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eon HD 5770/5750正式发布 DX11走向主流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NVIDIA刚刚推出首款40nm DX10.1显卡,AMD今天就正式发布了第二批DX11显卡Radeon HD 5700系列,也标志着DX11开始步入主流领域。

Radeon HD 5700系列核心开发代号Juniper,仍由台积电采用40nm工艺制造,相当于Cypress Radeon HD 5800规格上砍掉一半的产物,但完整保留了**DirectX 11、OpenGL 3.2、ATI Stream、ATI Eyefinity、HDMI源码输出、超级采样抗锯齿(SSAA)、角度无关各向异性过滤(AIAF)**等一系列技术特性,晶体管数量只有10.4亿个,核心面积也减小到166平方毫米(RV770 260平方毫米),因此成本、功耗都大大降低。
顺便说一句,AMD在发布之前展示的系统其实都是基于这个Juniper,而非更高端的Cypress,这也让Juniper开发团队非常自豪。


Radeon HD 5770规格一览:
流处理器:800个纹理单元:40个ROP单元:16个核心频率:850MHz浮点性能:1.36TFlops(单精度)显存位宽:128-bit显存容量:1GB GDDR5显存频率:1.2GHz(等效4.8GHz)显存带宽:76.8GB/s三角形输出率:每秒8.5亿个数据刷新率:每秒1360亿次(32-bit)纹理填充率:34.0GT/s(三线性过滤)像素填充率:13.6GP/s待机功耗:18W满载功耗:108W输出接口:VGA、DVI×2、HDMI最大输出分辨率:3×2560×1600
Radeon HD 5750规格一览:
流处理器:720个纹理单元:36个****ROP单元:16个核心频率:700MHz浮点性能:1.008TFlops(单精度)显存位宽:128-bit显存容量:512MB/1GB GDDR5显存频率:1.15GHz(等效4.6GHz)显存带宽:73.6GB/s三角形输出率:每秒7.0亿个数据刷新率:每秒1008亿次(32-bit)纹理填充率:25.2GT/s(三线性过滤)像素填充率:11.2GP/s待机功耗:16W满载功耗:86W输出接口:VGA、DVI×2、HDMI最大输出分辨率:3×2560×1600
| 参数 | ATI Radeon HD 5870 | ATI Radeon HD 5850 | ATI Radeon HD 5770 | ATI Radeon HD 5750 | ATI Radeon HD 4870 | ATI Radeon HD 4850 |
|---|---|---|---|---|---|---|
| 流处理器 | 1600 | 1440 | 800 | 720 | 800 | 800 |
| 纹理单元 | 80 | 72 | 40 | 36 | 40 | 40 |
| ROP单元 | 32 | 32 | 16 | 16 | 16 | 16 |
| 核心频率 | 850MHz | 725MHz | 850MHz | 700MHz | 750MHz | 625MHz |
| 显存频率 | 1.2GHz(4.8GHz)GDDR5 | 1.0GHz(4.0GHz)GDDR5 | 1.2GHz(4.8GHz)GDDR5 | 1.15GHz(4.6GHz)GDDR5 | 900MHz(3600MHz)GDDR5 | 993MHz(1986MHz)GDDR3 |
| 显存位宽 | 256-bit | 256-bit | 128-bit | 128-bit | 256-bit | 256-bit |
| 显存容量 | 1GB | 1GB | 1GB | 1GB/512MB | 1GB | 1GB/ 512MB |
| 晶体管数量 | 2.15B | 2.15B | 1.04B | 1.04B | 956M | 956M |
| 最大功耗 | 188W | 151W | 108W | 86W | 150W | 110W |
| 制造工艺 | TSMC 40nm | TSMC 40nm | TSMC 40nm | TSMC 40nm | TSMC 55nm | TSMC 55nm |
| 价位 | $379 | $259 | $159 | $129/$109 | $140-$160 | $109-$129 |

Radeon HD 5770/5750虽是同根生,但显卡外观截然不同:前者和Radeon HD 5800系列如出一辙,也是Phoenix(凤凰)散热器,只是PCB更短一些,长度仅为8.5英寸/220毫米;后者却使用了一个鸡蛋形的开放式散热器,PCB没有完全包裹起来,而且长度再次缩短至7.15英寸/185毫米。有趣的是,很多厂商的Radeon HD 5750都没有直接采纳公版散热器,而是更换了其他风格,比如华硕、蓝宝、技嘉、Club3D等等。
各大显卡厂商的Radeon HD 5700系列产品即日起开始全面上市,Radeon HD 5770 1GB国内售价1199元人民币(北美$159),Radeon HD 5750 1GB国内售价799元人民币(北美$129),Radeon HD 5750 512MB国内售价未定(北美$109),或为699元人民币。三款卡的首批供货量都有数万块,其中Radeon HD 5770/5750 1GB还会捆绑DX11游戏《DiRT 2》。
Radeon HD 5770/5750对比:




接下来我们将首先看一下Radeon HD 5770/5750的架构技术和实物,然后欣赏各厂商发布的相关产品,最后自然就是性能和功耗测试了。
Radeon HD 5700系列架构技术:
继续小核心衍生策略
市场定位
Radeon HD 5700系列关键特性
核心架构
架构对比
Radeon HD 5770主要参数
功耗更低
双卡CrossFireX性能
Eyefinity性能
Radeon HD 5750主要参数
Radeon HD 5770/5750规格对比
DX11游戏
Radeon HD 5770:
官方图
官方图
官方图



超大
超大
Radeon HD 5750:
官方图
官方图
官方图



部分厂商实际产品:
















在发布Radeon HD 5700系列的同时,AMD还提供了最新的测试版催化剂驱动,版本号8.660.6,并支持其他Radeon HD 2000/3000/4000/5000系列显卡。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这款驱动,看看Radeon HD 5770 1GB、Radeon HD 5750 1GB的单卡和双卡交火(前者)性能表现,当然两块Radeon HD 5770 1GB的价格已经超过Radeon HD 5850 1GB,而且效率有限,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很划算的方案。

《Crysis Warhead》



《Far Cry 2》



《BattleForge》



《H.A.W.X》



《战锤40K:DoW II》



《生化危机5》



《蝙蝠侠:阿卡姆疯人院》



《Left 4 Dead》



待机、极限和游戏功耗:



待机和满载温度:


待机和满载噪音:


总结:
从价格市场定位上看,**Radeon HD 5700系列的重点是取代Radeon HD 4850,性能上也基本完胜之,但相比Radeon HD 4870还是胜的少负的多,同时和竞争对手方面相比能盖住GeForce GTS 250,但还不是GeForce GTX 260的对手。**很显然,128-bit显存位宽极大地限制了核心性能的发挥,Radeon HD 5700系列还得把价格再降一些才会更具吸引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Radeon HD 5800/5700系列之间还存在一千元的真空地带(¥1199-2299),因此AMD很可能会在今后推出类似Radeon HD 4830之类的产品,填补空缺。
不过Radeon HD 5700依然有着独特的价值。作为上代产品的Radeon HD 4870/4850、GeForce GTX 260/GTS 250都会陆续退市,特别是它们的核心工艺都是55nm,从测试中也可以看出,AMD如今把功耗、温度和噪音都控制得相当不错,新卡明显更省电、更凉快、更安静。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DX11,以及更多完整的游戏、影音特性。随着DX11游戏陆续面世,高清娱乐日益普及,新技术的优势会更加突出,特别是Radeon HD 5750,非常适合那些需要兼顾一定游戏性能的HTPC娱乐用户。追求极致性能的可以等待接下来的单卡双芯Hemlock Radeon HD 5800 X2,而喜欢入门级低端产品的用户还有明年的Redwood和Ced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