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桃园结义:手中酒盏里余温尚存的三国游戏_3DM单机
3dmgame
《三国志12》的消息发布后,各个论坛和社区一片沸腾,纷纷赞扬阔别已久光荣良心仍在,不过自从只玩他们独创的威力加强版开始(笑)。
话说回来,这款在华人地区范围内影响度远远高于日本本土的历史游戏,其带给我们这些有三国情结人的早已不止是感动,当然历史游戏著称的光荣不止《三国志》,还有曹操,刘备,孔明传、《三国英杰传》、《三国无双》等。
但再回想一下,在我们脑中交织成我们三国游戏回忆网的却不仅有光荣的游戏,想那摇杆后的铿锵,手柄里的雀跃,键盘后的微笑。
回忆过去,那些在我们手中酒盏里余温尚存的三国游戏。
街机双雄
记忆中,小时候三国题材的街机游戏不论是仿制还是正规公司出品,往往都是以战斗为主,很少有策略方面的,这也就降低了玩家入手的难度,街机厅的火热场面再加上游戏本身的火爆,音效和画面,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真的好久都没有体会到了。
虽然有很多三国街机,但是这里我只举我小时候玩过比较著名的两款:
《三国战纪》——仍具活力的街机三国

我只找到了七星转生的ROM
《三国战纪》由台湾鈊象电子公司在街机上开发的三国题材的名作,资料上说是1998年开发,1999年上市,虽然比起下面某款著名三国题材街机游戏的确是晚了很多年。不过这不影响其魅力的绽放。过去自家附近的街机厅引入这款游戏的时候我还去玩过,耳目一新的漫画风格和比较复杂游戏操作手法让我很着迷,但是这也使得很多人上手一两次就放弃了。在一元钱四个代币的时代,玩家们更喜欢去旁边的某款三国街机,蹂躏着摇杆和按键吃馒头和鸡腿,所以我小时候玩这游戏就不怎么需要排队,也不存在抢机器什么的人身安全问题。
《三国战纪》虽然一开始不易接受,但是不代表他不是优秀作品,复杂的魔法(姑且这么叫吧)道具设定还有颇具新意的斗气,多样化的设计让三国战记充满了研究型,游戏嘛,自然是越研究越有意思。虽然我不能一币通关,更不要说无伤。但是我在我们那里的街机厅也创下了一个记录:击杀所有BOSS都是用道具丢死的。。。
更可贵的是,在2011年年初,这款阔别10年的游戏竟宣布推出正统续作《三国战纪3》,各种模式和新武将的加入,光去他们网站看看那热血沸腾的感觉就再临了啊!

《三国战纪3》从年初公布到现在快半年了大哥!
《吞食天地2:赤壁之战》——街机游戏的三国霸主

虽然也有说叫三国志2:赤壁之战,不过还是按照开头来吧
诚然,对于外国地区我是不了解,但是在国内,那个年代街机游戏里面的横板过关类游戏,《赤壁之战》肯定是围观人群最多的。本宫广(宏)志大师的画风现在看来还是那么的熟悉,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大师的画风作为选择三国游戏的标准。毕竟嘛,小时候的我心智不开化,所以游戏这种东西都是优先比画面,这也导致了后来推出的三国战纪层被我在画面上《赤壁之战》反复地对比。
嘿,不光我是这么干的吧。
但是说真的,作为街机游戏的巨头之一,CAPCOM的这款大作所带来的流畅打击动作和入肉的打击感以及细节的丰富度都领先于当时其他的横板过关类型,比起《三国战纪》这一后起之秀,虽然《赤壁之战》不及其设定丰富,但是也被人创立出很多特别的游戏方法。用当时的话,1币通关甚至全程无伤都是小意思,比较强悍诸如特别研发的全敌人斩头,全身碎尸等(。。。)那才叫带劲呢。
可到现在,我依然无法一币通关。。。

因为剧情也是本宫大师的,所以这里的剧情承接吞食1杀黄巾贼,最后杀董卓。至于游戏画面的截图。。大家比我都熟悉。
游戏机三杰
光荣的三国志系列早期只有电脑上有,所以大家在各种卡带机上玩到的各种三国志其实不是光荣出品的,但这不影响我小时候在这上面消耗的海量时间和在其身上所获得的海量乐趣。我就浅显地挑取我玩过的三款说说。
《吞食天地》——不止在街机上大放异彩的三国游戏

虽然比起同在黄卡机的三国志,这个LOGO略显凄惨,但是BGM却很好听
黄卡机是我上小学的礼物,黄卡上的《三国志》系列(南宫梦出品)虽然经典,但是我买了卡带后也是放了好久才鼓起勇气和毅力玩的。因为那时我年龄太小,像是策略游戏这种比较晦涩的类型(更主要的是有些还不是中文)实在难懂,所以那时我更倾向于CAPCOM在黄卡上的RPG类型的吞食天地。
CAPCOM在FC上吞食天地的系列也是采用的本宫广(宏)志大师的人设和故事剧情。游戏略低的上手难度,而且通过角色将一个个武艺高超,智慧超群,统领万军,万夫莫敌的武将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加之RPG的等级培养机制和装备的不断更换。使得吞食天地在我对黄卡的游戏时长比三国志还要多,现在还能回忆起那些变态装备,各种暗道,神秘将军等等。

对于没玩过的玩家我觉得有必要说下,左边那个很像张飞的其实是关二爷。。。而右边那个健硕帅气的是张飞,本宫老师说史实上张飞并不是胡子拉碴的一个人,但是即便如此。。。
不过后来手里一堆将,除了二爷是标配(我是二爷控)外,其他的真不好选。
对了,这款游戏还很有教育意义!这款游戏让我知道了甲胄的胄念zhou而不是念wei!
《三国志》——中原的霸者,霸王的大陆


LOGO和大地图,最喜欢每次轮到我时候的背景音乐了
前文已经说过,上个世纪的三国类游戏因为命名比较集中,光叫三国志的就不止两三个,除了电脑上光荣的精品系列以外,我觉得在当时更加受人喜欢的就是南梦宫在FC上出品的三国志系列了。(不知是否为了和光荣的作品区分,南宫梦的三国志系列都有后缀名)
看到了以作电脑历史小游戏发家的光荣(笑)后,南梦宫(当然还有CAPCOM)也嗅到了三国题材做游戏的价值。虽然光荣的《三国志》虽然早在1985年就已经推出,然而当时日本个人电脑的普及率根本无法与FC相比,用电脑玩游戏的用户更是少之又少,加上光荣本身的影响力根本无法与南梦宫相比①。因此南梦宫立刻于1988年出品了自己的三国志:《三国志1——中原的霸者》。
可惜的是中原霸者因为年代久远,所以我没有在当时玩到,而且等我能买黄卡的时候(94年)1和2也就都有了,所以我直接玩的第二部霸王的大陆。万幸的是,看到现在玩家们的回忆霸王大陆比中原霸者好之又好,可见我小时候的选择还是正确的。
不过中原霸者也不是那么的差劲,好的作品才能有续作的可能。比如可以2个人一起玩的热座模式;还有那个性格测试,为了能够用关羽,所以必须得能当上刘备,因此我反复地测试。不过后来发现只要什么都选第一个就可以了。。。

性格测试,全选第一个是刘备,全选第二个竟然是孙吴。这里面最难选的其实是曹操。
MD吞食天地3——精品的仿效之作

说是效仿,实际上这款游戏仅是借用CAPCOM游戏的名字造势,如果不用这名字,SKOB绝对可以挺起胸膛
这款作品间接导致了我儿时的伙伴的MD烧坏好几个变压器(间接导致还有太空战士、光明力量、太空战士、水浒传、梦幻模拟战等,直接导致的是幽游白书的魔强统一战。。。)
如果玩过MD上RPG的玩家肯定清楚,这个和MD上的太空战士(1996台湾川普出品,不是这个可不是最终幻想喔~)有些类似,是一家叫广州超巨龙(SKOB)的游戏公司借鉴的作品。游戏除了借鉴日系的RPG要素和风格外,我最喜欢的就是他游戏里面的动作条半即时的战斗模式(MD上的RPG多数采用这个机制,当然这个机制的大成者还是格兰蒂亚)。
小时候我有黄卡机,我伙伴买黄卡,所以我得捧着机器经常去他家玩,等他买了世嘉的黑卡机,就轮到我买黑卡,但是我还得拿着黑卡去他家玩。。。
也许是老天爷体谅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我,结果他连第一个黄巾贼BOSS都打不过,所以第一次通关游戏的机会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有了他打不过BOSS的经验,我就在前期练级。并且买足装备和药水,结果在大战前(还是那个BOSS)没钱了,就只能住旅馆回复体力。结果“一个不小心“把无限钱的秘籍给睡了出来,我十分仗义地没把这个秘籍告诉我伙伴。。。
不过这个游戏和太空战士一样,即便我作弊了,最后司马家的3BOSS仍然挂了我无数次,结果我逃了英语补习课打了我快1个下午!

1,装备买完没有钱;2,剩下五毛睡一晚;3,次日清晨一觉醒;4资源补给一锅端
电脑四耀星
在电脑上,除了光荣《三国志》系列以外,国外做三国题材的单机游戏就寥寥了——尽管在国外游戏界三国题材最能代表中国文化。所以呢,电脑上以三国题材做的游戏更多是国内的作品;从95年三国演义开始的三国热到现在,我国出品的三国游戏不计其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款属于那个时代的经典之作,我就在这里简单地举四款例子:
《三国群英传》——奥汀之眼

提到三国群英传2,希望大家脑袋中首先涌现的不是DALL。。。
小时候虽然家里有电脑,不过仍然喜欢去外面的电脑房(当时没有网吧这个叫法,更不要说什么黑网吧了)和伙伴们一起偷偷地玩游戏。记得小时候电脑房里面一排白色的大脑袋屏幕,每台机器里面虽然游戏数量不一,不过总体就5款游戏:红警95,星际1,帝国时代1,大富翁3或4和三国群英传。
这款由奥汀科技(智冠旗下,后来奥汀科技与宇浚、宇奥合并为台湾宇峻奥汀公司)制作的游戏和《三国志》比起来,虽然策略部分“大打折扣”,但是并不影响他成为当时众玩家的“围观之作”。因为群英传所含有的RPG要素更多,而且每个武将都可以升级,根据不同的官职分配不同的技能。整款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要数战斗画面了。比起三国志里面显示军团的“小家碧玉”,群英传表现的“百军千马”更惹人关注。全军突击的呐喊声在电脑房里面响成一片,董卓,曹操,刘备这三个君主也成为了当时玩家的座下常客。
虽然当时我只会全军突击→武将出击→兴奋滴看着武将对砍等武将计放半月斩(再次二爷控)。不过就算是如此也是乐此不疲,想必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吧。

大势所致,三国群英传也避免不了成为网络游戏,不过这回避了光荣三国的画风很值得称赞,不过为什么我觉得二爷和三国战纪里面的有点像,因为那一点红么。。。
《傲世三国》——世纪末的神作


傲世三国的大气LOGO和当时不俗的游戏画面
第一款亮相E3的中国游戏
第一款翻译成为十六种语言的中国游戏
第一款只身闯入欧洲游戏排行榜的中国游戏
无数个第一代表了傲世三国的辉煌。。。
对于这款由目标软件在千禧年出品的大作,相信各位三国游戏FANS心中的神坛上肯定有一席之地。就个人而言,在游戏设计上,农民不再是万年的采集工和建筑工,由农民变成各种各样的战争兵种这个设定让当时的我耳目一新,而且在RTS游戏中英雄单位这个设定中我第一次遇见就是在傲世三国,还有维护费用的引入,其精细的画质在我当时玩过的2D的RTS游戏中都数精品。热键又很少。
从文化内涵上来说,《傲世三国》不仅可以傲视三国类题材的游戏,甚至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个目前国内游戏制作从未企及的深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傲世三国》确实为国内原创游戏业界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道路,来做出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作品②。
在傲世三国的时代,正是RTS类游戏的上升期,能够在众多强大的游戏面前占有一席之地,傲世三国自然有其充分的实力和独到的魅力。不要看已经10年之久,还没尝试过的玩家笔者我强烈推荐各位回顾一下,保证不会让你们失望!


遗憾的是,当年万众期待的《傲世三国2》经过几番折腾终于夭折,目标软件也放弃了这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转型成为网络游戏的“奴仆”,若在03年推出,若。。。
《幻想三国志》,《三国群侠传》——另辟蹊径的三国游戏
看了上面的游戏,大家往往有着如下总结:提到三国题材,往常的游戏大都只局限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然而这个历史上最令人拥有无限想像的时代,却不只是国与国之间的斗争那麽简单③,人们生活到现在,早已对这千年以前的故事题材有了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所以,这样两款核心人物不同,游戏类型不同,甚至连游戏剧情都不同于传统三国的佳作诞生了。。。

幻想三国志LOGO
虽然我在上大学后才恶补的两款游戏,但其魅力真的扔不减当年,不过我觉得这两款RPG游戏可以同时介绍,因为他们在当时成功要素都是依托于三国演义的人物要素,独创了与众不同的三国剧情:宇峻的幻想三国志是典型的“旧瓶新酒”——即同样的结局却是不同的原因;而河洛的“群侠传”系列则是当今最流行的穿越题材。这两个类型也是让剧情派最有代入感的类型。不过比起三国群侠传的回归式穿越(金庸群侠传穿过一回了的),幻想三国志这种对三国历史的不同见解似乎更吸引我些。
遗憾的是,幻想三国志在09年出到第四部的时候就戛然而止,我个人觉得仍未过瘾,剧情其实可以再延展下去。还有留下三国群侠传的伏笔而解散的河洛。。。哎,玩出怨念了。

三国群侠传,画风上看起来很像武林群侠传。但说真的,现在看起来,比起武林群侠来说,三国群侠画的不够细致。而且我想说,男主角不用每次都这么“未名”吧。
最后的话
好了,笔者浅显地回忆+介绍了一些自己过去玩过三国题材的游戏。诚然,我举得这些只是众三国题材游戏在各个平台上的部分作品。街机上还有现在很流行的世嘉出品的三国志大战等(中文版是和鈊象电子合作的);游戏机上还有郑问之三国志和横山光辉三国志等,这两作后都在PC上有续作或移植;郑问和横山光辉两位大师都是很著名的历史题材漫画家(很可惜在04年横山光辉大师不幸逝世);在电脑上还有三国风云(上个世纪的作品,不是09年那款什么页游),富甲天下(笑,这个游戏我也很喜欢),赵云传等等等等。
这些游戏里面,我最后额外说一下三国风云2,因为在各大网站中介绍三国风云都有这么一段话:
『三国风云Ⅱ』的美术工作原本在去年底(1999年)时就已接近完成,但由于微软『AOEⅡ』(帝国时代2)的出现使得我们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大部份的图形重新制作。这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但也使制作群将自己的目标订在国际级的水准。。。。。。
这么一段话,现在看来这家游戏公司不是另类的自我宣扬,那就是为了游戏未完成而跳票开拓。但是这话的历史背景可是千禧年前的中国游戏界,那时的游戏人都是为了游戏质量和让玩家满意而日夜奋斗着,金钱和利益都是次要的。三国题材不止外国公司,我们国人也为其倾全力投入过。
毕竟,游戏无国界,题材无疆际,热爱三国题材的我们,还有半辈子的时间相伴与之相伴呢。

永远的桃园结义
①摘录自三国题材游戏大全网站1
②摘录自太平洋网游戏库
③幻想三国志介绍
图文:3DM文学组——陆夫人 文学指导:半神巫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