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宗教的交织 盘点游戏世界中的十字架_3DM单机
3dmgame
人类社会自蛮荒时代开始,就一直存在两件事:游戏和宗教。人类社会团体在狩猎闲暇之时互相作为消遣而做的一些竞技活动,日益演化成了后来的各种游戏形式。为了维持人类社会的精神世界稳定而出现了萨满、巫师,他们领导下的各种太阳、动物等崇拜演化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人类宗教。
千万年过去了,地球上早已沧海桑田,可无论科技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复杂,即使是高科技如体感游戏这种形式的电子游戏,也和当初几个身披兽皮的史前人类手中游戏用的小石子一样,起到的都是放松身心、休闲消遣的作用。而现今世界上加起来拥有几十亿信徒的三大宗教,在人类社会中仍然被看作是用信仰平衡人类物欲的精神灯塔。这两件事中尤其是后者早已贯穿了人类的历史,无论是政治、文学、艺术甚至医学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过宗教的影响。且不说美国总统上任之时要手按圣经宣誓、穆斯林在作战时也要按时面向麦加朝拜、藏族同胞花费一千年去建造布达拉宫,连文章开头提到两件事中的另一件:游戏,也处处体现出了游戏制作者们的宗教观。这些宗教观或明显或隐晦地出现在各个游戏中,无论是角色扮演还是动作冒险,只要是有故事背景的游戏,就会有该游戏独有的宗教观表现形式。这些宗教观的表现形式表现的不仅仅是游戏制作者的信仰,也包括了他们中某些无神论者对宗教的看法。而这些个表现形式,则又可以分为直接的表现、隐晦的暗喻、架空一个世界来影射等等。这样一来,我们就值得好好举例分析一下,到底这些天才游戏制作商们是如何在他们的得意之作中展现自己的宗教观的呢?而这些或明或暗的展现手法又是如何影响了游戏本身,提高了游戏的内涵和深度的呢?
架空世界 -- 欧美奇幻游戏
首先映入笔者脑海的是以《龙与地下城》中“被遗忘国度”为架空背景的一系列欧美角色扮演游戏,它们有如欧美角色扮演史上的指路明灯一样,出现在世纪九十年代,而这时正是此类游戏的最低谷。它们不但拯救了当时陷于困顿的角色扮演,亦同样缔造了游戏史上最伟大的几段传奇。它们便是声名远播的《博德之门》系列 、《无冬之夜》系列等具有欧美奇幻特点的角色扮演大作

《无冬之夜2:背叛者的面具》探讨的就是信仰是否该是社会存在的基石呢?而答案竟然要从一个死去的神那里得来,真是讽刺

《星际之门》很久以前就把埃及神都设定成了外星种族中的领主们
既然是架空世界,那么又凭什么说像《无冬之夜》这样一个发生在根本不存在的世界,会有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的宗教观呢?其实这也是游戏开发商的高明之处和西方人比较擅长的一种表达方式:略带着印象派(Impressionism)风格的架空手法。这种手法把我们现实世界中的宗教、历史、科学等元素改头换面,并放到了另一个不存在的架空世界中,看似简单机械但是经过艺术加工后,提炼出一种只有在印象派绘画和文学中才能出现的精彩一瞥。这种巧夺天工的艺术手法,让现实中的天主教变成了架空世界中的多神论;让欧洲的中世纪变成了架空世界里的当代时期;让科学技术变成了魔法……
在游戏《无冬之夜》的资料片《古城阴影》中提到的耐色瑞尔帝国,是在艾伯托瑞尔星球费伦大陆上灭亡已久的远古帝国。艾伯托瑞尔很明显就是一颗类似地球的架空星球,而费伦大陆在地图上的位置就相当于欧洲在地球的位置。根据《龙与地下城》规则的设定,耐色瑞尔帝国起始于距今五千年前,最开始只是7个渔村,而在帝国建立300多年后,帝国的奥术师(类同今天魔法师)发现了伟大的耐色之卷。耐色之卷是一个记载了深奥魔法原理的卷轴,从此耐色瑞尔帝国开启了伟大的魔法时代。在今后的几千年里,耐色瑞尔帝国诞生了无数伟大的奥术师,他们用魔法建立了浮空城,并几乎都能活上上千岁。但慢慢的,这些奥术师开始狂妄自大起来,他们认为“神”只是掌握了更高级魔法的人,而自己通过魔法修炼便很有可能也走上封神之路。这种狂妄渐渐让奥术师们迷失了自我,他们有的拒绝牧师的治疗(因为这样就等于接受了其他神的恩赐而会让自己失去封神的机会),有的开始将封神付诸实践。在耐色瑞尔帝国历3520年前后,大奥术师卡尔萨斯研制出了独一无二的12级魔法:卡尔萨斯的化身。这个魔法的施展对象是一个神,成功施展后可以让卡尔萨斯取代那个神。于是卡尔萨斯狂妄的将施法对象设定为魔法女神密丝瑞尔。可敬而又可怕的是,他成功了。但是作为凡人的卡尔萨斯承受不了神的角色,刹那间无数的魔法知识和力量狂暴地涌入了他的身心,卡尔萨斯这才发现他根本无法控制这股强大的力量。于是魔法能量在世界上变得混乱起来,借助魔法浮在天空的浮空城纷纷落地,成千上万的无辜人死去了,耐色瑞尔帝国也由此灭亡……

耐色瑞尔帝国的浮空城最终陨落体现了制作商的宗教观
这段看似和现实世界不相关的游戏设定,其实就很贴合我们的主题,若要细细分析起来,在这段设定中就隐藏着作者对于现实社会某些宗教问题的看法。在现今这个年代,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日新月异。在这个大环境下,一直以来在精神上统治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均感到了科学带来的压力。比如对于人类的起源,近些年来社会上突然多了一种看法,那就是人类是外星人的试验品,是被人为造出来的,换句话说,就是当初造人的不是神,而是有意无意被当作神的外星人,这些“神”并没有信仰的必要,因为他们只不过掌握了比人类更高的科技水平而已。无数此类题材的电影、电视甚至游戏被做了出来,一瞬间似乎上帝造人的信仰基石动摇了起来。
结合起耐色瑞尔帝国的陨落,我们是不是可以说 ,《龙与地下城》的作者用了印象派的手法在另一个不存在的架空世界里给我们这个社会上了一课呢?耐色瑞尔的人们掌握了魔法,我们现实中的人掌握了科学技术;耐色瑞尔帝国的奥术师开始否认神的存在,我们地球上的人们开始动摇信仰;耐色瑞尔人觉得神只是掌握了更深奥魔法的人,我们也同样认为神只是掌握了更高科技的外星人;耐色瑞尔帝国陨落了,我们呢?
这种具有讽刺意义的游戏设定,如果真的看懂了,竟让人冷汗直流,不能不说是作者的独具匠心。我们不能武断的说该设定的作者就是在借此批评社会上那些用外星人这个概念取代神的人,但我们也同样不能简单的认为这就只是个游戏设定,因为蕴含其中的现实意义,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回避的。
影射现实 -- 宗教改编游戏
另外一些游戏里的宗教观,就表现的更直接一些,比如最近名声很大的动作游戏《刺客信条》系列。该系列学习了《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等丹·布朗的小说的表现手法,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天主教会。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挥出了更多的想像力,把外星人、神、科技、圣经、十字军等宗教、科幻元素糅合在了一起。经过几代游戏的叙述,整个故事渐成体系,表达了游戏制作者对各种宗教问题的看法。

《刺客信条》对宗教战争更多的是一种嘲讽和无奈

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城,也因此引发了很多宗教战争
第一点,《刺客信条》对于人类和神的关系的看法符合我们举得第一个例子中所存在的观点:那就是所谓古代人类所崇拜的各类神明其实就是掌握了更高科技的外星种族。在《刺客信条》中,游戏试图用这一理论去解释所有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大事件:从亚当、夏娃 、伊甸园的圣经记载到近代通古斯大爆炸、二战等,统统都有符合游戏背景设定的幕后解释。
比如《圣经》中亚当、夏娃偷吃智慧树上的苹果被赶出伊甸园的记载,就被游戏设定成其实是两名叫做亚当、夏娃的人类奴隶为了逃离外星人的奴役,偷走了叫做金苹果这样一个能控制人类思维的外星武器。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更加离奇地被解释为其实是3名圣殿骑士(罗斯福、斯大林、希特勒)为了争夺外星人的武器而发动的一场战争(3个人之间的感情也颇为波澜起伏)。

这就是《刺客信条》中所展现的《圣经》中伊甸园的“真实”面貌
这种天马行空的设定赤裸裸地反映出作者对于天主教会和天主教、基督教的轻视,比如隶属于天主教会的圣殿骑士被游戏制作者设定为游戏里的第一大反派,甚至在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教皇也都为了《刺客信条2》的最终Boss,难怪游戏会在开始画面事先声明“本游戏是由多名有不同信仰的制作者共同完成的”。而玩过《刺客信条》一代的玩家也同样会发现,制作商其实也并不只是对天主教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包括当时反抗十字军东征的伊斯兰阿萨辛刺客组织,其首领也只不过是为了得到外星人的武器而已。只有在后几代游戏中,刺客组织们才真正像一个关心人类利益、保护外星武器不被恶人利用的组织。这种嘲讽其实是面对整个宗教世界的:无论是宗教战争还是各种教会,其实统统离不开一个利益二字。以前是政治利益,而如今是经济利益(如《刺客信条》里的圣殿骑士团就有着自己的跨国公司)。
游戏和电影一样,都在凸显出一个时代的主题。《刺客信条》这种宗教观我们并不是说一定要批评。但是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做这种题材的游戏也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它的出现可以看作是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信仰逐渐缺失的产物,过于自信的人类是否真的会像耐色瑞尔帝国那样开始变得狂妄自大进而失去对更高级力量的信仰呢?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中世纪的圣殿骑士团形象在很多游戏中都出现过,虽然可能被冠以不同的名字
和《刺客信条》这种完全否认宗教的无神论游戏、《龙与地下城》这种用晦涩的手法表现警示的游戏不同,还有一些游戏,也同样发生在架空世界中,但只是针对现实世界中某个特定宗教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
比如同样架空于虚幻世界的《龙腾世纪》,就将焦点集中在天主教会在中世纪黑暗时代的某些所作所为。
在《龙腾世纪》的世界中,魔法是作为一种天赋而不是后天可以学习的,但教会却惧怕魔法这种不可控制的理论而宣称是法师们在历史上造成了造物主对人类的抛弃,从而将法师集中起来,限制自由并一有风吹草动教会就有权力直接将法师们所在的法塔全部清洗掉。

《龙腾世纪》中的法师们永远会受到教会骑士团的监控和“保护”
看着游戏里在教会骑士们日夜不停监督下学习的法师,很明显玩家脑海中会浮现出现实世界里中世纪的科学家们,包括伽利略、布鲁诺、哥白尼等科学家被教会迫害、限制自由或者被活活烧死的景象。但游戏制作商的宗教观其实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这么明显,玩家如果马上确定《龙腾世纪》就是在批评现实里中世纪教会对科学发展的阻挠,认真你就输了。
《龙腾世纪》一代中有一重要剧情,就是法师们在自己的塔里因为受到了灵界恶灵的诱惑,从而最终大部分法师都变成了被恶灵附身的憎恶体。教会在主角的帮助下,打败了憎恶体和投靠恶灵的法师,拯救了法塔的这样一个剧情设计。我们也可以从中分析出游戏制作者其实是这样一种略带矛盾的观点:既对中世纪教会迫害科学家阻挠科技进步不满意,又在另一个层面上认为科技发展其实也需要信仰的有力监督。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了电影《天使与魔鬼》里伊万·麦克格雷格的一段经典台词:“自从伽利略的年代起,教会就试图放慢无所顾忌的前进的时代的脚步,有时也许做过了头。但科学和信仰并不是敌人,科学只是太年轻,还不能理解一切真理。因此,教会让他们停下来,放慢脚步、思考、等待,可是他们却认为我们无知落后。可无知的究竟是谁?是那个不能解释闪电成因的人?还是那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的伟大力量的人呢?”笔者想到这句话才是《龙腾世纪》这个游戏开发商的真正想要表达的宗教观吧:人类可以掌握科技,可以通过科技的进步获利,但也不能肆无忌惮地靠着先进的科技为所欲为,甚至失去公理和信仰。教会也许在有时候做了过头的事情,但它也一直在提醒着自以为是的人类,让他们看到自身的渺小。如果现实中人类滥用科技,那么就有可能像游戏里那样变成现实中的“憎恶体”,如此一来宗教的作用就更加重要。这个观点其实就是对现实中诸如克隆人的研究、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由科学技术引发的社会问题的一种反思。

《天使与魔鬼》似乎在昭示着科学与信仰的两面性
何为王道 -- 国产游戏宗教观
并不只是欧美的游戏制作商喜欢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宗教看法,我们自己的国产游戏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甚至在这一方面做的比欧美还要全面和广泛。
这里特别提一下一款影响中国玩家很久的经典国产游戏 -- 《轩辕剑3:云和山的彼端》,这款国产角色扮演在上个世纪末那个武侠游戏风靡中国的年代里,率先跳出了武侠这个圈子。从塞特寻找王道讲起,游戏过程历经地中海,小亚细亚,两河流域,中亚,塔里木盆地,到达长安,洛阳,游戏过程几乎重现了整条丝绸之路。而从宗教的角度看,这一路上塞特恰恰将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中心走了个遍。在这个旅程之中,也体现出了作者对于这三大宗教不同的看法。

慧彦和尚恰恰用了佛教中禁止的行为教会了塞特什么是“王道”
在游戏的开始,《云和山的彼端》就做了一个其他国产游戏所不敢的大胆尝试,把游戏场景放到了欧洲意大利。在这个场景中,游戏仔细考究了威尼斯的风土人情,甚至教堂中的格里高利咏叹调都是那么的准确传神。欧洲剧情部分,多魔小组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对欧洲中世纪教会的统治的不满。无论是对异教徒的迫害还是宗教狂热者的疯狂,都让阴森冰冷成为了宗教集权统治下的欧洲中世纪写照。这也难怪我们的主角塞特要沿着丝绸之路来大唐寻找“王道”了。塞特寻找“王道”之旅来到了阿拉伯地区,这个伊斯兰教的中心地带。可是他也同样没有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伊斯兰教的好战性和奴隶制等弊端都让塞特失望之极。最后,他来到了大唐,这个佛教盛行的国度,见到了慧彦和尚。接下来的剧情设计则堪称中国游戏中最震撼人性的一幕,慧彦和尚最终教会了塞特什么是王道,但是竟然是以大开杀戒的方式:慧彦为了拯救天下无辜百姓,只身阻止阿拉伯士兵入侵唐朝边境。《云和山的彼端》的剧情至此到了高潮,塞特也最终悟到了什么“王道”,那便是舍生取义,仁者无敌。
由此一来,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多魔小组要给塞特设计一个无神论者的身份了,原来作者的宗教观即是李靖在游戏中的一句台词:“神不是为人的欲望而工作的。”也就是说,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上,信仰必不可少,但是又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而只要心中有自己的信念和正义,那么即使无信仰、即使破戒,这种力量也要比任何宗教都要强大。
另外一款国产大作《仙剑奇侠传》,这款游戏的背景和故事线索则完全体现了除上述例子外的另一个崭新的宗教来源:道教。从《仙剑奇侠传》的包括蜀山、剑仙、拜月教等元素我们可以看出来,它是深受《蜀山剑侠传》影响的,在游戏中系统的把中国的剑、仙、道文化综合了起来。尤其李逍遥的一些招式,如“天罡战气”“天师符法”等等都有道教的影子。

《仙剑奇侠传》中大部分人物都和道教脱离不了关系
中国的传统宗教文化,其实从一开始很类似西方的宗教体系。包括创世神,西方宗教是上帝而中国是盘古;造人者西方为上帝,中国则为女娲。这一整套基于神的宗教体系在中国并没有演化成真正的信仰,很难说现在哪个中国人是信仰盘古或者轩辕的,而是演化成了神话。但是道教理论留存了下来,长生不老的神仙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人与道的合一,成为了国人追求的永恒目标,人类学家克莱德·克拉克洪说过,“当一个人的梦想成为一群人的梦想的时候,这个梦想就成为一个神话了。”很难说庄子的《逍遥游》不是李逍遥名字的来源,但是御剑飞行则很明显的体现了道教追求的天人合一和自由飘逸的永恒之道。

即使是即时战略游戏中的反角凯恩,名字也来源于《圣经》中记载的罪人该隐
通过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游戏和宗教的结合其实比我们想像的要紧密得多。这种结合不只是像《暗黑破坏神》那样简单的把宗教神话中的某些恶魔拿来直接做Boss,而是更高明地用剧情来表明作者的一种宗教态度。而游戏作为第九艺术,已经开始和电影、电视一样逐渐登上大雅之堂,那么在这个舞台上的一幕幕戏剧,自然而然也就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笔者并不是在这里号召玩家一定要从游戏中玩出一个自己的信仰出来,而是希望玩家们都能够读懂制作商的用心,用自己的灵魂去感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精神上不倒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