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歌德巴赫猜想II—显卡何时倒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歌德巴赫猜想的再延续
梦波德大陆(Main Board主板)是康皮尤特神(Computer)的身体化成大陆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大陆。康皮尤特神的心脏“西皮尤”(CPU)就位于梦波德大陆之上。梦波德大陆本身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所有生活在大陆上的各个种族,最终,都难逃被大陆吞噬的命运。被吞噬的种族,都将被固化在大陆上,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在梦波德大陆,有多少历史风云一时的种族(PCB板卡)把自己的旗帜,即PCB卡旗插在它的身上。从声霸卡族、MODEM族、网卡族、3D加速卡族、显卡族、电视卡族、RAID卡族、USB扩展卡族……可是,这些种族都无法逃过梦波德大陆的神秘力量,渐渐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PCB卡旗也消失在梦波德大陆上。
这些种族有的留下了尸体,被固化集成在了梦波德大陆上,成为了它的一部分。包括大部分的声霸卡族、网卡族、RAID卡族等等。有的卡族已经失去了康皮尤特神的眷顾,基本失去了在梦波德大陆生存的权利,连尸体都没有留下。例如:MODEM族,3D加速卡族等。有的种族隐居了起来,已经很少有人能在大陆上见到他们身影,比如:USB扩展卡族、电视卡族等。
有些种族虽然灭绝了,但是在梦波德大路上,还有能看到它们的脚印。最常见的就是PCI型脚印和PCI-E型脚印,AGP型脚印只有在梦波德大陆较古老的地质层面上才能发现。至于传说中的ISA形脚印,只存在于上古地质层面中,传说声霸卡族的远祖,都是这一脚型的。但现在还没有被梦波德大陆固化的声霸卡族人们,已经都是PCI型脚印了。
现在,依然矗立在梦波德大陆上的唯一的PCB卡旗,属于显卡种族。虽然这个种族的最大族群的脚型从PCI型、AGP型进化到了最先进PCI-E型。在残酷的进化中,许多族群被淘汰、被吞噬、被固化在大陆上。甚至连高贵的,拥有和康皮尤特神的两种心脏“西皮尤”之一的英特尔的显卡部落也被梦波德大陆吞噬了。在英特尔显卡部落被吞噬之时,部落的萨满留下预言:“和梦波德大陆融为一体,显卡种族脱去躯壳,我们的心将和伟大的“西皮尤”一起为康皮尤特神跳动!”
于是,也有传说,英特尔显卡部落是主动走进了梦波德大陆的深出,和大陆融为一体。由于英特尔显卡部落是整个显卡种族中最大的一支,影响力非常大。以至于其他两大部落:融合了康皮尤特神的另一种心脏“西皮尤”的“超微”血统的冶天显卡部落、继承了上古显卡种族“三蒂爱芙艾科斯部落”血统的英伟达显卡部落,也有一些人听从了英特尔显卡部落萨满的语言,一同走入了梦波德大陆的深处。
现在,这面唯一还插在梦波德大陆上的PCB卡旗,还能树立多久?剩余的冶天显卡部落和英伟达显卡部落还能坚持多久?英特尔萨满的语言究竟是不是真实的?笔者,将为你分析一番。(以上内容,全为YY,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呵呵,巧合。)
显卡会不会躺下(一)
虽然上文有些夸大,不过主板确实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越来越多的功能被集成到主板上,那些曾经流行一时的功能板卡,不是被淘汰了,就是都躺下了,躺在了主板上。除却高端声卡、多口扩展卡、电视视频卡这些比较小众卡之外,现在唯一能插在主板上的卡,只有显卡了。而且,仅仅是游戏显卡。那些仅仅不能满足游戏需求,这是提供显示效果或者硬盘播放功能的显卡,也早就躺在了主板上了。


为什么这么多卡都会躺下呢?这就原因各异了,但笔者认为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主流用户对于这些卡的功能要求不高。看看被集成在主板上的这些曾经的“卡”,你千万不要以为主板上集成的“7.1声道声卡”、“千兆网卡”被欺骗了,无论再如何的包装,也改变不了它只是提供了最基础的功能这个事实。不相信?你可以看下,一块卖399元的主板上就有这些功能,你说这些“附加”的功能会值多杀钱呢?不过就和剑客阿飞手里的铁片一样——能杀人的就是武器。主流用户就是被这些超廉价的低端货给摆平了,而且,这些低端货还是一副轻而易举,绰绰有余的样子。的确如此,有多少用户用到了八声道?有多少用户的宽带带宽达到了千兆?哼,十兆都没有吧。所以,当“免费”的声卡网卡被安在主板上送到我们面前时,我们满心欢喜。

笔者一贯的想法就是: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就是好产品。集成声卡、集成网卡做到了。集成显卡没有做到。或者说,正在做,但还没有做到。
为什么呢?笔者给出的答案就是游戏。撇去售价如同青藏高原上的浮云一般的专业显卡不谈,我们所说的独立显卡就是游戏显卡,为游戏而生的独立显卡,当然,也能干点其他事。
其实,显卡一开始也是被集成在主板上的。因为一开始的的显卡只是为了显示一般的文字和图形。多媒体电脑时代也开创了PC游戏的黄金年代,在这个时候,大批优秀经典的PC游戏涌现出来。随着游戏图像的日益进步,仅仅躺在主板上显卡芯片无法在满足广大用户们的需求了,于是独立显卡孕育而生。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独立显卡发展至今的过程,太过于冗长,笔者在此不再赘述。不过从2D到3D、3Dfx的起落、3D加速卡的出现和消失、单卡、双卡、单卡双芯片……独立显卡的发展实在是太快,而在其中PC游戏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几乎每过一段时间,总有一款游戏来催促着用户们购买新的显卡,否者,最热门的游戏就与你无缘。

于是,为了劳拉克劳馥“伟大的”胸部!为了《极品飞车》挡风玻璃上的那道裂痕!为了在《DOOM3》中把自己吓得半死!为了丹莫罗的白雪皑皑……在硬派网最近的显卡测试中,测试项目就是8个PC游戏和1个以游戏场景为主的程序。很明显,衡量显卡的标准就是游戏!所以,独立显卡的用户可以被称为“玩家”。如今,玩家们装机时对于显卡重视程度已经超过CPU了。当你选择独立显卡的时候,是不是也是为了哪款游戏?
显卡会不会躺下(二)
仅仅做出了一块i740独立显卡的Intel,开始在i810芯片组中集成了i752显示芯片,为所有非“玩家”的用户们提供“免费”的午餐。免费的午餐人人爱吃,再加上Intel这个厨师“搭售”的功力实在是高深莫测,集成显卡的市场越来越大。于是,另外2个厨师也放下身段,开始进军集成显卡。于是,原来仅仅是低端、入门的集成显卡,也开始慢慢的强大起来了,甚至近年来,拥有独立显存的集成显卡也出现了,性能直追入门的独立显卡。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之间的界线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另一方面,独立显卡进步的源动力出了问题——PC游戏的发展开始放慢。现在的PC游戏的格局和前几年大不一样了,网络游戏是PC游戏的主流,而单机游戏的发展态势呈明显的放缓趋势。而网络游戏必然需要考虑到玩家的数量,不可能提出很严苛的硬件要求。更可怕的是,即使是颓势渐现的单机游戏,还受到了来自TV game的强烈冲击。游戏厂商当然愿意让一个游戏在多平台上都能给自己赚钱,而面对专业的次时代游戏机,PC需要投入成倍的金钱,才能获得相当的画质。大量的游戏以专业游戏机作为开发平台,PC仅仅作为移植平台。目前,我们在PC上能看到的单机流行大作多数为FPS类游戏,而笔者认为这仅仅是因为键盘鼠标比手柄更适合这类游戏的功劳。不过,看看Wii越来越多的外设、Xbox360越来越强大的网络对战功能……谁知道PC游戏还能撑到什么呢?
所以,独立显卡找到了另一个进步的源动力……DirectX标准!DirectX(以下简称“DX”)是什么,请自行“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笔者在此不浪费篇幅了。在知名大作、经典引擎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显卡厂商把DX的更新换代作为了技术进步的标志。显卡的发展和PC游戏的发展渐渐的开始脱节,于是出现了《Crysis》这种所有显卡都跑不动的NB游戏,也出现了G92换了一个又一个马甲,但还是在主流市场屹立不倒的NB显卡。

前文中笔者提过了,为游戏而生的独立显卡,也在干点其他事。既然显卡逐渐摆脱了专为游戏服务的约束,也就被拿来来做一些和“显示”有关的事情。所以独立显卡中也出现了一些兼顾其他功能的产品,较早的如ATI的All-in-Wonder系类,而近年来非常火的物理加速、CUDA、 Folding@Home等也说明显卡开始在“不务正业”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而当NVIDIA正式提出了异构计算系统——改变传统的CPU为主导的PC架构,转而以GPU为运算的主导,这也就是NVIDIA提出的“Optimized PC(优化PC)”概念的基础,就正式表明了,显卡的发展方向已经有了一个更高的目标。
那么,再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貌似笔者兜了一个大圈子),显卡最终会不会躺在主板上?笔者的答案是:会。但和那些已经躺下的卡不同,不会像板载声卡、板载网卡那么简单。
已经躺下的显卡们
请注意那个“们”字,现在显卡躺下的方式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有一种形式。
第一种:集成显卡。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躺下的显卡,性能、功耗、发热量都较低,主要应对办公、视频播放、网络游戏等应用。有的甚至已经集成有显存颗粒,性能直追入门独立显卡。

第二种:MXM显卡。MXM显卡是笔记本的主流显卡接口,还可细分为MXM-I、MXM-II、MXM-III与MXM-HE。这种显卡标准由NVIDIA提出,并击败了ATI的AXIOM标准,现在ATI的显卡也“被迫”采用这种标准。这种显卡可以采用性能较高的显示芯片,还支持SLI。而且这种显卡正逐渐开始被应用到台式机上来。HP在其发烧产品火鸟电脑(不含显示器售价2099美元)上,就采用了2块MXM 9800S组成了SLI系统。

第三种:和CPU分装在一起。最新的i5就内部集成一个GPU。似乎INTEL比NVIDIA更早一步让GPU成为一颗协处理器。虽然是仅仅是形式上的。
第四种:笔者眼界不广,暂时还没想到……
怎样方式躺下最好(一)
那么,显卡会以怎么样的方式躺下呢?哈哈,就让笔者来展现一下YY的才能吧!
一、直接躺下,卧式安装
这个方案就是简单的由站到躺,干脆利落。看看去掉散热器后的显卡,是不是感觉很像一块“mini”主板?有处理器、有显存、有供电插槽、有的还有类似于南北桥的辅助芯片。那么主板该怎么装呢?当然是躺着装咯。
其实这个想法更多的是从散热的方面来考虑的。

首先,显卡的散热系统越做越大、越做越重,越做越夸张,而在普通机箱里,这个散热系统是位于PCB下方的,如果显卡还是站着,那么如此沉重的散热系统,会拉拽显卡PCB,造成PCB的弯曲,有种摇摇欲坠的感觉。以至于现在的部分显卡都在PCB上方安装了防变形条。而如果显卡躺下后,就不会产生这个问题。即使更加沉重的散热系统被运用到显卡上,由于安装方式类似于CPU散热器,所以发生PCB变形的状况会很少。而且,更加高效、更加COOL的散热系统也会因此出现。在地板上搭积木,总比在墙壁上粘积木来的更自由,不是吗?
其次,作为机箱内可能是唯一存在的站立部件和最大的热源,显卡站着,对于机箱内部的散热非常不利,它会妨碍风道的良好运作。位于机箱正面的入风口和位于机箱背后的排风口会被大面积的阻挡。如果显卡躺下,那么风道的运作将变得通畅无比,对于显卡和真个机箱的散热都是十分有利的。

至于如何躺下,笔者只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就是让显卡和主板,两块PCB保持平行即可。当然,这样做也有比不利的地方。躺下的显卡会阻挡大量的面积,估计是不能再安装其它扩展卡了。并且,SLI和CF的使用也可能会受到限制或影响。所以,笔者想,这个能让显卡躺下的插槽最好是在不改变目前的插槽格局的前提下,额外提供的。这样,单显卡的用户能让显卡躺下来,需要插更多功能卡的用户,也能使用目前的插槽格局。使用数据线是个很好的选择,而扩展接口能让躺下的显卡很好的适应现在机箱的设计。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吧:AVA Direct Custom GT3,主板是ASUS的X58 P6T,显卡是1G的4850。
怎样方式躺下最好(二)
二、占地为王、合二为一
刚才笔者提到了平行,那么这个方案所讲的就是重合了。既然显卡和主板同样都是基于PCB,那么将这两块PCB合二为一,让显卡在主板的PCB上“圈上一块地”,把显卡直接做到主板上去!
这个方案的制造方法也不难。一块ATX板,在省略掉部分扩展槽,重新优化设计主板走线的前提下,在主板PCB上省下一块约28cm*10cm的面积供显卡来走线堆料,是不成问题的。请不要被那些“堆料主板”给欺骗了眼睛。

只是同上一个方案相比,以牺牲“主板/显卡”搭配选择权和丧失将来升级显卡权利的代价,只是换来省略一块PCB,貌似得不尝失。
其实,笔者也并不怎么看好这个方案,不过并不排除可能有一些发烧品牌机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毕竟在这样面积中,到底是集成一块单核的9500GT还是一块双核的GTX295,都是可能的。如果在这样的主板上,能在提供一个PCI-E的插槽,AMD的混合交火之类技术的实用性就大大提高了。而被直接做到主板上的显卡,也完全可能摆脱PCI-E的带宽限制,从另一方面带来好处。
三、设计平台、可换芯片
根据上一个方案,如果能解决“主板/显卡”固定搭配和不可升级这两个缺点,那么笔者认为,就是一个很具有价值的方案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RV790、GTX200和新、旧两款CPU的对比图。呵呵,是不是非常相似呢?如果,芯片研发设计厂商,放弃掉显卡成品的生产设计,仅仅提供GPU芯片;而主板上能预留一个专供GPU芯片的插槽。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用户能像往主板上装CPU一样来装GPU。
那么,可能吗?笔者认为,这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测。在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上,我们可以见到很多的类似设计。
1、除了CPU之外,主板上其实早就有其他的可插拔芯片存在,就是BIOS芯片。如果出现其他的可插拔芯片,应该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2、AMD和NVIDIA两大对立芯片厂商使用同一个接口标准,也不是不可能,MXM就是一个正在流行的例子。
3、即使两大芯片厂商各自推出各自的平台,别忘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CPU针脚转接卡。
4、让GPU和CPU采用极其类似的设计、安装方式,也让GPU朝“协处理器”的发展目标更近了一步,相信会激起两大芯片厂商的一些虚荣心。
--------------------------------------------------------------------------------
结语:
说了这么一大通,其实笔者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这块最后站立在主板上的PCB躺下来。并由此“联想”了一番。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都已退出了个人PC市场,接下来是不是该轮到微机了?面对无线网络的不断普及和提速、笔记本电脑的降价和性能提升、台式机越来越力不从心了。若干年后,当台式机成为仅存于高端,成为只有DIYer玩家们追捧的存在时。我们会不会想今日我们看待专业显卡的眼光,来看待那时的独立显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