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彻底有效?谈网游分级制度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游民星空专稿,文/Artlose】
2009年岁末,文化局为各位玩家朋友们带来了一份最佳的“年终礼物”,也就是在那一天,上海网游企业运营游戏产品“适龄提示”工程正式启动了。盛大游戏、第九城市、巨人网络等30余家网游企业率先启动此项工作,为其运营的80余款游戏在官方网站或游戏客户端内添加游戏适龄提示。这样的举动不免让人回想起07年4月15日推广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尽管防沉迷系统在当时被看作是一项“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但是,这项有着如此殊荣的新技术最终的成效如何呢?相信大家也心照不宣了。
2010年1月底起,网游企业的产品将初步分级为成年人(18岁以上)和未成年人两个级别,玩家需要输入身份证号证明自己年龄符合规定才能进入游戏,这样的形式虽然和防沉迷系统有些类似,但实际情况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的。防沉迷系统是为了不让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戏之中而投入使用的一项制度,它并没有明确禁止未成年人登录某款游戏,只是限制了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相比之下,网游分级制度就显得复杂的多了,网游分级制度不仅要根据玩家所输入的身份证件号码进行核对并参照该游戏的适龄阶段来进行玩家分配,同时,玩家仍需要达到防沉迷系统所规定的年龄,只有这两项都达标了,玩家才能进入到游戏之中。
一:未成年人是否会为此项制度花费一定的金钱?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项受文化部委托、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同进行的网络游戏分级标准制度,在官方的解答中,是不需要任何费用的。就像是当年的防沉迷系统,同样不收取任何的验证费用。
那么,既然不收取验证费用,未成年破费一说又从何而来呢?
在07年防沉迷系统推出之后,的确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未成年的玩家们因为防沉迷系统而倍感困惑。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就是在如此大的一个缝隙之中,某些个自认为颇有“经商头脑”的玩家们,就这样见缝插针,谋取利欲。他们不惜下重金购买热门游戏内的喇叭系统,并且打出“XX元一个,帮您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标语。更有甚者,以此为借口让自己在游戏中“威名显赫”并欲“抱得美人归”这样的情况相信各位玩家们也见过,也不约而同的对这些极其荒谬的行为嗤之以鼻过。我们不能说那些人是骗子,或许他们的确有手段可以帮助其他人躲过防沉迷系统的“追缉”。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为了防沉迷系统而破费的未成年玩家们,肯定是不在少数的。
而这项有着“禁令”之称的,比防沉迷系统更加缜密,更加严重的网游分级制度又会让未成年玩家们破费多少呢?我们当然无法去预知那些具体的数额,但是我们却知道,这不是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结果,也不是未成年玩家们太傻,更不是他们钱多了没处用。只是那些华丽的扮演着姜太公角色的“经商玩家们”,在钓这些愿意上钩的鱼饵罢了,我们不得不问一句,是谁让他们能如此心安理得的扮演着“姜太公钓鱼”的“好戏” ?又是谁,让那些孩子们甘愿做上钩的鱼饵?千万别说分级制度不会造成这样的事态,也千万别忘了,民间可是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二:娱乐升华?厂商也跟着升华?!
时代在变,娱乐的方式也在变,由此衍生出了一些好的,新奇的,健康的娱乐方式。我们当然也知道,事态都是朝着两个极端发展的,有好的必然也有坏的,在那些健康的娱乐方式之外,当然也会诞生出一些常人所不能接受的娱乐方式,——就比如说,生孩子玩。
你先别惊讶,某个游戏的确是让别人生孩子玩的,他打出的广告标语里面,就属“生孩子”仨字最引人注目。当然了,那些打出这个标语的运营商们可是真正的商人,所谓的“奸商”想必也就是形容这些人的。他们游走在法律边缘,靠一些隐晦的字眼吸引他人注意。作为玩家,你也用不着为他们担心,我说过了,那些人可是真正的商人,他们能让你生孩子玩,就知道自己的做为是不会被触发法律的。他们堂而皇之的在各大知名网游门户里打出这样的标语,所吸引的人群范围究竟是些什么人呢?成年人?!绝对不是,没有哪个成年人会对生孩子玩有兴趣。未成年人吗?想必就是他们了,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当然会对这样新奇的标语产生好奇之心,于是呢,也就达到了该产商宣传的目的。
事实上,有些事情谁都明白,谁也会用,别人不用并非是证明你有独特的商业头脑,只是,别人还比你们多了那么一丁点对企业形象的顾虑之心。毫无疑问,打出这样标语的产商,就喜欢破罐破摔。
娱乐在升华,尽管有好有坏,好的自然被产商们多加利用,用的多了,也就不新鲜了。可是坏的娱乐方式却是最能吸引人眼球的,于是呢,就有产商在娱乐升华的过程中,自己也就升华了。送他们俩字:扯淡!
在一个关于游戏的制度诞生之前,必定会有这样的老鼠屎,来搅坏游戏娱乐这锅汤,那也就怪不得制度的诞生了。
三:分级制度,到底是针对谁?
未成年的孩子们本就是涉世未深,谈不上什么阅历的。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能直接影响到他人的安全,自然也就不会让原本健康的环境,就不健康了。那么,这样的分级制度,是怕孩子们受到成年人影响变坏了呢?还是怕孩子们影响了健康的游戏环境呢?这样的制度诞生出来,究竟是在针对谁呢?
针对成年人吗?成年人作为一个消费群体,在游戏中享受娱乐的过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那就是在针对孩子们了?孩子们只是玩游戏,认识几个朋友,并且聊聊天而已,这样的小群体也会产生什么问题吗?或者,是怕未成年的孩子们进入到成年人的“不健康的娱乐环境中?!”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是有明确法律规定网络游戏的娱乐环境和内容的,既然这些游戏能上得了市面,那也就证明他们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既然不存在问题,那成年人的娱乐环境怎么就会不健康了呢?既然成年人的游戏环境是健康的,那为什么就要对网游进行分级制度呢?而网游分级制度,究竟是针对未成年,还是针对成年人呢?这两个群体,无论是从哪个方面去观察,去看待,都是不可能存在任何问题的!
成年人的言论或许真的会带坏这些孩子们的,那些文字或许真的会对孩子们带来某种程度上的影响。可是现实世界呢?试问,是一行文字带来的影响深远,还是亲眼所见的场景更让人记忆深刻呢?你就算把骷髅头给改成盒子了,那以后人类死亡化为白骨之后项上所系之物,我们是该称为什么呢?!盒子?!那你不如让生物老师,和医院里的骷髅模型把头上罩一盒子,再开始给学生们讲课,和做医疗研究。那CT和X光,又该怎么办呢?我可真为你们头疼呐。
两个3D模型如机械般的上演着打斗动作,在打斗过程中会有鲜血掉落,这本该是人之常情。可是,你却非得让人把那血给改成白色的,或黑色的,我就不明白,如此荒诞不该是一个成年人所设想的方案,为什么会被有关部门如此利用揣摩,甚至给弄成了一个制度呢?
分级制度的推出,最终会走向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那些不该出现的游戏场景和动作究竟是玩家蓄意而为呢?还是该游戏研发者自己弄出来的?而上演了那些研发者弄出来不该出现的动作,这种事情是该怪玩家手贱要去点那个按钮呢?还是该怪产商们要给模型添加这样的动作呢?
尽管群众的呼声是没用的,但是,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四:治标不如去治本
游戏的娱乐方式渐趋多样化,导致游戏多了,制度都跟不上了。而造成如此多样化游戏娱乐方式的,当然就是开发这些网游的厂商们了。或许在为玩家们定下制度之前,应该好好的为这些游戏产商和运营商们,定一些新的制度了。至少,不能让他们拐带着未成年的孩子们跑去生孩子玩。就算是想让他们体会做父母的艰辛,那也不能让这些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PK吧,一生下来的宿命就是战斗,这不扯淡吗?
从游戏产商处着手进行整治,在加上家长们积极的配合,未来的网游世界相信会好的。不要让这些孩子们失去乐趣,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玩游戏休闲一下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看玩什么游戏,至于孩子们玩游戏的取向,那就得看产商们的配合了。
一味的为玩家们添加制度,又不顾客观条件,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乐观的。玩家们的娱乐取向只是表面,要从根本切除引发这些不良后果的引子,那样才能塑造出一个健康,安全的娱乐环境。对娱乐环境多加限制的话,那就不叫娱乐,也不叫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