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看型号识本才是王道_3DM单机
3dmgame
用户在买笔记本的时候,往往会被长长的一大串型号弄晕,而错综复杂的型号也给了JS可趁之机,以宏碁Acer的4741G系列机型为例,it168产品库中共有接近30款之多,而联想的Y460系列型号也有将近20款之多。对于产品不甚了解的普通用户来说,光是要记住长达10余个数字字母的组合式名称就已经让人头大如斗,更不用说要分辨这N多的型号了。

▲笔记本型号太长太多,往往让用户很抓狂!
那么,是否意味着一定要去死记硬背这长长的型号和相关的配置呢,显然不是,要不然那些卖笔记本的商家还不都疯了?各大品牌的笔记本命名都有规律可寻,下面以HP、联想、Acer宏碁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笔记型号的意义,希望给年末买本的用户一些参考。
在惠普的产品线中,商用和家用两大家庭的划分十分清晰,也有各自的命名方式。其中家用本包括HDX、Pavilion和Compaq Presario三个系列,依次定位于高端影音娱乐、主流时尚精品和实惠高性价比三档;商用本按高、中、低端则可分为Elitebook、Probook和Compaq三个系列。新近出现且备受关注的G42系列亦属于家用系列。

▲HP Compaq Presario CQ42是年度热销机型
惠普Compaq Presario系列,以Compaq Presario CQ42-153TX为例来介绍。
Compaq Presario CQ代表低价入门消费类笔记本机型;
4代表这是一款14寸的机型;
2代表这是第二代机型(不同的代码表示不同的机身设计,比如:材料、重量、接口等);
153是配置代码(无规律)
TX代表Intel处理器加独立显卡(A代表AMD处理器、T代表Intel处理器、U代表集成显卡,X代表独立显卡)。
综上所述:Compaq Presario CQ42-153TX是一款采用14英寸屏幕设计、配备了Intel处理器和独立显卡的低端个人消费类笔记本电脑。
惠普Pavilion系列主要产品有:惠普Pavilion dv5系列、惠普Pavilion dv4系列和惠普Pavilion dv3系列,以惠普Pavilion dv3-4048TX(XG158PA)为例来说明。
Pavilion dv:表示这款产品属于影音娱乐类机型;
第一个数字3可以看出这款机器的屏幕尺寸(3代表13英寸、4代表14英寸,5代表15英寸)
后面的四个数字4048是配置代码
TX代表Intel处理器加独立显卡(A代表AMD处理器、T代表Intel处理器、U代表集成显卡,X代表独立显卡)。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惠普Pavilion dv3-4048TX是一款采用13.3英寸屏幕设计、配备了Intel处理器和独立显卡的影音娱乐类笔记本电脑。
--------------------------------------------------------------------------------
惠普商务机型中的Compaq系列还是EliteBook系列有共同的命名规则:
数字第一位:屏幕尺寸
2 代表轻薄便携型 (12.1英寸)
6 代表性能移动性相对平衡机型 (14.1英寸)
8 代表高性能机型,便携性较差 (15.4或17.1英寸)
数字第二位:产品档次
5 低端机型
7 中端机型
9 高端机型
数字第三位:代表第几代产品
数字第四位:
0 代表采用英特尔的处理器
5 代表采用AMD的处理器
最后一位字母:
s 标准 (Standard)
b 商业类 (Business)
p 专业类 (Professional)
w 工作站级别 (Workstation)
举例说明:惠普Compaq 6531s。其中,“惠普”是品牌名;“Compaq”表示这款产品属于商务系列机型;“6”表示这款机器属于台式机替代类产品;“5”表示这款机器属于商务类产品;“3”表示这款机器是该系列第3代产品;“1”表示这款机器配备了Intel处理器;“s”表示这款机器的配置属于标准型。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惠普Compaq 6531s是一款配备了Intel处理器的标准商务类笔记本电脑。
HP商务机型中的Probook系列机型的命名方式则略有不同。以ProBook 4321s为例来说明。 其中第一位4代表的是产品档次,而第二位3代表的才是屏幕尺寸13.3寸,这点与Compaq和EliteBook系列正好相反,用户应该加以区分。

HP Probook商务机型
总的来看,HP笔记本型号的命名并不直观,仅仅能够看出产品定位以及是intel平台还是AMD平台,有没有配置独立显卡,并不会给用户更多的产品配置信息。想要看到HP机型的具体配备还是得查阅产品库才可。
目前,市面上的联想笔记本主要可分为三大系列——主攻消费娱乐市场的IdeaPad系列、主攻商务办公的扬天联系和昭阳系列,之前的天逸和旭日系列已经消失。在产品命名上这三大系列机型有共通之处,下面以最为火爆的小Y——IdeaPad Y460N-IFI(白) 为例来向大家介绍联想笔记本的命名规则。

联想IdeaPad Y460N-IFI(白)
IdeaPad代表该机型属于娱乐消费机型
第一个字母:Y系列定位于主流消费者(经济实惠),Z系列代表时尚机型(外观时尚),U系列则皆为超轻薄便携机型(价格偏高),S系列则是所谓的“上网本”,价格低廉、小巧便携,但性能很弱。
4代表14寸机型,5代表15寸,依此类推。
60代表这是第几代产品,也就是代表硬件配置的升级,即Y460要比Y450配置高。
N代表采用NVIDIA独立显卡,如果是A则代表采用AMD的独立显卡,G代表集成显卡,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机型,例如IdeaPad Y460P 命名规则不在此列。
IFI代表处理器型号(破折号后面的为联想笔记本机型的幅型号),IFI代表i5机型,采用中英文组合的方式,i就是i,FI为英文5(five)的前两位字母。以此类推,T3200的代号为TTH(3的英文是Three),T4200为TFO(4的英文是Four),T6400为TSI(6的英文是Six),而P8400的代号则为PEI(8的英文是Eight)。
综上所述,IdeaPad Y460N-IFI(白) 就是一款采用i5处理器,NVIDIA独立显卡的14寸主流经济实惠消费笔记本,键盘颜色为白色。
相对来说,Acer笔记本型号还是很厚道的,除了显卡型号看不出外,基本上硬盘内存CPU全都一目了然,是三大品牌当中做的最好的一个。

▲Acer笔记本型号图解
Acer的笔记本型号分为主型号和副型号两部分,主型号一般有5到6位:
屏幕尺寸:1代表11.6寸,4代表14寸,5代表15.6英寸,依次类推……
产品定位:数字越大越牛X,配置也更好。特殊的:5或者是6代表采用AMD处理器(如Aspire 4551G)
第几代产品:第三位代表新老机型的承接关系,越大则越新;第四位则为第三位的补充,代表着同时期发布机型的不同定位(如4745G和4741G同时期发布,4745G的定位要更高一些)
TG:T代表轻薄(宏碁Timeline轻薄型产品),G代表独显,Z代表奔腾双核,D代表支持3D屏幕显示。
括号内为副型号,代表宏碁笔记本的硬件配置:
第一二位为处理器代号:“43”代表酷睿i5-430M(以前的老款机型代表T4300),如果是“33”则代表酷睿i3-330M,“65”代表速龙QL-65。(也有部分型号前三位代表处理器,如4745G-5452G32Mn)
2G代表2G内存
32代表320G硬盘
M代表DVD刻录机,n代表持802.11n标准的无线网卡。
在Mn之后经常还会有ks kk等组合,代表的是机型A面与C面的颜色,此外还会有一些额外的附加。比如Aspire 4740G-332G32Mn-2 ,Aspire 4741G-5462G50Mnkk(LX) ,Aspire 4551G-N832G32Mn(HD5650) ,在Mn之后附加的型号对产品的一些特点进行了描述。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Acer笔记本型号的命名还是相当直观的,值得表扬。从中可以看出处理器型号、内存硬盘容量,是否有独立显卡等关键性参数,但并不完全,尤其是显卡型号并没有体现。所以说,单靠型号还是无法看出这款产品究竟是否值得购买,所以笔者花了一点时间列了一个表格,看看是否会让我们更容易挑选自己中意的型号。

这里列出的仅仅是4741G这一款机型当中的一部分型号,可以看到,每隔50到100元就有一档供用户选择,看的直叫人头大。同样的也来看看联想的Y460 机型全部罗列出来会是怎样一幅光景。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晕了,反正我是晕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众多笔记本型号的产生呢?
基本上市场上热销的笔记本机型系列都有多达10余款的型号存在。这就是所谓的细分市场,这样做的一大好处是使得厂商在生产成本控制以及卖场销售方面拥有更多的灵活性,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无异于一场灾难。试问一位花数千元来买笔记本的用户,真的会在意100到200元的差价,会在意i3 330M和i3 350M那零星的频率差异么?
过度的细分只会导致用户的迷茫,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被用户记住。苹果的产品不多,但每一个都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平板和手机领域,苹果的iPad和iPhone每一款只有为数不多几个型号,却占据不俗的市场份额,拥有最高的关注度;而在笔记本领域,苹果的产品型号多了不少,但关注度和占有率却并没有因此而上升。

▲会像他一样崩溃么?
事实上,导致终端电子产品如此畸形细分的罪魁祸首是上游的芯片厂商,也就是intel、AMD和nVidia,为什么i3会分为330 350 370 380,为什么GT400系列会有GT415、GT420、GT425、GT435、GT445,如此划分型号的依据是什么?唯一的原因就是利润,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为了圈钱。下游厂商可以依据这些本身性能差别并不大的芯片做出各种性能差不多的搭配,每一个搭配拥有不同的利润点,或多或少,将用户牢牢罩在这一层利润网当中。
这样做,固然可以将利润最大化,但在一个讲究“用户体验”的时代里,继续这样畸形细分的后果一定是不容乐观的。试想一个普通用户在花费了数个小时了解了各大品牌笔记本型号的命名方式之后,发现依然是一头雾水,这该是一种多差的用户体验?更何况绝大多数的用户并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这些型号的命名方式。
从笔记本型号命名这样的一细节上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厂商缺乏对用户的关怀,笔记本型号命名并不应该只是方便厂商,同时也应该方便用户去更好的辨识笔记本产品。曾经吹捧“细分市场"的传统DIY行业已经从低端开始进入萎缩期,笔记本的春天还能维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