幸的是这种现代化是无可回避的。事实上古墓丽影已经不再是当初的3A级大作了。今年E3已经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大作的头衔只是在几部18禁甚至更严重的游戏中争夺。游戏基本上都含有大量暴力内容。从这个角度而言,古墓丽影和刺客信条、分裂细胞、美国末日、臭名昭著、黑色行动II以及其他游戏在同一水平上。
在微软发布会上,水晶动力展示的预告片中有劳拉用箭射穿一名黑衣男子脸颊,并将另外一人推落悬崖的内容。和被俘的队友说完话之后,她活活烧死两人,然后用弓箭洞穿了另外一名腿部受伤敌人的胸膛。然后烧死更多人,用霰弹枪解决更更很多人,趁着敌人填弹的时机一箭捅(不是射)穿喉。短短两分钟不到,她杀了11个人。镜头最后是她跳伞消失在丛林茂密的枝桠之中,和铁血曾哥史泰龙的电影《兰博:第一滴血2》出奇地相似。

听上去很变态吗?哪有!和同场发布会的另一款游戏的预告片比较,根本不算什么。《分裂细胞》的费叔6分钟不到解决了大约26个(他动作太快了,数着有点乱)。“已处决”在屏幕上出现了好几次,育碧多伦多表示他们正在努力完善这个“瞬杀”的系统。当然很暴力,但是Sam是要从恐怖分子手中拯救世界,所以他可以随心所欲。
事实上古墓丽影还是吸引眼球的,用女性来代替传统的男性暴力角色,将军队(或科幻、魔法)背景换成平民。而之所以E3会成为反暴力的空白,是因为那些3A大作会在一种比较例外的场合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游戏业已经进入了“超暴力”境界。士兵一刀捅人喉咙无可厚非,但是让一个21岁的女孩子做这么一个动作需要合适的背景和理由。
古墓丽影只是证明了如下论断:2012年之后的游戏战斗都是重点,现代3A游戏其实主角不重要 -- 当然不能太负面,重要的是场景,然后尽可能的暴力一把。3A就是大型战斗模拟器。

史威克必须要创造一个足够使得“女学生变身杀手”的极端场合,于是我们就有这么一个故事了,劳拉孤立无援,只得靠杀人求生。有人说制作方拿性元素来凑故事其是在偷懒,我不认同。讲了这么多年故事,最后要用这个方式来讲这个故事,他们肯定不是随便折腾的。这种小女孩被压迫到爆发,必然会涉及一些性元素。当然啊你可以站在女权主义者的角度发飙。但是换个角度而言,将这种表达方式带入主流,还是值得肯定的。
妹则
有人说其实大家都很不爽的理由其实并不是具体发生了什么,而是因为劳拉是游戏历史一个标志性的女性角色 -- 所以就要引用一下著名的“蓝妹妹规则”。蓝妹妹就是蓝精灵里面的那一堆(百来个)典型雄性角色里面的唯一典型妹子。
只是这个时代的“蓝精灵”(游戏男主角)是做给男孩子的。劳拉就是其中那个蓝妹妹,3A大作主角中的蓝妹妹。她被强调的凸显的个性其实并不能代表女性 -- 更多是男性的特点。这个问题在游戏中表现得尤其严重,在其他媒体也没有幸免。Beschedl测试是一种用来测试电影对女性尊重程度的系统,该测试要求电影中必须有两个女人谈论男人之外的内容。当然很多电影没通过,很多游戏也必然会挂科。

不知道古墓丽影能不能通过,因为这显然是做给男人玩的女性主角游戏。3A大作无疑都是针对男性受众的。如果你能想到就算女主角游戏要大卖也需要有很多暴力的时候,看到这么一个预告片也不奇怪了。精神病劳拉需要一个理由,让劳拉精神病的方式其实是受众决定的。
这么说吧,如果游戏的受众主要是女性,那么大部分电影就会和《BJ日记》或者《真爱无敌》一样了。所有男性角色不是在争锋吃醋就是在为爱付出或者为荣誉互相挠脸,没有人会像男人一样战斗,那么电影绝对就会被认定为对男性实施歧视了。
女性向电影存在很正常,因为也有男性向电影和普通电影。3A大作都是男性向的,所以古墓丽影的样子也不奇怪了。

其实这一切和劳拉都无关,如果简单责怪SE或者水晶动力刻意讨好男性受众也有失偏颇。所谓“强奸”问题只是一次公关失误而已。之所以现在游戏业界被指责为性别歧视,因为游戏大部分都是男性向的。这不好。要想游戏真的可以做到针对两性受众,制作出两性受众都能接受的故事、情节、角色,制作组中没有女性成员是不幸的。但是如果主流大游戏一天不走出“暴力=大卖”这怪圈,我们一天不能打破这个魔咒。
在此之前,3A大作中的女性角色受到劳拉的待遇并不会少见。这不是劳拉的错,这是男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