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高就叫神作?驳某文章的可笑论点_3DM单机
3dmgame
最近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书店里,记者正在采访购买《乔布斯传》的读者。读者一:乔布斯一直是我的偶像,听说他身患绝症,在这里祝福他早日康复!读者二:提到乔布斯就不得不提到创新,不过,他不亲临现场售书总是一个遗憾,要知道,中国有一大批他的粉丝!读者三:苹果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从小就用苹果,XP和WIN7我尤其喜欢!
自打乔老爷子上船同时世界范围内开始大规模出现某类以对苹果的不了解而闻名的“果粉”之后,这类笑话就层出不穷。笑话之所以好笑就在于其内容的荒诞性,令人讶异的是,今天笔者居然在本站某篇文章里看见这类笑话的现实版,着实刺瞎了本人狗眼。

那句话原文是这么说的:“小编坦诚**自己并没有玩过《口袋妖怪》系列,但是身边的朋友有玩(中略)……**某位作者在评断这个系列的时候很明显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意图用自己的狭隘和偏激来遮掩普罗大众的认知。”
看到这段话笔者又想起一个老段子:我这人最讨厌两种人,一种是种族歧视者,一种是黑人。
就像从不缺乏有争议性的游戏一样,世上也从来没有少过连论据都不会找的评论家。事实上,对于本站前些时候某位作者发的《拉下神坛》一文中的许多观点,笔者自己也不甚同意,但是与认真阐述自己观点,尽力充实自己论点的那位作者比起来,某位以主观臆断为行动纲领,动则就要发动几万万某游戏粉丝来喷死那位作者的某编辑的言论着实不堪。
神作不是你想捧,想捧就能捧。
神作的定义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神作”,作为游戏界和稀泥的经典神句,这句话也算是历史悠久了。问题在于,假如你今天把一个连电视都没见过山里娃拉到跟前让他玩《血狮》,他也一样会说“这真TMD是神作啊”,那么《血狮》就是真正的神作了么?
在某位编辑的眼中,基本上人气高的游戏就是神作了,你敢说不是,他就会召唤游戏中的主角用各种技能虐你,虐不死的话,这款游戏的几万万粉丝晚上就会去找你。但事实上,业界有相当多公认的神作都是叫好不叫座的作品,比如SCE的《ICO》和《旺达与巨像》,四叶草工作室的《神之手》和《大神》等等。有些时候,许多神作甚至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缺憾,比如《神之手》的画面就差的有些令人发指,白金销量的《忍者龙剑传2》里也是BUG满满,难度失衡,《波斯王子》蹩脚的操作和近乎于零的打击感更不必说。然而,是镜子总会反光的,一款游戏只要有灵性和足够的闪光点,就会有人将它从发黄的故纸堆中捧出来,送上神坛。
即便是一款实实在在的神作,其人气的高低与否也十分难说。有缺陷的作品尚且不提,许多堪称神完气足的杰作也一样扑街,《红侠乔伊》和《大神》皆是如此曲高者和寡,销量对不起素质的神作所在多有。如果按照那位编辑的说法,为了今晚不被总人数超过地球人口的粉丝找上门来,我要说:《爱情买卖》绝对是神曲,谁说不是我跟谁急!李宇春是中国第一女歌手,谁说不是小心你的菊花!中国男足是宇宙最强的足球队,谁说不是小心大帝的手指!
论点的重要性
比起那位编辑“给我三千城管复我华夏河山”的汹汹气势,其言论内容更是华丽到令人叹为观止,依稀记得中国火起来的第一款FPS是1999年《反恐精英》,早前让第一代XBOX坐稳江山的FPS之王《光晕》系列也是十年前的产物,但在那位编辑的口中,2002年发售的《战地》首作和03年的《使命召唤1》才是让FPS发扬光大的肱骨之臣——这位编辑的年历是倒着过的么?
《战神》也是一个拥有神作之名的系列,诚然,这款游戏在系统方面的雕琢比起以战斗为主的几款ACT杰作略显颓势,以至于游戏本身被称为“一周目神作”,笔者也不认同菜小花同学战神是个快餐游戏的观点,但某位编辑在提起战神的优点时全部放到剧情上就不得不让人觉得浅薄了。
当然,能够在英国电影学院奖中有所斩获的《战神》的剧本是有一定分量,但游戏界剧情优秀的杰作所在多有,《波斯王子》系列的剧情就不比《战神》差,而且《战神》剧情中的BUG也到处都是,各种时空悖论先不提,奎托斯的经历也就是一出《基督山伯爵》。说穿了,《战神》的剧情主线十分简单,滥杀无辜的奎秃也绝对算不上什么好人,而游戏本身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主要还是得益于细节上的充实。
战点的安排拿捏得当,音乐渲染动人心魄,机关解谜的设计精巧且难度适中,剧情CG的切入时机精准,再加上一套不会让人过于厌烦的系统设计,正是这些细节上的一丝不苟让我们在玩游戏时既能享受游戏性的乐趣又能在不知不觉中对主角产生强大的代入感,游戏的剧情才能够感人肺腑。而某位编辑的说法却是如此:我脑中有一段旋律,但我不会演奏,我拿起个乐器瞎演奏了半天你不爱听,于是我说你不懂得欣赏音乐。动听的旋律固然重要,但不会演奏的人永远也无法演绎出来,《战神》固然是既有内涵细节也饱满的作品,但某位编辑似乎不大明白这一点。
成功的标准
成功未必等于优秀,这是一句真理。不同意的同学,请继续哼您的《爱情买卖》去。
《超级马里奥》的火爆除了其低龄化和家庭娱乐的定位之外,其游戏性也是值得称道的。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血腥战斗,但游戏本身一样会有自己的卖点。但距离第一款《超级马里奥》发售至今已经有近三十年了,拿着Wii手柄的你真的觉得那款游戏至今还是那么好玩么?
《仙剑1》当年横空出世时对于国内单机市场的影响是空前的,这种影响与环境和时代的因素也是密不可分的,绝非单靠游戏素质就能创造。尽管外媒的评分未必足够客观,但根据下图来看,《仙剑1》本身的素质也并没有达到特别优秀的地步,或者用一种比较难听的说法:假如当时的日本或美国有人做出了与《仙剑1》素质完全一样的作品,那么这款游戏也未必能火起来。
在这里,笔者还是引用前头说过的那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神作”。你心中的神作或许大受欢迎,也或许冷门生僻,或许它真的很好玩,也或许它只是你接触的第一款游戏,没人有权利改变那款游戏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但是在外面,在人群中间,有一些你或许根本不喜欢或是没听说过的游戏是公认的神作。而相反地,有许多销量惊人或者在发售之前就已经被赋予厚望的游戏,未必就是那么杰出,但这也不妨碍游戏的成功,不是么?
期望与现实
当一款游戏取得成功之后,人们就开始期待它的续作,前作越是辉煌,续作就越是好卖,随之而来的,压力也就越大。“暴雪出品,必属精品”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一个名言,诚然相对于其他厂家来说,暴雪出品游戏的素质往往超群,但是否每一款游戏都是所谓的神作?
至少《星际2》不是。
游戏界续作扑街的案例多的像某位编辑的废话,永远的跳票公爵现在已经改名叫“永远的坑爹公爵”了,《鬼泣》的续作单是公布新人设就吓得鬼也哭泣了,《忍者龙剑传3》也让人忍无可忍……无数掉进坑里的神作都成了“神作续作未必是神作”的注脚,《暗黑破坏神3》凭什么就能免俗?
“如果某位作者还记得自己在玩《暗黑破坏神2》时那种不顾一切的投入感,或许你能够理解玩家对于《暗黑破坏神3》的期许,当然前提是你一定要玩过《暗黑破坏神2》。”
按照某位编辑的逻辑,只要你喜欢《暗黑2》,那么质疑《暗黑3》这种行为就得遭天谴,如果你真的是这个系列的粉丝,真心希望续作能够创造同样的辉煌,那么你就不能提出意见,不能表示自己的担忧,不能泼一点冷水。
暴雪是你家亲戚吗?
没有人不期望《暗黑3》是一款能够穿越前辈的神作,但即使是暴雪自己也不敢拍胸脯保证这一点。假如《暗黑3》真的悲剧性地失败了,那也的确无损于《暗黑2》的经典,可是反过来,我们能因为《暗黑2》的江湖地位,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暗黑3》捧上神坛么?
归根到底,玩家才是大爷,才是游戏产业的根本。每个玩家对于不同的游戏当然都带有自己的主观喜好和见解,任何人都有喜欢和不喜欢的权利,尊重别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最基本的原则。一款游戏是不是神作,说是或不是,都只是主观臆断,然而在笔者看来,比起这种主观臆断来说,真正白痴的行为,就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指责别人的主观。
图文:3DM文学组——转轮王 文学指导:半神巫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