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和战争中狙击:让人爱恨交织_3DM单机
3dmgame
“白色死神”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的称号。身披白色的伪装,让人看不清他的轮廓,芬兰的狙击手西蒙·海耶因在苏联入侵芬兰的冬季战争中狙杀505名苏军士兵而一举成名,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一年。据说海耶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这一壮举,更令人惊讶的是,他是在冰冷刺骨的严寒中,使用机械瞄具创下的这一记录 - 也许他是不想过多暴露自己(使用光学瞄具会产生反光,容易暴露狙击手的阵位),也许他就是这样的厉害。

上图:海耶和他的死神利刃,杀人真是犀利。
要是大家跟我一样,你也会沉迷于在游戏中使用枪身最大,噪音最响,上膛最慢的枪械,用这些狙击枪悄声无息地取下那些漫不经心的敌人的首级,直到你精疲力竭为止。 我相信你们都是厉害的狙击手,而这篇简单的历史短文也将让你们了解到自己的强大。要是你不是狙击的铁杆粉丝,也可以继续阅读下去 - 也许你看完之后仍会瞧不起我们狙击手的作风,但至少能了解到我们对于让敌人漫天找掩护的乐趣。
海耶的确是苏军的眼中钉,肉中刺,苏军的士气本来就很低迷(归结于斯大林的错误指挥),现在更加因为芬军的拼死抵抗而越显纠结。虽然芬军在数量上占绝对劣势(芬军只有32辆坦克来抵御拥有2千到6千辆坦克的苏联钢铁洪流),但坚定不渝的芬兰人民越战越勇(芬兰军队有熟悉地形的优势),最终成功地保家卫国。1940年,两国签订了莫斯科和平协定,停止了这次战争,虽然芬兰不情愿地割出去了一部分领土和金钱,但这次战争也让老毛子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战争后据说有一位不知名的苏联将领透露说,“我们取得了22,000平方英里的地盘。但也只够埋葬我们死去的士兵。”不论这句话是否出于调侃,但这句话包含的感情却是真挚的。苏联失去了126,875名士兵,而芬兰人只牺牲了25,904。
不幸的是,海耶瞄准的目标,从来没有一个活口 - 他毫不留情。真实的战争远比虚拟的战争让人感觉压抑,但是战争的原则从未变过。每当你在 CoD或者“战地”中吐槽那些狙杀你的狙击手的时候,你也成为了真实的狙击战中狙击手造成的效果的牺牲品,这个效果也帮助了芬兰人战胜了苏联人:对于狙杀的恐惧感。
如果你向来都很看不起狙击战这种偷偷摸摸的战术,而就算你也在狙击战中受益,你也不会理解狙击手的寂寞 - 狙击手向来都不是传奇般的战争英雄,他们始终被批判为不人道,不道德的一部分。“步枪上装上瞄准镜?呸!”

上图:该死的狙击手!
有趣的是,军队中的特等射手在19世纪之前还不叫做“狙击手”,“Sniper”一词来源于印度的一种鸟类的猎手们,这种鸟很会寻找掩护,利用伪装来捕食,猎杀这种鸟的猎人们就叫“Snipers”,而他们精湛的枪法,也使这个称号流传了下来。
狙击在投射物的射程超出手臂投掷的距离的时候就产生了。也许16世纪的那些善于隐藏和投掷毒镖的忍者们就是第一代狙击手,但狙击手的现代含义直到18世纪才真正出现。
在美国内战期间,格雷斯中士,一位南军的射击高手,据说他在尼亚县府战役中从800到1000码的距离狙杀了北军的少将约翰·塞奇威克。从如此远的距离使用英式惠渥斯狙击枪狙杀目标的情况,就连平时训练的时候都很难想象,更别说是在战场上,但这一枪的确是惊为天人的一枪。
但又有传说,说当时格雷斯不久之后也死了,他死之前拒绝进入掩体并说了一句名言。(“这么远,他们连大象都打不到!”),也许塞奇威克将军也没有让自己的部下找掩体。不管怎么样,他们两都死了。

上图:劳伦·希尔和NY·里弗在尼亚县府战役中对阵。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任何士兵以树木为掩体,而都是排成可笑的阵列对射。
类似的,在90年代末,在雷神之锤2的对决中,我也在Q2DM1地图中用轨道炮狙杀了我的一个朋友。并且,就像可怜的格雷斯中士一样,我也立即被敌对的一名狙击手给搞死了。

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中的“遭遇战”都有些跟早起FPS游戏一样的共同点。遭遇战,历史上的战争中都有过,军队向前突击,骚扰敌人并察觉可能存在的埋伏。有经验的射手能在战斗真正“打响”之前从己方阵地打击敌人,造成敌方减员并削减其士气。

上图:1864年内战,在木质掩体背后打击敌人的神射手们
雷神之锤2里面的地图都很小,这些前线的遭遇战的打法有很多。有的人喜欢蹲点,但大多数人喜欢蹦蹦跳跳地,就像穿了蹦蹦鞋一样,来干扰对手的射击而不是冷静地用武器去狙杀敌人,他们喜欢成为敌人眼中的焦点,来秀自己的走位和枪法。雷神之锤1里也一样,大家都喜欢用射钉枪“环形扫射”。
90年代末,千禧年之初,雷神之锤和半条命的各种MOD,比如雷神之锤 II, 胜利之日 和 反恐精英,都推出了各种带瞄准具的枪械,当然了,也给射手们带来了更自由,更开阔的地图。但一系列的对战斗发生在中距离,于是很多玩家学会了“闪镜”的艺术。闪镜也就是在按下瞄准的瞬间,当十字准星瞄到敌人身上的时候狙杀敌人,在近距离很有用。这需要多加练习,但等你运用自如的时候,对手就会很蛋疼了。
上图:在胜利之日中,从钟楼狙杀敌人不是“闪镜”一族的作风,因为这样的位置很不利于快速瞄准。
我并不是这种战术的粉丝。每一种多人连线的游戏都有其自身的可开拓的机能,我最喜欢游戏的悬疑性,而不是在游戏中杀人数远超第二名。我喜欢狙击,因为我喜欢作为一名狙击手。我喜欢躲在树丛中,我喜欢静候猎物上门,我也喜欢从超远距离击杀目标的快感。 在地图中到处乱跑只会让你死得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堑壕战的士兵一样惨…
在尼亚县府战役之后五十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现代狙击手诞生了 - 但他们只是现代狙击手的元祖。在第二次布尔大战的时候,英国人就组建了第一支特等射手小队,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的特等射手们才装备了光学瞄具。当时德国人已经精通如何训练拥有光学瞄具的特等射手。

上图:1914至1918年间的一名潜伏着的德国狙击手
战壕中的生活对于协约国军来说是很残酷的,但德国狙击手精确的打击更是对他们的摧残。他们通过自己手中狙击枪的枪眼(loophole一词历史上一般用于城堡的弓箭手射击孔)给协约国士兵造成了无尽的恐惧,他们熟练地给敌方带来心理上的阴影。法国的狙击手,少校H.赫斯基斯在自己的手册中总结道:

“---狙击手的价值并不在于他狙杀了多少目标。要是你的战壕被一名狙击手所压制,那你可要为自己的性命担忧了,而你们的士气,肯定也是很低迷的。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各条战线上,那些敌人都比我们要有组织,而他们也的确在各方面压制了我们。当时只要是在法国打过仗的士兵们,他们都能回忆起当年曾说过,德国的狙击手比任何东西都要恐怖,事实上,1915年中期,我们所进军的任何地方,都会让我们产生这种感觉,而这也只是狙击手给我们的心理压力的冰山一角”
赫斯基斯-皮理查德是狙击手中的先锋。当他在1915年获准训练狙击手的时候,他结合自己打猎的经验来训练协约国士兵击败德国的同行,他极力反对自己的手下不正确使用狙击枪以及漫无目的地乱放枪。在此期间,赫斯基斯-皮理查德制定了(他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很多到今日都还在运用的狙击技巧,包括藏匿的技巧,侦察的技巧,以及两人的射手/观察手小组。
赫斯基斯-皮理查德开办狙击学校的24年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了,但对于狙击手的训练来说,还只是初级阶段,并且还被很多国家弃用了一段时间 - 这么说吧,狙击战在当时根本就不流行。那些毫无经验的美国狙击手在战争中被受过战争考验的德国同行打得鸡飞狗跳。
上图:1943年的一名德国狙击手

上图:1942年的一张美国照片道明了伪装的重要性
尽管德国在狙击战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最优秀的狙击手却不在德国 - 而在苏联,当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遭遇到苏军狙击手的时候,德国人才开始加强狙击手的训练。

上图:苏联士兵透过窗户向敌人射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让狙击手和狙击手们的技巧得到了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优秀狙击手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印象,比如芬兰的“白色死神”,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瓦西里·扎耶采夫,瓦西里的生涯后来改编成了小说《老鼠的战争》,后来更是改变成为电影《兵临城下》。在裘德·洛对阵德国狙击手之前(瓦西里对战科宁斯的事情也许是虚构的),苏联早已将瓦西里塑造成为提高士气的民族英雄。狙击战有两个好处 - 打击敌军,振奋我军。

上图:《兵临城下》中由裘德·洛扮演的瓦西里·扎耶采夫
当然,游戏里也是这样。 没有什么比远距离击杀更带劲的了-就算是你看到队友打出这样一枪,你也会感到高兴。但当你被敌对狙击手压制的时候,你又会感到很懊恼。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了FPS游戏的舞台的时候,像荣誉勋章:联合进攻和战地:1942这样的,画质更好,专门讲诉2战游戏时(胜利之日这种MOD不算),狙击手们也就有了大展身手的时候。
上图:我最喜欢的荣誉勋章:联合进攻的一张地图
实际上,我很喜欢MOHAA(荣誉勋章之联合进攻)里面的M1伽兰德步枪和莫辛-纳干特步枪,只要我和敌人短兵相接,我最喜欢的就是上演一次“盲狙”(我也喜欢取消掉准星)。就算我输掉了比赛,只要这场比赛中有那么几次远距离的击杀,我也会有瓦西里一般的成就感,这是这么一回事儿呢?我也不知道。
第一代荣誉勋章推出是在1999年的PS1平台上,也就是拯救大兵雷恩上映的后一年。 荣誉勋章:联合进攻在几年后的2002年也登陆了PC平台,在裘德·洛在影片《兵临城下》演出之后,2002年,战地:1942也发布了,不久之后,Infinity Ward 也推出了使命的召唤。看来电影业始终要比游戏业节奏快一点啊。额…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是《拯救大兵雷恩》的导演,但他同时也是荣誉勋章的名誉监制人。斯皮尔伯格还真会倡导新潮啊!不过,也许他还真是游戏业二战热的倡导人呢,知道不久前,二战热才被现代战争热取代。
当然了,《拯救大兵雷恩》并没有特别地突出狙击手这个话题,但也没关系 - 电影中的英雄总是经得住枪弹的打击,他们那些二战士兵就像是塞尔吉奥·莱昂内电影里的西部英雄。
就拿电影《黄金三镖客》来说吧:电影中并不是只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能够弹无虚发地打败敌人,他还能用同样的方式把敌人打到地穴里面,再用子弹把敌人的帽子射到地穴里面当陪葬。
我们先撇开流行文化不谈,因为这些东西容易误导我们的观念,认为狙击手是传奇人物,就好比苏联夸大了瓦西里一样。我们再谈谈苏联的另外一位狙击手,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她也许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女狙击手。 她也被印刷在了邮票上,那可是很牛逼的啊。

再比如美军中士阿德尔贝特 F.沃尔德伦,他在越南有着109个确认击杀的记录。陆军中将朱利安 J. 埃维尔,也就是驻越美军狙击手的领导,曾写到过他:
“一天下午,他一个人驾驶着巡逻艇搜索湄公河沿岸,此时一名地方狙击手在岸边瞄准了这艘小船。船上的所有人除了他都在试图寻找这名在900多米远向他们开枪的敌人,这时候沃尔德伦中士端起步枪,一枪就把这名越共从椰子树梢上打了下来(这可是在船上啊!又摇又晃的)。这就是我们最强的狙击手的威力。”
这件事也许又是杜撰出来的,但无论如何这个故事很吸引人。超高精度的射击是件很有趣的事儿-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也许我们天生就喜欢远距离的命中吧。
不管是弓箭,还是飞镖,还是保龄球,我们喜欢用一件物品击中其他物品,尤其是从很远很远的距离。这也是人类自然的优势吧-从远距离击杀目标,不管是为了捕食,还是自卫,距离越远,我们越安全。
狙击手在战场上有着很多的意义,包括震慑敌人,狙杀指挥官,反狙击,防御,还有侦察,但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事实:从1英里远的距离射击目标要比你走过去看看要安全得多。这就是为什么1915年的时候,德军不会盲目地冲出战壕向着协约国冲锋(之前的策略就是比谁人多)。相反,德军会稳妥地呆在堑壕里面,一个一个击杀敌人。

上图:2005年,在阿富汗的时候,法国陆军第二外籍军团的狙击手,他们使用的是PGM Hécate 和FR-F2狙击枪
我一点儿也不喜欢在游戏里面被狙击手射杀,我喜欢射杀别人。我曾经喜欢把气球放飞,然后让它们飞远点,然后用BB弹枪打爆它们(这可不简单啊,尤其是BB弹的速度很慢)。要是嘉年华有射击类的游戏,我必然会参加。电玩城的Silent Scope这款游戏是我的天下。我不是个枪迷,也从没打过真枪,但我确实很喜欢用物品击中目标(我父亲真不该在我小时候给我买玩具弓的,他经常发现他花园的喷水器被我乱射的弓箭卡住)。
所以等荣誉勋章出来了,我肯定会用狙击枪不停从超远距离射杀那些跑过去跑过来的敌人。
对于现代的FPS游戏,我唯一要抱怨的就是狙杀敌人太简单了。本来对于狙击手来说,维持枪械的平衡是很难的,但这点难度对我来说不够。而且现在的游戏还有“屏住呼吸”这个键,简直无趣得很。我宁愿挑战一下射击时候的地心引力(战地:叛逆连队2里面有,还不错)和风向,这样一来,打出一枪好枪获得的成就感就越大。

就现在的FPS游戏的机能来看,大多数玩家还是会选择运动战,游戏中那种真实性很强的狙杀,从物理引擎上来看,还是不太可能。也无所谓啦,我喜欢找个掩体,然后隐蔽地狙杀敌人,这可比冲锋陷阵爽多了。 当然啦,要是你很讨厌被狙杀,那你必须记得,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反狙击手。你要是打不过对方,干脆就叛变加入他们好啦,对吧?实际上…还是不要这样子比较好…我还是喜欢狙杀那些不找掩护的人,就好比我是裘德·洛,额…我的意思是..瓦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