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游戏展聚焦E3、TGS与TpGS的今昔与未来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琳琅满目的游戏展总是受到玩家的关注,展览中不但会有琳琅满目的新游戏同台较劲,各厂商也会顺势发表各种利多新消息,还会有五花八门的表演活动与美丽的Show Girl争奇斗艳,借以吸引媒体=广大玩家的关注。
本次GNN特别针对台湾玩家最熟悉的美国「电子娱乐展」、日本「东京电玩展」与台湾「台北国际电玩展」作一简单介绍与比较,让玩家了解这几个电玩展的背景与特色。
◆展览源起
【E3】
「美国电子娱乐展(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Expo,以下简称E3)」是由互动数位软体协会※(Interactive Digital Software Association,IDSA)于1995年首度举办的游戏商展,为期3天。同年也是PS、SS、N64等引爆次世代主机风潮的游乐器发表或上市的一年。
| 2006年E3展 | 改制前最后一届盛大展出的E3 |
在E3举办之前,大多数游戏厂商都是透过消费性电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之类的场合展出,不过由于这类电子产品商展的性质是以硬体产品为主,已无法满足日益蓬勃的游戏市场,IDSA于是自1995年起自行举办专门针对游戏的E3。
※ 2003年改名为娱乐软体协会(Entertainment Software Association,ESA)
【TGS】
「东京电玩展(Tokyo Game Show,TGS)」是由日本电脑娱乐软体协会※(Computer Entertainment Software Association,CESA)于1996年首度举办的游戏商展与消费展。初期是每年春季与秋季举办,2002年后改为每年秋季举办,首2届在东京国际展示场(东京ビッグサイト),第3届起改到千叶幕张国际展场(幕张メッセ),为期3~ 4天。
| 从车站前往TGS会场的人潮 | 远眺千叶幕张国际展场 |
※ 2002年改名为电脑娱乐供应商协会(Computer Entertainment Supplier’s Association)
【TGS】
「东京电玩展(Tokyo Game Show,TGS)」是由日本电脑娱乐软体协会※(Computer Entertainment Software Association,CESA)于1996年首度举办的游戏商展与消费展。初期是每年春季与秋季举办,2002年后改为每年秋季举办,首2届在东京国际展示场(东京ビッグサイト),第3届起改到千叶幕张国际展场(幕张メッセ),为期3~ 4天。
| 从车站前往TGS会场的人潮 | 远眺千叶幕张国际展场 |
※ 2002年改名为电脑娱乐供应商协会(Computer Entertainment Supplier’s Association)
【TpGS】
「台北国际电玩展(Taipei Game Show,TpGS)」是2003年自台北电脑多媒体所独立出来的游戏消费展,由台北市电脑商业同业公会(Taipei Computer Association,TCA)主办。一般选择于农历春节后到学校开学前的寒假期间在台北世贸1馆举办,为期4~5天。
| TpGS展区在远方的楼板下看不到… | TpGS厂商摊位展前布置实况 |
◆展览性质
【E3】
E3是针对媒体与业界相关人士所举办的纯商展,并不开放一般民众参观。欲参观的媒体或业者必须事先透过网路或是传真登记报名,通过审核后会给予通行代码,并于展前或展中持身分证明文件与通行代码前往报到处登记换证,方能持证入场。 2007年与2008年改制过的E3则是改为纯邀请制,仅开放主办单位或参展厂商邀请的相关人士参与。
| 须事先登记报名通过审核 | 进出会场全靠这张有大头照的通行证 |
【TGS】
TGS则是混合了商展与消费展。展出首日(五)或首2日(四、五)规划为商展性质的业者日,只开放媒体与业界相关人士入场,参观者必须事先透过网路或是传真登记报名,并携带身分证明文件现场报名换证。展出后2日(六、日)则是规划为消费展性质的一般日,开放一般民众购票入场,儿童专区与Cosplay专区也只在一般日开放。
| 排队等候换证的媒体 | 僧多粥少相当费时 |
主办单位同时会在TGS业者日举办「东京电玩展论坛(TGS Forum)」专业研讨会,邀请游戏业界重量级人士担任主题演讲,并开设各种游戏产业趋势相关的研讨会。
【TpGS】
TpGS则是纯消费展,展期内全面开放一般民众购票入场,不限制入场资格。
◆展前活动
【E3】
包括微软、任天堂与新力等平台厂商,以及EA、CAPCOM、KONAMI等游戏大厂通常都会在E3展出前夕自行举办展前发表会,于会中宣传自家展出重点与发表最新产品,像是NDS、PSP、PS3等新主机或是未曝光新作游戏等,由骑士平台厂商经常会震撼性的新消息释出,因此普遍受到全球玩家关注,发表会现场的反应也左右了后续展出的声势。
在好莱坞拥有电影制片厂的新力,通常会选择在自家的新力影城(Sony Pictures Studios)摄影棚举办展前发表会;任天堂则是习惯租用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所使用的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举办展前发表会;微软则没有固定的选择,这几年曾经在好莱坞中国戏院(Chinese Theater)与圣殿礼堂(Shrine Auditorium)等地举办过展前发表会。
| 柯达剧院 | 任天堂E3展前发表会(2008) |
| 圣殿礼堂 | 新力E3展前发表会(2008) |
| LACC西厅 | 微软E3展前发表会(2008) |
【TGS & TpGS】
TGS与TpGS并没有举办展前发表会的惯例。
◆展出规模
【E3】
E3初期曾于乔治亚州亚特兰大举办,1999年至2006年都固定在加州洛杉矶国际会议中心(Los Angeles Convention Center,LACC)举办,2007年移师圣塔摩尼卡,隔年又回到LACC。展场隔壁就是著NBA洛杉矶湖人队主场的斯台普斯中心(Staples Center)。
| LACC西馆 | LACC西馆内部 |
LACC分为5个展厅,包括西馆的西厅(West Hall)与派翠厅(Petree Hall),南馆的南厅(South Hall)与肯提亚厅( Kentia Hall),以及两馆之间的中央大厅(Concourse),之间并配置有许多小型的会议室,供厂商单独租用进行面谈访问或封闭展示。
E3全盛期的总展出面积超过54万平方英呎(5万167平方公尺),是台北世贸1馆总面积(2万3450平方公尺)的2倍以上,大约是TpGS的7倍。虽然E3限制参观者须具备媒体或业界资格,不过改制前最盛大的2006年E3参观人数仍可达6万人之多。
改制后的2007、2008年E3规模大幅缩减,参观人数也骤降至3~5千人。
【TGS】
TGS自第3届起就固定在千叶幕张国际展场举办,最多使用1~8厅共5万4000平方公尺的面积进行展出。总参观人数最高记录是在2008年所创下的4天共19万3040人,单日参观人数最高纪录则是2006年一般日首日(六)所创下的8万4823人。参展厂商家数最高记录为2007年的217家,参展游戏款数最高记录为2008年的900款以上。
| 千叶幕张国际展场入口处 | 巴哈姆特TGS团合影 |
【TpGS】
TpGS则是自前身的台北电脑多媒体展起就一直在台北世贸1馆举办,每届使用的场地面积与摊位数量不一,最多曾使用约7000平方公尺共700个摊位进行展出。根据主办单位统计,参观人数曾于首届创下53万人的最高记录,近几年则在30~40万人间徘徊。
◆现场布置
【E3】
西厅与南厅是E3的展出主力,任天堂与新力通常都选择在西厅展出,微软以及2K、Activision、EA、CAPCOM、KONAMI、NAMCO、SEGA、SQUARE ENIX、Ubisoft等游戏大厂则通常选择在南厅展出。各大厂展出摊位布置可说是五花八门,除了一般所能想到的豪华试玩机台、超大电视墙、华丽游戏布景之外,还包括360度环绕剧院、旋转舞台、多层楼阁、大型电影布景道具等,甚至还有厂商搭建过数层楼高的极限滑板运动场。
| 从高层楼阁眺望豪华试玩机台 | 华丽的展出摊位布景 |
| EA的360度环绕剧院 | Activision极限滑板运动场 |
不只是游戏软硬体厂商,包括IGN、GameSpot、G4TV、CNET等游戏媒体也会在西厅设摊,除了宣传自家网站、刊物或节目外,还会在现场设置摄影棚或发稿中心,配合活动于现场直接录制节目,或是让编辑采访后立刻发稿。只见数十名编辑川流不息的进进出出,分工进行采访或专访,因此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周全完整的第一手报导。
其余像是肯提亚厅、派翠厅与中央大厅则是提供给规模较小的游戏厂商或是部分游戏周边硬体商展出,以往由台湾游戏厂商联合设置的台湾馆也多半选在肯提亚厅。场布类似台湾展览常见的制式隔间形式,相较于西厅与南厅来说显得相当朴素。不过现场还是可以见识到许多新奇的产品,也会固定展出一系列古董级的游乐器与大型电玩机台。
| 位于肯提亚厅的台湾馆 | 一系列古董级大型电玩机台 |
| 古董级游乐器主机 | 内建营幕的古董级个人电脑 |
【TGS】
TGS的展出比起E3来说显得中规中矩。由于任天堂从一开始就不曾参与过TGS的展出,因此现场通常是以新力的摊位规模最为庞大,其次是微软及CAPCOM、KONAMI、NAMCO BANDAI Games等日本游戏大厂。各大厂的摊位的布置仍就算得上豪华,不过并不像E3那样夸张,而是以传统的豪华试玩机台、大萤幕剧院与游戏造景为主。
TGS展出内容包括电视游乐器/掌上游乐器/ PC单机/ PC线上/行动电话等平台的游戏软体与周边硬体,近年来并加入游戏制作专门学校的展出,并设有贩卖游戏商品的贩售区、展示低年龄取向游戏的儿童专区,以及供Cosplayer活动拍照的Cosplay专区。
| 贩卖游戏商品的贩售区 | 开放区块间的走道供Cosplay活动使用 |
| TGS的Cosplayer | Cosplay摄影活动人气相当旺 |
【TpGS】
TpGS的摊位布置受限于预算与场地,因此显得较为平实,不过仍算得上是中规中矩。展出主力则是著重在活动舞台与试玩机台。游乐器部分通常只有新力与微软2平台厂商参展,展出方式是以试玩机台为主,并穿插部分比赛或游戏相关舞台活动。 PC部分由于近年来PC单机游戏式微,因此大部分厂商是以PC线上游戏为展出主力,主要是透过舞台表演活动与Show Girl来招揽人气,并配合试玩机台来达成宣传与促销的目的。
◆ Show Girl
【E3】
E3由于展出对像是媒体或业界的专门人士,通常是由游戏厂商或活动公司员工担任现场皆代导览,不像TGS或TpGS会以Show Girl担任,因此Show Girl数量不多,通常也只是纯粹担任拍照或活动表演等衬托性质。不过西方Show Girl在穿着打扮或作风上往往相当大胆开放,短裙热裤比基尼是家常便饭,与参观者勾肩搭臂搂腰合照也是稀松平常。
【TGS】
TGS则是习惯以Show Girl来担任现场接待工作,大多数厂商会针对自家Show Girl设计专属制服来凸显企业形象,因此每年TGS的Show Girl制服也成为电玩通(FAMITSU)等日本游戏媒体调查评比的项目之一。不同于E3 Show Girl的豪放,TGS Show Girl则是以彬彬有礼的亲切态度取胜。也有部分Show Girl纯粹只担任接待宣传工作,并不愿意随意让人拍照,因此拍照前事先询问Show Girl意愿是参观者必须遵守的基本礼仪。
【TpGS】
TpGS的Show Girl性质近似TGS的Show Girl,不过年龄层较低,不少是仍就学中的打工学生。在穿着打扮上除了少数如新力或微软等厂商有较一致风格的制服之外,其余厂商的制服通常没有一定的走向,从水手服、旗袍、礼服、兔女郎装、护士服、啦啦队服、夜店服等都有可能出现。应对进退的素质仍不及TGS的Show Girl,不过较为活泼。
◆重大变革
【E3】
E3自1995年首度举办以来,一直都是全球游戏大厂争奇斗艳的竞技场,为了以最风光炫目的姿态向全世界展示自家年度新作,同时也为北美11月起的年默商战重头戏预作准备,因此在展出活动的投资上毫不手软,全盛期的花费甚至高达数百万美元之多。
因为输人不输阵的竞争心态,使得各大厂的参展预算逐年膨胀,加上短短3天展期内数百家上千款游戏的密集展出,也让前来采访的媒体目不暇给,因此通常只能将焦点集中在少数重大发表或是瞩目游戏上,即便是一线作品也可能因为排挤效应而被冷落。
规模与预算都像气球般不断膨胀的E3,在2006年3大次世代主机首度同台参展的盛况后,终于面临泡沫化的命运,在花费庞大与效益不彰的双重因素下,各大厂纷纷表达退出E3的意见,迫使主办单位ESA只好针对E3的展出型式进行翻天覆地的大变革。
改革后的E3于2007年首度举办,时间则从原定的5月延后到7月,名称也改为「E3媒体与商务高峰会(E3 Media & Business Summit)」 ,展出形式大幅改变,从原本的报名登记审核制改为纯邀请制,只开放主办单位或是参展厂商邀请者参与,规模大幅缩小,并首度离开连续举办多年的LACC,来到邻近的圣塔摩尼卡(Santa Monica)举办。
在2007年E3中,主办单位只在邻近圣塔摩尼卡的航空中心租用1个机棚进行小规模的集中式展出,即便是微软、任天堂或新力之类财力雄厚的平台大厂,最多也只能分配到6公尺见方的区块,统一以制式展示台进行展出,可说是齐头式的平等。无法满足于有限空间的各游戏厂商,于各自在圣塔摩尼卡周遭的饭店旅馆自行租用场地进行展出。
| 2007年E3是租用机棚来进行展出 | 走到外面就可以看到一堆小飞机 |
| 机棚内部的展出实况 | 不用排队就可以试玩到最新发表的《 Wii Fit》 |
由于圣塔摩尼卡是临海的度假胜地,因此该届E3可说是最“悠闲”的一届,即使奔驰于各饭店之间采访一样累人,不过展示场地都在观光饭店里,加上一旁就是碧海蓝天阳光沙滩与泳装男女,气氛与以往在洛杉矶闹区LACC内部所举办的E3迥然不同。
| 2007年E3总部就设在这间饭店里 | 海边有奇怪的游行队伍走过 |
| 碧海蓝天阳光沙滩 | 当然也少不了泳装美女 |
延续改制后模式的2008年E3则是回到了老地方的LACC,不过依旧维持精简化的规模,主办单位只规划了中央大厅进行集中展出,各厂商分配到的摊位面积只比2007年的机棚稍大些,因此大多数厂商还是必须自行租用LACC内部的众多会议室独立展出。
| 缩水版的E3媒体与商务高峰会 | 2008年E3只租用中央大厅进行集中展出 |
| 2008年E3集中展出实况 | 就算富可敌国也只能租4根柱子 |
由于改制后的2届E3展出反应不如预期,加上原本规划取代传统E3的「全民娱乐展(E for All Expo)」反应相当冷清,因此ESA又再度宣布2009年E3将改回玩家所熟悉的「E3展(E3 Expo)」,时间提前到6月2~4日,并回归往昔的盛大展出模式。
2009年E3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家参展厂商承租超过90%的摊位,其中还包括先前已经退出E3的Activision Blizzard,预计将会有4万参观者与会。许多制作人也在日前的「游戏开发者大会(GDC)」预告将于E3发表新作,沉寂2年后复出的E3精彩可期。
**【TpGS】**TpGS于2003年从台北电脑多媒体展独立,不过在2005年以前皆与台北电脑多媒体展同步举办,直到2006年起才分开举办。后于2005年起陆续加入「数位内容国际研讨会」与「游戏产业CEO高峰论坛」等产业相关研讨会与论坛活动。 2007年设置国际展区,2008年改为国际商谈区,吸引来自7个国家共19家厂商参与,强化商务效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外3大游戏展比较
在展出模式部分,不论是纯商展的E3或是混合商展与消费展的TGS,都相当注重商业交流与国际化议题,不过冠上台北“国际”电玩展的TpGS则是偏向活动造势与现场贩售等本土在地取向,虽然自2007年以来陆续增设了国际商谈区强化商务效益,不过展出现场的环境对于国外参访者来说还是存在着重重障碍,影响了展出的国际能见度。
在场地规划部分,E3与TGS对此都有着严谨的规范,除了评估参观人数事先预留足够的通道来维持动线的通畅外,也会要求厂商在设置活动舞台时必须预留足够的活动空间,现场也随时会有工作人员视情况管制疏导活动人潮,以避免影响到动线的流畅。
即便如此,TGS每年还是经常会因为部分试玩游戏超乎预期的热门而造成壅塞,2009年TGS活动概要中甚至还特别提出检讨,并计画由主办单位带头改善排队制度。
至今已经独立举办6届的TpGS,在这方面的规划可说是差强人意。由于TpGS场地远小于E3或TGS,参观人数却没有等比例的下降,因此先天上就比较容易发生壅塞。加上主办单位并未有效管制,因此大多数厂商都把活动舞台设置在面临走道读边缘或转角处,完全是拿公用的走道当成活动腹地。而且不同厂商的活动舞台或贩售区往往比邻而居,也不见主办单位或厂商派人出来疏导,动静交杂的人潮更是让壅塞的状况雪上加霜。
| 某天团登台时路口人潮爆炸的窘境 |
虽然TpGS人潮壅塞的问题年年都被拿来检讨,但是却年年反覆上演。
壅塞所造成的推挤压迫、通风不良造成的空气品质低落加上无良好自制的舞台活动所产生的噪音,使得参观TpGS变成许多人的梦魇,尤其是对GNN编辑这类因工作需求而必须天天报到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恶劣的参观环境对国外参访者同样也是一大障碍。
在活动内容部分,TpGS显得过度偏重于舞台表演,虽说E3与TGS也免不了,不过重心还是放在游戏相关活动上。但是TpGS的舞台活动往往与游戏无关,只是纯粹的辣妹歌舞秀,看了半天常常不知道台上到底是在宣传哪款游戏,加上少数游戏厂商刻意卖弄Show Girl曝露打扮,因此常惹来所谓「牛肉场」、「台北辣妹秀」之类的批评声浪。
虽说台湾近年来自制游戏比例下降,缺乏原创性的新产品或是新消息可以释出,大部分厂商都是就代理营运的已上市游戏进行宣传。不过与游戏本身几乎没有关连的舞台表演或是Show Girl暴露装扮,虽然能在现场人气的炒作上收到一时的成效,但是就长远来看并不见得有实质效果,甚至可能对于品牌形象乃至于游戏产业整体造成不良影响。
虽然上个月刚与TpGS同步登场的「游戏产业CEO高峰论坛」是以「2009宅经济当道」为主题,不过今年TpGS的规模明显比去年小,显示TpGS并未随着一般大众所谓的「宅经济」热潮蓬勃发展,未能吸引论坛中所归纳出来的女性与上班族等潜在客群参与。在展望回归的E3与日益兴旺的TGS之余,也希望属于台湾本土的TpGS能克服困境,真正走向“国际”与走出自己的路线,带动台湾游戏产业稳固蓬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