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臭皮囊 游戏改编电影什么都有就是没节操_3DM单机
3dmgame

在商家喜闻乐见的“人傻钱多速来”名单中,必然会有游戏宅的一席之地。这些已经对三次元失去信心和兴趣,将灵魂与青春灌注在虚拟世界里的人,对游戏里的金币和道具不惜眼冒红光拼死厮杀,对现实里的金钱却是视若粪土,只要是他们认可的东西,就可以毫不费力地从他们的钱包里掏出最后一个硬币,让他们步行二十公里回家 -- 不信?你可以去动漫同人展外面采访一下那些拎着大包小包,汗流浃背走在大街上,满脸洋溢着幸福表情的朋友。
但即使是这样一群纯情与淫荡并存的人,也有着自己的底线,如果商家认为不管什么坑爹货都能骗到钱,那就是在侮辱他们的判断力。事实上一个真正的宅,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比普通人要挑剔一百倍,所以在抢钱的时候,也有些愚蠢的家伙一头撞入死宅们不可触犯的禁区,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这些禁区里有一个就叫“改编电影”。

近几年游戏和电影的互动是越来越多,不过“电影改编游戏”这道菜已经没多少人期待了,因为用这种方法圈钱实在太频繁了,基本上制片成本超过三千万美元的电影都要顺便做个游戏版,从变形金刚到X战警,从指环王到哈利波特到洛杉矶之战……但电影的高票房却帮不上游戏的忙,毕竟在观众中游戏迷是少数,更何况这些游戏品质都实在让人扼腕叹息,像当年黑客帝国的游戏版那样很有诚意地拓展作品世界观的游戏简直就是绝版良心,找不到了。
于是商人们开始逆向思维 -- 用游戏来改编电影!这下你们该出血了吧!这是你们喜欢的游戏哟!来吧来看吧!这个想法在理论上是不错的,从1993年第一部由游戏改编的电影《超级马里奥兄弟》上映至今,已经有不少被游戏迷们喜闻乐见的游戏被搬上银幕,本来玩家也很欢迎这种向三次元推广二次元文化的做法,可惜制片商考虑的只是利用游戏的影响力再捞一次钱而已,于是伤害感情的事件一次又一次发生:被选择改编成电影的游戏都是颇有名气的大作,但在改编过程中总有人要自作聪明的加入“让大家惊喜的元素”,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这部电影搞成垃圾。
玩家们是很宽容的。即使每次走进电影院都只能踩到地雷,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其忠诚程度堪比中国男足的球迷,他们只想看到一点点自己希望的东西,那就够了,但即使是这种小小要求,也要撞足了大运才有机会遇到。
因为这帮货根本不懂 -- 也许是不屑 -- 照顾玩家的心情!
关于打脸的故事
在看一部游戏改编的电影时,你最怕什么?那当然是看到一群完全不认识的生物出现在面前,然后有人开始说台词了:“喂,XX,你在这里做什么?”
这时候电影院里估计一片“我靠”声。鬼才认得出这个XX是谁!你是被人打过脸才跑过来拍戏的吗?你用这个扮相出镜是打算让我们也享受一次打脸的滋味吗?真是谢谢你的体贴了啊!
更悲剧的是,遇到一张被面目全非脚踹过的脸后,几乎跟着的必定就是更加不堪入目的剧情(这个“不堪入目”是贬义词,不是新闻里扫黄报道那种),两者的完美结合足以让这片子烂到直冲云霄,在你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上个世纪的游戏改编电影,大部分都可以列入这个类型,但考虑到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也不能期待他们有啥创意,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尽力了。比如刚才提到的《超级马里奥兄弟》,剧情确实很扯淡,但游戏本身的剧情也不咋样嘛;人物是猥琐了一点,但游戏里的水管工大叔本来也是那种猥琐胡子发福肚子呀,尊重原著不好么?可玩家不买账 -- 这也让我看到了迄今为止最恶毒的一句影评:“我好像看到了我妈和元首上床!”
这方面的阵亡者不计其数:双截龙、死亡之屋、城市猎人……呃,这个不算,成龙大哥那是纯粹搞笑的……总之,等等等等,都可以理解为给后来者铺路的垫脚石,但到了21世纪还这么伤害观众眼睛,那就是态度问题了。

DOA
虽然21世纪才过去十年,但毫不留情地抽观众脸的毁容军团已经出现了很多,比如KOF和龙珠。还有一部我是坚持看完的,那个片子叫DOA,对,也就是那个格斗晃奶露内裤游戏,尽管现在我想起扮演霞的女主角戴文青木时还忍不住要犯点恶心,但这个片子只能证明一件事:那就是欧美人对亚裔妹子的长相评判标准确实和亚洲本地人不一样,有点猎奇向,尤其是女主角……不行,我还是想打那张脸,尽管她好像已经被打过了。可怕的是这居然还不是我第一次看到她,在《速度与激情2》、《罪恶之城》里都有这张被誉为“纯真中带着邪恶”的“美艳妖姬”的烧饼脸出镜 -- DOA不到五十万的票房真是苍天有眼啊。
谁是菜鸟
除了扮相之外,游戏迷们最深恶痛绝的“改编”当然就是对游戏原剧情的疯狂践踏,知道玩家对这个游戏最看重的地方在哪里吗?知道玩家走进电影院期待看到的是什么吗?不,很多导演和编剧都不打算知道。天晓得这些掌握着电影剧情的人在开机之前到底玩过多长时间的游戏,反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所谓“全新的世界观”那根本就在当玩家都是白痴,你能想象一个错字连篇的学生打算向中文系教授们灌输关于汉语的新见解么?

单纯在剧情方面比较伤害我们感情的名单包括《杀手47》、《马科斯•佩恩》等,这些片子无一例外都想不自量力地加入“情感”或“内涵”元素,但……这是动作游戏啊!我们不需要意识流啊!像杀手47那样通篇面无表情的感情戏到底是要怎么样嘛!佩恩的世界里怎么到处都是魔鬼啊,这明明是枪战片好不好!你们要么老老实实按游戏走要么干脆走全新路线好不好?来个外传什么的!像这样把正篇的剧情改得乱七八糟是欺负我们没有记忆力吗!
当然,更可怕的东西永远还在后面 -- 《生化危机》系列。

作为一个游戏改编电影,能出到第四部还有2亿多美元的票房,据说还要拍第五集,按理说在游戏改编电影里也算拿得出手的成绩了,可惜游戏迷们不这么想。本来电影版1倒是在游戏的框架内,2的前半部分在浣熊市血战也是对游戏的经典还原,尤其女警吉尔的惊艳亮相当年是把很多粉丝感动得浑身起鸡皮疙瘩。就这么走下去不好么?但从电影版第二集的后半部分开始,剧情简直就如野马脱缰一般,拉都拉不住:有感情的追踪者,会超能力的女主角见,那个妹子在大楼的墙面上飞奔哦亲!这还是生化么?
而就在游戏迷们祈祷第三集电影迷途知返的时候,编剧已经彻底走进了平行世界:人类文明被病毒完全毁灭,主角们带着难民车队艰难求生……当那个五大三粗的克莱尔出现时,估计很多人都绝望了吧,更别说游戏里的主角之一卡洛斯居然还在结尾时翘掉。
至于第四集……我们说点别的吧……嗯,《生化危机》的改编确实很离谱,但比起另一部电影,它就算很靠谱的 -- 你看过2009年那部《春丽传》没?没有?我靠,哥们你太走运了!想想看春丽披头散发和一群肌肉男玩近身摔角的情景吧,没有包子头发型,没有凌厉的腿技,没有蓝色旗袍 -- 哦不,蓝色旗袍穿过一次,春丽姐姐穿着它在一个酒吧里勾引女同性恋。而当看到春丽在最终战里撒沙子迷住BOSS眼睛这种战法后,相信游戏迷们连笑都笑不出来的。

《春丽传》
嘿,编剧,你以为我们都是没玩游戏几天的菜鸟,还相信你编出来的“魂斗罗水下八关”这种把戏?你觉得我们会接受你说的这个故事是跟游戏有关的吗?一边去吧,菜鸟!
良心多少钱
要想做出一部令游戏迷满意的改编电影,到底需要多少钱?
坂口博信哭着说这帮逼太难伺候了,我当年的《最终幻想》多么专业啊,一亿多美元的高科技投入啊,就收回三千多万,玩家说你滚蛋,你那是最终幻想吗,整个一装逼犯,意识片!野村哲也在旁边怪笑:坂口叔你就认了吧,看我这边的FF7AC,成本不到你的三分之一,还只发售DVD都赚得比你多,朝玩家投降不就好了吗……
认真算来,玩家的要求真的不高:古墓丽影第一部老老实实走原作路线,再找个超像劳拉的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玩家就满足了,他们就肯把两亿多美元丢进电影院。而当第二集走火入魔开始搞“原创”之后,票房马上缩水到六千多万 -- 群众的眼睛就是雪亮的,与此类似的还有《如龙》和《毁灭战士》,尽管这两部电影剧情也一塌糊涂,但在最后时刻,导演露骨而无耻地朝游戏原作致敬,让超过一半打算丢西红柿的玩家原谅了之前百分之八十的乱来。

表现出一点良心,让玩家们觉得你们“不仅仅”为了圈钱,很难么?好好玩一下游戏,体会一下玩家最重视的东西,很费事么?连游戏都能表现出的东西,你搞得四不像,这到底是谁的水准问题?当现在的游戏大量采用电影式表现手法来提高玩家临场感的时候,作为被借鉴形式本身的电影却表现得一塌糊涂,这要我们怎么说服自己掏腰包?
不是没有高票房的电影,1995年的魔宫帝国就能获得7000万票房,去年的波斯王子更是超过劳拉,卷走了三亿多美元。也不是没有获得高度赞扬的电影,《寂静岭》连最挑剔的玩家也为其营造出的气氛喝彩(影响它票房的是分级限制)。中国玩家的要求之低更别提了,《仙剑奇侠传》把剧情改得那么凄厉都有大票的人捧场,这说明什么,说明某些货真的只会把我们当傻瓜,他们不是做不到,只是想更省力而已。

当然,还有完全失去良心概念,纯粹来搅局的破坏神存在。比如很多人都如雷贯耳的德国大导演乌宝。他是地球上拍游戏改编电影最多的导演,也是地球上最烂的导演之一,在IMDB上他的所有作品得分都不超过2分,他的成就甚至能让制作组为之侧目 -- 在改编了著名的暴力游戏《喋血街头》后,该游戏制作组愤怒地将其放入游戏新作中当一个NPC,欢迎玩家以各种最残暴的方式干掉这个家伙。而在传出要拍摄《魔兽世界》电影版的消息后,暴雪公司第一时间明确拒绝了乌宝的毛遂自荐:“我们不会把电影的版权出售给别人,包括你……尤其是你!”
也许在未来,我们还会带着踩雷的心情走进电影院,因为死宅们的钱永远挣不完。但是诸位伟大的制片商,你们到底是来赚钱的还是来跟我们同归于尽的?你们什么时候才会意识到,我们,只愿意对自己认可的东西掏钱?
还不信邪的话,那就来继续和我们卯上吧,看谁的钱先赔光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