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神巫妖:琴心剑魄今何在?评《古剑奇谭》的谢幕_3DM单机
3dmgame
随着暑假的临近结束,国产单机游戏的热潮也和这天气一样,逐渐褪去了那层沉闷。无疑这个暑假的前半程是属于《仙剑奇侠传五》的,围绕着它的纷纷扰扰现在也如虾兵蟹将隐入台后一样离开了这个舞台。在这出戏的最后一幕里,我们却迎来了《古剑奇谭》的几个新DLC的发售,也算是为《古剑奇谭》和这个国产游戏月划上了一个句号吧。
游戏已经发售一年多了,这款全名为《古剑奇谭:琴心剑魄今何在》的游戏取材于《山海经》,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大致以唐朝为背景的国产角色扮演游戏。去年游戏发售前就以用曾制作过《上古卷轴4》等知名大作的引擎Gamebryo为引擎制作游戏而引起了广泛关注的《古剑奇谭》,还算是给沉闷的国产单机游戏产业注入了一些新意和诚意。但是抛开游戏本身品质不说,类似“双剑”这样的国产游戏其实在营销手段等其他环节上几乎都同样存在着问题。

《古剑奇谭》这第一炮可以算作打响了,希望续作能够更有诚意、更加向国际化靠拢
今天不说《仙剑》,只说说《古剑》。首先从游戏评价看,《古剑奇谭》在游戏发售一年出头的时候,却“无意”间获得了比游戏刚刚发售时更好的评价。道理很简单:在国产单机RPG凤毛麟角的今日,玩家基本都会选择《古剑》、《仙剑》都玩。在收获评价的时候,其实和各种选秀节目一样,第一个出场的肯定会获得更多的差评,当初玩家几乎是苛刻的看待着初出茅庐的《古剑奇谭》并且对没有发布的游戏《仙剑》抱有着憧憬。这种态度本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玩家在真正玩到了《仙剑五》后,才发现一年前的《古剑》在很多方面确实超过了《仙剑五》这款期待中的大作,于是《古剑奇谭》才有了相当程度上的评价回升,这也是人之常情。于是制作方看准了这个时机推出《古剑奇谭》的DLC,准备以那些被《仙剑五》“雷”到了的、开始怀念《古剑》的玩家为销售主攻目标,这本也是商业上的一个还算巧妙的策略。
但是实际的效果呢?
其实,这里面,游戏开发商和代理方还是忽视了一些东西的。
首先就是玩家的惯性。这一点上,中国玩家秉承了国人在看待事物上的一些固有的习性,我们暂且不说是否是陋习,但是国人经常很自我的将一些本不同类的事物“人为”的划归到一个团体中去,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种“双剑合璧”很容易人为制造出对手来,但有时候也容易将他们划归到“一拨”去
笔者曾经遇到过一起街头吵架,一个骑自行车的和一辆出租车司机吵了起来,原因是出租车司机拐弯的时候险些挂倒骑自行车的人,正在吵架中,因吵架引起的交通堵塞致使后面另一辆汽车的司机走了过来,开始劝架。结果骑自行车的那位直接破口大骂他,“你们开车的都是一拨的!”云云。
这种下意识的、人为的、主观的将某些有些许类似特征的事物划归到“一拨”中去,是我们国人的一种性格上的习性。在游戏领域,玩家很自然的把《古剑》、《仙剑》都划归到了“一拨”去了。理由很简单:它们都是国产RPG、它们都是剑仙情节、它们都是回合制、它们名字都有“剑”……这些理由很牵强,但是就和那位骑自行车的人一样,交通工具上的差异直接让他将所有开机动车的划归到了“一拨”去了。
由此一来,《古剑奇谭》选择在《仙剑五》发售一段时间之后发售DLC,也许是想利用《仙剑五》的某些差评:让那些被《仙剑五》气走了的玩家能有一个“归宿”,回到《古剑》中来的。但是却忽视了,《古剑》、《仙剑五》早就都已经被划归到“一拨”去了,《仙剑五》的某些诸如“骗钱”等等的差评也同样被转移到了《古剑》身上,从而违背了开发商的初衷、影响了DLC的销量。
本人并不是所谓的“《仙剑》黑”,《仙剑五》发售之后第一时间还为其做了攻略,但是只能说《仙剑五》相比较前作,几乎没有什么进步,这一点是玩家所不能接受的。也因此引发了玩家的批评,认为《仙剑五》缺乏诚意、甚至是“骗钱之作”等等。本人并不赞同这种武断的、不负责任的批评,《仙剑五》在游戏性和游戏引擎上的不思进取确实需要改进,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其是一款“骗钱之作”。

《仙剑五》这次属于叫座不叫好,希望能够用好这些玩家的血汗钱,在续作中有所进步
而《古剑奇谭》本身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游戏引擎上的进化玩家也都能看到,可惜的是,选在《仙剑五》发售后推出自己的DLC让《古剑》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第一是那些冷静的玩家的好评,他们在玩过《仙剑五》之后,对《古剑》的某些优点有了新的认识;第二则是“粗鲁”的把这“双剑”人为的“合璧”成“都是骗钱的国产垃圾”的那些玩家的反感。
我并不想评价玩家,我只想说,今后开发商在制定营销策略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只看到《仙剑五》的某些“失败”而“不失时机”的推出自己的DLC,虽然这些DLC无论是质量还是思路都很上乘,但是却很容易受到玩家惯性思维所累。
第二点失误,是国产单机游戏的宣传模式上的。
众所周知,国产单机游戏市场在这几年几近触底,这种整体市场上的萎靡简直不能用萎靡这两个字形容,而是应该用几乎死亡来形容。玩家对国产单机游戏的大范围失去信心几乎让单机游戏开发商不敢涉足本来大有可为的单机领域。
因此一来,《古剑》、《仙剑五》的开发商在“大胆”的开发出单机游戏之后,鉴于本身对于玩家是否肯买账的强烈不自信,而引发了宣传上的一些夸大其实。

《仙剑奇侠传五》的宣传视频并不能算很夸大,但是和玩家在游戏中的体验比仍有水分
这其实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开发商不相信玩家会掏钱导致拼命宣传,玩家掏钱后发现游戏没有宣传得那么好导致开骂国产游戏骗钱,开发商无论做什么都被骂导致更加不自信、更加拼命地宣传……
其实事情就是这样,买卖双方必须至少要有一方保持冷静。也许玩家的心很浮躁,这种浮躁其实来源于多年以来国产单机游戏的投机取巧,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开发商和代理商也浮躁,就不对了。
《古剑奇谭》的几个DLC,还是上面那句话,其实无论是质量还是思路都算上乘的。“海底风情包”增添了游戏的情趣、“千古剑灵篇”增添了剧情的广度、“天墉旧事篇”则提升了战斗的深度、“彼岸扶灯”、“醉梦江湖”等让游戏的场景变化更上了一层楼而“桃花幻梦”则增添了新的结局,让玩家有了更自由的选择。
平心而论,这些DLC每一个都不能说是粗制滥造只为赚钱的作品,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DLC都是从某一个角度去完善整个游戏:或是场景、或是战斗系统、或是剧情深度、或是服装盔甲等。

《古剑奇谭》的DLC制作可算精良,并且思路很正确
但是代理方也要记得一件事:制作再精良的DLC也是DLC,只是游戏本身的一个补充,并不能夸大其词的宣传成将游戏改头换面的万能良药。一款游戏的主体仍是整个游戏的最基本的基调,DLC也许可以修修补补,却不能更高游戏本身的品质太多。
静下心来,规规矩矩的宣传,这就是几款DLC,好好体验能让游戏本身更精彩,这就够了。
无论是宣传DLC还是将来的《古剑奇谭2》,都要铭记这一原则,因为玩家们现在早已经精明到不相信你的宣传的份上了,但是他们会记住你的宣传词,一旦游戏做出来达不到,玩家们肯定会拿这个作为批评游戏开发商的第一要素。
《古剑奇谭》在这几个DLC发售后,基本可以告一段落了,这一款国产游戏其实在近些年的国产单机游戏市场上还是能够算是一款颇有诚意的作品。在欣闻《古剑奇谭2》的种种打算后,笔者也希望《古剑奇谭2》能够更加放开手脚、大胆和国际游戏大作靠拢、积极创新,为国产单机游戏的复兴添砖加瓦。

对玩家最好的感恩,就是在制作续作的时候更加有诚意并且大胆创新!
一款游戏的成功,本身的品质很关键,但却不是全部。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多元化的社会里,各个部门分工协作、互相支持必不可少。开发商、代理商、营销商之间也要通力合作,才能最终保证一款作品的成功。还是我常说的那句话,静下心来,好好的做一款玩家心仪的作品,然后规规矩矩的如实宣传,就一定能取得应有的成绩!
半神巫妖书于菊墨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