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雷作吗?EA《极品飞车12》中文版评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作者:小猴(siohs)
来源:巴士速攻
游戏名称:极品飞车:卧底
游戏原名:Need for Speed Undercover
对应平台:XBOX360游戏类型:RAC游戏版本:亚版
发售日期:08.11.18游戏分级:13 岁以上游戏人数:1 人
发行厂商:EA
评测前的话(PS3版与XBOX360版游戏内容相同)
在十月份的《纯粹越野》的泥泞飞溅、纵横飞跃的疯狂中,我们感受到属于大自然周围那对速度与狂野的另一种诠释。相信一些赛车达人早已在短暂的十月份中征服了自然。那么,让我们再次走进钢铁森林中,感受一下城市水泥路上,四轮抓地的令一种风速的挑战吧。EA将《极品飞车》系列的第12部作品——《卧底》,把我们的注意力,又重新转会到城市街道赛中。对于《极品飞车》系列那一直雷打不动的激情代言,我们不会陌生,对于本次同步推出中文版来说,相信众多竞速类玩家更不会错过。那么,赶紧扣好安全带,油门全开地冲进去吧。
非常神秘的主题充满电影的味道
游戏画面
游戏的片头动画,出奇的短暂。这部以紧扣“卧底”这一故事情节展开的竞速作品,从片头那一刹那的电影镜头片段,我们就能感受它那不同于以往作品的深刻内涵。紧凑、紧张、激烈、狂野、神秘、迷离,从CG与真人演绎的片头瞬间画映,我们就已经得到了它的神韵。究竟本作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背景下的公路传奇?这是本次片头那几十秒中唯一提供给玩家的信息。一段扣人心弦、朴朔迷离的电影般片头,虽然短暂,但意犹未尽。
简单的片段引领出本作的片头
并没有透露太多的片头让人入迷
属于EA老牌作品的《极品飞车》系列,本作居然没有采用EA那大名鼎鼎的HD高清画面引擎。这令人感觉意外非常的决定,真让人摸不透EA的思绪。在失落之余,还是正视一下本作的游戏画面吧。游戏的整体画面风格,与前作的《街道争霸》是相同的,令人亲切之余,没有能领略更多的新风貌而稍微失望。硬朗粗体的汽车线条、开阔明了的视野以及那偏暖的色调,维持了一贯的《极品飞车》固有风格。
依然沿用的暖色调令人熟悉
面对游戏画面,令笔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出色的景深以及出神入化的光影效果。繁华的大都市中,活动广告、蔚蓝天空、高楼林立的一个个场景,没有因为场景的广阔而感觉空洞,非常充实饱满的画面令人舒服,也感受到城市模型的庞大与其精心的设计。再者,本作的光影效果异常出色,路灯、阳光照射、阴影重叠等等的情况,都一一在本作自然地呈现,感叹之余也只有佩服EA的强大了。采用暖色调的整体画面特显车身的金属感,感觉力量与分量感。本作新加入的“瞬间反应”系统,在时间缓慢下来的雾化画面使人印象深刻。

饱满丰富的远景自然充实
出色的光影效果表现自然
“瞬间反应”那雾化效果渲染力十足
由于是传统的欧美风格,游戏本身部分地方还有欠细致。过于粗糙的车体模型,偏少的几何建模,哪怕拥有不俗的车损系统,依然掩饰其别扭的车体比例以及造型。部分车辆没有体现其应有的比例,而且细如车灯、车头盖板等部分,都模糊省略细节线条。锯齿在车体模型上还是比较容易发现。本作的烟雾处理以及碰擦的画面特效也过于儿戏。但令笔者感觉最头疼的是,本作在比赛疾奔的时候,往往出现非常明显的掉帧现象,这令人反感的状况往往使得玩家不能专注比赛。
车体几何模型程度不够精细
烟?雾?本作烟雾处理效果一般
在高运算量情况下频繁出现掉帧现象
本作虽然在次世代强大机能的推动下,对一些景观与景深的内容丰富了,光影效果处理也非常成熟,可惜很多地方精细度依然不够,车体模型也没有掌握出更好的数据比例,掉帧的情况也大大减弱游戏的爽快感。没有太大的突出画面改进,也使得本作从画面上看更类似于一部资料片。对于本作画面质量,笔者认为也仅属于中上等级。
车体建模的功力有待加强
音乐&音效
本作的背景音乐相当的丰富。东方的日式鬼太鼓、欧美的摇滚乐曲、美式**的R&B等等种类各异的快节奏音乐都包含在本作之中,令人回味无穷。不同系列的比赛模式,也包含不同形式风格的音乐。游戏的背景音乐,除了烘托出一款竞速类游戏激情快节奏的气氛外,还很好地为游戏的神秘情节做了铺垫。紧张、急速、含蓄不惊的音乐,使得玩家在挥霍爆裂狂野的同时,体现卧底的神秘谨慎。更多的令人觉得,这像是一部电影。但令人感觉遗憾的是,音乐之间的衔接并不舒畅,往往在情节转换的情况下,曲目被硬生生腰斩,很是苦闷。
背景音乐的名字显示在屏幕左下方
游戏情节由众多专业演员饰演,其中不少好莱坞的大牌明星,自然他们的声优对话也非常棒,传神的语句生动体现人物性格。而游戏的汽车声效也比较理想。车胎与地面的摩擦声、碰撞声、离合换挡等等,都比较自然,而汽车的引擎也很好根据原车收录,哄哄爆响的引擎声令人陶醉不已。但笔者对本作的声效低音处理稍微缺乏下探的力度,如果低音更雄厚些,对玩家的震撼感将会进一步体现。
明星们的对话传神专业
汽车引擎声与碰撞等声效表现理想
游戏操作
本作的操控,维持了《极品飞车》那偏重的手感。时刻让人感受沉重的地心引力,是《极品飞车》系列一贯的风格。在沉重下压力,却拥有动如脱兔的操控感,比较容易作出动力漂移动作,令人爽快入迷。本作在震动效果反面也非常出色。践压路肩、沙石路面,都能感受自手柄传来的厚实震动感,碰撞等也没有延迟现象。但如果赛车能在高速下也通过手柄传送车体的振抖,相信将更为真实。
偏沉的操控在过弯中稍感吃力
游戏性
EA在本作上非常彻底地贯彻电影情节元素。本作并没有大菜单,没有剧情外的快速比赛、双人竞赛等等的飚车模式,START键后直接进入剧情发展故事。拥有中文版的本作,对于玩家了解故事情节也毫无困难。虽然本作没有难度选择,但随着剧情发展的不断深入,游戏中敌人的AI也会不断地增强,POLICE也会更为强大。本作收录了不少的名车,甚至连一些近期才投产的新车也包含在本作内,令笔者直流口水。采用场景开放式的本作,玩家的自由度在得到充分展现的同时,也使得电影般的故事情节发展得更理所当然。
庞大的场景包含各种模式的丰富比赛
单挑赛要求玩家摆脱追尾车有足够距离
游戏的故事情节中,包含了争夺赛、单挑赛、逃脱通缉等等的比赛模式,穿梭在城市中错综复杂的道路,不会令玩家感觉厌烦。玩家也可以在不断地赢得比赛的同时,育成自己的驾驶技术,同时也能解开新车、新配件予以购买、组装,为自己赢得更厉害的战车去征战下一轮的比赛。但笔者感觉颇为奇怪的是,本作在大地图中取消了商店、维修店等店铺,玩家也能以快速进入比赛的方式解决千里迢迢赶去比赛地区的情况,那开放式的地图模式也等同于失去它的魅力,玩家也能顺利逃脱在地图中POLICE的追捕,新颖的游戏性却埋没了大地图的特点。
新公路之王GT-R35在本作也登场亮相
游戏系统
正如在游戏性环节说的话题,本作增加了快速进入赛事的“简约”系统设定,同时玩家能随时以暂停菜单进入商铺购买汽车与零件,取消大地图中的商铺,使得大地图的作用荡然无存。或许随着故事情节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才能找到这开放式大地图的意义价值所在。本作的车辆改装系统得到更专业的强化,玩家可以更细腻地对自己的爱车进行局部微调,使得游戏的策略元素更丰富,购买零配件对赛车进行改装、涂坞也是现在走向街头的《极品飞车》一大特色。
对自己的爱车进行涂坞改造

汽车的微调部分更加专业
在比赛的系统中,变化的地方也不少。首先,本作一大亮点是增设了“瞬间反应”系统。凭借对时间的瞬间缓慢,玩家能对在疾驰中的赛车进行调整,以便能躲避密密麻麻的对头车或慢车,惊险度十足。其次本作的金钱系统也“奖罚分明”。玩家在牵引力、超越名次、动力滑行、烧胎与千钧一发等因素下能得到金钱奖励的同时,对于超速、破坏灯柱、垃圾桶等公共物品,甚至撞上慢车等情况,都会受到扣罚金钱的处理。在赛道上也拥有一些能大面积破坏场景的地点,以便玩家摆脱追尾车或警车的,使得游戏在惊险刺激的同时不失娱乐性。
竞速的同时别忘了超速要扣钱的哦
撞上便有场景大面积倒塌的标识地点
游戏的物理特性,在本作中也得到中规中矩的表现。虽然下压力感觉过去强大,但前车牵引力、转弯扭力,轮胎对地面的摩擦力等等物理数值也是非常真实的。更令笔者感觉意外的是,本作空气力学作用比起以往任何一部作品都要来的显著重要,相信这对于后追赛手来说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空气动力学影响因素在本作中作用巨大
总结
引入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让本作不仅仅是一部纯粹的竞速类游戏,众多明星饰演的丰富剧情更能带动玩家游戏下去的动力。游戏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部分的改进,但总的进步幅度不算大,更多的是些细小的调整,并没有给笔者带来更多的喜悦感。游戏在各个方面缺乏足够的细腻度,也是EA要使得《极品飞车》跑得更远更快,所要积极面对的课题。电影情节元素,更像是本作的唯一卖点。
在本作中的明星效应不容忽视
适合人群
热爱《极品飞车》系列玩家
喜爱竞速类玩家
画面赏析


极品飞车12 专区