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游戏中的传统文化缘何雄风不再?_3DM单机
3dmgame
近些年来国学热,复古潮蒸蒸日上。有些玩家吃腻味了“泡菜”和“汉堡包”之类的洋快餐,开始重新寻找往日的“油条豆浆”“驴肉火烧”。却发现这些昔日随处可见的旧摊贩,不是变了味道。就是跟着改行,也顺道卖起了“韩国烤肉” 和“ 奥尔良烤翅”。无非是比外国多加了些香菜或孜然之类的本土特色。
(让人啼笑皆非的国人智慧)
于是乎玩家直觉“嘴里淡出鸟来”,大呼上当。一个个“沼”气蓬勃、基情四射。大喊着:要传统,要文化。
可文化来的哪有那么容易。不要以为在游戏里杀狗血似的来一句子曰 呜呼哀哉就是文化了。那跟“毛主席说过”“我嘞个去”一样反映的只是时代特征,跟文化内涵根本不沾边。
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不是笔者所能回答的。笔者的水平也只够在游戏方面谈谈几句发表下浅见。有不成熟之处,还望列位看官包涵。当然你若不包涵也请屈尊骂几句的同时,少带几个脏字。如此多谢了。
依笔者浅见,原创传统文化游戏难以“重振雄风”的原因有三:
一:传统文化的自身特点
游戏内容,偏好神秘文化,多取材于神话和宗教。剧情设计上喜欢宏大、雄健的题材。但这些恰恰是中国最缺乏的。
如果拿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和与中国神话对比。中国的神话缺陷就很明显了。偏爱传统文化的人经常拿《山海经》说事,那我们就拿《山海经》与冰岛史诗《埃达》和希腊神话《书库》和《神谱》对比。比之于其他神话的宏大完整和严谨《山海经》则显得零碎、短小、不成系统,有时甚至前后矛盾。这就在取材上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我们常说的“刑天”“夸父”“精卫”,真正在神话中的故事其实是很短的。故事性也不强。这对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是:长于抒情和拙于叙事。中国的神话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象征所以我们一谈起刑天精卫想起的往往是坚韧不屈的精神。
造成这些的原因是什么呢?难道中国的早期历史就没有神话了吗?当然不是,打开《山海经》看的话。里面有很多注释。古人做注释的时候也顺带讲解下故事背景。这些现在保存资料甚少的神话故事。古人完全知道。像晋朝郭璞做注的时候就经常给读者扫盲。以此看来。不是没有神话,而是没有好好保存。
神话最初是口头文学,若想保存必须要有向书面文学转化的过程。因为秦代焚书,烧了一部分,汉代尊儒。喜欢仁义治国文以载道的儒家在整理国故的时候,自然会忽略充斥乱伦和凶杀的上古神话。事实上《山海经》之所以保存下来,也是因为他被当做地理志来看待。

(刑天的结局如何?恐怕没人能够回答)
中国的历史文化说的好叫丰富,说的不好听叫庞杂。你找不出一样能够作为代表的东西。论武术,提到日本我们想起柔道,提到韩国我们想起跆拳道。但提到中国你拿什么做代表呢?太极拳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拳术了吧。但你要说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代表。保管其他流派的人跟你掐架。近些年搞复兴汉服的活动,但至今没弄出什么花样。原因无非是样式不统一。按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理应成为我们的文化宝库,但事实恰恰相反,它成为束缚了我们的东西。这恐怕是因为后代子孙的胃过于孱弱,消化不了这过于丰厚的文化遗产。
二:缺乏优秀的通俗文化作品
在中国,无论是电影还是游戏。最有代表性的的作品都是武侠。原因不是偶然的。因为武侠文化在中国最有群众基础,也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小说作品来支撑门面。
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把武侠小说推向了高峰。由此衍生了一批优秀的影视作品。游戏拿来改编也较为容易。
但近些年来,武侠小说作者青黄不接,玄幻小说来势汹汹。
而玄幻多来自于网络文学。不客气地说:网络文学绝大多数都是文字垃圾。酷爱网络文学的读者绝大多数文化品位不高。
网络文学作者进行的都是类似于工厂流水线似的工作,与真正的文学无关。他们的写作无非是屎壳郎滚粪球。对这种文学的热衷就好比苍蝇叮大粪。注:我说的这些作者也包括那些所谓的白金写手。各大文学网站的招牌作品的作者。也许有读者说了你骂他们,那书你写的出来吗?你完完整整看过几本。我只能这样回答:我的钱虽然没有贪官污吏多,但我也可以骂贪官。凭借还算正常的嗅觉,我就能判断一坨屎是臭的。而不像诸君还要亲口尝一尝才知道是不是臭的。甚至有些人“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
(有时候封面就能反映书的品质)
看到这,也许有作者出来叫苦,说自己写作多么多么不容易。我只能给你说:金三角的居民种植鸦片也很艰难。你写的再多也是在制造垃圾。你唯一的收获就是锻炼了打字速度。
笔者曾经怀着极大地好奇心和耐心看一部反响不错的网络小说。第一章看了一半就恶心的看不下去了。语句生硬,文理欠畅。甚至还有错别字。想必这些作者写文章一定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一部小说能有这样的开头后面也就可想而知了。可偏偏这样的小说“雄踞各大文学网排行榜榜首”。
现在国内游戏的取材多来自于这些水平不高的小说。而这些小说说实话与其说扎根于传统倒不如说是更多的受到日漫和欧美奇幻大片的影响。
《冰与火之歌》《达芬奇密码》《哈利波特》。当下哪些网络小说能够达到这些作品的高度?
我们列一份近些年的国外通俗小说作者的名单。丹布朗Andrzej Sapkowski(《巫师》的作者)特里•普拉切特 汤姆克兰西丹尼斯•勒翰无论是年龄生活阅历学识素养都要超出国内通俗小说作者许多。这些拥有很高的文化素质的作家。往往是在30岁左右才开始从事通俗小说的创作。而国内的一些作家二十出头,所谓的代表作品就出来了。难道外国作家都是2B,国内的作家都是王勃转世?
(国外通俗小说的创作队伍左上:特里普拉切特 左下:迈克尔康纳利 右上:丹尼斯勒翰 右下:盖伊•加夫里尔•凯)
也许有一天玄幻文学能取得主流文学的认可。但前提是有真正优秀的作品出来。
再说科幻:本来国外魔幻与科幻是并驾齐驱的。可在国内变成一条腿走路。科幻没有丝毫影响力。有些打着科幻旗号的作品其实就是换了皮的玄幻。我想原因是创作者们科学素质不高。写不出严谨缜密的科学作品,于是一窝蜂的扑向奇幻文学。以为奇幻文学就是怪力乱神,门槛低。这也是导致网络文学犹如一坨屎的重要原因。
三:与时尚脱节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上个问题的衍伸。正因为缺乏有影响力的作品与国外大作对抗。武侠已没落,而玄幻未崛起。才导致国内作品让人觉得土的掉渣。
金庸古龙之类的通俗作品本来也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如今也成了经典作品。而作品一旦被称为经典就意味着不接地气,乏人问津。笔者曾经去过一些租书屋。打探有木有古龙的作品。店主一脸不屑,现在谁还看那。再一瞅书架上全都是些奇幻文学。
想当年金庸古龙的作品能够风靡清华北大的校园。而现在的奇幻小说也只能在城乡结合部流传,哄哄中学生。真正有品位的读者一旦遭遇这些恶臭难当的作品往往掩鼻溜走,自觉退散。
国外的一些通俗小说作者他们本来就是社会精英。就算不写小说也能在本职工作中大放异彩。反观国内的一些作者往往是屌丝出身,其他方面干不下去,正路子走不通,才踏上网络文学这条歪路子。偏偏国内的文化精英也不屑于尝试通俗文学。或者虽然写了却把握不住时尚脉搏,适应不了垃圾读者那扭曲的口味。往往影响甚小。
这正是:外国的时尚由精英引导,而国内时尚由屌丝带领。在对阵中,中国屌丝完败。于是外国的时尚蜂拥而至,东京热教会了我们穿丝袜,小学馆和集英社培养了卖萌一族。好莱坞滋生了一批大叔控……
(看到这个先别张嘴骂,相比之下,能够看这个的已经够有文学品位的了)
结语:
也许有人要问:复兴国产游戏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吗?答案:希望是有的。解决办法也很容易。那就是:远离垃圾文化!让垃圾没有市场!让垃圾制造者要么饿死,要么改行!就这些。
图文:3DM文学组——掐指一蒜 文学指导:半神巫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