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终回顾系列之游戏界十大战役(下)_3DM单机
3dmgame
接上文:https://www.3dmgame.com/news/201112/37653.html
欧美RPG神作之战:《上古卷轴5》 神作VS伪神作
激烈程度:口水战白热化
战役结果:实至名归的神作 《上古卷轴》(以下简称老滚)作为一款以高自由度著称的RPG游戏,是RPG殿堂中的王者之一。而就是这样一个一呼万应的作品,其第五代的续作于本年的11月11日正式发布。作为神奇的光棍节,没有妹纸的男性玩家自然是坐在电脑前等待着游戏的发布,而有妹纸的老滚粉们许多人甚至毅然决然地抛开妹纸,选择了老滚这一个好基友。
当然,中国的老滚玩家们99%会选择破解版的老滚,而汉化自然也是体验好老滚必不可少环节。而直至今日,玩家手里的汉化版老滚基本都是3DM网站所汉化的,其中的很多经典翻译甚至成为了今年的流行语。比如老滚里守卫会说这样一句话“我以前和你一样也是个冒险家,直到我的膝盖中了一箭。”而这句话之所以流行,一方面是因为老滚巨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是因为玩家猜想,在老滚庞大的世界里,是不是所有的守卫都是因为膝盖中了一箭就由冒险者变成了保安。
直到我的膝盖中了一箭
当然真正的争端并不是老滚好不好玩、流不流行,而在于它究竟有多好玩、有多流行,是不是应该被称作神作。许多支持者自然高喊着“年度第一RPG,老滚神作”的口号,因为《上古卷轴5》确实有着让人疯狂的游戏体验。其自由度之高堪称绝对的经典,据保守估计,如果要探索老滚5世界的每一块土地,至少需要600小时。而再加上每一种职业以及每一种职业下面的分支,至少要把这个时间再乘以一个两位数。再加上其恢弘的游戏画面,堪称电影级。
《上古卷轴5》只要能看到的地方都能够去探索
但是,许多玩家却不认为老滚有资格登上神坛,甚至连上得了台面的资格都没有。他们认为“老滚5情节松散,不够紧张激烈,画面平常,贴图也不精细,npc没有美妙的故事背景和人物个性,引擎落后,物理效果古怪,战斗不激烈,打击感差,Bug一大堆,无边无际的大地图跑来跑去不知道要干啥,某些第一次玩的童鞋连任务点都找不到——找到了也走不到。。。。”(引自信陵公子的《六宫粉黛无颜色:浅谈年度第一RPG<上古卷轴5>》)

《上古卷轴5》IGN评分
当然,口水战是永无止境的,来看看权威的IGN评测吧。可以看到其两项满分,以及接近满分的9.5评分都说明了其实力之高,而外媒也罕有的给出了几乎一致性的高度肯定评价,eGamer 2011年度最佳RPG奖也同样花落老滚5,而之后老滚5又摘得VGA2011年度游戏桂冠,如此看来老滚5的神作之名算是真正的实至名归了。
塔防游戏崛起之战:《兽人必须死》 小众VS大众
激烈程度:小打小闹
战役结果:塔防类崛起 塔防类作为策略游戏的一个分支,虽然确有其可玩性,但作为以防守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其目标的单一性使得其始终是少数钟爱的“菜”。而能称之为精品的塔防游戏也是少之又少。其中经典的要数防御觉醒和植物大战僵尸。防御觉醒在08年推广到PC机上后就获过不少的奖项,如PC GAMER的“编辑推荐奖”还有IGN的“08年度10大不可错过游戏奖”。
而植物大战僵尸更是家喻户晓的塔防神作。
男女老幼皆可玩的《植物大战僵尸》
但是玩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塔防类游戏不同于其他游戏,它几乎没有剧情,也没有华丽的风景,甚至不能加入太多的元素,因为那样会使玩家上手难度大大增加。如此种种限制下,要做出一款可玩性高的游戏,需要的是比其他游戏设计更多更好的创意。
而在《兽人必须死》这部塔防游戏中,玩家扮演魔法阵营的守护者,抵抗无尽的兽人大军的入侵。11种类型的怪物构成了多兵种配合的进攻阵容,其中有皮糙肉厚的兽人武士,有像远程的射手单位还有高速冲锋的豺狼。而玩家可以有多大17种方式进行防守,丰富的防御手段相互搭配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这就大大增加了游戏的可玩性。而画面质量较之先前的同类游戏也有较大提高,尤其是第三称视角的设定,给玩家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卡通式的画风你是否被萌到了?
而《兽人必须死》一经推出(在中国是一经破解),就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许多对塔防不感冒的玩家也下载了这款小众游戏,其中就包括笔者。其卡通风格的画风和多样的娱乐式玩法虏获了不少人的“芳心”。而IGN也给出了9.0的高分,这一比分甚至高于许多大众经典游戏的续作。
创新的第三人称视角塔防
可见,这款上手度高,画面赏心悦目,又极其可玩的游戏让玩家和业界有看到了塔防游戏的巨大潜力,相信今后越来越多的创意会加入到塔防游戏中,而这个小众游戏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玩家的喜爱。
电影游戏辉煌之战:《蝙蝠侠》 电影VS游戏
激烈程度:持久的阵地战
战役结果:僵持 电影是公认的八大艺术之一(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建筑、戏剧、电影),而游戏作为他的晚辈,也被许多人誉为“第九艺术”。而自二者共存以来,却面对了一种诡异的命运。许多游戏巨作成功改编成了电影并取得了成功,如《生化危机》,再如《DOOM》还有《古墓丽影》。
但是反其道而行之,电影改编游戏却屡屡遭遇滑铁卢,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Brash公司,它主要开发好莱坞电影的授权游戏,如《艾尔文和花栗鼠》、《电锯惊魂》和《心灵传输者》等,而其联合创始人之一就是传奇电影公司的托玛斯•塔尔(Thomas Tull)。,但就是这样一个拥有黄金制作人又有电影巨作授权的游戏公司,却在08年就宣布破产。而电影界的许多神作级别的并且被普遍认为适合改编游戏的作品,如《变形金刚》和《阿凡达》,在改编成游戏后也难逃命运,纷纷遭遇冷场。
而《蝙蝠侠:阿克汉姆疯人院》的到来无疑打破了这一魔咒,这款以蝙蝠侠世界蓝本的制作的动作游戏就像蝙蝠侠拯救弱者一般,拯救了电影改编式游戏。制作人用一种紧张甚至昏暗色彩的剧情彰显了《蝙蝠侠》作品的深刻内涵(又有些冷诙谐),尤其是它所塑造的小丑游戏形象和台词更是成为了广受好评的经典,当然高水准的拼音队伍也功不可没。
《蝙蝠侠:阿克汉姆疯人院》犀利的小丑
而本年度的《蝙蝠侠:阿克汉姆之城》依旧沿袭上部的风格,还是一个封闭的空间——阿卡姆城,依旧是强大的明星配音阵容,依旧是关押的各种暴徒。而从玩家体验上看,依然是体验蝙蝠侠世界的绝佳方式,暴力与信仰同在。当然,电影发烧友们对于这样改编的游戏,一项抱有批判主义精神,他们认为只有电影才能真正阐述蝙蝠侠的精神,游戏这种伪艺术注定是狗尾续貂。而游戏党们则对只能看不能互动的电影也是针尖对麦芒。
电影OR游戏?这是个问题……
游戏危害争议之战:精神毒品VS大众娱乐
激烈程度:业内业外大战
战役结果:卫道士的真面目被揭穿 自电子游戏出现的第一天,也就是游戏威胁论出现的第一天,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许多州甚至立法,严格限制电子游戏的发行。甚至第一款FPS游戏《德军总部3D》是诞生在美国一个视电子游戏为洪水猛兽的镇子里。
而在中国最知名的游戏危害争议之战就是杨永信“叫兽”的电击疗法了,杨永信认为,网瘾患者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网瘾自身,还包括认知偏差和性格缺陷。沉溺于网瘾的人会逐渐失去人性,而渐渐出现“兽性”。因此,为了治疗网瘾,最重要的就是要矫正患者的性格缺陷。从2006年1月开始,杨永信创办了独特的“电击治疗网瘾”方法。
他真的不是为了钱
而本年度的争议大战非疯狂英语的李阳莫属了。其高调宣称“所有的游戏机都应该关闭,所有开发网络游戏的都应该判刑”,“他自己要在长城做活动,把网络游戏整个烧掉……游戏是披着高科技外衣的毒品。”卫道士们也纷纷站出来替李阳摇旗呐喊。
李阳跟他的英语一样“疯狂”
但是,游戏界在这次的战役中表现出了出奇的团结,无论是游戏媒体还是玩家对于李阳的“精神毒品论”进行了一系列犀利的反驳,从而使这次争议战发展成了业内和业外的坐而论道。无巧不成书,李阳先生随后却出现了“家庭暴力丑闻”,广大人民终于看清了一个卫道士的真面目。试想下一个对于自己妻子都可以下手痛打的丈夫,一个连对自己的孩子教育义务都没有尽到的父亲,竟然有博大的胸襟和精力去关心广大游戏玩家。当然,对于李阳自身的暴力性格缺陷,杨叫兽肯定是能通过电击疗法解决的,相信这两个惺惺相惜的卫道士即将联手。
游戏的两面性确值得人警惕和深思
无论是靠电击疗法转了八千多万的杨叫兽还是为疯狂英语炒作的李阳,其哗众牟利又非常极端的言论对于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而言,确实不足为论。笔者始终相信游戏作为娱乐方式的一种,其对于生活调节和寓教于乐的作用不可替代。而如同有人卖肾买IPHONE,如同有人为了买苹果本就打骂父母的例子同样不能证明乔布斯卖的就是毒品。人们娱乐的同时又不失尺度,那这便是一种健康的大众娱乐方式。
国产独立游戏之战:原创文化VS山寨文化
激烈程度:你死我活
战役结果:山寨压倒性 独立游戏,是指一人或者10人以下的工作室在无商业资金的情况下制作的单机游戏,其主要区别于商业游戏。而从事独立游戏的开发者一般都是对游戏抱有极高热情,渴望实现自己的创意并与大家分享的人。
就如2011年末即将发布的《雨血2:烨城》就是《雨血:死镇》这部独立游戏的续作。而其作者便是著名独立游戏制作人梁其生(网名:soulframe),其创作的《雨血》以复杂诡异的剧情营造了整个游戏恐怖昏暗的氛围,成为悬疑类RPG游戏的经典。而《雨血2》采用了新的横版模式,风格上演戏上部的冷色调和诡异阴冷的剧情风格,而画面上采用了比上作更为细致的电脑绘制,不同于手绘的风格可能会使人不习惯,但相信绝对会更能精准实现剧情的风格。
电脑绘图的画面更加饱满,老玩家是否能接受呢?
而纵观独立游戏这几年的发展,不难发现,创意是独立游戏生存的根本。商业游戏《仙剑五》墨守成规依然可以收到百万业绩,但是一款泯然众人矣的独立游戏却一定会半路夭折;而众多网游纷纷模仿他人,甚至许多网游有着极其相似的世界观,和毫无差别的玩法,但依然有玩家愿意买单。而独立游戏一旦山寨却会变成没有技术含量受玩家鄙视的同人游戏。所以就是在这种大浪淘沙的“独立游戏规则”之下,我们淘出了画面上自成一体,而风格有诙谐幽默的《怪术书》,我们淘出了玩法多变,战斗系统充满创新的《姜太公钓鱼》,我们掏出了将皮影艺术与游戏相结合的《影战》……
“全新”到底新在哪里?
正如《雨血:死镇》曾发布英文版,畅销国外网站,在国人商业游戏缺少创意甚至大幅山寨的今天,显得尤为可贵。而另一方面也看到,中国游戏界发展成了两个极端——底层的独立游戏都在原创,最上层的成功商业游戏多为山寨。这样一种一个不为钱,积极创新;一个只看钱,不思进取的诡异局面到底何时才能结束呢?
结语
在中国单机游戏市场还是一片死水的2011年,玩家们的娱乐支撑似乎只有汉化的欧美游戏和少而不精的国产游戏。前者是百家争鸣,后者则是钢丝绳上的独舞。随着这一场场战役的或结束或告一段落,笔者也在迷茫究竟是要选择停下来倾听那美妙的争鸣声还是满布忧心地看着那一场场凄美的独舞呢?
图文:3DM文学组——浅蓝 文学指导:半神巫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