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机器3》献给TPS玩家的最大礼物 游戏前瞻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前言
终于!让所有拥有360主机的玩家翘首以待已久的大作“战争机器3”(简称GOW3)再过不久就会和玩家们见面了,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本人实在无法按捺激动的心情,如果说光环让人记住了微软的360主机,那么GOW就是让人知道TPS的最终形态!(生化4的类型是A.AVG)
而在xbox历史上能与之媲美的游戏就只有光环一款游戏了!GOW不仅是把TPS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把这个类型的游戏重新定义,所以称他为TPS旗帜的标兵也完全不为过,总之再多的赞美都无法形容它的伟大,我所能做的就只有在他发售的时候把美版、日版、港版悉数收归于怀中,仅此而已。
ps:由于各种原因,所以下文中有出现物品名称空格的情况纯属正常,请脑内补完,谢谢!
剧情回顾
在某个星球上,为了争夺有限的能源人类之间进行了一场旷日的内战,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不仅仅是让人类死伤惨重,也让他们居住的这个星球遭受无辜的战火侵害。而就在战争激烈化的同时,一直躲在地下的兽族伺机冲出了地面对人类进行打击性的攻击,并在短时间内一举杀害了大部分人类。
此时方醒悟的人类不得不停止双方的内战暂时握手言和,联手来击退共同的敌人“兽族”而我们的英雄“马库斯”此时正在监狱服刑中,在兽族开始攻击人类城市的时候,他的战友“多姆”把他从坍塌的建筑中救出。重新得到自由的马库斯加入了D小队,开始了对兽族漫长的战争中,我们的战斗也在此时开始了。(GOW1的剧情)

在前作的最后,马库斯发动了光子导弹后一举炸毁了身处于地表的兽族巢穴,本以为如此规模的攻击可以彻底摧毁兽族,当人类还没来得及大声欢呼就接到了首都“贾辛图”被大规模侵略的消息。原来兽族在马库斯投入光子导弹的同时已经顺利的逃过了致命攻击,当来到地面之后他们几乎倾囊而出势要把人类赶尽杀绝,它们甚至派出了一条堪称超巨型的掘地虫(和变形金刚3中震荡波所驾驭的沙虫有的一拼)从地面发掘出一条条隧道,打算让地面整个沉陷于地底,让人类彻底灭亡。
从2代开始接替“金”成为D小队队长的马库斯被指派对兽族进行反击,经历过被兽族掘地虫吞噬后脱出、发现除了兽族以外的新种族、见证了兽族对人类的暴行、挚友的爱妻被残忍折磨死去、和女王面对面(只是交谈)再次安装光子导弹定位器之后,为了阻止集结在贾辛图的兽族,马库斯利用黎明之锤把吞下光子导 弹的荧光巨龙兽击破从而把贾辛图直接炸毁。被卷入了爆炸漩涡中的马库斯死了吗?这是结局吗?我们的战斗结束了吗?不,真正的战争现在才开始!!(GOW2的剧情)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剧情回顾
- 第2页:人物醒目
- 第3页:武器醒目
- 第4页:敌人醒目
- 第5页:展望篇
人物醒目 在前作中,马库斯身边的战友泰伊等强力队友失踪的失踪、死去的死去,人类阵营中可以上战场拼杀的人员数量屈指可数,所以新的人员加入其中维持一个小队的人数是必要的。而在前两作中担任主角情报分析员的安雅,此次由于前作中人类战士几乎被尽数歼灭,在这个人员极度欠缺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披肩上阵,为自己的存活而努力,这也是本系列第一次在战场中出现女性角色。
如果你觉得女性角色在各方面和男性角色比会落下风的话,我会说你这样想就错了,从现在公布的图片中两名女性角色杀起来比兽族还心狠手辣,毫不输给男性角色,还是那句话:千万别惹恼了女性朋友。
马库斯
我们的主角依然活着开始他最后的战役,相比前作的他并没有什么改变,当然这也是因为剧情是接前作开始的,所以没有变化也是正常的(其实就是制作者偷懒!)图中他所持的攻击设施是本作新增的箭枪,虽然具体用法和威力尚不明确,不过这台东西看起来杀气腾腾的,相信到时必然有不错的发挥。
多姆
这位长相和前作变化极大的人名叫多姆,这位悲情的角色在2代时到处拼命的寻找爱妻,结果等待他的只有一副枯朽的尸体,让人实在是感叹。到了新作,多姆看起来已经变得完全不同了,多了沧桑、多了疲惫、更多的是万念俱灰的感觉,这些变化导致我没有把他认出来,还好论坛的朋友即时帮我认出,老衲在此谢过了。多姆此时手持的武器是本作新增的刺刀型机枪,和之前作品中出现的电锯机枪在类型上相近,估计近身攻击会是刺穿敌人的身体。
安雅
右边的女性角色就是系列情报角色“安雅”了,在新作中他一改之前盘发优雅的造型,把留着的长发都给剪短了,更由于经历了战火的摧残,人也变得更加坚强和粗犷了,而且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她所经历的这些战事让她心中充满了疲惫和愤恨。(还我温柔优雅的安雅!该死的制作者)

克莱顿.卡敏,卡敏3代目(哈哈哈)
此前制作者的访谈中已经确认了本作里卡敏家族还会出现在战场,他是继前两作中出现的艾斯顿和班之后第三名卡敏家族成员,名字叫克莱顿.卡敏。从公布的图片可以看出他在战斗实力这方面会比他的两个兄弟要强悍,轻、重型武器都游刃有余而且其脸罩实在太有型了!!或许此次不小心就可以摆脱卡敏家族的悲剧史也说不定呢!!大家觉得他该不该挂了呢?

最后来一张不太全的全家福,在最近公布的信息中D小队中会有两名女性角色,其中一个是图中左2的那个,还有一个并没有出现,老人物应该就是左3的那个疯狂黑人战士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剧情回顾
- 第2页:人物醒目
- 第3页:武器醒目
- 第4页:敌人醒目
- 第5页:展望篇
武器醒目
在之前的游戏中稍微感到略为遗憾的事情就是武器稍显得少了点,两种机 枪、一种投掷武 器、两种手 枪什么的,所以新作中增加武 器 也是一个比较合情合理的事情。而一些老的武 器会不会随着新作进行改进也说不定,比如说一代中电锯枪的电锯攻击在二代中变得更加的霸道和爽快,这样的改进也是大家乐于看见的。

单纯从图片中几乎看不出是做何用的武 器,枪 管的大小和上方的瞄准镜让人很容易的就联想起狙击 枪这样的存在,其实他的名字叫做:one shot(一发??)从名字和枪管大小也可以猜出了吧?没错,这把武器确实是一把重型狙击枪,不过小图中这位朋友你狙击枪的持法是不是有点问题啊???

在新作中初期即可使用的装甲,左右两边各自配置了机枪,配合自身极其强大的装甲厚度,可以很好的保护玩家不受枪 火的攻击,这也是系列中首次出现这样的乘坐型装甲,虽然这种设定差不多烂透了。

这是新作中增加的投掷型武器,类似于燃烧弹的功能,能在瞬间进行大范围燃烧,值得期待他的表现!

前作中散弹枪只有一种长管型的,这一次将加入图中这种短型双管散弹枪,虽然枪管缩短后射程会变得更加短,但是在威力、范围和便携性方面也不会比长管枪弱,善加利用的话可以大范围的打击敌人。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剧情回顾
- 第2页:人物醒目
- 第3页:武器醒目
- 第4页:敌人醒目
- 第5页:展望篇
敌人醒目

图中那小型爬行昆虫会代替前作中暴雷虫吗?看见这样的数量真的让人感到恐怖啊!

这个家伙在本次公布的信息中大出风头,其散发出来的气势极具魄力,估计这个敌方角色会成为前作中兽族将军这样的地位,不知道他的实力怎样呢?

看见上方这台大家伙,你会不会想起前作中的巨龙兽呢?这台大型坐骑会成为继巨龙兽之后给玩家带来麻烦的设定吗??右下角的人应该就是驾驶该坐骑的人员了。


从图片中看实在是分不太清楚这两种图片的巨型植物是否同一种,不过这么大规模的敌人在前作中也极其罕见,战场会因此而扩大吗?其实我更加好奇这玩意要怎么把它干掉?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剧情回顾
- 第2页:人物醒目
- 第3页:武器醒目
- 第4页:敌人醒目
- 第5页:展望篇
展望篇
在文章的最后会出现这个展望篇估计大家会比较意外吧?这也真的是一个无奈的办法,我其实是要在最后的地方对系统进行补充,可是我找遍了很多途径都没有找到本作的单机系统更新点,官网更加坑爹的什么都没有,就一堆视频介绍。
现在的系统情报很大部分都集中在了网战方面,由于我不是自制系统,我无法进行尝试所以也就不敢随便乱写什么出来忽悠大家,我会在前瞻下面提供网战的视频,大家不妨先看着过瘾再说?
说到对新作有所期待和展望的话,大家首先肯定会对流程长度比较关心的吧?制作者在一次访谈中对玩友的这个疑问进行了回答,主线流程约为12小时!!这样的流程长度虽然不算是很长,不过鉴于战争机器系列众多难度和模式,每一种都进行游戏或者追求全成就的话,流程长度还是让人比较满意的。
如果各位有条件连上网络的话,网战上的各种新增地图如checkout这张狭小空间的对战地图和trenches这张拥有大量高低差的荒野地图,新增的网战要素如交换武器/分享弹药、跳过掩体对敌人进行攻击等,各种越来越酷的要素集合起来让对战模式乐趣更是加倍增长!!
ps:以上关于网战要素是基于测试版中的,在正式版中不排除会进行更新或者增加/删减。

从上面图片中可以看出马库斯所藏匿的木箱已经基本上被摧毁了,那么其他的掩体呢?也会有这样的表现吗? 如果说我个人希望能有的改进的话呢,我想我会希望场景中的掩体设施进行改良,在之前的作品中当我方和敌人进行对射时如果不是某一方进行突袭,由于掩体设施是不会被子 弹所摧毁,无聊的对射时间将会延续,那么为何不把掩体设置为可摧毁呢?这样既可以促进玩家积极跑位,又可以体现出战斗的激烈性,尤其是把对方的掩体炸/击毁会有多么爽快呢?大家觉得呢?
总结
对于战争机器这么一个大作来说,这份前瞻我真的非常不满意,在内容量上还远远达不到我心目中的满意作品,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一句,欧美游戏官网实在是各种不给力,几乎没有找到什么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难道我去视频中截图吗?而且还是一堆网战的视频!我已经竭尽全力找寻值得撰写的资料并集合起来,希望对各位认识/不认识战争机器的朋友们一个初步的印象吧?倒计时的时间也不多了,大概还有10来天的时间本作便会于大家见面了,希望各位到时玩的尽兴!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剧情回顾
- 第2页:人物醒目
- 第3页:武器醒目
- 第4页:敌人醒目
- 第5页:展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