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有贵的道理 九大千元以上CPU横评_3DM单机
3dmgame
一转眼又是年末,在双旦节即将来临之际,不少的网友相信也都开始准备起节日的礼物,或送长辈,或送亲友。而这其中,iPhone 4无疑是最火热的产品之一。不难看出iPhone作为手机,价格的确显得非常高昂,然而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依然有着众多消费者们为此买单,这其中的道理或许只有用过的人才知道了。其实iPhone之所以备受欢迎,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其应用体验,这种应用体验让用户丰富了日常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便利。
与此相比,中高端电脑其实也同iPhone 手机一样,中高端电脑所具备的强劲性能与更优秀的用户体验性也是其高价之所在。然而不同之处在于,iPhone 灵巧的移动性能够被其它更多的用户所感受并了解体验,而足不出户的高端电脑却很难让其丰富的应用与体验被更多消费者了解,这也是为什么高端电脑时常无人问津的关键原因。

当然随着越来越多高端台式机体验店的开业,已经有一大部分的用户发现了中高端电脑的优势,比如游戏用户,视频工作者或者是设计师,中高端电脑的性能为他们所带来的高效率辅助已经是有目共睹,因此选购中高端台式机电脑也是众多用户关心的话题之一。
判断一款电脑是否高端,自然还是首先看处理器的搭配,因此电脑三大件之一的CPU便成为了众人选购时的焦点。目前众多的中高端处理器产品也可谓是琳琅满目,无论是英特尔智能家族的酷睿i5、酷睿i7亦或者是AMD的四核、六核,繁多的产品都为众人提供了最为丰富的选择,不过这也让诸多用户在选购时不知所措。
纵观中高端处理器的产品线,产品之间看看参数似乎差别不大,然而价格却是相差离谱。同时与主流入门级用户不同的是,在中高端市场上,用户的攒机搭配要更加具有针对性,故而中高端的众多产品当中如何攒配合适的电脑以获得强劲的体验也成为了不少用户关心的重点,同时每一款处理器的性能,参数都会对工作带来怎样的优势与益处也是更多用户渴望了解的。
中高端处理器市场现状解析
—— 英特尔千元以上中高端处理器产品
中高端处理器往往是技术应用于功能集成的先行者,在这些产品上我们能够体验到最前沿的技术。在2010年,中高端市场最为瞩目的无疑是英特尔全新的Clarckdale核心处理器产品。当然,更早发布的Bloomfield同样也是技术先行者与高端用户的不二人选。这些产品有的采用了32nm工艺制程,有的具备了睿频亦或是超线程等诸多智能特性。这无疑让中高端用户所选择的产品在体验上有了更大的提升

上述的表格当中很详细的罗列了目前市场当中英特尔主流的千元价位以上的中高端产品,酷睿i5以及酷睿i7所形成的产品线十分丰富。同时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户都有了各种不同的选择。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在千元价位之上英特尔产品的价位分布会稍显重叠,不过规格的迥然不同也不会为用户带来太大的选择困扰。
当然上一代的英特尔处理器产品同样也在千元以上的市场中存在,不过相比目前丰富的新品产品线,上一代的产品已然没有了太多的性价比。
—— AMD千元以上中高端处理器产品
而AMD方面在今年也是发布了诸多的新品,特别是具备了Turbo Core功能的羿龙II 六核处理器的出现更是为高端用户带来了更多实惠的选择。多核趋势在AMD的六核处理器上得到了极大地体现与发展。同时羿龙II四核处理器的价格也在产品线的丰富之下不断提升了性价比,更多的中高端用户有了更多丰富的选择。

可以看出在千元以上的价位,AMD的产品线系列相对友商显得更为简要,产品线的划分能够让用户比较清晰明了。四核至六核处理器用户都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进行选择。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AMD旗舰级的处理器产品的价格也是非常平民,不到2000元的价格能够让普通玩家都能够接受。当然旗舰产品的高性价比也凸显了AMD在高端产品方面的劣势,毕竟走高性价比路线始终都有背后的深层原因。
千元以上中高端处理器未来趋势几何?
无论是产品线的划分,亦或是产品的规格表现,Intel处理器在目前的千元以上级别的中高端市场都表现出更具优势的一面。不过2010年即将成为过去,在将到来的2011年里,处理器的中高端市场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 高端新品层出不穷
在新的一年里,重量级的产品都将会在展览中逐一亮相。它们的到来势必引领2011年全年的发展趋势。在这其中,英特尔全新架构的Sandy Bridge处理器以及AMD的推土机架构处理器无疑是芯片级产品中耀眼的新星。

酷睿家族添新架构成员Sandy Bridge
对于Intel而言,Sandybrige架构的产品无疑会进一步的中高端处理器市场得到更好的补充,而且在性能功耗的表现上都会更进一筹,同时Sandybrige架构升级的第二代睿频加速技术以及"核芯显卡"等等技术也都会为消费者们带来更新的体验。
而AMD的推土机架构,也会给予玩家众多期待,其中Bulldozer架构的8核产品,以及Bulldozer架构的6核心和4核心产品都是值得我们期待的新品。同时所有的处理器均支持TurboCore 2.0技术无疑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体验到AMD的智能加速。

—— 等新品还是现抄底还是看需求
智能化处理器已然成为了未来趋势,那么目前的中高端产品是否还值得选择?其实不管是何种新品,上市总都会有一段时间的过度,而且针对明年处理器的升级换代,也会涉及到平台换代成本。故而对不少用户来说,等待新品无疑就是提高预算。
当然对于不差钱的用户而言,这种体验新品的激情是价格所无法衡量的,自然而然面对新品所带来的更强劲的性能优势,他们无疑还是会选择等待。不过针对倾向于Intel的用户而言,这段等待的时间会比较短,毕竟新品1月初便即将发布,而且目前市场中已经有下代产品的出现。反观AMD则会显得时间渺茫,最近的消息也都得等待到三月才会有产品的相关具体信息。
另一方面,针对追求不同用户的需求,是否等待下一代的新品也得另当别论。毕竟目前中高端处理器在价格与平台方面均较为成熟,考虑性价比的话不妨选择目前市场中价格探底的产品。这些产品在性能与技术层面也都丝毫不弱。
千元以上处理器都有哪些技术亮点?
面对产品大量共存的中高端处理器市场,我们应当在选择时掌握哪些要点呢?这些中高端产品在技术方面有着怎样的一些突破?不同的产品在技术,架构制程之间有着怎样的差异呢?
所谓亮点,自然是其与众不同之处了。在Intel阵营当中,所具备的技术亮点着实还是不少。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无疑是32nm工艺、超线程技术,睿频加速技术以及处理器集成的高清显示核心了。这些亮点技术让处理器具备了更多的功能,同时在性能、功耗,超频能力上也有了更大的提升。
● Intel 中高端处理器技术亮点解析:
1. 32nm全新工艺
32nm的全新制程也是消费者们关注的一大亮点。了解芯片行业的人知道,要想提高CPU的性能一方面是提高他的主频,一方面是更改他的架构,再有一方面就是提高他的制作工艺了。制造工艺的改进理论上可以带来功耗的降低,使产品的默认时钟频率可以更高,提升性能。

32nm的栅极间距更密但漏电率仍然得到改善
相对于45nm工艺,NMOS晶体管的漏电量减少5倍多,PMOS晶体管的漏电量则减少10倍以上。由于上述改进,电路的尺寸和性能均可得到显著优化。英特尔方面宣称,第一批32nm处理器的功耗将和现有同档次45nm处理器大致持平或稍低,但性能会大幅度提升。
★ 拥有该特色的处理器产品:酷睿i5 600系列、酷睿i7 980X EXtreme
2. 超线程技术
超线程技术是酷睿家族中不可不提的智能应用。Nehalem架构将QPI和集成内存控制器引入后直接带来惊人的带宽,重新启动同步多线程技术毫无疑问不用再担心传输带宽所产生的瓶颈。

Nehalem架构多线程技术演示
Nehalem架构所采用的同步多线程技术基于2路设计,即每颗核心可以同时执行2个线程。在多任务情况下可以有效提升性能,采用这种模拟的逻辑运算核心绝对比直接增加一颗物理运算核心成本低。Intel表示SMT技术可以在能耗增加不明显的情况下提升20-30%性能
★ 拥有该特色的处理器产品:酷睿i5 600系列、酷睿i7 800系列、酷睿i7 900系列
3. 睿频加速技术
睿频加速技术,是指处理器的主频可以在某一范围内根据处理器处理数据需要自行调整主频。它是基于Nehalem架构的电源管理技术,通过分析当前处理器的负载情况,智能地完全关闭一些用不到的核心,把能源留给正在使用的核心。这样,在不影响处理器功耗的情况下,可以把工作频率调得更高。

睿频加速技术
例如在大型3D游戏中,可能多核心并不能带来明显的效能提升,对处理器进行超频反而效果更好,如果这个时候开启睿频加速模式,并且将功耗设定在用户所采用的散热器允许范围内,那么处理器在这个时可以对某颗或某两颗核心进行动态超频来提升性能。
★ 拥有该特色的处理器产品:酷睿i5 600/700系列、酷睿i7 800/900系列
4. 整合图形核心
酷睿i3、奔腾G6950全部自带图形核心。除了CPU主频不同之外,GPU频率也有所不同。Intel暂时未将处理器模块和图形核心模块(含内存控制器)完全融合在一起,而是直接封装在一块基片上,32nm工艺处理器的基板上将有两个Die,二者的制造工艺也不同,其中一个是使用32nm工艺制造的处理器内核,另一个较大的是使用45nm工艺制造的GPU+内存控制器。

全新酷睿家族+英特尔5系列芯片组规格对比
作为第三代统一共享架构产品,英特尔全新酷睿处理器+英特尔5系列芯片组具备了12EUs执行单元,能够完美的支持Window7操作系统。在功能方面,也能够支持OpenGL 2.1特效,并具备了较高的频率,拥有着更强劲的性能。同时在媒体特性等方面,全新的酷睿家族平台同上一代产品相比也有着很大的突破。其中全新的酷睿家族平台能够支持双视频解码,在锐度,HDMI输出、HDCP及Dolby* TrueHD和DTS*-HD Master Audio等音效方面也有着很大的突破。
★ 拥有该特色的处理器产品:酷睿i5 600系列
千元以上的AMD处理器都有哪些技术亮点?
而AMD处理器在产品的亮点方面,虽然不及Intel那么耀眼,却是极为实用,如AOD超频软件支持,AM3接口的向下兼容性特色等都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实惠。
1. AM3接口向下兼容设计
AMD新的速龙II、羿龙II处理器在兼容性方面都采用了AM3的接口设计,用户能够放心选择处理器,其产品不仅全部能够完美支持DDR3内存,而且都能够完美的向下兼容,使之能够更加适宜玩家升级。优秀的兼容性令AMD的处理器产品有了更多的优势,在升级硬件产品时玩家仅需不多的预算便能够获得更加优秀的性能,这无疑是每个玩家都期望的。
★ 拥有该特色的处理器产品:速龙II系列处理器,羿龙II系列处理器
2、AMD TurboCore 动态智能加速技术
Turbo CORE类似于Intel Turbo Boost(睿频)技术,其可以智能地调整不同核心的频率,适合对多线程不敏感、但要求高频率的应用环境,不过因为AMD没有电源门控(power gating)技术,所以实现原理和方式有些不同,主要是利用P-State电源管理状态切换。
在Phenom II X6处理器上,如果三个或者更多核心处于空闲状态,Turbo CORE就会启动,将其中三个空闲核心的频率降低到800MHz,同时提高整体电压,将另外三个核心的频率提高400MHz或者500MHz,具体视不同型号而定。其他情况下,六个核心都会按正常频率运行。

Turbo CORE技术图解
AMD的加速技术与英特尔的睿频加速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细节上还是有所区别。AMD的Turbo CORE技术无法完全关闭空闲核心,只能切换到低速状态,仍然会有能耗;其次,为了提高其他核心的频率,必须给整个处理器加压,这就会影响功耗而限制了加速幅度;最后,频率的加速或者降速只能针对三个(或者两个)核心,而无法单独调节每一个核心。当然,这种加速技术在当前多线程环境欠缺的情况下还是非常有用的,相当于同时拥有六核心和高频三核心。
★ 拥有该特色的处理器产品:羿龙II X6系列处理器
3、3A平台架构
AMD作为全球唯一同时提供芯片组、处理器和显示核心服务的主流级芯片厂商,划时代的提出了”3A“平台的前瞻性概念,在显示自己科技实力的同时使得尖端科技为广大用户群体们带来了更深层次的魅力。这一整套的平台,以从BIOS端优化系统执行效能的方式进行,在检测到Spider平台的构成条件达成之后将令整个平台的性能得到提升!

AMD Fusion for Gaming
AMD官方所提供的Fusion for Gaming软件可以对“3A”平台进行不同模式的优化,其中包括了基本模式,高级模式、专家模式等。玩家通过自己的需求也可以建立自定义模式来进行对硬件的调节,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系统优化。
★ 拥有该特色的处理器产品:AMD全系列处理器产品
4、超频软件增强带来全新体验
“AMD OverDrive"超频软件,其极为强大且足够人性化的设计使得玩家对硬件的操作变得简单随意。通过软件的界面,我们能够一览全新“Dragon”平台中各个硬件的具体参数及当前运行状态。这对我们了解自己的平台起到了非常简单明了的作用。

硬件线性图解
通过Diagram选项,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目前整机系统的运行状态。我们可以轻松的从软件中获得超频后的CPU的具体信息,包括稳定、电压等。这对喜爱超频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检测工具。值得一体的是,软件能够对CPU的每颗核心进行具体的监测。通过软件,用户能够非常方便的对处理器的电压、频率做出具体调节,选项丰富,同时还能够简测超频后的系统稳定性。
★ 拥有该特色的处理器产品:AMD全系列处理器产品
本次参测9款处理器产品全解析
在前面我们已经向大家阐述过了,目前千元以上的中高端处理器市场型号繁多,拥有许多产品可供玩家选择。那么我们该如何挑选呢?
其实挑选处理器一般来说无外乎频率,参数两大要点。相同系列不同型号的产品价格若是仅在数十元内浮动,则挑选频率更高产品无疑更为划算。当然如果价格相差较大,则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产品。我们在每个系列当中挑选一款最为超值的盒装产品来进行测试,以供参考。

可以看出在中高端市场当中, Intel相较于AMD而言,有着更加丰富的产品可供选择。从价位来看,千元以上的中高端产品虽然种类繁多,但在定价上却较为集中,大致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档次,其中1000元至1500元的产品是主流中端用户关注的价格区间,这其中酷睿i5 750、羿龙II四核以及六核最为引人瞩目。而1500-2000元档则以酷睿i7以及旗舰级的羿龙II六核最为引人瞩目。在两千元以上的价格区间内,AMD目前没有新品,Intel的旗舰产品牢牢把握这高端市场。
● 1000元-1500元价位产品参数一览
我们首先来看看1000元-1500元价位的处理器产品,可以看出在Intel方面,酷睿i5系列产品是该价格区间的主打产品,虽然酷睿i5 600系列与酷睿i5 700系列规格功能悬殊,不过恰恰因此避免了价位重合,让消费者选择不会抉择困难。而AMD则是以羿龙II为主流选择,四核,六核产品都能够找到合适产品。不过单从价格而言,羿龙II六核的优势的确非常明显。

参数方面,羿龙II六核处理器无疑以核心数量占据了优势。当然采用32nm制程的酷睿i5 661处理器也是不甘于下,同时该处理器集成了显示核心,为用户带来了不一样的使用感受。
● 1500元-2000元价位产品参数一览
而在该价位区间内,酷睿i7则成为了主力军,酷睿i7 800系列与900系列的布局让羿龙II六核显得有些孤军奋战之意。

参数方面,龙II六核处理器虽然是原生六核产品,不过由于酷睿i7系列处理器支持超线程技术,故而使得其在多线程方面仍然占据了主动。
● 2000元以上价位产品参数一览
最后再来看看2000元以上价位的处理器产品。该价位上的产品其实不用仔细分析也已能够揭晓,英特尔旗舰产品酷睿 i7 980X EXtreme 处理器凭借着原生六核12线程占据了性能宝座。

不过从表格也能看出,目前处理器市场在2000元级别的处理器产品可谓少之又少,AMD新品羿龙II X6 1100T还未上市,而英特尔酷睿i7 的旗舰产品也的确是价格有些高昂的过人。
如何判断谁是千元下最佳处理器?
本次测试采用11款四核处理器。内存方面我们则采用了2根DDR3 1333内存组建双通道系统,该测试将在Windows Vista Ultimate下进行。详细的硬件设定及规格请参见下表:



测试项目分为基准测试,包括综合性能测试、科学运算能力测试、内存及缓存效能测试、多媒体性能测试(包括图形渲染能力和视频编码能力)、游戏性能测试。


千元以上处理器核心性能比拼
SiSoftware Sandra是一项非常重要的PC性能衡量软件。其推出了2009版本,而不久前的SP4版本更是改进了得分模式,增加了对多核心、多线程处理器的支持,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用它来考察PC的总体性能。这里将测试CPU的基本运算能力效能:

基准运算性能测试
此项测试,能够看出处理器的基准运算性能,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千元以上的中高端处理器在性能上差异还是比较明显,I/A均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
其中在1000-1500元区间内,AMD的羿龙II四核以及六核凭借着核心优势在性能上表现比较均衡。而Intel的酷睿i5运算性能则表现最为突出。而在1500-2000元区间内,酷睿i7的超线程优势有着不小的体现。而2000元以上的处理器产品基本是Intel的展示。
千元以上处理器多媒体性能揭秘
多媒体指令集测试我们同样的使用SiSoftware Sandra这款软件来进行评测。这里将测试CPU的多媒体指令集效能:

多媒体运算性能测试
多媒体运算对处理器的核心数量有这一定的依赖,因此核心数量较多的产品表现出来的多媒体性能普遍较为优异。总体而言,AMD处理器在同价位上的多媒体性能会稍显优异,而总体来说,Intel处理器的多媒体性能,特别是浮点多媒体性能表现较为突出。
千元以下处理器内存带宽测试
我们接下来将采用SiSoftware Sandra 2009对这两套平台进行内存带宽和缓存带宽的相关测试。与Everest相比,Sandra更为准确可靠,它可以针对内存的浮点带宽和整数带宽进行考察,也可以对整个CPU的缓存带宽进行测试:

内存带宽测试
在此项测试中,采用了Nehelem架构的Core i5、Core i7处理器均表现较为优异,这得益于其优秀的架构。当然AMD的处理器产品凭借集成的内存控制器,在表现上也是较为不俗,体现出了强劲的性能。
11款热门产品缓存带宽谁更强
我们接下来将采用SiSoftware Sandra 2009对这两套平台进行内存带宽和缓存带宽的相关测试。与Everest相比,Sandra更为准确可靠,它可以针对内存的浮点带宽和整数带宽进行考察,也可以对整个CPU的缓存带宽进行测试:


缓存带宽测试
缓存带宽的测试中,各个价位的产品也都体现出了其缓存带宽间的性能差异。AMD产品在同价位的比较当中,缓存带宽具备了一定的优势,这与其大容量缓存密不可分,同时较多的核心数量以及较高的频率也令其在同价位产品中表现不俗。当然在性能上来看,Nehelem 架构的产品在缓存带宽方面同样表现不俗,特别是酷睿i7三通道的组建更是让缓存性能有了一定提升。
内存延迟性能测试
我们接下来将采用SiSoftware Sandra 2009对这两套平台进行内存延迟的相关测试。与Everest相比,Sandra更为准确可靠,它可以针对内存的浮点带宽和整数带宽进行考察,也可以对整个CPU的缓存带宽进行测试:

内存延迟测试
内存延迟测试中,Intel处理器表现不俗,优秀的架构让其在内存延迟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当然我们可以看到,酷睿i5 661同样集成了内存控制器,不过产品的架构所致(所集成的内存控制器更接近其高清显示核心,以提升性能),处理器内存延迟方面的性能表现提升并不十分的明显。而AMD则是表现中规中矩,在不同价位的相应产品都和友商呈势均力敌之势。
1000-1500元处理器性能比拼
看过了处理器的理论测试之后,相信玩家们对千元以下处理器的实际性能表现充满期待。可以看出,在处理器运算与内存方面的理论测试当中,Intel与AMD都凭借不同的架构而互有优势表现,那么针对实际的应用情况,这9款千元以上的中高端处理器有着怎样的不同表现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1000元-1500元价位处理器在性能方面的不同表现,如下图所示在该价位中,英特尔酷睿i5 600系列,酷睿i5 700系列的代表性产品将会与AMD的羿龙II 四核与羿龙II 六核展开决斗。

可以看出,在整体的性能表现上,酷睿i5 750处理器与羿龙II X6 1055T表现的不分伯仲。然而游戏性能方面,英特尔的酷睿i5无疑是更胜一筹,这与其睿频加速技术等不无关系。
同时Intel方面的亮点无疑还有酷睿i5 661,其得益于全新的核心架构以及睿频加速技术所提升到的较高频率,将优势项目在测试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AMD方面,羿龙II X6 1055T的确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其六核的优势在诸多项目上表现明显,不过对与游戏支持的匮乏,唯今之计也只有等待时间来予以解决。而羿龙II四核 965在综合性能上没有太多亮点,故而在其价格没有特别大的优势前提下,消费者已经无需再将其作为参考。
1500-2000元处理器性能比拼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1500元-2000元价位处理器在性能方面的不同表现,如下图,英特尔经典的酷睿i7 930处理器偕同师弟酷睿i7 870同AMD目前市售的最高端旗舰六核产品羿龙II X6 1090T处理器展开厮杀。

在1500-2000元组,无疑是准高端产品的一次大交战。从测试成绩中可以看出,酷睿家族的基于Lynfield的酷睿i7 870处理器表现尤为不俗,其默认的较高频率在超线程以及睿频加速技术的辅助之下,以绝大多数的压倒性优势令其成为了高端市场中的一颗明星。
在该价位上,羿龙II X6 1090T这款旗舰产品显然并没有因为核心数量而谋得太多优势,不过总体而言中规中矩的表现配合其平易近人的价位依旧能够获得一部分用户亲睐。
而反观Nehelem架构的酷睿i7 930处理器,则显得有些廉颇老矣之意,虽然在总体性能上并不比酷睿i7 870弱多少,但频率的劣势无疑让其性能大打折扣。
2000以上元处理器性能比拼
最后,就让我们看看2000元以上价位的处理器在性能方面的不同表现,在该价位上,英特尔的处理器的确是如鱼得水,上代的旗舰产品酷睿i7 975处理器与目前的U皇—— 酷睿i7 980X在该价位上演了性能巅峰的表演赛。

在该档价格的产品性能测试当中,酷睿i7 980X凭借着6核12线程以及更大容量缓存的规格,以极大地优势压倒了上代的旗舰产品酷睿i7 975处理器。当然,在游戏表现中我们不难看出,游戏性能的差异并未因核心数量的改变而有太大影响,可见目前游戏针对多核优化依然不够好。
不过在视频转码方面,多核心处理器的优势体现的一览无余。在暴风转码测试当中,我们将5分钟1080P的片源压制成320*240的MP4格式,两者竟已经有了12.5%左右的差距,可见多核在视频制作方面有着更突出的进步。
9款中高端产品功耗控制测试
看完了产品的性能测试,对于产品的功耗,想必便成为了诸多消费者们最后的疑惑。其实可以看出,中高端处理器的规格相差悬殊,功耗方面自然也是千差万别,同时不少高性能产品在功耗方面表现如何也被广大消费者关心。毕竟在家里使用时,散热所带来的噪音的确是不可避免的话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哪款产品的功耗有着更好的表现呢?

功耗测试对比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Intel的处理器产品在功耗方面所表现出的强劲的优势。无论是1000元-1500元,亦或是更高价位的产品,英特尔的功耗都表现的较为优秀。当然,AMD凭借45nm工艺制程在羿龙II处理器的功耗方面也做了不少提升,可以看出,具备了六核原生核心的高频羿龙II x6 1090T处理器的满载平台功耗也仅为250W左右。
不拼频率 不拼核心数量 拼的还是真技术
相信在看完了前面的通篇测试之后,玩家们对目前市售的千元以上的中高端处理器产品的性能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看出,在千元以上的价位,不少的优势产品都值得推荐与购买。同时也不得不说,从高端处理器目前的产品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原生六核羿龙II处理器,具备12线程的酷睿i7等等产品已经促使多核多线程发展成为了未来趋势。
不过在中高端市场中,拼频率,拼核心数量显然早已经过时,对于处理器而言,拼的还是真技术。我们可以看出,在本次的测试当中,核心亦或是频率都并非决定性能的关键,往往得益于超线程,睿频等等技术的辅助,处理器都有着意想不到的发挥。特别是在应对单线程等等任务之时,处理器所具备的特色"技能"让其功力大增不少。
可以说,愈来愈多的处理器正凭借着特色的技术改写着处理器发展的历史。睿频加速,超线程,“核芯显卡”,TurboCore动态智能加速,越来越多的新兴名词已经与高端处理器的规格合为一体。伴随着第二代睿频,Turbo Core 2.0等等技术的升级,这些处理器中所具备的特色技术已经成为了他们新的规格。

智能处理器打造智慧未来
● 智能的处理器 更是智慧的未来
当然,无论是睿频,超线程亦或者是Turbo Core,处理器的未来都在朝着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在前文中,我们所提及的SandyBrige,亦或是AMD的”推土机“,智能处理器所带来的高性能都成为了发展趋势。
在这个趋势上,英特尔目前的处理器产品无疑是走在了智能的前列,而且伴随着即将发布的新品Sandybrige,英特尔智能化道路依旧在不断引领着这个潮流。当然,AMD的推土机毕竟还没有真正到来,未来的战役如何打响至今依旧是迷雾一团。
不过不得不说,智能的处理器还是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智慧的未来,而千元以上的处理器无疑是最接近智慧的产品,在这其中消费者能够体验到真正的乐趣,当你真的身临其境去感受,你会发现,中高端处理器所打造的台式机真的能够为你创造一个智慧的未来。
超值产品推荐及实际选购方案指导
言归正传,不管是否是智慧的未来亦或是智能的处理器,对于任何消费而言,选择哪款产品最合适才是讨论的真正目的。其实,无论是主流电脑还是中高端配置,所有的配件都应该是按照需求定制,六核心12线程的旗舰产品并非一定是最适合您的,因此买有所用,不同玩家就该有不同的选择。
1000元-1500元产品推荐:该价位的测试成绩让我们对两款处理器产品印象深刻,它们便是酷睿i5 750和羿龙II X6 1055T。这两款处理器都各自身怀绝技,表现的实际情况也是不分伯仲,因此推荐该价位的用户选择。

酷睿i5 750处理器
★ 酷睿i5 750 平台搭配方案:作为目前千元市场最闪亮的产品,酷睿i5 750处理器的表现可圈可点,其身负睿频加速技术绝技,能够从容面对不同负载的任务。平台方面,酷睿i5也表现成熟,玩家可以选择P55主板与其搭配,同样也可以用廉价的H55来作为替代。作为游戏玩家的首选,显卡方面推荐千元级别的中端产品,诸如 GTX 470亦或是HD 5770都是很好的选择。
适合人群:追求性价比的中端用户以及游戏爱好者
★ 羿龙II X6 1055T 平台搭配方案:作为目前市售最具高性价比的六核产品,羿龙II X6 1055T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千元最具选择性的多核产品。不用说,羿龙II X6 1055T必然是为影音制作用户而准备定制。当然对于发烧友来说,追求核心数量的优势也显得非常时尚。该处理器建议搭配AMD全新8系列主板,而显卡方面,HD 5000或是HD 6000系列的产品无疑是3A平台最好的搭档。当然,选择N卡也并无不可,GTX 460亦或是更高端的产品能让其充分发挥。

羿龙II X6 1055T
适合人群:硬件发烧友,视频影音制作类用户(选择前可查阅常用的剪辑软件是否支持多核)
☆ 不推荐近期购买产品:酷睿 i5 661,虽然性能表现也足够抢眼,不过面对下月即将发布的全新SandyBrigde,总会让人感觉想买到了过时的产品。毕竟SNB处理器中,无论是第二代睿频加速技术亦或是性能倍增的”核芯显卡“都令人期待。
--------------------------------------------------------------------------------
1000元-1500元产品推荐:该价位下酷睿i7 870无疑是表现最好的大赢家。强劲的性能,高性价比的平台搭配很难不让人心动。
★ 酷睿i7 870 平台搭配方案:睿频加速技术,超线程技术,在它的身上全都应有尽有。有形的性能没办法让人忧郁。选择高端平台,没错就是它了!酷睿i7 870建议搭配主板依然是P55,故而平台优势较为明显,而显卡方面,GTX470或是HD 5850都是很好的选择。
适合人群:追求性能的准高端消费者。
☆ 不推荐近期购买产品:该价位下羿龙II X6 1090T也表现不俗,但相对而言,更低价位的羿龙II X4 1055T显然具有更高的性价比,故而不太推荐选择。
--------------------------------------------------------------------------------
2000元以上产品推荐:该价位是有米用户的天堂,至于产品的选择,当然非酷睿i7 980X莫属了。而硬件的搭配对于该价位来说应该是最轻松的,主板方面三大厂商的X58芯片组主板,而显卡自然选择的越顶级越好,毕竟不差钱。
适合人群:有极致性能追求癖好的发烧友同时兼有米达人是非常四核来选择体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