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的美好回忆 那些你所不知道的暗黑往事_3DM单机
3dmgame

虽然还没有准确的消息,但相信再过几个月,万众瞩目的《暗黑破坏神3》便会正式发售,然而就在这个特别的时刻,作为一个老暗黑迷,心情却不禁有些忐忑,就仿佛马上就要见到阔别多年的初恋女友或是青梅竹马,满怀着期待,却又患得患失,害怕物是人非。在这种时候,回忆是舒缓情绪的最佳方法,回忆的多了,就有一些想要写下来的东西,那些在庇护之地奋战的日子,那些悠久的或许不为人所知的暗黑往事…..

十三世纪波西米亚僧侣所著《Codex Gigas》(又被称作魔鬼圣经)中恶魔的形象和游戏中的Diablo形象对比,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相似点
迪亚波罗,其名为暗黑破坏神
很多玩家都知道暗黑破坏神的英文原名Diablo是出自西班牙语,意思是恶魔,然而Diablo真的是源于西班牙语吗?答案是否定的。Diablo的词源出处据考证为古希腊语,写法见上图下方的白字,意思是毁谤,诋毁,当然同样也有恶魔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认为这个词出自西班牙语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一代暗黑破坏神游戏载入界面中的标题所使用的就是西班牙语的Diablo写法,随着游戏的流行,这个词也莫名的变成了出自西班牙语了。

那么是谁将Diablo翻译成暗黑破坏神呢?这个问题现在已完全不可考。从那些上世纪90年代的游戏报刊残存的记录上来看,暗黑破坏神这个译名最初出自台湾的游戏媒体,而且很可能是受到下面提到的日本漫画影响,这种天马行空的翻译风格也的确是台湾地区的翻译特色之一….而在当时大陆地区对这款游戏的标准译名为“恐惧”,原因是暴雪放出的官方设定中,Diablo被称作“恐惧领主”,至于最后为什么没有坚持自己的译名而也同样成为了无从考据的历史之谜了。
镜之双面,另一个《暗黑破坏神》
如果某天你听到别人兴致勃勃地在讨论暗黑破坏神,而你作为一个资深暗黑迷却听得一头雾水时,那么不要怀疑,他们讨论的是另一个暗黑破坏神---日本漫画家萩原一至的漫画《BASTARD!!》。

港版漫画单行本,注意主标题左侧的副标题
这部漫画自1988年开始在日本漫画期刊《少年JUMP》上连载,目前已经完结,漫画的副标题就是“暗黑破坏神”,由于主标题的意译不甚雅观(私生子的意思),国内一般以副标题的中文直译为标准译名,所以严格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暗黑破坏神相反是侵占译名的“盗版货”。该漫画后来也改编成动画和网络游戏,但由于暴雪的暗黑过于风靡,所以译名上相反没有沿用漫画的译名而是直接使用英文了。

很黄很暴力….不过我喜欢
漫画讲述了21世纪初,人类发现使用生命力为供给方式驱动机械的灵子能源,并使用灵子能源创造了两个强大的生体兵器:暗黑破坏神昂斯沙拉克和漫画的男主角达克·秀纳依达,由于前者在智能上的进化而导致了一场世界大战,最后人类以接近全灭的代价将其封印。400年过后,世界由于那场大战而彻底改变了形貌,人类慢慢的恢复到中世纪的文明水准,一些神话中的生物也出现在这片大地上。野心勃勃的人想要复活暗黑破坏神来统治这片大地,而主角也从漫长的休眠中苏醒,故事随之展开….漫画画风绮丽大胆,故事恢宏壮大,可以算得上难得的佳作。不过后期故事的展开过于的天马行空,也让本部漫画的评价大打折扣。
一个游戏两个爹,暗黑破坏神的亲父之争
在西方电影业有一个传统,如果某部作品大受好评,他们会把核心制作人的名字放在电影的名字前面一同推广,举例来说2010年席卷全球的《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这个传统后来也延伸到了电子游戏产业,譬如《席德·梅尔的文明》,而这个制作人也常常被冠以“XX之父”的称号,我们熟悉的有马里奥之父宫本茂、UO之父理查德·加内特、合金装备之父小岛秀夫等等,不胜枚举。
然而暴雪却是一家很特别的公司,可以说是一个既重视个人能力发挥,又严格奉行团队主义的矛盾统一体,所以暴雪出品的游戏是没有所谓“XX之父”的说法,你不会听到有什么星际之父,魔兽世界之父的说法,唯一的例外就是暗黑破坏神,而被称作暗黑之父的人还有两个,那么谁才是暗黑破坏神的亲爹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左:马克思·沙弗(Max Schaefer) 右:比尔·罗伯(Bill Roper)
暗黑破坏神一代和二代的开发都是由北方暴雪(Blizzard North)独立进行的,北方暴雪是暴雪收购的一家独立游戏开发工作室,前身名为Condor,大部分暗黑的开发人员自然也是从Condor员工摇身一变成为了暴雪员工。在暗黑破坏神的开发团队中,我们所熟悉的比尔·罗伯(昵称比尔胖子)一直担任着开发主导者,而Condor公司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沙弗则是北方暴雪的首席执行官和官方发言人。

一个暗黑之父离开暴雪开发了《地狱之门》
由于暴雪的传统,一直以来都没有人把他们中的任意一个叫做暗黑之父,这种情况持续到2003年比尔·罗伯从暴雪离职并创办旗舰工作室。虽然本人并未宣扬自己在暗黑开发过程中的功绩,但当时媒体几乎众口一词的将其称之为“暗黑之父”,而旗舰工作室的核心产品《地狱之门:伦敦》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暗黑之父新作”。

另一个暗黑之父离开暴雪开发了《火炬之光》
暴雪看到这个情况有些坐不住了,自己的核心产品竟然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这对续作的宣传会带来无可估量的严重影响,无奈之下只好打破惯例,自己推出一位“暗黑之父”来和比尔·罗伯抗衡,那就是马克思·沙弗,于是,我们的《暗黑破坏神》就有了两位爹….而好笑的是,暴雪自己推的这位暗黑之父同样在2008年离开暴雪创立符文工作室(Runic Games),如果你对这个公司的名字没什么印象,我想你应该还记得2009年热卖的暗黑风格ARPG黑马《火炬之光》,是的,就出自符文工作室之手。

北方暴雪员工合影,你能找到上面两位事件主角被杀猪刀砍过前的样子吗?
最后补充一下,2005年8月1日,暴雪宣布关闭北方暴雪,将其并入在尔湾的总部。而大陆的网游公司完美世界则于2010年收购了符文工作室。
影响现代游戏的八大暗黑元素

英雄不来一瓶吗?
·红蓝瓶
红球代表生命,蓝球代表魔法,然后红蓝瓶分别代表恢复生命和魔法道具的设定几乎影响了后世所有的RPG和网游。
·一鼠走天下
在当时的那个时期,暗黑可以说是把游戏界面和操作模式都简化到了一个极致,左键移动+攻击,右键技能,再加上几个数字快捷键喝药水的操作方式至今仍被大量游戏所使用。这种简单易上手的操作模式得到了大量玩家的肯定,初期的韩国网游如《传奇》大都是照搬了暗黑的操作模式。

为了这把极品属性的风之力,不知道要多少个不眠之夜
·Magic Find
比起操作模式,《暗黑破坏神》对现代MMORPG最大的影响还在于定义了网络游戏的两个后期核心游戏内容,其中之一就是Magic Find,简单来说就是打装备,这也成为了现在99%网络游戏的核心后期内容。如果没有属性更好更加华丽的装备支撑,有几款网络游戏能够维持玩家持续上线并孜孜不倦的打怪练级呢?

耳朵可是从暗黑1就有的PK特色产物哦
·PK
相对于MF,暗黑开创的另一个网游核心内容就是PK,Player Kill了,严格来说PK这个词并不是产生于暗黑破坏神中,但相比MUD中枯燥的文字展示,图形化联网游戏中的PK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PK。PK总要有些奖励或是惩罚,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在暗黑系列中就是耳朵了,我们姑且不去理会为什么一个角色能长出那么多只耳朵,不过暗黑1在细节设定上许多地方要超越暗黑2,耳朵就是其中之一,看上图你能找出集中耳朵的图标呢?而在暗黑2中只有一种。
·技能树
由暗黑2开创的技能树后来也成为了大量网游争相仿效的角色养成系统,虽然各有各的特色,但却万变不离其宗。
·随机属性
暗黑破坏神的物品设定,也就是随机前缀+物品本体+随机后缀的方式后来也被大量的游戏做仿照,本体名决定了该物品的基本属性,前后缀的命名方式既让该物品有了多种多样的属性组合,又能让玩家对特性一目了然。再加上本体属性和前后缀的随机波动值,获得一把极品的几率大大降低,也增加了不知疲倦MF的乐趣。

谁记得这个公式合成的结果是什么吗?
·装备合成
装备合成也是暗黑的首创,赫拉迪克方块当初不知给了我们多少乐趣。
·45度视角
45度视角的模式或许并非暗黑最先提出,但却被暗黑证明了其无限的表现潜力,暗黑之后,无数的45度俯视角游戏涌现出来。
暗黑彩蛋: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糖,你永远不知道你会获得什么

与其瞪大眼睛去辨认模糊的单词,不如看下面的介绍
·魔兽争霸2广告与奥斯卡影后
在《暗黑破坏神》原版的读取界面按Print Screen截图,之后COPY在画图软件上,放大图片后反选加亮,玩家会发现在Diablo头部角的位置写着两列小字“买魔兽争霸2吧”和“娜塔莉·波特曼摇滚”。

出演《这个杀手不太冷》时的娜塔莉
前者在1995年发售,后者则是以色列籍著名演员,1994年首次出演《这个杀手不太冷》女主角玛蒂尔达时年仅13岁(北方暴雪的大叔们都是萝莉控?),去年凭借在电影《黑天鹅》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第83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当然,对于一部1996年发行的游戏来说,这已经是后话了。

职业选择界面
·隐藏职业:野蛮人和诗人
在《暗黑破坏神:地狱火》文件夹下创建一个名为command的文本文件,在里面写入几行代码后保存重新启动游戏,玩家就可以在游戏中使用野蛮人和诗人两个新职业,野蛮人拥有最高的力量上限,诗人则是盗贼的翻版,区别在于可以装备双手武器战斗,除此之外,玩家还能接到两个新的任务,并发现奶牛农场的农夫NPC身着一套奶牛装….
·暴雪的三款游戏和维特的三条腿
这是一个穿越《暗黑破坏神》、《魔兽争霸3》和《魔兽世界》的暴雪游戏大彩蛋。维特是何许人也?玩过《暗黑破坏神》原版的玩家应该记得在在崔斯特瑞姆镇西北有一个会出售一些价格昂贵稀有装备的独脚小孩,和他对话他会告诉你曾经去过暗黑破坏神的地下城,因此失去了一条腿,这个小孩就是维特。在《暗黑破坏神2》中,崔斯特瑞姆镇被恶魔所袭击,玩家在拯救凯恩的同时,也会在镇子的河边发现维特的尸体,并找到一件属性奇差的黄金装备“维特的腿”,这件装备的隐藏作用下文会提,从图标上来看,这条血迹斑斑的腿显然是维特的义肢,当然他再也用不上了。

设计成义肢图标的“维特的腿”
之后的故事就说到了《魔兽争霸3:冰封王座》,在人类战役的最后,当玩家击杀了一个名为“屠夫”的天灾军团憎恶后,一件掉落的道具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维特的第二条腿”,这个图标为腿骨外形的道具显然就是维特在暗黑1中失去的那条腿,而屠夫自然就是指暗黑1中那个著名的初级BOSS了,维特是如何在遭遇屠夫并失去一条腿的情况下幸存下来的呢?这个问题大概会成为暗黑系列的一个不解之谜吧?

《魔兽世界》中维特的第三条腿
在《魔兽世界》塔纳利斯沙漠海边游荡的南海海盗有一定几率掉落船长的钥匙,使用钥匙打开海盗船二层船长的箱子,则有可能开出一把蓝色品质的单手锤“维特的第三条腿”,这条腿又是从何而来呢?其实熟悉欧美文化的玩家一定很清楚,在海盗类作品中常常会出现独臂或是单腿的海盗形象,譬如小飞侠中的虎克船长,那么这个从船长箱子这个第三条腿,自然也一样是维特的义肢了。这也是为什么DOTA中使用此图标的加速鞋类合成道具会被叫做假腿而不是XX鞋的原因,了解了吗?
·无处不在的奶牛
没有人知道这个传言是从何而来的,就像从未存在过的魂斗罗隐藏关一样,在《暗黑破坏神》原版中也有一个流传甚广但从未存在过的秘密,那就是“奶牛关”,传言在崔斯特瑞姆镇子的农场有一只随机出现的奶牛,以特定节奏和次数点击该奶牛会开启一个传送门并进入隐藏的奶牛关。这个传言非常流行以致于在暗黑破坏神官方论坛上出现了大量关于奶牛关的研究报告,欧美著名奇幻网站巫师海岸甚至还出了一个龙与地下城的战役加强包“往返地狱”(To Hell and Back),讲述了一群英雄和奶牛敌人战斗的故事。

没有什么奶牛关!
其实,这一切的幕后原因不过是暴雪的设计师竟然无聊到为奶牛设计了台词和声效,而引来的诸多猜测,这在当时来说是多么浪费的一件事啊!到后来暴雪甚至利用《星际争霸》的作弊密码来来澄清这个传言:“There is no cow level”(没有什么奶牛关!)。

密密麻麻的奶牛群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在《暗黑破坏神2》中奶牛关真正的出现了!玩过暗黑2的老玩家应该不会不记得这个秘密,将维特的脚和一本回城书放到赫迪拉克方块中合成,在最初的营地就会开启一扇红色的传送门,穿过传送门玩家将面对从四面八方不断涌来,手持长柄斧、直立行走的奶牛!最终击杀奶牛王并阻止了奶牛们的邪恶计划(玩家:这些奶牛有什么邪恶计划吗? 暴雪设计师:你想听? 玩家:不想。 暴雪设计师:那我就不编了…).

黄金奶牛王
《暗黑破坏神2》慢慢老去,但我们奶牛兄的穿越还在继续:在《魔兽争霸3:冰封王座》的战役中,玩家能够进入一个隐藏关卡,而这个关卡的名字叫做“秘密绵羊关”(Secret Sheep Level),一个塔防类的小游戏,而攻击则来自于源源不断的绵羊;在《魔兽世界》中,有一件世界掉落的蓝装名为“牛王之皮”,而这也恰是暗黑2奶牛王的特别掉落;在奇幻小说《六圣石》中,一位神秘角色就身穿正面写着“我曾见过奶牛关”,背面写着“没有什么奶牛关!”的体恤;在2010年的暴雪嘉年华上,《暗黑破坏神3》项目主创在面对玩家关于奶牛关的提问时表示:你们恐怕要将每一寸地板都搜索遍才能找到它….这是在暗示奶牛关还将出现于暗黑3中吗?一切依然还是谜。
那些古老的回忆以及最新暗黑3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