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属于你自己的电动间!《GAME ROOM》介绍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曾经有过背着父母每天把十块二十块的早午餐钱省起来,一有机会就偷偷跑到「杂货店」或者「电动间」去打投币式电玩,就在玩到最关键的时候发现「你老爸在你背后,他非常火。」然后被捏着耳朵拎回家的经验呢?

昏暗的灯光、吵杂的音效、弥漫的烟雾与不时传出的叫嚣声,一座座闪动的萤幕映出了一幅幅玩家或兴奋或焦急的表情…,在下过去也曾经是个流连于电动间的一份子,如今回想起来,我确实不敢说这是什么健康正当的休闲场所,也不会责怪当时的父母师长们把这种场所视为是毒蛇猛兽,好像每个老师或教官都有本教战守则,里面写着「电动玩具店会在通风口放安非他命来让玩家上瘾」,然后千篇一律的用这种不知道是真是假的都市传说来企图遏阻自己的学生进电动玩具店。但不论社会观感如何,我想这些「电动间」、「电动玩具店」的景象,对许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玩家们来说,应该是种难以忘怀的时代记忆吧。
时过境迁,老式的电动间在台湾几乎已不复存在,大型电玩的没落与网路游戏的兴起,让电动间在师长们眼中「不良休闲场所」代名词的地位由「网咖」所接棒。在游戏越做越华丽、玩法越来越复杂的现在,相信也有不少玩家对过去的游戏那些单纯的玩法、需要想像力搭配的游戏画面感到怀念,那确实是一个充满了创造力与想像力,属于开拓者们的时代啊…。
去年暑假期间,以电玩游戏历史文化发展为主题的展览《GAME ON游戏时代》曾经从国外移师到了台湾,在高雄的科工馆展出,个人身为一个喜欢研究电玩历史的怀古派玩家,当然也特地从台中南下观展,展场里最让我喜欢的就是第一区的早期大型电玩机台,看到展场内一台台具有独特造型与涂装的经典游戏框体陈列着,严然就是80年代的电动间再现,让我在这里沉浸了好久,感动到快落泪。

在那之后我就一直在想,要是能够有游戏厂商推出「虚拟电动间」那该有多好?确实过去曾经有过一些怀旧游戏被移植到新世代主机上,但也就只是能够游玩到那些旧游戏而已,缺少了属于电动间的氛围。如今,XBOX 360上的《GAME ROOM》,终于实现我的愿望了!

先为各位说明一下《GAME ROOM》的营运机制。首先《GAME ROOM》没有实体的光碟贩售,玩家可以到XBOX LIVE卖场内「随选游戏」卖场免费下载主程式,然后再下载「游戏包」(game pack)以增加可以选玩的游戏数量。

那么游戏的收费机制呢?游戏采用了数种不同的购买选择,第一种是购买单一机台的「完整版游戏」,一款游戏机台售价240点微软点数(约新台币102元),购买后即可无限次数游玩该游戏,另外《GAME ROOM》同时也具有PC版,如果想要让游戏可以同时在XBOX360与PC游玩的话,则可以购买「随处可玩完整版游戏」,售价是400点微软点数(约新台币170元)。 (注:这里的价格采用1600点微软点数=新台币680元换算,即一点微软点数=新台币0.425元;因点数购买管道与购买数量的不同,实际的价格可能会有小幅度的价差。)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AME ON游戏时代
- 第2页:GAME ROOM虚拟电动间
- 第3页:跳跃吧!时空少女
- 第4页:TEMPEST 介绍
- 第5页:ROAD FIGHTER 介绍
- 第6页:GAME ROOM最强大功能
- 第7页:画面微调的选择
- 第8页:OUTLAW 介绍
- 第9页:IntelliVision 主机游戏
- 第10页:SUB HUNT 单人游戏
- 第11页:开间游乐场布置
- 第12页:80年代风格的海报
- 第13页:对于GAME ROOM感想
《GAME ROOM》既然是虚拟电动间,当然也试着保留了电动间的付费规则,第二种的游玩方式就是以每次40点微软点数(约新台币17元)的方式,像是投币式一样计次游玩。
不管你对收费机制感到一头雾水或者犹豫值不值得,都先来看看《GAME ROOM》做得怎么样吧!没有哪家电动间会收入场费的,看看不用钱啊!
《GAME ROOM》可以简单区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电玩展示中心」,这里是游戏公司预设的游乐场,摆放了目前可选择的所有游戏机台,另一个则是「我的游乐场」,在这个模式下玩家可以自由布置、摆设自己的游乐场,并邀请朋友前来游玩。

一开始就先到电玩展示中心逛逛吧!为了避免玩家花钱买了自己不喜欢的游戏,微软也算很有良心的给予每款游戏都可以免费试玩一次的机会。单一游戏可试玩10分钟(启动游戏后开始计算,未满10分钟离开游戏试玩机会就结束,不能分多次累计),试玩时间内可无限投币!

另外还赠送了20枚免费的代币!咦?不是说游戏要花微软点数买吗?这代币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又是另一个可以免费进行游戏的回馈机制了,只要花5枚代币就可以换得一次免费游玩机台的机会,而代币的取得方式是当有好友来到玩家的游乐场进行游戏时就可获得,所以想多赚代币以免费进行游戏的玩家,可得好好广结善缘啊。

好啦,终于进入电玩展示中心的主画面了,整个大厅由一个一个的房间组成,比较可惜的是我们不能让自己的虚拟人偶角色自由的在里面逛,而是以一个个房间为单位移动画面。进入电玩展示中心后第一个会看到的是下图这个KONAMI主题房间,里面摆放的都是由KONAMI所发行的游戏机台。

《GAME ROOM》不只收录了大型电玩,家用主机也是收录的范围。这个房间所摆放的全是电玩业界曾经的一方之霸ATARI(雅达利)所推出的家用主机「ATARI 2600」(又称ATARI VCS)及其游戏。没听过「ATARI 2600」?那么「创造者30」、「冒险家」、「宾果游乐器」呢?年纪稍长的玩家应该对这些名称有印象吧,这些主机就是ATARI 2600的相容机。 ATARI 2600是1977年推出的家用电视游乐器,在当时可说是叱咤风云,不过在占有率快速扩张的同时,却也因为大量软体的粗制滥造与错误的生产规划而在1983年时发生全面性的市场崩坏,史称「ATARI SHOCK」或「Video Game Crash of 1983」。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AME ON游戏时代
- 第2页:GAME ROOM虚拟电动间
- 第3页:跳跃吧!时空少女
- 第4页:TEMPEST 介绍
- 第5页:ROAD FIGHTER 介绍
- 第6页:GAME ROOM最强大功能
- 第7页:画面微调的选择
- 第8页:OUTLAW 介绍
- 第9页:IntelliVision 主机游戏
- 第10页:SUB HUNT 单人游戏
- 第11页:开间游乐场布置
- 第12页:80年代风格的海报
- 第13页:对于GAME ROOM感想
「IntelliVision」在台湾可能比较没有名气一点,这台由MATTEL(美泰)所生产的家用主机有着比ATARI 2600更强的硬体性能,甚至还有很前卫的语音合成外挂装备「IntelliVoice」,可以让游戏发出合成语音,在当时真的是很惊人的东西啊。 ATARI 2600、IntelliVision再加上《GAME ROOM》目前没有收录的「ColecoVision」,这三台主机在当年的热战程度可不输今日的三大主机竞争,不过在1983年北美电玩市场大崩坏后,一切都成了过往的浮云…。

IntelliVision商标下方的人物跳跃动作我看了总觉得这姿势好熟悉…啊我想起来了,有没有很像动画电影《跳跃吧!时空少女》海报上女主角跃起的姿态? (《跳跃吧!时空少女》(时をかける少女)是我非常喜欢的动画电影,强力推荐!)

除了上述三个特定厂商或主机的主题房间外,游戏展示中心内也还有其他相当多的房间,每个房间有着不同的布景主题,像下面这个军事主题的房间,玩起战争类游戏一定更让人投入。

鬼屋主题,让你毛骨悚然的进行游戏。不同的主题布景不只外观不同,音乐也会随之改变。

由于70、80年代当时的时代背景,「太空」是个非常热门的议题,当然也有非常多以此作为主题的游戏,把它们摆放在这个太空主题房间是再适合不过了。

这个房间则是80年代的美国式嬉皮风格,一个很非常具有独自风味的年代啊。

在一个个房间的间隔墙壁上,挂有展示游戏的电视,可以在这里观看游戏的展示影片或预告片。

画面当然可以放大啰,不过放大后还是有点小耶,是配合了老游戏们的低解析度吗。

整个游戏展示中心里各种游戏的音效、音乐混杂在一起,虽然有点吵杂,但这就是属于电动间的BGM!接下来就赶快找台机台开始试玩吧!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AME ON游戏时代
- 第2页:GAME ROOM虚拟电动间
- 第3页:跳跃吧!时空少女
- 第4页:TEMPEST 介绍
- 第5页:ROAD FIGHTER 介绍
- 第6页:GAME ROOM最强大功能
- 第7页:画面微调的选择
- 第8页:OUTLAW 介绍
- 第9页:IntelliVision 主机游戏
- 第10页:SUB HUNT 单人游戏
- 第11页:开间游乐场布置
- 第12页:80年代风格的海报
- 第13页:对于GAME ROOM感想
首先为各位介绍的是我个人很喜欢的游戏《TEMPEST》(暴风雪)。

每款游戏都附有简单的游戏背景介绍,让玩家可以较为理解每款游戏的时代性,虽然说我自己是嫌这里的介绍太过简短啦,不过至少抓得到重点。 1981年推出的《TEMPEST》可以说是ATARI一次重要的技术成就展现,让游戏在娱乐性外还有欣赏画面演出的艺术价值,1994年的时候ATARI制作了画面更加炫丽的《TEMPEST 2000》,被视为是短命主机「Jaguar」上最佳的原创游戏之一,2007年时XBOX 360 LIVE ARCADE也有推出过画面更加进化的版本。

游戏要开始前,就连大型电玩要投币的介面都有作出来,要按下LB来投币,不投币的话,就会停在标题画面或者进行游戏自动展示。不过似乎没办法压退币钮,硬币吊线、打火机烧弹簧等等禁断的投币口「密技」这里也当然没办法重现。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些方法是不是真的有用,好孩子千万不要尝试啊!)

《TEMPEST》是个很特别的射击游戏,玩家操作一艘「太空船」,在管道状关卡的最外围轨迹上移动,从管道内侧则会有敌人沿着管道前进,玩家要在他们碰触到太空船之前将其击毁。

静态画面可能看不出来,但是实际上游戏在关卡切换过程间的「区速飞行」演出非常的亮眼!

关卡的造型非常多样,敌人的总类及行动模式也会越来越多元。

这样的画面表现在当年是非常华丽且震撼。比较遗憾的是原始的《TEMPEST》框体是使用旋钮来控制太空船的移动,改用手把上的方向键来操控会觉得有些不顺手,这点硬体上的差异就比较难弥补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AME ON游戏时代
- 第2页:GAME ROOM虚拟电动间
- 第3页:跳跃吧!时空少女
- 第4页:TEMPEST 介绍
- 第5页:ROAD FIGHTER 介绍
- 第6页:GAME ROOM最强大功能
- 第7页:画面微调的选择
- 第8页:OUTLAW 介绍
- 第9页:IntelliVision 主机游戏
- 第10页:SUB HUNT 单人游戏
- 第11页:开间游乐场布置
- 第12页:80年代风格的海报
- 第13页:对于GAME ROOM感想
再来介绍一款游戏,KONAMI出品的《ROAD FIGHTER》!

整个画面的「H」是怎么回事?难道这是个H度破表的游戏吗?当然不是啦,这是游戏基板开机时的系统测试画面,这部分《GAME ROOM》也将它保留了下来。

你可能不知道《ROAD FIGHTER》这名称是什么游戏…。

不过看这下面这个游戏画面,我相信有许多读者已经「喔喔!」的叫出来了,没错,这就是在台湾被称为「火箭车」的经典游戏,《ROAD FIGHTER》!

「火箭车」的玩法简单又不失趣味性与挑战性,玩家驾驶的红色车子要快速的向前冲,闪避过其他车子与路上的障碍,并且尽可能的吃到「三色车」以补充油料。

唉呀,不小心kiss到前车的ass了,车体碰撞后的打滑状态要怎么回稳也是这游戏操作上的一大重点。

轰!要是没救回来的话,车子就马上爆炸在路边了,那个年代的游戏里玩家操作的东西都很脆弱,随随便便就会爆炸。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AME ON游戏时代
- 第2页:GAME ROOM虚拟电动间
- 第3页:跳跃吧!时空少女
- 第4页:TEMPEST 介绍
- 第5页:ROAD FIGHTER 介绍
- 第6页:GAME ROOM最强大功能
- 第7页:画面微调的选择
- 第8页:OUTLAW 介绍
- 第9页:IntelliVision 主机游戏
- 第10页:SUB HUNT 单人游戏
- 第11页:开间游乐场布置
- 第12页:80年代风格的海报
- 第13页:对于GAME ROOM感想
这里就要把《GAME ROOM》里最强大的功能请出来啦!那就是「倒转时间功能」!在游戏中的任何时候,只要按下LT键,就会看到游戏画面正在被「倒带」!不但游戏画面会「倒退噜」,还会有模仿过去录影带倒带的讯号波纹,松开LT后倒带就会停止,可以马上回到事发前的状态继续游戏。

看我用倒带倒回去撞车前的状态!倒带功能可以无限次使用,似乎也没有限制可以倒回去的长度,可以说这无限倒带功能真的很作弊啊,毕竟当年的游戏难度都偏高,很多时候也不甚人性化,有了倒带功能后就可以较为无压力的进行游戏。不过倒转时间功能仅限制单人游戏时可以使用,跟其他玩家连线对战的时候可别想用这招。

我现在才知道原来「火箭车」是有关卡地图的,大家比较熟悉的火箭车应该都是任天堂红白机上的版本,其实这个大型电玩版画面表现与流畅度都比红白机板强上许多,推荐给大家试试!

有着鲜明涂装的《Centipede》「大蜈蚣」机台,在过去是非常热门的游戏。

玩家要射击在画面上窜行的蜈蚣,而蜈蚣一节一节的身体在被击中后会分裂开来行动,让玩家更加难以射击。

《GAME ROOM》提供了数种的画面呈现方式,上面的设定是「游乐场」,可以看到游乐场的画面作为背景。下图的设定是「基本」,则只保留了游戏本身的画面。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AME ON游戏时代
- 第2页:GAME ROOM虚拟电动间
- 第3页:跳跃吧!时空少女
- 第4页:TEMPEST 介绍
- 第5页:ROAD FIGHTER 介绍
- 第6页:GAME ROOM最强大功能
- 第7页:画面微调的选择
- 第8页:OUTLAW 介绍
- 第9页:IntelliVision 主机游戏
- 第10页:SUB HUNT 单人游戏
- 第11页:开间游乐场布置
- 第12页:80年代风格的海报
- 第13页:对于GAME ROOM感想
还有一个选择是「游戏机台」,选择后画面的呈现方式会模拟成实际在看机台萤幕的感觉,有着微微倾斜的画面、非平面的映像管电视弧形边缘与萤幕扫描线,如果机台本身在面板上还有作特殊的装饰图装也会一并呈现,整体来说是最具有怀旧风味的画面呈现方式。

在「游乐场」与「基本」这两种画面呈现方式下还可以有一些画面微调的选择,例如让画面更加平滑的双线性补差,或是像下图这样,模拟早期电视残影与溢光、溢色的「磷光」特效。

看过几款大型电玩游戏后,让我们将目标转向ATARI 2600游戏,选这个1983年发行,乍看之下画面还满像一回事的《Real Sports TENNIS》。

ATARI 2600这台主机可是1977年的产物,当年的技术还不够发达,很多游戏的选项没办法由软体端控制,而是要在硬体上调整开关,这些开关介面《GAME ROOM》也把它重现了。

注意到画面上方的「MOBILEOI」了吗?没想到这么古老的游戏也支援输入玩家姓名的能力,只可惜不能输入数字。游戏的画面与系统虽然很阳春,但以一款网球游戏来说该有的也都有了,甚至吊球与杀球都做得出来,流畅度与操作性没什么问题,是款玩起来让人意外投入的游戏。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AME ON游戏时代
- 第2页:GAME ROOM虚拟电动间
- 第3页:跳跃吧!时空少女
- 第4页:TEMPEST 介绍
- 第5页:ROAD FIGHTER 介绍
- 第6页:GAME ROOM最强大功能
- 第7页:画面微调的选择
- 第8页:OUTLAW 介绍
- 第9页:IntelliVision 主机游戏
- 第10页:SUB HUNT 单人游戏
- 第11页:开间游乐场布置
- 第12页:80年代风格的海报
- 第13页:对于GAME ROOM感想
再来介绍下一款ATARI 2600游戏《OUTLAW》,这款游戏可是大有来头的喔,他的制作者是David Crane,在日后成了游戏大厂Activision的创办人。

看来是款支援双人进行的游戏,有需要的话可以连接第二只手把来进行,不过在此我还是先一个人玩看看好了,跟其他人对战前当然要一个人先偷练的啊。

《OUTLAW》是一款美国西部牛仔的枪战游戏,玩家与对手要相互射击对方,同时也要闪避对方的射击,甚至子弹撞到墙是会折射反弹的,理论上是款对战起来会很刺激的游戏,不过刚玩起来让我非常纳闷的是,为什么我的对手一动也不动,也完全不会进行攻击?后来我查了一下,原来这个游戏是没有任何AI的,也就是说这是款双人用的游戏,必须要有两名玩家才玩得起来,除非有办法让自己的左手跟右手对战来场左右互搏。如果我没有漏看的话,《GAME ROOM》似乎没有针对「双人专用游戏」这个情况给予特别的注明,这点希望之后能够改进。

虽然概念很单纯,游戏的玩法倒是相当多样,像下图就是要把移动的墙壁射穿才能射击到对手的关卡,此外也有限制了子弹数量的玩法。

这游戏其实也提供了单人模式,不过玩法不是枪战对决而是飞靶射击,那个年代的游戏很多都是一群朋友大家聚在一起玩才有趣啊。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AME ON游戏时代
- 第2页:GAME ROOM虚拟电动间
- 第3页:跳跃吧!时空少女
- 第4页:TEMPEST 介绍
- 第5页:ROAD FIGHTER 介绍
- 第6页:GAME ROOM最强大功能
- 第7页:画面微调的选择
- 第8页:OUTLAW 介绍
- 第9页:IntelliVision 主机游戏
- 第10页:SUB HUNT 单人游戏
- 第11页:开间游乐场布置
- 第12页:80年代风格的海报
- 第13页:对于GAME ROOM感想
来看看「IntelliVision」这台主机的游戏吧!我选了款坦克车对战游戏《ARMOR BATTLE》。

这就是IntelliVision游戏千篇一律的的标准标题画面,接触过这台主机的玩家一定非常熟悉啦,有印象的人举手! (台下一片鸦雀无声)

呃,嗯,好啦,大家都不熟悉也好,不然这样我怎么继续凭着这些电玩冷知识在道上骗吃骗喝。 IntelliVision这台主机的游戏控制器在今日看起来非常不可思议,《GAME ROOM》在某种程度上也把它重现了。有没有注意到画面左方那个电话按键? IntelliVision的游戏控制器去除掉方向键的区块后就是长这个样子。

那么多按键分别对应什么动作一定会让人搞不清楚的,于是IntelliVision的游戏都会附上一片该游戏操作内容的overlay卡片,将overlay卡片插入控制器上预留的插槽后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想做什么动作时该按哪个按键,这点《GAME ROOM》重现得很好,不过如果嫌这种操作方式太别扭,《GAME ROOM》也有针对每个游戏的玩法,将操作方式与XBOX360手把作直接的对应。

说实在的,《ARMOR BATTLE》的画面以IntelliVision游戏来说还挺不错的,至少画面上每样东西都还看得出来是在画什么。游戏的玩法是每个场景都会有蓝色与黑色两方各两台的战车,其中一方将对方的战车全数击毁后就切换到下一个场景,继续重复这样的对战,直到某一方的50台战车全数用完就分出胜负。

不过这又是一款双人限定的游戏,一个人玩就真的毫无乐趣,想玩的话就必须要找其他玩家当对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AME ON游戏时代
- 第2页:GAME ROOM虚拟电动间
- 第3页:跳跃吧!时空少女
- 第4页:TEMPEST 介绍
- 第5页:ROAD FIGHTER 介绍
- 第6页:GAME ROOM最强大功能
- 第7页:画面微调的选择
- 第8页:OUTLAW 介绍
- 第9页:IntelliVision 主机游戏
- 第10页:SUB HUNT 单人游戏
- 第11页:开间游乐场布置
- 第12页:80年代风格的海报
- 第13页:对于GAME ROOM感想
这款《SUB HUNT》总该是单人游戏了吧?

这款游戏的控制器overlay卡片应该比较容易让人理解overlay卡片的功用。不过我发现其实用XBOX360手把直接对应游戏操作的方式比用虚拟IntelliVision控制器好操作多了。

当年的游戏真的很需要「脑内补完」这项技能啊,几个简单的像素就代表了一样事物,游戏介面也一切从简,更不会像今日的游戏一定附有教学模式,虽然游戏玩法大多很单纯,但也常常会有让人搞不懂怎么玩的游戏出现。

除了玩游戏之外,观看其他玩家游玩的情况也是电动间的一大乐趣,《GAME ROOM》里就可以看到360的虚拟人偶角色在游玩着游戏机台,并且会依游戏情况作出不同的动作,像下图就是虚拟人偶生气的捶机台,不过要小心啊,要是这家电动间的老板不大正派,这个动作可是会引来很大的麻烦的喔。

「YES!」夸张的胜利姿态,不过这在真正的电动间也是个很危险的动作啊,小心对面的玩家认为你是在挑衅,要你改跟他挑「真人快打」。

「我差一分就可以进排行榜,居然在紧要关头让我挂掉!Wryyyyyyyyyy!!我要拿台压路机把这机台砸烂啊啊啊!!!」

因应着不同的游戏机台有着不同的操作介面,在《GAME ROOM》里虚拟人偶也会与其相互配合,例如下图角色在玩INTELLIVISION游戏时,会变成直式控制器的操作手势,是个非常细心的小地方。

常去电动间的玩家们应该多少也有看过高手玩家在进行游戏时背后满满的围观人潮吧?虽然说《GAME ROOM》目前没有办法做到即时的观战,高分排行榜还是一定要有的,分数后面的图示则表示该名玩家是使用XBOX360版或PC版达成纪录。

除了观看分数,更重要的是《GAME ROOM》的排行榜也具有重播机能,可以拨出高分玩家的游玩过程,好好利用这个功能来偷学一下高手们的玩法吧!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AME ON游戏时代
- 第2页:GAME ROOM虚拟电动间
- 第3页:跳跃吧!时空少女
- 第4页:TEMPEST 介绍
- 第5页:ROAD FIGHTER 介绍
- 第6页:GAME ROOM最强大功能
- 第7页:画面微调的选择
- 第8页:OUTLAW 介绍
- 第9页:IntelliVision 主机游戏
- 第10页:SUB HUNT 单人游戏
- 第11页:开间游乐场布置
- 第12页:80年代风格的海报
- 第13页:对于GAME ROOM感想
电玩展示中心逛得差不多后,也该来自己开间游乐场了吧,不过在实际开始布置自己的游乐场之前,可以先到商店看看,添购一些游戏机台(即购买完整版游戏)或者吉祥物摆设。仔细看右上角的跑马灯,发现错别字了!扣一分!

如果觉得游戏展示中心的游戏展现方式太过混杂,商店这里的游戏一览就容易查找得多。

吉祥物是来自于每款游戏的主要角色,购置后他们就会在你的游乐场里面走动,下面这个football人还真像人行号志的小绿人啊。

准备得差不多后就进到「我的游乐场」吧,虽然基本格局跟游戏展示中心差不多,不过房间全都是空的,要如何摆设就随各位玩家的喜好了,开始化身为电动间老板,好好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动间吧!

首先可以先选择好房间的布景主题,不过一开始有些主题是被锁上的,玩家等级要够高才能解锁。

选择好主题,进入房间开始进行摆设吧,摆设的位置并非完全自由,而只能摆在固定的几个位子(图中的橘黄色圈圈),或许是希望可以减少配置档案的容量以加快传输吧。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AME ON游戏时代
- 第2页:GAME ROOM虚拟电动间
- 第3页:跳跃吧!时空少女
- 第4页:TEMPEST 介绍
- 第5页:ROAD FIGHTER 介绍
- 第6页:GAME ROOM最强大功能
- 第7页:画面微调的选择
- 第8页:OUTLAW 介绍
- 第9页:IntelliVision 主机游戏
- 第10页:SUB HUNT 单人游戏
- 第11页:开间游乐场布置
- 第12页:80年代风格的海报
- 第13页:对于GAME ROOM感想
电玩机台前不可或缺的高脚凳,不过不能摆在机台前耶…大概是拿来当真人快打发生时的场地道具吧(汗)。

80年代风格的海报,这画面构成、这动作,这根本就是「星○大战」啊!

PCB工作台,组装或维修大型电玩基板的工作台,虽然说是很具风味啦,不过摆在店里就有种工作中、未正式开张的感觉…很适合我的店摆。

居然连链锯都可以当摆设,这一定是假道具吧!一定是的!不然真人快打发生时…就变德州电锯杀人魔啦! (抖抖)

因为我还没有购入任何游戏机台,所以房间里都只能摆放些杂物,那么我自己的电动间什么时候才会开张呢?可能要等到有更多让我想要「进货」的机台出现吧。

严格来说,《GAME ROOM》其实有许多的乐趣从自己的游乐场开张后才开始的,邀请好友来自己的电动间参观、进行游戏,或者是送出挑战书给好友,可以设定各种的条件来让好友们进行挑战,好友数量够多的玩家玩起来一定是特别的热闹。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AME ON游戏时代
- 第2页:GAME ROOM虚拟电动间
- 第3页:跳跃吧!时空少女
- 第4页:TEMPEST 介绍
- 第5页:ROAD FIGHTER 介绍
- 第6页:GAME ROOM最强大功能
- 第7页:画面微调的选择
- 第8页:OUTLAW 介绍
- 第9页:IntelliVision 主机游戏
- 第10页:SUB HUNT 单人游戏
- 第11页:开间游乐场布置
- 第12页:80年代风格的海报
- 第13页:对于GAME ROOM感想
最后,来说说个人对于《GAME ROOM》的感想。基本上许多名留于历史的经典游戏,多年来也多半都有复刻或移植到近代主机,就算没有移植,有门路的玩家其实也都可以靠「模拟器」来游玩这些游戏,就个人判断, 《GAME ROOM》运行这些游戏的方式其实也是使用模拟器,差别只在于《GAME ROOM》是有取得合法授权的。在可以提供的游戏内容并非独占的情形下,《GAME ROOM》最重要的,还是它「虚拟电动间」的呈现形式了。
我真的很喜欢「虚拟电动间」的这种概念,但目前的《GAME ROOM》是否真的做到完全呈现电动间的互动风貌了呢?可能还是有些差距吧,单就游戏功能而言确实该有的也都有了,但至少我自己期望可以让自己的角色自由在游乐场里移动、细细的观赏机台,而这些功能目前《 GAME ROOM》是没有做到的,框体的种类与房间摆设上的自由度也还不够高,还有游玩时直向萤幕的游戏没有支援萤幕直向翻转显示等等,只能说《GAME ROOM》目前的设计与机制距离我心目中理想的虚拟电动间可能还有点距离,但已经是「虽不中亦不远矣」了。

如果有读者看了本文觉得我是超资深玩家,那绝对只是种假象 纯粹只是我个人有着喜欢怀古与考究电玩历史的恶趣味,实际上这些游戏机台可没有一台比我年轻,所以我知道绝对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会对这些老骨董如此的憧憬。 《GAME ROOM》最大的问题就是目前所释出的游戏虽然已经有30款,却大多数都是80年代前期的游戏,说实在的这些老骨头游戏可能不怎么有办法吸引人付费,个人也感觉不论是永久购买或单次游玩,这些游戏目前这样的售价也确实偏高,尤其单次游玩一次要大约17块钱,这种价钱在实际的电玩游乐场可是最新机台或大型体感机台才敢开的高价,希望《GAME ROOM》日后能够有调降的可能,或者是设计同时购买多款游戏机台时可以获得优惠折价之类的机制。 另外,常逛XBOX LIVE卖场的玩家应该也都知道,早在《GAME ROOM》推出前,XBOX LIVE ARCADE里就已经有非常多老游戏可以购买了,如果这些LIVE ARCADE的游戏可以跟《GAME ROOM》相整合而且不用重复购买,那绝对是美事一桩,不过目前微软似乎还没有宣布有这方面的计画。
目前的《GAME ROOM》只能算是刚起步的热身状态,最大的期望还是希望日后《GAME ROOM》的游戏阵容可以更加精彩充实吧!如果《GAME ROOM》可以慢慢的将游戏机台的收录范围扩张到80年代后期甚至90年代,然后尽可能让SEGA、CAPCOM、NAMCO、TAITO等大厂也加入软体的提供阵容,相信《GAME ROOM 》绝对会让许多玩家流连忘返,仿佛回到那旧日的美好时光,那时候《GAME ROOM》就可以大声的说一句「你的青春就在这里!」(喂,这明明是「同○生2 」的广告词)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AME ON游戏时代
- 第2页:GAME ROOM虚拟电动间
- 第3页:跳跃吧!时空少女
- 第4页:TEMPEST 介绍
- 第5页:ROAD FIGHTER 介绍
- 第6页:GAME ROOM最强大功能
- 第7页:画面微调的选择
- 第8页:OUTLAW 介绍
- 第9页:IntelliVision 主机游戏
- 第10页:SUB HUNT 单人游戏
- 第11页:开间游乐场布置
- 第12页:80年代风格的海报
- 第13页:对于GAME ROOM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