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游戏如何出现 看游戏创新的三个层次_3DM单机
3dmgame
刚刚经历的11月是游戏大作井喷的月份,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游戏销量再创新高,有点游戏却备受争议。在这些铺天盖地的争议声中,其中有一个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 那就是游戏创新问题。有的游戏创意越来越少,可谓是“游戏体验和游戏售价都没变”。可能游戏制作方真的有点黔驴技穷了。
什么是创新?
字典上的解释是:新思路、新方法、新装置的诞生。虽然定义简洁,但每个人却各有各的看法。游戏发行商和制作团队都努力为自己的作品增添创新元素,只不过往往事与愿违罢了。那么对于一款游戏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不同“层次”的创新又分别指的是什么?玩家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创新的?
1.创新:新硬件
人们对任天堂的Wii褒贬不一,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Wii诞生之后迅速地领跑了主机市场。Wii的创新之处就在于玩家可以使用肢体动作来操控游戏,这一招可谓占尽市场的先机。微软的Xbox360和索尼的PS3在这一方面都不如Wii。Xbox360有“红色死亡之环”,PS3的网络系统也存在安全问题,总之,都不完美。

之后的几年微软推出了Kinect,索尼推出了Move。两家公司尽管都有所创新,但却遭到了很多玩家的诟病。部分玩家表示,硬件系统跟体感操控故障连连,很坑爹。关于这些创新,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还是成功中有失败,很难说。
在游戏的新硬件方面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其实是比较难的。2011年E3展上,Wii U就遭受了很多批评。部分媒体和玩家都在质疑任天堂Wii U的创新程度,质疑Wii U到底值不值这个价位。
风险:1.早期推出的新硬件往往存在瑕疵。
2.创新可能会招致批评质疑。
好处:1.新的想法,新的机遇。
2.你如果成功了,将引领市场,开创一个游戏的新时代。
2.创新:新引擎
万众瞩目的《现代战争3》用的还是老引擎 -- id Tech,制作团队对这个引擎真是偏爱有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研发一款引擎需要数年时间,并且新引擎的应用也会吸引无数眼光。
《战地3》之所以备受瞩目,原因就霜寒2。《战地3》画面惊人,物理效果震撼。然而,寒霜2也只不过是从《战地:叛逆连队2》的寒霜1.5引擎进化而来。
《刺客信条》自2代以来,就一直把铁砧引擎配合着其它引擎使用,包括最新作:《刺客信条:启示录》。尽管《刺客信条》系列的图像画质一直在提高,但效果始终不明显。各代的游戏体验大体相似。
“创造”引擎打造出了一款独一无二的游戏 -- 《天际》。游戏体验与前作《湮没》迥然不同。

《湮没》是五年前的游戏,基于Gamebryo 引擎、Havok引擎研发,并且运用了SpeedTree技术。五年后,《天际》横空出世,其品质不容质疑,Xbox LIVE排名第三的销量就足以说明一切。
新引擎能够发挥出主机、电脑的潜力,这一点是老引擎无法做到的。不过,研发一款新引擎不仅耗时,而且成本巨大。此外,研发新引擎还要求制作方对产品有清晰的规划、明确的目标。当然了,玩家都期望制作方能研发新引擎,以延长产品的生命线。
风险:
研发周期较长、投资巨额、风险不小
新主机或新硬件的出现可能会淘汰引擎
研发人员可能驾驭不了新引擎,游戏bug连连
好处
给玩家新的游戏体验
上市前备受瞩目,媒体玩家期待不已
其他公司争相购买
3.创新:新特色
如果既没有新硬件,也没有新引擎,那该要怎么办?这时就要求游戏要有特色。所谓的特色可以是新想法,也可以是新剧情什么的。当然了,还可以用同一款引擎制作出不同的游戏,比如R社的GTA和《黑暗洛城》。这两款游戏都非常成功。

当然了,还有我们的《刺客信条》系列和《使命召唤》系列。自《刺客信条2》以后,游戏的单人模式就没有太大的改进。单人模式除了故事情节不一样,其它的都差不太多。《刺客信条:兄弟会》中加入了备受好评的多人模式,不过《兄弟会》和《启示录》都在2011年发售,是不是有些太仓促了?当然,《刺客信条》系列尽管变化不大,但制作团队不断添加新鲜元素,不断改进细节,以增强用户体验。
风险
可能得到“缺乏创意”的骂名
回报
较短的游戏研发周期 = 一作接连一作 = 赚大钱
在技术条件有所限制的情况下,研发方能尽量让游戏拥有创意
玩家如果碰上一款跟前作一模一样的游戏,肯定会相当不爽。你说制作方做这样的游戏,脸往哪放……玩家特别期待在游戏新作,或是资料片、DLC中碰到点新鲜元素。希望制作方不要反复地欺骗玩家的感情。尽管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制作团队很不容易。我们都期待有新意的游戏到来,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