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5 序章》车辆详细介绍列表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 Chevrolet Corvette Z06(C6)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Chevrolet FR 511PS / 6300rpm 64.90kgf.m / 4800rpm 1421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rvette是一辆自从1953年出产以后,站在美国高性能跑车顶峰五十年的车辆。最新的第六代型号于2005面问世,而它的名字C6就是代表了第六代。 在所有的Corvettes之中,最终极的级别是Z06。这级别的名称源自第二代Corvette的赛车组装的选择号码。在一众Corvettes当中只有Spartan用来比赛的车才会用上这代号,也一直吸引到爱好者的注意,C6的Z06同样没有例外。虽然车身比普通的轿车大,但这辆车却以大量的铝和钛金属制造全个车身,令重量大大减低。 7公升V8 OHV引擎是Corvette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能发挥511 ps马力。使用油冷六档手动变速器,让你能享受独有美国跑车强力的驾驶感受。这是世上稀有的宝藏,当面对大马力及大扭力引擎时,依然给予一种独有的体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hevrolet Corvette Z06(C6)/Tuned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Concept by GT F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保持了原有型号的个性,再加上Polyphony Digital自己的改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itroen C4 Coupe 2.0VTS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Citroen FF 180PS / 7000rpm 21.00kgf.m / 4750rpm 1330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itroen C4在2004年推出,是Citroen主流小型车款Xsara的后继型号。虽然是根据斜背式车身而设计,它亦有五门小轿车或三门轿车作选择。双重锯齿形的招牌徽号显著地放置在前饰板,加上其款式制造出人们期望Citroen所有的独特外观。即使内部也经过精心设计,包括驾驶方向盘的中心是固定的,以及中央仪器表板使用电子计量器。驾驶这车的人立即可以知道他是在驾驶一辆Citroen。 C4中的跑车型号是Coupe 2.0 VTS,直列式四油缸DOHC引擎可发出C4系列中最强的性能,制造180 PS / 21.00 kgm马力。另外它配备了跑车型号的传动系统,一个五档手动变速器。在车尾装上的导流器,令整部车有鲜明的外表。 C4轿车亦是Citroen在2007年后回复参与WRC世界拉力赛的基本车辆,在那一年,顶级车手Sebastien Loeb驾驶着C4赢出了八个比赛,成功地连续第四年赢到车手冠军宝座,成为了WRC史上第二个达到这样的记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aihatsu Copen Active Top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Daihatsu FF 64PS / 6000rpm 11.20kgf.m / 3200rpm 830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pen在1999年Tokyo东京车展第一次展出,这是Daihatsu第一辆全装备的轻型开篷跑车,受到很多人的支持后在2002年6月生产。 一个Copen主要的特色在这部日本轻自动车kei car中充满了很多的特色。在一条称为"Expert Center专家中心"的特别生产线上制造,聘用了最好的工程师,并为这部车喷上五层的油漆,Copen提供了高级轿车应有的产品质素的吸引之处,即使它只拥有细小的车身。 除了电动化开蓬车顶称为"active top活动车顶",亦可选择自动变速,扩阔了用家层的喜好。结果它的销量超出了最初的预算,在2007年累积卖出40000部。 2003年开始出口外国,虽然最初出口的型号和本地的型号是一样的,不过于2005年在欧洲和其他市场出产了1300 cc的型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aihatsu OFC-1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Daihatsu FF 64PS / 6000rpm 10.50kgf.m / 3000rpm 820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是在2007年东京车展展出的概念车,属于延续Daihatsu Copen系列的轻型开蓬跑车,OFC就是Open Future Concept开放未来概念的简写。 引擎由Copen的升级至一个全新一代三油缸引擎,配合七档拨片换挡键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无段变速系统)。悬吊系统使用电子控制避震器的调节,再加上165/50R17车轮和四轮碟式刹车,这辆车承诺能给予非一般其他轻自动车所拥有的驾驶乐趣。电动天窗由纯玻璃制造,天窗本身分为三部份,即使打开后仍给予车内很充足的空间。这些微细的细节也受到注重,例如液晶防晒罩可按钮将它变为透明或半透明,在打开车门时,驾驶座位亦会向后滑动,以及方向盘倾斜起来。这是一部值得期待的车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dge Viper GTS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Dodge FR 517PS / 5600rpm 73.96kgf.m / 4200rpm 1565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dge Viper是在1980年末推出的几款概念车之一中的现代美国大马力跑车,由于有极大的回响,于是开始了投入市场发售。 在最初,只有开放式车身的Viper R/T10发售,它的概念来自1960代后半期出现的Shelby Cobra。制造Cobra的Carroll Shelby也参与了一起开发。 封闭式车身的GTS在1996登场,全铝造八公升V10引擎配上多款特别的装备,包括了在车尾正中央的双排气管,由当时与Chrysler有合作关系的Lamborghini调教,引擎能发出450 ps马力,最高扭力为67.7 kg-m。 这部跑车在Le Mans 24小时赛中的成功,让它不负其GTS-R的称号,也令人不能忘怀。这个稀有的型号是由选定的专业人士在底特律工厂人手制作,每天只出产十三辆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dge Viper SRT10 Coupe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Dodge FR 517PS / 5600rpm 73.96kgf.m / 4200rpm 1565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iper在1992年诞生,第三代以全新的Viper SRT10型号在2003年Detroit底特律车展面世。充满个人的特色,例如长鼻子短底板的款式,FR动力源用上一型号的V10 OHV引擎,无可置疑是Viper的表现。虽然最初像上一代那样只有开蓬车款,在2005年推出了轿车的车身,2006型号Viper SRT10 Coupe。 SRT (Street and Racing Technology)的名称代表了Chrysler的团队所开发出的高性能型号。在Viper SRT10 Coupe内,V10 OHV引擎拥有8.3公升的油缸,它的性能被增加到最大马力517 ps,最大扭力73.96 kgm。大大影响驾驶性能的车身重量亦减低了,令到这部车比上一代的型号更轻。 尽管很多人会被它独有的外表所吸引住,这型号的最终目标却是造出一部"更强马力、体重更轻"的跑车,继续提升自己最顶尖的美国超级跑车的地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dge Viper SRT10 Coupe/Tuned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Dodge FR 517PS / 5600rpm 73.96kgf.m / 4200rpm 1565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保持了原有型号的个性,再加上Polyphony Digital自己的改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errari 512BB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Ferrari MR 360PS / 6800rpm 46.00kgf.m / 4600rpm 1400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1971年,一部首次使用中置12油缸引擎的法拉利型号推出了。这就是365GT4/BB,在同一年的Turin都灵车展展出。名字中的BB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意思,一是"Berlinetta",亦即轿车的车身,另一则是"Boxer",代表了横置的引擎。新开发的引擎在当时是V型的引擎,角度是180度,两个活塞平行地在相反的方向。 虽然365GT4/BB在1973年才开始运出,在三年后已有更先进的512BB投入市场。最大的改变就是引擎,排气量增加大约600 cc至五公升。虽然最大输出是360 ps,比365GT4/BB低了20 ps,但引擎的最大扭力是46.00 kgm,提高了4.0 kgm。 365GT/4BB和512BB都公布了最高速度是302 km/h,这亦成为了直至现今拥护者们有兴趣的焦点,因为大家都认为是对1971年Lamborghini Countach公布的最高速300km/h的报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errari 599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Ferrari FR 620PS / 7600rpm 62.00kgf.m / 5600rpm 1580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部前置引擎,后轮推动的法拉利是575M的后继型号,在2006年的Geneva日内瓦车展首次展出。虽然它拥有和612 Scaglietti一样的主要组件,599是一部真正的两座位而612是一部2+2的四座位。 外观由日本设计师奥山清行设计,有著名的250GT系列的特色,同时融合了现代主义及经典主义于一身。离开车窗的第三支柱不只是外观上的特色,也为车辆的空气动力带来导流的效果。六公升V12引擎是专门为Enzo所调教,可发挥出每公升100 ps共620 ps的马力,让这部车最高速达到300 km/h。除了原来六档手动变速器,你也可选择一个F1 SuperFast半自动变速器,增加变速的速度。这是世界上一部融合了典雅和性能的现代超级跑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errari California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Ferrari FR 460PS / 7500rpm 49.10kgf.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2008年10月巴黎车展上,法拉利展出了新的Ferrari California。在公布之前先在法拉利网页上推出了一套由"Gran Turismo"制作的影片,也首先向整个世界展示了这部车的动感与美态。 Ferrari California是首个法拉利型号使用V8前置引擎后轮推动,也完成了公司的入门系列。 Ferrari California亦是首部法拉利装备了可折叠的硬顶,让它可成为一部轿车又或是开放式两座位。纵向安放的前中置引擎是一个全新开发的直接喷射4.3升V8,可发出460ps,它的加速可比美F430。和其他新一代的引擎比较,它的设计考虑到环境和燃油使用量的因素。虽然外壳使用为人熟悉的铝空间架构设计,后部却是法拉利首次使用多连杆式悬吊系统。碳陶制的煞车盘成为了标准,由Pininifarina设计的全铝造车身拥有在50和60年代制造的250GT California Spyder的美态。而且内部和行李厢(可折叠的后座位)加起来既奢华又实用。 作为一部高质素的跑车,而且又可作每日使用,Ferrari California无可置疑地为法拉利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errari F40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Ferrari MR 485PS / 7000rpm 58.80kgf.m / 4000rpm 1100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1987年7月,法拉利的创办人Enzo 法拉利展出了一个特别的型号,这就是F40,为记念公司四十周年而制造。这车的概念是"一部可行走于马路上的赛车",当然这亦是法拉利创立的宗旨。 虽然基本构造是用了八十年代法拉利车款所用相同的钢管车架,它却逐步地使用了当时最新最轻的碳纤维物料于所有内部和外部装置。车架的嵌板和管架则用上纤维和铝蜂巢状的合成物料,也是该年代赛车常用的做法。发动机是三公升90度角V8 DOHC双子引擎,也是1984年日内瓦车展展出的288GTO group B型号所用的引擎。额外的调教增加了排气量,也改变了最大推动压力,制造出485 PS / 58.80 kgm马力,大大超出了400 PS / 56.6 kgm的288 GTO。最高速公布为324 km/h。 F40推出后的一年,Enzo Ferrari九十年的生命历程亦告结束,F40也是他最后一部开发的街车,这是一部终极的法拉利,深深渗透着创造者极具魅力的灵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errari F430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Ferrari MR 490PS / 8500rpm 47.40kgf.m / 5250rpm 1450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新的中置引擎法拉利去抗衡其他超级跑车是2004年展出的F430。它的V8引擎不再是自从1973年308GT4以来所使用的旧款,而是全新开发的4.3公升型号。最大输出是490PS / 8500rpm,超出了著名的F40。传送这动力的离合器首次使用了双子压板系统,变速器是六档手动或者是被称为"F1 Matic"的两踏板六档手动变速器。 车架是1999年360 Modena进化而成,揉合了挤压的铝物料及浇铸铝物料。型号转成F430时,为了撞车时的安全而改变了一些架构设计,特别是使用在飞机工业中的强化铝合金,称为超级硬铝去制造底部。车架的形状底盘的导流器都强化了,比起360 Modena增加了50%的向下力。 款式由Pininfarina主设计师Frank Stephenson提供意见,保存了传统法拉利的特色,有着很多2002年限量发行的Enzo Ferrari的细节。 公布的最高速度为315 km/h,提供了选择性的炭纤维煞车转片,F430是无可置疑最高级的超级跑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errari F2007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Ferrari F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2006年新增加的引擎管制,限制了V8引擎只在2.4公升或以下,在2007年再加入管制将最高引擎转数限定为19000 rpm以下,另一条例停止了所有引擎的开发直至2010年,大大增加了制造商在开发F1战车的难度。法拉利推出的新一代的2007车款"F2007",是2006年"248F1"的后继车,是一部充满新创意的突破性赛车。这部车有很多改进,包括前悬吊系统的低臂支架的转变去改善空气动力,引入"无间断变速"的齿轮箱去防止在转齿轮时失去赛车的动力,以及超小型七档连续炭造齿轮箱去加强尾部空气动力学的性能。引擎的燃烧室和进气及排气口都有效地支援19000 rpm,确保有高度的驾驶性能。 F2007的驾驶者是Felipe Massa和新加盟的Kimi Raikkonen。 Raikkonen成功赢出了总冠军,直至最后一场比赛反超前胜出,并成功在第一年转队参赛就得到车手宝座。他的队友Massa的表现非常出众,为法拉利夺得了制造商的殊荣,自2004年后第二次赢得了双料冠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cura NSX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Acura MR 274PS / 7100rpm 29.00kgf.m / 5300rpm 1365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onda第一部中置引擎的跑车,NSX,在1990年发售。 NSX是世上大量生产的车辆之中,第一部完全以铝金属单一式结构制造车身,车重达到非常轻的1365kg(以1991年的美国手动变速的型号计算)。 从四轮双叉骨悬吊系统开始,得到Ayrton Senna艾尔顿·冼拿的协助在Nurburgring钮伦堡试车,将底盘的特性微调而来。这是一个很出名的事迹,Honda为Takasu鹰栖町试车场设计的赛道,也是当时在Nurburgring得回来的经验。 NSX确保乘客舒适和充裕的行李箱空间,这是一般超级跑车都忽视了的,而出人意外地,它更有自动变速和动力转向的配置。美国是NSX最大的市场,直到了2005年停产为止,以"Acura NSX"之名卖出了大约9600部车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fa Romeo 147 TI 2.0 TWIN SPARK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Alfa Romeo FF 150PS / 6300rpm 18.40kgf.m / 3800rpm 1280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7是一辆Alpha Romeo中型车辆,在2000年Turin都灵车展首次展出。在2001年引入到日本市场,由于非常原创的外观和自156系已使用的半自动"Selespeed",147系即使比同级的其他车贵出很多,但仍非常受欢迎。和它的劲敌好像Audi A3,它们造出了新一代中型车辆的高价品。 2004年这部车经过很多在外观上细微的改变,新型号的设计是由设计156系的Italdesign公司负责,前面的部份从新设计,重点在于明确的轮廓。同一时间,仪表板和座位的物料亦改变了,另外为了加强"2.0 Twin Spark"型号的销量,悬吊系统的设定亦更改了。 Twin Spark代表了引擎内每个油缸使用两个火花塞(火嘴),配合变量运气系统,可以从两公升四油缸的引擎发动出150ps的马力。它亦提供了在2000rpm时能发挥最大扭力的灵活性能。 在2005年为2.0 Twin Spark增加了"TI"的级别,传统上Alpha Romeo将"TI"定为跑车的级别。悬吊系统经过专家的调整,有些设备亦和原来Twin Spark型号有所分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fa Romeo Brera Sky Window 3.2 JTS Q4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Alfa Romeo 4WD 260PS / 6300rpm 32.80kgf.m / 4500rpm 1750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pha Romeo Brera在2002年Geneva日内瓦车展首次以概念车展出,由全世界而来的拥护者看到它的轮廓后,强烈要求它能够商业化推出市场,于是为迎合要求在2006年就推出了生产型号。很受人留意的外观是由Italdesign公司设计,由设计师Giorgetto Giugiaro带领,他曾经参与过Alpha Romeo不少的名车设计,包括了60年代的Giulia Sprint GT和70年代的Alfetta GT。设计的风味套用在2003年推出的156系,只有轻微的更改,同一招牌的设计也用在下一个型号159上,也是现在家族中最新的型号。 虽然概念车的型号是前置引擎后轮驱动,配合直向安装的V8引擎,生产的型号却和159系一样使用横向安装前置引擎前轮驱动,不过像一部全时间四轮驱动的双门轿车那样设置了四座位。 两种引擎可供选择,一是2.2公升直列式四油缸,一是3.2公升V6引擎。两种引擎都配备了方向喷射系统称为JTS。最高级别的型号3.2 JTS Q4,就是混合了全时间四轮驱动,以及一个可发挥出260ps的引擎,制造出灵活的加速由0至100公里只需6.8秒。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2.2或3.2公升,Brera最大的吸引力就是驾驶一部Alpha Romeo所带来的豪华感受,令人觉得"很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muse S2000 GT1 Turbo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Amuse FR 626PS 53kgf.m 1120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赛车场到弯曲的道路,Amuse对S2000都有绝对的调车知识及经验。 S2000 GT1可以说就是他们最高峰知识的表现。 完全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设计,独有的外壳,都是和Polyphony Digital合作创造的。虽然这次合作是Amuse为了令到S2000更加美观,不过同一时间亦加强了它的性能。从伸延的前保险杠去增加前面的下压力,成功地达到现今最新赛车所拥有空气动力学的水准。还有就是,Amuse的总裁也是著名的赛车手Tanabe田名边先生,将车身扩阔到1829 mm。在多个空气动力组件中从原来的金属变为使用炭纤维,完成的车身变得很轻,只有1120 kg。 它的动力装置同样令人留下印象,使用F20C引擎为基本,Amuse将其增加至2.3公升,配合GT30Pro-S turbine涡轮,引擎能制造出惊人的626 PS / 53.0 kgm。自然地,气缸体和其他部份也加强了来提供新的涡轮增压,但它仍能制造出壮丽的1.79 kg/ps功率。在这之上,它亦有七档的顺序变速作配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muse/Opera Performance Gran Turismo 350Z RS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Concept by GT FR 382PS 37.9kgf.m 1450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ran Turismo 350Z RS是一个"Z33的梦想",它将Fairlady Z型号Z33幻想性地带出了跑车的质素。第一眼看去,你的注意力会停留在它像方程式赛车设计的前保险杠。保险杠被伸延了110 mm去减低上升力。空气动力的性能在超高速的范畴内制造出超群的稳定性,亦因为同类型的后保险杠加入的扩压器,加大了的导流器和其他特征。 另一要点是车身的调整,Z33被拆到只剩下空壳,前面的金属块被更改为双层。另外一层合成胶的表层加在金属块上,确保车身的坚硬度,同时增强避震能力。这是Opera Performance的特别配件,他们对赛车车身有很深的认识。 另外Power House Amuse负责制造引擎和安装悬吊系统,调整过的引擎所制造的马力高得让人不敢相信它是自然吸气的引擎。配合上述所说的车壳,这部车给予赛车场需求的高速度,又能维持街道房车高度的舒适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rt Morrison Corvette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Art Morrison FR 545PS 72.4kgf.m 1437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过Art Morrison亦是超级改装车的制造商,这部1960年的Chevrolet Corvette就是Art Morrison带到SEMA车展,一个北美最大型的改装车展。融合古典美及Wilwood刹车组件,穿过18吋的轮胎,发放出气氛是独一无二的。在原装Corvette车身下隐藏着订造的车架,配合着全铝所制造的7公升V8 OHV引擎。公布的资料显示它的输出马力是538 bhp/517 lb-ft,已超过了现今最新款超级跑车的性能。 它的仔细程度,令人着迷的完工和现代顶级的驾驶性能赢得了SEMA评审的心,Art Morrison Corvette赢出了该车展中已誉盛名的Gran Tusismo Awards之中的"最佳Hot Rod改装车"的奖项。然后这部车亦得到了最高荣誉,被选为"最佳展出车"的冠军。在赢得这荣誉后,这部车亦得已在"Gran Turismo 5 Prologue"游戏中登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ston Martin DB9 Coupe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Aston Martin FR 456PS / 6000rpm 58.10kgf.m / 5000rpm 1710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B9在2003年Frankfurt法兰克福车展首次亮相,代表了新一代的Aston Martin GT车辆,而它的名字表示了它是DB7的继承者。 2+2的轿车车身有着Aston Martin典型闪耀的美态,车长4710 mm,车阔1875 mm,总高度有1270 mm。除了加上铝金属组装的VH平台,亦即Aston Martin自Vanquish型号引入的车身设计,外壳也加上大量铝和轻盈的物料。 动力装置是基于安装在V12 Vanquish的5.9公升的V12 DOHC引擎,经过专门调教和加强,最大输出达到456 ps,最高扭力是58.10 kgm。操控的乐趣和高质素驾驶的感觉,来自使用了后置变速驱动桥的设计,也是Aston Martin的特色,只因它于赛车运动已有很长远的历史。内部的组件,例如转速计的针会顺时针转动半个圈,可以选择竹造的仪表板,都成功地达到世界顶尖超级豪华品牌所预期的水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udi R8 4.2 FSI R tronic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Audi 4WD 420PS / 7800rpm 43.90kgf.m / 4500-6000rpm 1560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8的起源来自2003年"Le Mans Quattro"这部概念车,虽然生产名字改为R8,不过原型品的赛车就赢过Le Mans的24小时赛事。车身方面加强了Audi的ASF (Audi Space Frame),使用铝合成物,车壳本身只净重210 kg。底盘除了一部份以外整个都被遮盖,当速度超过100km/h时,后面的导流器会微微升起去减低上升力。导流器的中央部份是格子的形状,对空气动力没有关系,不过却有散热的功效,将排气管的热散去。 引擎是4.2公升V8引擎,使用直接燃油喷射,可提供420 ps马力。传动系统使用Audi旗舰的Quattro全时间4WD系统,发挥最大的力量。中央的差动齿轮使用了一个黏性的联结器,可以造出变量的系统,将所有力量的10%至35%分布至前轮去。 也只有Audi使用最先进的科技在超级跑车上,那就是在减震器上混合了一种磁性粒子称为MagneRide,以及R tronic变速器以水压变速。独特的外壳自Le Mans Quattro那个时间后,并没因岁月而被潮流淘汰,这辆车绝对是超级车系令人期待的新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udi TT Coupe 3.2 quattro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Audi 4WD 250PS / 6300rpm 32.60kgf.m / 2500-3000rpm 1410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T是一部Audi高级小型轿车,以其独特的外观设计而闻名。第一代以曲线表面为主题而设计,第二代则完全的改变了,外观继承了新一代Audi鲜明轮廓的外观影像。最特出的莫过于粗筛单层通气架和鲜明轮廓的车头灯。后面的导流器以电动控制,融合了外观和实际功效。车身内部比起第一代在感觉上有明显的进步,从易用的操控设计显示出它的成熟。 车身使用了铝和钢融合的车架,两个引擎可供选择,一个是2公升直列式四油缸直接燃油喷射DOHC turbo中间冷却型号(200PS / 28.5kg-m),另一个则是3.2公升V6 DOHC (250PS / 32.6kg-m)。两个都使用双离合器,配合两个踏板的手动变速和六档的S tronic。这和Volkswagen的DSG系列有一样的设定,提供多重离合器容许了顺畅的换档。 MagneRide避震器可控制减震的力度,也提供作为悬吊系统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litz Dunlop ER34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BLITZ FR 580PS / 7600rpm 69.39kgf.m / 5600rp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虽然Blitz Dunlop ER34是现时D1GP (日本职业漂移格兰披治)的象征,但在D1GP在2001年开始时它却是一个另类。这是因为大部份参加的车辆都是双门轿车,四门轿车参加可说少之又少。 Blitz选择四门Skyline ER34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想让所有人感到意外,让一部和其他人完全不同的车参赛"。 驾驶的车手是Ken Nomura野村谦,绰号"Nomuken"。他也常被称为"白烟番长",因为他无畏的漂移技术所造出大量轮胎引起的白烟,他也是D1世界内其中一个最受欢迎的车手。虽然在最初大而重的车身的而且确是它的缺憾,但凭着不断的改善,甚至将RB25DET引擎改为2.8公升。所有这些努力在最终也得到回报,在它参加的第四年比赛中赢出了首次渴望已久的冠军。 2007年的型号中,引擎是一部Blitz K27 3470MOJ涡轮引擎,可制造580 PS / 69.39 kgm,配合上Holinger顺序变速器。即使它有巨大的身型,仍拥有超群的车架反应,那是因为使用了特制的横滚安全栅架,和额外的焊接点。外壳利用URAS空气动力组件,不过花了很多心思在轻量化上,车厢、车门及表板都使用了很多炭造零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MW 135i Coupe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BMW FR 306PS / 5800rpm 40.80kgf.m / 1300-5000rpm 1560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MW 1系轿车在2007年7月公布,虽然主要是针对美国市场,但对BMW拥护者最大的消息是135i轿车加上3公升的直列式6油缸DOHC引擎,配合直接燃油喷射以及3系的平行双turbo。 306 ps马力配置在一部车长4360 mm阔度1748 mm的小型车身内,让人回想起第一代的M3 (E30)和第二代的M3 (E36)。从公布的资料看到,135i从0至100 km/h的时间是5.3秒,并保持着10.2 km/L的高燃油效率。 135i轿车和标准轿车外壳的分别是有没有底盘部份和后面的导流器名为M Aerodynamics Packag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MW Concept 1 Series tii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BMW FR 310PS 41.2kgf.m 1520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MW的入门型号1系是唯一一部高级小型轿车中使用FR前置引擎后轮推动的车。虽然车系原先是有五门及三门的型号,就像对手的高级小型轿车,不过在2007年7月这款两门的轿车就在车厂的家乡德国公布了。它以1系小型车身为依据,被人称为BMW著名"2002"型号的回归。正当公布后不久大家还未兴奋完毕,在那一年一款令人惊讶的1系轿车概念型号在Tokyo东京车展展出。这就是BMW concept 1 series tii,使用了在以前2002系列使用过的"tii"称号。 设计的重点是"赛车运动的著迷",在外观上,这型号使用了一个前置阻风板和其他特别设计的空气动力组件,引擎盖、门窗及其他部份使用了炭物料。外壳上也有很多细微的地方是爱好者所要求的,例如能令人回想起3.0 CSL,在车盖两边鳍状的空气导流板。虽然这部车是有着适合赛车的装备,内部极其丰富地使用了Alcantara麂皮物料,配备了安全气囊,完全显示了现代高级跑车的趋势。这是一部识合外游的跑车,很多热衷的人都渴望见到这部车能投入市场,作为1系的终极型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MW M3 Coupe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BMW FR 420PS / 8300rpm 40.82kgf.m / 3900rpm 1655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3是一部特别的3系,为了竞逐touring car房车赛而制造,由BMW的M品牌制成,他们负责参加BMW赛车的事项。 M3的历史可从1985年开始,直至2007年推出的第四代根据E92设计的3系最新车款。 虽然M3的引擎已由4油缸进化到6油缸,这是因为房车赛需求大马力的趋势,这型号现在配备了4公升V8引擎,可制造420 ps马力。为了尽量减低宽大车身的重量,很多部份都使用了轻量的组件,包括了炭造的车顶和铝造的悬吊系统。 创造M3的目的是为了在赛车中胜出,道路版本也同样地提供装备去发挥GT的性能,例如皮椅和"M Drive"。 “M Drive"是一个电子仪器提供整套的控制,包括避震消减、DSC动态稳定性控制装置、牵引力控制系统、引擎马力、动力转向反应、及其他在不同驾驶阶段的设定。也因为这控制系统,新的M3进化至廿一世纪的高级跑车,融合了杰出的动态性能以及舒适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MW Z4 | Maker Drivetrain Power Torque Weight | BMW FR 420PS / 8300rpm 40.82kgf.m / 3900rpm 1655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Z4是开蓬跑车Z3的后继者,在2002年Paris巴黎车展登场。原装的引擎包括了2.5公升或3公升的直列式6油缸引擎,明显地比Z3的4油缸引擎更进一步。 车款强烈地反映出主设计师Chris Bangle的独立个性,从它优美的防护板线条,以及在车门前面的一条Z形的防护板线条,更是它主要的特点。 由于底盘和车身都是新开发的,重量的分布被设计到一个理想的数值,50.3至49.7。有一个惊喜是它相比起Z3,扭力的坚硬度增加了几乎三倍,但仍能将重量减低25 kg。 悬吊系统包括前面的支柱和后面多重连接的设计,虽然基本外形是承袭自当时的3系车(E-46),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测试已经一早完成,这样对开发进度会较为顺畅。同时它是第一部BMW去使用BMW第一个电子动力转向、DTC牵引力控制援助系统、和DDC让你更改转向和踏油门的感觉,从赛车或普通驾驶中选择。变速器也可有三种选择,手动、自动和半自动称为SMG。 Z4是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斯巴达堡工厂制造出来,和Z3一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